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格德納在《論領導》中,提到了軍事將領形形色色的領導風格。他對馬歇爾的描述是「低調、不愛出風頭、判斷力絕佳,能贏得他人無比的信賴」;對麥克阿瑟則說他是「聰明的戰略家、有遠見的行政主管、精力充沛、行動力強」;而艾森豪則是一位「傑出的行政主管,最能凝聚共識和團結」;巴頓將軍則是一位「英勇、熱情的無差別指揮官」(《西點精神》,嚴仁編著,出版:紅橘子文化,2007,頁43)。
2. 在西點軍校,面對上司的問題和訓斥,下屬只能有四種回答:「Yes, Sir」、「No, Sir」、「No excuse, Sir」或「I don’t know, Sir」。上司是不會聽下屬解釋的(頁66)。

4. 你的人生是由思想組成的。
~奧裡約,古羅馬哲學家
(摘自《西點精神》,嚴仁編著,出版:紅橘子文化,2007,頁97)。
5. 古羅馬有個皇帝,常派人觀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競技場與猛獸空手搏鬥的死刑犯,看他們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樣表現的。如果發現淒淒惶惶的犯人中,居然有能夠呼呼大睡而面不改色的人,便偷偷在第二天早上釋放他,並把他訓練成帶軍的猛將(頁101)。
6. 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正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聖經》誹立比書第四章第八節中信徒保羅的忠告
(頁115~116)
7. 在我的字典中沒有「怕」這個字。
~拿破崙
(摘自《西點精神》,嚴仁編著,出版:紅橘子文化,2007,頁149)。
8. 耶穌是不是說錯了?他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山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新約》馬太福音第十七章第二十節)這句話難道是真的?
(頁171)
9. 西點的老師會讓學生明白,做一個軍事指揮官,並不是只要雄赳赳氣昂昂就可以。軍事將領同樣可以成為博學多才的知識份子。西點老師最常講的一個故事,就是西點畢業、英氣蓋世的巴頓將軍,他在沙漠裡看到隆美爾向他的部隊走過來,第一句話並不是說:「隆美爾,我要把你宰了。」他是興奮地大叫:「隆美爾,你這隻老狐狸,我讀過你的書!」(頁231)
10. 巴頓將軍(維基百科)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 George Smith Patton Jr. , 1885年 11月11日 - 1945年 12月21日 ), GCB 、 KBE , 美国陆军上将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 George Smith Patton Jr. , 1885年 11月11日 - 1945年 12月21日 ), GCB 、 KBE , 美國陸軍上將。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
1885年 11月11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有军事传统的豪门家庭, 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1885年 11月11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有軍事傳統的豪門家庭, 1909年畢業於西點軍校 。
家世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圣加布里埃尔 (San Gabriel),父亲乔治·史密斯·巴顿( 1856年 9月30日— 1927年 6月)是一名地方检察官,1877年毕业于维吉尼亚军校 (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简称VMI),曾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圣马力诺(San Marino)首任市长,之后继承了威尔逊事业,生活富裕。巴頓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聖加布里埃爾 (San Gabriel),父親喬治·史密斯·巴頓( 1856年 9月30日— 1927年 6月)是一名地方檢察官,1877年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 (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簡稱VMI),曾擔任加利福尼亞州聖馬力諾(San Marino)首任市長,之後繼承了威爾遜事業,生活富裕。 母亲露斯·威尔逊(Ruth Wilson),外公本杰明·威尔逊(Benjamin Wilson)是帕萨迪纳市(Pasadena)大地主、 洛杉矶首任市长,也是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葡萄酒和白兰地酒制造商。母親露斯·威爾遜(Ruth Wilson),外公本傑明·威爾遜(Benjamin Wilson)是帕薩迪納市(Pasadena)大地主、洛杉磯首任市長,也是加利福尼亞州最大的葡萄酒和白蘭地酒製造商。
