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VTuber文化,談情感寄託

2022/09/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寄託的意思是:把理想、希望、情感等交付在某人或某種事物上。人總尋找著情感寄託,不論是精神或物質,從佛法而言這應該跟「我」與「我所」有關。而情感,從第四道角度來說,七個中心中最常提的四個中心:理智、情感、運動、本能,人的形成是從本能,也就是先天的機能,如心跳、消化、吞嚥,再進一步形成運動,也就是經後天學習的爬行、走路等,然後才形成情感,最後形成理智,所以理智速度最慢,例如常說的情緒一上來就失去理智,而理智是建立於情感之上,動物與人的差別在於其理智中心並沒有完全發展。
個人主義的興起,人們越來越在意機會成本,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滿足情感寄託,尋找伴侶也成了快速左右滑的篩選器,而當現實缺乏生育的動機時,也就是人們活到現在所認為的人生,是苦大於樂?還是樂多於苦?認為人生苦大於樂的,除非自私才會生下一代出來受苦,例如養兒防老。而以佛法而言,有邊際遞減效應的樂,本質是苦(壞苦),所以如果認清並且決定不繁衍下一代,則沒有結婚的必要,而以不結婚為前提的交往,對於大部分女性應該無法接受,所以認清現實的男女,會找尋替代的、現實或虛擬的情感寄託,例如工作、寵物等。
成就感的來源可分為「成就自己」與「成就他人」,當人迫於現實而放棄夢想,他將從成就自己逐漸轉為成就他人,藉由成就他人來成就自己的夢想,就像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延續。但是當夢想是人生的目標意義,那夢想就不能被完成,不然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而另一方面強加於他人的夢想,卻是他人的現實,這整個系統其實是個社會機制,就如老鼠烏托邦實驗,在一個美好的烏托邦世界,反而會導致走向滅亡。
「你知道第一個母體,被設計成沒有痛苦的世界,當時每個人都很快樂,結果一塌糊塗,沒人習慣這種生活,整批人都死亡,有些電腦人相信,我們無法設計完美人類世界,不過我卻認為原來的人類是透過痛苦和苦難來面對真實,所以完美世界是場噩夢,你們人類不斷想要從中驚醒。」—《駭客任務》
「人們要犧牲的另一事物就是他們的痛苦,這也很難做到,一個人可以棄絕享樂,但不能放棄痛苦,人被造成這個樣子以至於他最執著的就是自己的痛苦。」—《探索奇蹟》
換個輕鬆的話題,記得以前喜歡看Choco Mana、紅石口袋等YouTube團體,看他們在Minecraft裡打打鬧鬧,不露臉而是藉由Minecraft人物來說話,或許這可算是早期的皮與中之人、箱推的概念吧!現在的hololive、彩虹社等也以箱推為方向,而這些或許是種歸屬感?或是娛樂性?抑或是種情感寄託?就像現在直播流行的加班台,是獲得了某種陪伴嗎?或是聽著ASMR入睡,這些種種也似乎還有著不同的情感層次。
喜歡IRyS和Bae的鬥嘴、Mumei和Kronii的互動、486的吐槽、Towa天使、Suisei發神經等等,也會看看轉生VShojo的kson、Nazuna,台V的浠Mizuki、懶貓子、森森鈴蘭、灰妲等,完全是個DD黨LA。

  • 星街すいせい—Stellar Stellar

  • 森森鈴蘭—無人熟識 & 神っぽいな mashup cover

  • Sunday Morning ft. Gawr Gura (Lofi Remix)

相關網站:
73會員
299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