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生氣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騎摩托車出門買飯的路上,總有這麼幾個時候,會遇到那種很憤怒的用路人,他們不滿眼前的車況,所以破口大罵,更多時候是用喇叭代替嘴巴。有的是短促而連續的喇叭聲,像是小型犬遇到陌生人時的吠叫。另一種是大聲而持續的喇叭聲,像是早晨公雞啼叫的最後一聲,氣長宏亮到不免讓人懷疑:「叫這麼久這樣真的沒問題嗎?」而在一旁的我,除了覺得很吵之外,實在疑惑這種小事究竟值不值得生這麼大的氣,看到新聞上的交通互毆事件,更是這麼覺得。
就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把生氣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對別人生氣,另一種是對自己的生氣。
對別人生氣這比較容易理解,馬路上那些路怒症患者都是這一種,即使是獨自在駕駛艙裡大罵髒話、捶方向盤,那也是一種對別人生氣,只不過別人感受不到。而別人感受得到的「對別人生氣」,就是一種情緒勒索,來自於一種想要達成某種目的的慾望,或是因為達不成某種目的的失望。若要達成這些目的,除了生氣以外,一定有著更多更多的方式可以選擇,不知道是不是人類懶惰成性,妄想用念力就可以達成願望,有些人甚至深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也有過屢試不爽的經驗,但殊不知只是大家不喜歡生氣的他。
有一次帶爸爸去醫院門診,看診結束後在坐在大廳等待領藥,等待的時候我會觀察旁邊的人,我很喜歡觀察陌生人。有一位媽媽,帶著大約四、五歲的小孩正在等待領藥,但領藥過程漫長,小孩按耐不住性子哭鬧著想要回家,媽媽的心裡應該是感覺到歉意而衍伸焦躁,畢竟醫院裡面很安靜,擔心旁人對自己與小孩感到厭惡,所以告誡了小孩:「你再哭鬧我就打你。」然而小孩依然繼續哭鬧,媽媽也履行承諾說話算話打了小孩,大家應該也猜到發生甚麼事了——小孩哭鬧得更大聲。
覺得人類真的很奇怪,為甚麼始終在做一些違背自己期望的事情呢?明明不希望孩子哭鬧,卻做些會讓小孩持續哭鬧、甚至哭鬧得更嚴重的事,居然還妄想未來只要生氣與怒罵即可停止一切不想發生的壞事,實現一切的希望。但妄想始終是妄想,人類也始終在後悔當中不斷進化,而不願後悔的人,只能原地停留,智慧停在與原始人一樣的程度,是一群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憤怒原始人。
那位憤怒媽媽的領藥號碼到了,她將孩子留在椅子上,自己跑去櫃台排隊領藥。坐在旁邊的我,用手機搜尋恐龍的影片給那位弟弟看,我揮揮手,用眼睛和口罩下的笑容與遠方的憤怒媽媽打招呼,弟弟瞬間安靜下來看著我的恐龍影片,我看著專注的弟弟,遠方的媽媽看著我們。當然能夠理解母親帶小孩的難處,畢竟我不是那位媽媽,或許在他的生命中有著更多更多的難題,說不定這是她生命中難得的憤怒,我不是真的想批判,只是想看到大家都平安與快樂。
生氣會讓人做出錯誤的決定,當我領悟這一點之後,我幾乎很少很少生氣,就連對自己生氣,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無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別人生氣,都是體現生而為人的無能為力。雖然現在不太願意看,但臉書的「每年的今天回顧」真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提醒了我以前的自己真是一個愛生氣的傢伙。就這點而言,我確實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王立
    王立
    王立,創作歌手。寫歌也寫字。 instagram / @wangleewangle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