排行老大,尚有一名妹妹妮达·巴顿(Nita Patton, 1887年 — 1971年 )。排行老大,尚有一名妹妹妮達·巴頓(Nita Patton, 1887年 — 1971年 )。
祖先原为苏格兰人,是苏格兰东部亚巴登的地主。祖先原為蘇格蘭人,是蘇格蘭東部亞巴登的地主。
巴顿家族第一个从苏格兰移民到美国维吉尼亚州的祖先是罗伯特·巴顿(Robert Patton),是一名契约工,后来迎娶安妮·戈登·摩塞(Ann Gordon Mercer)为妻而晋身上流社会。巴頓家族第一個從蘇格蘭移民到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祖先是羅伯特·巴頓(Robert Patton),是一名契約工,後來迎娶安妮·戈登·摩塞(Ann Gordon Mercer)為妻而晉身上流社會。
家族中有多人参与过美国重要战事与殉职者,其中包括罗伯特·巴顿的岳父, 独立战争中的大陆军将领, 休尔·摩塞准将。家族中有多人參與過美國重要戰事與殉職者,其中包括羅伯特·巴頓的岳父, 獨立戰爭中的大陸軍將領,休爾·摩塞準將。摩塞将军在特伦顿袭击战中表现突出,之后在普林斯顿之战中负伤而死亡。摩塞將軍在特倫頓襲擊戰中表現突出,之後在普林斯頓之戰中負傷而死亡。
父亲一名朋友, 约翰·史格顿·莫斯比 (John Singleton Mosby)是美利坚联盟国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中的骑兵英雄及游击战领导人,经常给巴顿讲述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父親一名朋友,約翰·史格頓·莫斯比 (John Singleton Mosby)是美利堅聯盟國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中的騎兵英雄及游擊戰領導人,經常給巴頓講述南北戰爭中的英雄事蹟。
巴顿崇拜联盟国将领“石壁”杰克逊将军(Thomas J. "Stonewall" Jackson),家族的多位成员都曾在杰克逊麾下任职。巴頓崇拜聯盟國將領“石壁”傑克遜將軍(Thomas J. "Stonewall" Jackson),家族的多位成員都曾在傑克遜麾下任職。 这些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充满自信、战绩赫赫,成为巴顿效法的楷模。這些人作戰勇敢、指揮有方、充滿自信、戰績赫赫,成為巴頓效法的楷模。
巴顿相信灵魂转世的说法,认为自己是从迦太基统帅汉尼拔 、 古罗马军团战士、 拿破仑麾下元帅、 古希腊重甲步兵、 东罗马贝利撒留将军的骑兵、 斯图亚特王朝的苏格兰 高地人等多个著名、善战、勇敢,不同时代的军事角色转世而来。巴頓相信靈魂轉世的說法,認為自己是從迦太基統帥漢尼拔 、 古羅馬軍團戰士、 拿破崙麾下元帥、 古希臘重甲步兵、 東羅馬貝利撒留將軍的騎兵、 斯圖亞特王朝的蘇格蘭 高地人等多個著名、善戰、勇敢,不同時代的軍事角色轉世而來。
軍事生涯
1911年 12月进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1年12月進入陸軍參謀部任職。1912年夏季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 ,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1912年夏季參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奧運會 ,取得五項全能項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同年底在陸軍參謀部辦公室臨時任職,一度擔任陸軍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和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副官。 在此期间在《陆海军杂志》上撰文建议改进骑兵军刀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部队,使他崭露头角。在此期間在《陸海軍雜誌》上撰文建議改進騎兵軍刀獲得採納,他設計的2萬把“巴頓劍”被配發到美國陸軍部隊,使他嶄露頭角。1913年夏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1913年夏自費赴法國學習劍術。1916年任潘兴将军的中尉副官,两年后升任上尉。1916年任潘興將軍的中尉副官,兩年後升任上尉。
一战之后,巴顿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 ,他因此获得“美国第一坦克兵”的美誉。一戰之後,巴頓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他因此獲得“美國第一坦克兵”的美譽。
