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讀過一本《老子》,那是以唯物辯證法來演繹的,而在其時,一直都有人批評儒家學說是唯心論。
沒錯,孔子講仁心;曾子講孝心;孟子講本心;陸象山講「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王陽明更具體地指出「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乍看這些聖儒,個個都講心。
然而,孔子之講仁心,是要成己成人,是要關心天下蒼生的。曾子之講孝心,是要孝親尊親的。孟子之講本心,是要落實地指出人人皆有惻隱、羞惡、恭敬、是非的道德心,而這道德心是發自本然的。象山之講「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乃指宇宙事事物物,皆本自吾心,除卻吾人的本心,皆非道德之理。陽明之講「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蓋《論語》以仁為核心;《孟子》以不安不忍之情,而點出人本有仁心;《大學》示意為官者也好,為百姓也罷,只要是人,就要明明德,就要彰顯良心;《中庸》講誠意慎獨,蓋人不誠則無物。《詩》以溫柔敦厚為教,《書》以百王心法為教,《易》以窮神知化為教,《禮》以親親尊尊為教,《春秋》以禮義大宗為教。凡此四書五經,皆是講人心天理,道心常教,是與天地萬物而為一,是講厚德載物的。這又豈是單單唯心而已?!
此心何也?意識、意志、意動,也是道德動力。人對事物有所認識、有所感受,隨即憑著堅定的意志,憑著良心的驅使,一觸即發,付之行動。這整個過程,就是本心的發用,就是道德勇氣。舉個例子:為什麼群眾為了公義而要發聲,而要自發出來行呢?這整個行動,就是良心天理的驗證,就是心即理的具體說明。由此得知,人心與天理,實則一也。嚴格來說,不能把「人心」與「天理」拆分為二而一,而直說「心即理」。
儒家講人文精神,講贊天地化育萬物,是要與天地萬物共存,那豈只是人心論而已?難道主張唯物論者,就沒有良心,沒有孝心?
人,不管你擁有多大的權力,不管你擁有多厚的財富,若喪失了本心,埋沒了良知,罔顧天理,你就什麼也不是啊!
反過來看,唯物主義者,就是要否定人性,摧毀尊嚴,不講人格,不講人心,不講人倫,不講良知,不講孝親。人的存在價值,只得利用,只得鬥爭,藉著利用鬥爭,來推演正反合的辯證法。這種唯物主義,能邁向人類的精神文明嗎?能夠與世界和平共存嗎?
筆者經常都講一句話:中華道統文化才是正統的,若以馬克思的思想,以唯物論來演繹中華道統文化,不但是異端邪說,簡直就是數典忘祖!
(寫於2022年8月6日)
下一講:本心是道德價值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