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是唯心論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五十年前,讀過一本《老子》,那是以唯物辯證法來演繹的,而在其時,一直都有人批評儒家學說是唯心論。

沒錯,孔子講仁心;曾子講孝心;孟子講本心;陸象山講「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王陽明更具體地指出「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乍看這些聖儒,個個都講心。

然而,孔子之講仁心,是要成己成人,是要關心天下蒼生的。曾子之講孝心,是要孝親尊親的。孟子之講本心,是要落實地指出人人皆有惻隱、羞惡、恭敬、是非的道德心,而這道德心是發自本然的。象山之講「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乃指宇宙事事物物,皆本自吾心,除卻吾人的本心,皆非道德之理。陽明之講「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蓋《論語》以仁為核心;《孟子》以不安不忍之情,而點出人本有仁心;《大學》示意為官者也好,為百姓也罷,只要是人,就要明明德,就要彰顯良心;《中庸》講誠意慎獨,蓋人不誠則無物。《詩》以溫柔敦厚為教,《書》以百王心法為教,《易》以窮神知化為教,《禮》以親親尊尊為教,《春秋》以禮義大宗為教。凡此四書五經,皆是講人心天理,道心常教,是與天地萬物而為一,是講厚德載物的。這又豈是單單唯心而已?!

此心何也?意識、意志、意動,也是道德動力。人對事物有所認識、有所感受,隨即憑著堅定的意志,憑著良心的驅使,一觸即發,付之行動。這整個過程,就是本心的發用,就是道德勇氣。舉個例子:為什麼群眾為了公義而要發聲,而要自發出來行呢?這整個行動,就是良心天理的驗證,就是心即理的具體說明。由此得知,人心與天理,實則一也。嚴格來說,不能把「人心」與「天理」拆分為二而一,而直說「心即理」。

儒家講人文精神,講贊天地化育萬物,是要與天地萬物共存,那豈只是人心論而已?難道主張唯物論者,就沒有良心,沒有孝心?

人,不管你擁有多大的權力,不管你擁有多厚的財富,若喪失了本心,埋沒了良知,罔顧天理,你就什麼也不是啊!

反過來看,唯物主義者,就是要否定人性,摧毀尊嚴,不講人格,不講人心,不講人倫,不講良知,不講孝親。人的存在價值,只得利用,只得鬥爭,藉著利用鬥爭,來推演正反合的辯證法。這種唯物主義,能邁向人類的精神文明嗎?能夠與世界和平共存嗎?

筆者經常都講一句話:中華道統文化才是正統的,若以馬克思的思想,以唯物論來演繹中華道統文化,不但是異端邪說,簡直就是數典忘祖!

(寫於2022年8月6日)
下一講:本心是道德價值的源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3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諸子百家的儒家,一直是中國人的思想主流,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字,《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離婁下》進一步解釋:「仁者愛人。」易言之,儒家講仁愛,且「仁」字由人、二合體而成,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所謂的生活倫理。 仁字何其重要,偏偏道家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
Thumbnail
諸子百家的儒家,一直是中國人的思想主流,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字,《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離婁下》進一步解釋:「仁者愛人。」易言之,儒家講仁愛,且「仁」字由人、二合體而成,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所謂的生活倫理。 仁字何其重要,偏偏道家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
Thumbnail
傅佩榮:「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
Thumbnail
傅佩榮:「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
Thumbnail
傅佩榮:「不能說人性本善,因為那是屬於本質論,犯了自然主義者的謬誤。」
Thumbnail
傅佩榮:「不能說人性本善,因為那是屬於本質論,犯了自然主義者的謬誤。」
Thumbnail
傅佩榮:「我們談儒家,每個人都好像懂一些,有時候又好像不太清楚它的根本思想,這裡面有非常複雜的因素。」
Thumbnail
傅佩榮:「我們談儒家,每個人都好像懂一些,有時候又好像不太清楚它的根本思想,這裡面有非常複雜的因素。」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教,是孔門德、藝雙彰的「成人」教育大綱領,也是儒家學術思想的一個總拈提。歷來學者由於彼此理解不同,詮釋也頗不一致⋯⋯
Thumbnail
《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教,是孔門德、藝雙彰的「成人」教育大綱領,也是儒家學術思想的一個總拈提。歷來學者由於彼此理解不同,詮釋也頗不一致⋯⋯
Thumbnail
你說的我知「道」,都只是片面的? 如果這世界上有通往幸福的捷徑,那就是做由心而發的事情。 老子全在說「心」要怎麼被「教化」,是最早的「心理學」老師。 「道可道 非常道」,「道」是老子很重要的觀念,也因為書中沒有標點符號,歷來解釋的斷句也都不一樣。「道」是「心理學」的核心綱領。 司馬談「論六經
Thumbnail
你說的我知「道」,都只是片面的? 如果這世界上有通往幸福的捷徑,那就是做由心而發的事情。 老子全在說「心」要怎麼被「教化」,是最早的「心理學」老師。 「道可道 非常道」,「道」是老子很重要的觀念,也因為書中沒有標點符號,歷來解釋的斷句也都不一樣。「道」是「心理學」的核心綱領。 司馬談「論六經
Thumbnail
中國造字十分奧妙,一字一字用心去看,每有全新的體會,於是更加欽服古人造字用字之智慧,代表「儒道釋」思想的「仁仙佛」即為一例。 儒家思想自西漢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一直是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儒家主張仁道思想,希望人人修身養性,乃至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受人尊敬的「仁人君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何謂「
Thumbnail
中國造字十分奧妙,一字一字用心去看,每有全新的體會,於是更加欽服古人造字用字之智慧,代表「儒道釋」思想的「仁仙佛」即為一例。 儒家思想自西漢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一直是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儒家主張仁道思想,希望人人修身養性,乃至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受人尊敬的「仁人君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何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