1932年 ,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下,当时是少校的乔治·巴顿(一同前往的有时任少校的艾森豪)参与军队对酬恤金进军事件的镇压活动。1932年,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指揮下,當時是少校的喬治·巴頓(一同前往的有時任少校的艾森豪)參與軍隊對酬卹金進軍事件的鎮壓活動。
1939年授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1939年授命組建裝甲旅,晉升為準將。1942年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少将军衔,同年8月率4万铁骑渡大西洋登陆北非 。1942年任第一裝甲軍軍長、少將軍銜,同年8月率4萬鐵騎渡大西洋登陸北非。1943年与英国将军蒙哥马利联手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肃清了北非德军后,晋升为中将,任第一军团司令,指挥了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战役。1943年與英國將軍蒙哥馬利聯手取得阿拉曼戰役勝利,肅清了北非德軍後,晉升為中將,任第一軍團司令,指揮了登陸意大利西西里島戰役。1944年任第三军团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地登陆 ,指挥装甲兵团横扫欧洲,直至奥地利,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1944年任第三軍團司令,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地登陸,指揮裝甲兵團橫掃歐洲,直至奧地利,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擢升四星上将,任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军事长官兼15军团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擢升四星上將,任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軍事長官兼15軍團司令。
战争后期,巴顿因殴打士兵遭到媒体抨击(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军总部的反感。戰爭後期,巴頓因毆打士兵遭到媒體抨擊(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軍總部的反感。战争结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场合出言不慎,被媒体加以利用,使他在军中的地位更受到影响。戰爭結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場合出言不慎,被媒體加以利用,使他在軍中的地位更受到影響。
1945年 12月9日 ,打猎途中遇车祸受伤, 12月21日殁于海德堡 。 1945年 12月9日 ,打獵途中遇車禍受傷, 12月21日歿於海德堡 。
11. 隆美爾(維基百科)
埃爾溫·隆美爾(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中獲得「沙漠之狐」(Wüstenfuchs )的稱呼。
生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埃爾溫·隆美爾以上尉連長統領一連兵力,俘虜千員義大利士兵[來源請求]立大功,獲頒鐵十字勳章,於大戰結束以後官拜上校[來源請求],著作《步兵攻擊》,為希特勒激賞,並聯絡認識。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時,即任命埃爾溫·隆美爾上校為總理衛隊少將隊長[來源請求]。
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角色
隆美爾在北非
墨索里尼的部隊在北非潰敗。為了奪回失地,德國於是組織一個非洲軍團,於1941年2月開往北非,由隆美爾統率德意聯軍。他奉命要在4月20日以前擬好一個重奪塞利奈以加的計劃。他不待批准便於3月24日襲擊亞古拉的英軍,呈交計劃的限期還未到即已完成任務。以後14個月的激烈戰事,使他贏得「沙漠之狐」的綽號。儘管偶爾遭遇挫敗,他還是把第八軍迫得連連向東撤退,聲威懾人。一位英國指揮官不得不告訴他的部隊,隆美爾不是魔術師,也不是超人。
1942年6月21日,非洲軍團已迫近埃及邊界。希特勒為酬謝功勳,擢升隆美爾為陸軍元帥,使他成為德國陸軍最年輕的元帥。6月底,隆美爾已深入埃及,在梅薩馬特魯擊潰士氣消沉的英軍,勢如破竹,直指亞拉曼戰線,並準備進攻僅96公裡外的亞歷山大港,然後便可直通蘇伊士、巴勒斯坦、中東油田。這是他軍事成就的顛峰,功績也到此為止。
阿拉曼是一條六十多公里長的隘道,一邊是地中海,另一邊是無法通行的峽谷,非洲軍團就滯留在這處,前進不得。由於該處狹窄,戰線有限,不容許隆美爾施展他一向用以制勝的大規模側翼活動。中東戰區總司令奧金萊克將軍當時親自指揮第八軍。7月1日至7月17日,在所謂第一次阿拉曼戰役中,他終於擋住了隆美爾的去路。
