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生氣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騎摩托車出門買飯的路上,總有這麼幾個時候,會遇到那種很憤怒的用路人,他們不滿眼前的車況,所以破口大罵,更多時候是用喇叭代替嘴巴。有的是短促而連續的喇叭聲,像是小型犬遇到陌生人時的吠叫。另一種是大聲而持續的喇叭聲,像是早晨公雞啼叫的最後一聲,氣長宏亮到不免讓人懷疑:「叫這麼久這樣真的沒問題嗎?」而在一旁的我,除了覺得很吵之外,實在疑惑這種小事究竟值不值得生這麼大的氣,看到新聞上的交通互毆事件,更是這麼覺得。

就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把生氣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對別人生氣,另一種是對自己的生氣。

對別人生氣這比較容易理解,馬路上那些路怒症患者都是這一種,即使是獨自在駕駛艙裡大罵髒話、捶方向盤,那也是一種對別人生氣,只不過別人感受不到。而別人感受得到的「對別人生氣」,就是一種情緒勒索,來自於一種想要達成某種目的的慾望,或是因為達不成某種目的的失望。若要達成這些目的,除了生氣以外,一定有著更多更多的方式可以選擇,不知道是不是人類懶惰成性,妄想用念力就可以達成願望,有些人甚至深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也有過屢試不爽的經驗,但殊不知只是大家不喜歡生氣的他。

有一次帶爸爸去醫院門診,看診結束後在坐在大廳等待領藥,等待的時候我會觀察旁邊的人,我很喜歡觀察陌生人。有一位媽媽,帶著大約四、五歲的小孩正在等待領藥,但領藥過程漫長,小孩按耐不住性子哭鬧著想要回家,媽媽的心裡應該是感覺到歉意而衍伸焦躁,畢竟醫院裡面很安靜,擔心旁人對自己與小孩感到厭惡,所以告誡了小孩:「你再哭鬧我就打你。」然而小孩依然繼續哭鬧,媽媽也履行承諾說話算話打了小孩,大家應該也猜到發生甚麼事了——小孩哭鬧得更大聲。

覺得人類真的很奇怪,為甚麼始終在做一些違背自己期望的事情呢?明明不希望孩子哭鬧,卻做些會讓小孩持續哭鬧、甚至哭鬧得更嚴重的事,居然還妄想未來只要生氣與怒罵即可停止一切不想發生的壞事,實現一切的希望。但妄想始終是妄想,人類也始終在後悔當中不斷進化,而不願後悔的人,只能原地停留,智慧停在與原始人一樣的程度,是一群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憤怒原始人。

那位憤怒媽媽的領藥號碼到了,她將孩子留在椅子上,自己跑去櫃台排隊領藥。坐在旁邊的我,用手機搜尋恐龍的影片給那位弟弟看,我揮揮手,用眼睛和口罩下的笑容與遠方的憤怒媽媽打招呼,弟弟瞬間安靜下來看著我的恐龍影片,我看著專注的弟弟,遠方的媽媽看著我們。當然能夠理解母親帶小孩的難處,畢竟我不是那位媽媽,或許在他的生命中有著更多更多的難題,說不定這是她生命中難得的憤怒,我不是真的想批判,只是想看到大家都平安與快樂。

