[憂鬱症知識]如何陪伴「憂鬱症」?掌握三大要點,讓我們不慌張又有效!

2022/07/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想幫助憂鬱症卻不知道怎麼幫,常常越幫越忙?

  在心理治療工作上遇到很多諮詢:「心理師,我朋(親)友常常憂鬱,甚至有輕生想法,我該怎麼幫忙他?」。
  要協助憂鬱症案主從低落狀態回復到維持正常生活並不容易,一般人很容易誤以為憂鬱症是單純的「想太多」或「不知足」所造成,會把原因歸咎到患者的「個性」,其實內心不是真的要責備患者(畢竟會願意協助一定有原因),更多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憂鬱症最強大的破壞力之一是影響身邊的支持系統,「就像一個人溺水時會想找浮木拉住,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也承擔壓力。」我們很容易受憂鬱情緒感染而感到不舒服,為了降低焦慮,會找一個原因把症狀歸類,好讓自己安心一點。
  鼓勵憂鬱症患者要自己想開,就像是對一個溺水的人說「溺水了不會自己游上來喔?你為什麼要溺水?」,「或是整個人跳進水中想幫忙,卻被緊緊拉住而同時溺水」,往往會越「開導安慰」越忙,敏感的患者可能會因為「過度安慰」或「咎責」感到不被理解而更憂鬱,在沒找到適當的方法下雙方都心疲身累,最後很常見一起溺水了,那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幫助憂鬱症患者呢?

第一點:辨識「憂鬱狀態」與遇到想自殺該怎麼辦

  區辨「憂鬱情緒」還是「憂鬱症」是最首要的,兩者差異「憂鬱情緒」是暫時的情緒宣洩,常常「鬱卒」想討拍講講低落的話,可能是個人習慣的宣洩方式;「憂鬱症」則是身心疾病,特別是生理上很容易被忽略。
  尤其睡眠、作息、飲食、工作表現等都被嚴重影響,可以關心患者是否睡不好,體重暴增爆減,精神看起來很差等。鼓勵去看身心科看診,透過藥物來幫助睡眠與身心放鬆,就像感冒吃藥緩和體內發炎,讓「身體」感覺好一點,生理顧好後再協助心理調適效果會更好。
  「我好怕他想不開…」,「他會不會真的去做?」這是最常被問到的關鍵問題「擔心患者自殺」,我們在關心患者的同時也承擔很大的壓力,容易安慰自己「會求救的一定只是講講的,真的會做的才不會說出來!」這是常見的錯誤迷思。通常會把「想自殺」講出來真正是在表達「我好孤單,我好累」,當對方願意講出來是一種信任與求助(暫不討論透過輕生尋找情感依賴的狀況)。
  生活中少遇到會不知道怎麼回應是很正常的,如果太快勸「不要這麼想或是往正向想」想脫離情緒低迷的狀態,會讓患者感覺「我又再一次孤單了…果然沒人想聽我說…」再度被拒絕的感受,通常只需要「靜靜地聽」讓患者感覺到有被陪伴就好,不需要刻意引導或是給建議(患者視角會很像是我只是想說我很孤單,你給我一堆建議幹嘛?很尷尬)說完後情緒自然會舒緩一點。

第二點:「找對方法懶人包」,適當陪伴與資源連結

  「對溺水的人來說,拿一根竹竿給他抓住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幫忙找一根竿子遞給患者,不用整個人一起跳到水裡(請專業的去跳),如果憂鬱處於長期狀態,則能考慮更多的專業方法來協助。
  是否為「憂鬱症」,在台灣只有精神科醫師能下醫療診斷,一般的精神科或身心科診所都有精神科醫師能幫忙,若確認為憂鬱症,首先穩定服藥調整作息飲食睡眠,讓生活與工作能回歸常軌。再視情況配合心理諮商整理憂鬱情緒的根源,過程中除了患者的自我努力,身邊家人朋友的支持也能提供很好的幫助。
  以「靜靜地傾聽」為最好方式,穩住自己的情緒與身心,不需要一起被帶入憂鬱思維中,也不用勉強自己要時時刻刻陪伴其身邊,這是屬於患者為自己人生負責的功課,過度幫忙可能導致患者依賴與逃避負責!穩定服藥、作息規律、生活與工作正常、運動紓壓、定期心理諮商、陪伴與關懷,以上好好的運用資源配合,都能夠非常有效緩和憂鬱症患者的不舒服。
●身心科求助:針對生理上的不舒服調適,讓睡眠、飲食、精神與工作等生活功能都穩定。
●心理諮商:透過心理諮商來整理自己長期以來憂鬱情緒上的困擾,舒緩焦慮與擔心。
●穩住自己:陪伴憂鬱者最困難在於穩住自己的身心,如果自己狀況也不好時,比方說感覺到累累的。建議適當的陪伴就好,比如約定1小時內陪伴,讓對方知道你願意陪伴,不是不理他,同時也能幫助患者練習建立適當的人際界線。
●傾聽為主:「靜靜地聽」是最適合又省力的關心方式,不需要擔心尷尬或為了脫離憂鬱情緒擠出正向思考來回應,靜靜地聽對方想說什麼,有想法時自然分享就能有效舒緩患者情緒。

第三點:幫忙當事人「接地氣」,量力而為防止復發

  當憂鬱症患者身心慢慢好轉好後,會發現「原來雙腳一伸,水只有到膝蓋!」。憂鬱症發病到好轉的這段經驗,會提供患者很好的思維彈性,會感到未來很有希望,此時需要注意這種良好的感覺,可能會讓當事人對自己期望過高,信心滿滿回到現實生活後,替自己塞滿工作或各種規劃,但其實身心穩定與能力發展都還需要時間,很容易再次給自己過大壓力而不自知(有點像吃了無敵星星一樣覺得自己什麼事都能辦到),此時憂鬱症就很有可能會復發。
  因此適當的「接地氣」是很重要的關鍵,回到現實生活中認清自身能力與身心狀態,根據自我特質來成長與發展新的能力,以「適度完美」替代「追求完美」,追求恰到好處的生活,建立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與生涯規劃,才能創造長久又實際的穩定生活。
圖:蔡博堯 心理師
文:蔡博堯 心理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0會員
35內容數
心裡話很珍貴,慢慢地說、緩緩地說,好好的說,傳達給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更是說給自己。共同探索人們心裡的酸甜苦辣,一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