8月中旬,蒙哥馬利中將接管第八軍,準備較有名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時間對英軍有利。隆美爾明白己方嚴重缺乏燃料、裝備及飛機,當時敵軍實力又已大大擴展,突破敵陣存在一定困難。他懇請柏林的最高指揮部大規模增援,但援軍始終未能到達;這時在直布羅陀駐紮的英法盟國混編海軍艦隊,奪得地中海制海權,有效地打擊德義對北非洲的補給,使得德軍很難回復原有的戰力。
蒙哥馬利於1942年10月23日發動攻勢時,隆美爾的兵員及武器都較英軍少,盟軍更佔有空中優勢。他主張立即撤軍,以保全殘餘的部隊,希特勒卻下令抵抗,要德軍「不成功就成仁」。隆美爾雖然認為這道命令純屬瘋狂,仍繼續奮戰,結果傷亡慘重,到11月4日才決定撤退。15天內後退一千一百多公里。當時艾森豪將軍統率的盟軍已經攻入法屬北非,用歷史上最長的鉗形陣勢夾攻隆美爾的軍隊,戰線從尼羅河谷一直伸展到大西洋。隆美爾拚死與英軍作後衛戰,未幾即在突尼西亞遇上艾森豪的生力軍。1943年3月,隆美爾病重,返回德國。
隆美爾在義大利
再後來就是義大利。北非丟失後,義大利就相當危險了,隆美爾在當時就指出,義大利人靠不住,應當由德軍控制義大利。美英法盟軍在義大利登陸,義大利倒戈後,隆美爾又主張放棄義大利中、南部,依據意北部山區,在波河流域組織防線,跟盟軍打持久戰。隆美爾的主張遭到了南部德軍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的反對,也遭到德軍一些高層的反對。但義大利戰場最終還是依照隆美爾的設想來打的。這又一次顯示了隆美爾的戰略眼光。
大西洋堡壘-諾曼第登陸
負責法國防禦戰事的隆美爾,任西線B集團軍司令,督導諾曼第海案岸防衛工事構建。未能力守法國,導致希特勒開始對隆美爾忠誠嚴重起疑。
自殺
隆美爾沒參加行刺希特勒的7月20日密謀案,不過他知情而未加阻止。他主張逮捕希特勒,付諸審判,但是他不贊成行刺。1944年7月15日,他上書希特勒,要求德國立即尋求停火協議。兩天後,他在法國里瓦洛附近巡視防衛陣地時,坐駕車被英國戰機發現,立即遭到掃射。汽車撞樹,隆美爾給拋出車外,頭蓋骨破裂。
隆美爾離開醫院,回到烏爾姆附近賀林根的家中療養。10月14日,兩名納粹將領來訪。他們給他兩個選擇:自殺或就逮受審,受審則可能禍及全家。隆美爾告訴妻兒說:「十五分鐘後我就要死了。」他吞服毒藥自盡。希特勒不想德國人曉得他們心目中的偉大英雄曾圖謀不軌,於是宣布要全國哀悼隆美爾,並替他舉行國葬;葬禮由深知內情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老元帥倫得斯特主持。
12. 領導人才的三要素
(1) 文武兼備的能力
(2) 你的本事就是你的專長
(3) 用創新培養腦力先鋒
13. 有個人賣一塊銅,喊價二十八萬美元,好奇的記者一打聽,方知此人是個藝術家。不過,對於一塊只值九美元的銅來說,他的價格是天價。他被請進電視台,說了他的道理:一塊銅價值九美元,如果製成門柄,價值就增值為二十一美元,如果製成工藝品,價值就變為三百美元,如果製成紀念碑,價值就應該值二十八萬美元。他的創意打動了華爾街一位金融家,結果那塊銅最終製成了一尊優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紀念碑,最終價值為三十萬美元。從九美元到三十萬美元之間的差距就是創造力,或說是創造力的價格(頁240)。
14. 英代爾公司在矽谷新建的大樓特別設計有很多會議室,員工們可以在那裡一起吃午飯或談問題,而且會議室四周都有黑板。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研究設計部門的結構佈置,得出了非常驚人的結論:如果辦公地點相距十米以上,人們之間每星期至少交換意見一次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八或百分之九;相距五米的時候則為百分之二十五(頁252)。
15. 要展現你有想建立信賴關係的言談舉止
你可以藉著互相稱呼對方名字,來創造開放、友善和輕鬆的氣氛;你可以把你辦公室的大門永遠敞開,讓別人知道你真正隨時願意接受別人和你溝通;你也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你願意放下架子的誠意。總之,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想盡任何方法,讓對方對你有美好的感覺,你就贏在溝通的起跑點上了(頁301)。
16. 發佈命令予下屬的技巧具體是:
(1) 命令要重點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2) 為使指令簡要中肯,強調結果,不強調方法
(3) 分散權威而更有效地監督他們的工作
(4) 簡潔清楚的命令
(5) 命令不要太複雜,而要儘量簡單
(頁360~361)
17. 一個聰明的領導人要使下級具有對工作團體的向心力,可以依照下列八個方法來提高內聚力:
(1) 給予下級全體合一的認同
(2) 建立團體的傳統
(3) 強調團體工作的重要性
領導者應該以身作則地表示:「只要我們贏了,誰應該居功都無所謂」的觀念。換句話說,領導者時時刻刻要擔心這個工作團體是否能達到目標,而不必擔心誰出風頭誰居功的問題。
(4) 適當對優良的部屬行為給予認可褒獎
(5) 設立清楚而容易達到的團體目標
(6) 實施團體激勵的措施
(7) 心理上與部屬保持親近
(8) 把部屬當作人看待
(頁37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