生氣會讓人做出錯誤的決定,當我領悟這一點之後,我幾乎很少很少生氣,就連對自己生氣,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無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別人生氣,都是體現生而為人的無能為力。雖然現在不太願意看,但臉書的「每年的今天回顧」真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提醒了我以前的自己真是一個愛生氣的傢伙。就這點而言,我確實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的沙龍
27會員
47內容數
我是王立,原本打算在今年(2019)年八月開始製作自己的首張專輯,但被朋友阻止了。「王立你真的準備好了嗎?」我時常如此衝動。過去有好幾次因為衝動而掉進空虛深淵的經驗。當我開始感受生活的認真,我想,應該就能大聲地喊出:「我已經準備好了!」
王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16
上週的浪人祭,在台南安平舉辦。夕陽武士演出的時段是禮拜天下午,演出後晃了會場一圈,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空氣參雜著塵土,風替這美好的畫面披上了一層低彩度的濾鏡,就和印象中的台南一樣,一樣令人鍾愛。 這一屆的浪人祭,是夕陽武士第一次站上最大的主舞台。雖然是第一團,但也算是做到了一個一直很想達
2023/10/16
上週的浪人祭,在台南安平舉辦。夕陽武士演出的時段是禮拜天下午,演出後晃了會場一圈,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空氣參雜著塵土,風替這美好的畫面披上了一層低彩度的濾鏡,就和印象中的台南一樣,一樣令人鍾愛。 這一屆的浪人祭,是夕陽武士第一次站上最大的主舞台。雖然是第一團,但也算是做到了一個一直很想達
2023/06/15
距離我的個人首張專輯發行的時間,已經過了兩年半,這期間世界經歷了巨大的苦難,儘管體會過前所未有的悲傷,我也沒有停止創作。現在的歌量是足夠做第二張專輯的。 歌量是夠的,熱情也是有的,但錢不夠。 錢不夠呀.....是永遠的問題呢。 但現在已經是2023年的一半了,是不需要孫燕姿本人出場就可以用孫燕姿的歌
Thumbnail
2023/06/15
距離我的個人首張專輯發行的時間,已經過了兩年半,這期間世界經歷了巨大的苦難,儘管體會過前所未有的悲傷,我也沒有停止創作。現在的歌量是足夠做第二張專輯的。 歌量是夠的,熱情也是有的,但錢不夠。 錢不夠呀.....是永遠的問題呢。 但現在已經是2023年的一半了,是不需要孫燕姿本人出場就可以用孫燕姿的歌
Thumbnail
2023/04/04
「那這次打算要待多久呀?」朋友們都這樣調侃我。玩團的人時常用伴侶關係來比喻團員去留的狀況,若是這樣的話,我就是連續兩次結婚又毀婚,優柔寡斷兼三心二意的音樂渣男,連我自己也覺得有點難為情。但玩團並不是婚姻,婚姻關係也有著其他人無法輕易理解的事。而事實上樂團是一種和人生、友情交織在一起的羈絆。像是一艘船
Thumbnail
2023/04/04
「那這次打算要待多久呀?」朋友們都這樣調侃我。玩團的人時常用伴侶關係來比喻團員去留的狀況,若是這樣的話,我就是連續兩次結婚又毀婚,優柔寡斷兼三心二意的音樂渣男,連我自己也覺得有點難為情。但玩團並不是婚姻,婚姻關係也有著其他人無法輕易理解的事。而事實上樂團是一種和人生、友情交織在一起的羈絆。像是一艘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會「好好生氣」? 「生氣」是一種強烈且自然的情緒,但卻經常被誤解或壓抑。當孩子摔玩具、尖叫時,家長和老師或許會急著制止;而當大人壓抑情緒,最後不小心爆發時,後果更可能令人遺憾。其實,生氣並非壞事,它提醒我們界線被觸碰,需求未被滿足。如果能夠「好好生氣」,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更能促進健康的
Thumbnail
為什麼要學會「好好生氣」? 「生氣」是一種強烈且自然的情緒,但卻經常被誤解或壓抑。當孩子摔玩具、尖叫時,家長和老師或許會急著制止;而當大人壓抑情緒,最後不小心爆發時,後果更可能令人遺憾。其實,生氣並非壞事,它提醒我們界線被觸碰,需求未被滿足。如果能夠「好好生氣」,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更能促進健康的
Thumbnail
跟家人相處時,常常會覺得家人,到底為什麼火氣這麼大呀! 為什麼這麼固執,難以溝通! 講著講著我的火氣就也起來了! 家人看到我火氣起來,聲音也變得更大聲! 啊!不歡而散。 可是我明明是想要對家人好啊,怎麼又變成這樣!
Thumbnail
跟家人相處時,常常會覺得家人,到底為什麼火氣這麼大呀! 為什麼這麼固執,難以溝通! 講著講著我的火氣就也起來了! 家人看到我火氣起來,聲音也變得更大聲! 啊!不歡而散。 可是我明明是想要對家人好啊,怎麼又變成這樣!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人會生氣篇:其實會這樣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內心渴望被愛,因為想要表現出這種感覺博得別人的感覺,甚至得到更多的愛,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人會生氣篇:其實會這樣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內心渴望被愛,因為想要表現出這種感覺博得別人的感覺,甚至得到更多的愛,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