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人力資源(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力市場看似是總量需求,其實不是。是特定職業的技能需求度就是那麼高,又不是每個人都要當「達人」,純以做好這份工作來說,本就是天賦能力強的人有優勢,我們若否定這點,將所有技能都當成可以訓練,絕對會徹底偏掉對人力資源,以及缺工的理解。
人生而不平等,是無比殘酷又正確的事情,尤其在天賦上。
教書久了,更能體會到這道理,有人就是不用講,自己就可以跳躍思考,還每步都正確;有人努力半天到頭來,勉強維持在及格邊緣。有的人就是天生具有多項優異能力,做每件事情都不差;有的人就是每件事情都做不好,豁盡全力才把一件事情做到過關。
筆者現在也不想講好聽話,如果你無法認同上一段話,覺得努力必定有結果,天賦差異都可以依靠努力解決,或是透過後天教育訓練去改變……,那還是別看下去了。

人類的天賦差距,無法只用教育弭平

我們都太容易把天賦跟經驗混在一起,中小企業、中小型傳產製造業,多數人的綜合能力都只有B,能當到老闆成為定義上的中產白領階級上層,幾乎都有一些能力是在A以上。單純運氣或是吃遺產,別說富不過三代,他這代就炸掉的機率超級高。
財力S級的怪物(?)跟天賦S級的一樣不在本系列討論範圍內(編),來源:百科全書
透過教育,我們是可以把中間大概PR30~70的人,練到平均來說,都有一項以上的能力有B的水準,或是累積經驗把只有C的鍛鍊到B。但要衝到A以上?沒那個天賦,或是專精特定項目到底,像是文青常講的日本職人達人,都要經年累月的功夫。
當我們使用「大學以上」、「高中職以下」、「中學肄業」等等的方式,試圖去描繪台灣的人力資源,為何筆者覺得這問題超級大?原因有二。
其一,認定職業技能的訓練,可以透過教育達成,而難易度就跟學歷有正相關。
其二,否定人類的智力水準分布為常態分佈,認為智力水準的較低的人可以透過教育拉高。
筆者可以告訴你,沒有這回事。
以前一年新生兒40萬人,逐年降到現在低於20萬,相差2倍以上。這也意味現在頂尖的聰明人數量只有以前的1/2不到,是因為教育水準拉高,讓可以訓練的能力,透過教育系統培養到,中間厚厚一層拉上去。
而且,實際上扣除技術等級高的工作,大多不需要A級能力,平均B就可以處理跟維護的很好,意即多數工作都可以透過訓練達成應有的技術水準。現代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以往透過大量C級人力,用人海戰術可以解決的,現在改成用機器生產替代,那原本那些人怎麼辦?

台灣低薪高工時的原因為何?

台灣的經濟奇蹟,到這幾十年的轉變,就某些人的眼光來說,是極其沒有效率,只透過壓榨薪資水準去維繫,這樣解釋真的只是看表面。因為如果真的把這些工作,全部都機器化替代掉,那麼我們會瞬間多出百萬失業人口,而且這些人因為平均能力只有C,要轉換跑道非常困難,年紀越大就越慘。
所以維持平衡的一個方法,其實是很殘忍的,透過降低薪資跟拉長工時,降低小型工廠的成本,去爭取各種訂單。如果不這樣做,這種工廠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貸款購買新機器,改善其生產品質或是生產量,另一條路就是關廠收掉。前者是降低人力需求,除非夠賺錢不然就得裁員,後者就是直接資遣。
台灣多數活下來的工廠,藉由部分機械化生產、電腦化管理,提高生產量跟品質,同時爭取到足夠的訂單與營收下,用調整薪資跟工時的方法不裁員。
沒看過這些工廠的很難想像這是一種平衡,因為小廠的老闆跟員工都很熟,走到這步的廠少則十幾年、多則數十年,勞資雙方之間要說一點情感都沒,純粹利益聯繫過於脫離現實。為了讓工廠可以運作,勞資雙方都會有部分的妥協,就勞方來講就是降低薪資跟加班,藉此獲得持續性的收入。
而這個過程花了幾十年去運轉,扣除掉金融海嘯等衝擊,大多時候都是緩步發生,今年薪資凍漲但物價上漲,實質薪資等於減少;今年訂單變少所以用減薪維持低工時,然後隔年訂單變多不減薪,但工時拉高,結果就是實質工作時間變長。

薪資跟不上期望生活水準,新人寧願選擇打工

而在同一行業中,轉來轉去的機會也不低,並不是能力C的人就無法跳槽,因為經驗夠的勞工,也會有某一些能力達到B的程度。同行業總會有盛衰榮枯,有的廠今年很差讓老闆減薪,有人就跑去正在擴增的廠,明年前老闆訂單爆多要徵人,打個電話加薪求這人回去,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問題在於,整個行業有沒有新人加入?沒有新人加入,這個行業就會產生我們現在說的缺工現象,而這個現象是少子化造成?原因之一,但非全部,少子化造成的現象是整體的。
應該說,假設現在這一批要出去工作的人是一年20萬的那批,那麼換算比例平均C,無法多工處理事情,但可以把一件事情努力做好的人,以筆者的經驗推估,大概就是8~10萬,換成上百種各行業與各縣市攤下去,等於說在我們這個縣市附近,能入某一行的只會有幾百個。
很不巧的,這種人的工作選擇,多半會選離家不遠,或是離學校不遠,很少會跨縣市流動。他們求職不是依靠人際網路,要不然就是地緣關係,或是同鄉會等的介紹。這會造成這類傳產能夠徵人的範圍內,可以加入的新人少之又少。
新人已經夠少了,如果這行的薪資水準不夠,或是不符合生活水準的期待,那就更不可能跳進來。這類似日本走到打工族的概念,對平均能力只有C的人來說,經驗累積也沒什麼用,衡量選擇下還不如去做臨時工。
大概就是這種狀況(編)

管理職不會只看學歷,文化、信任也是重要條件

工廠為何這幾十年一直引進外勞?扣除掉薪資福利等成本,最大的因素是穩定,你總是可以找到夠多的外勞,而且因為維持成本不高,淡季時也不用負擔太多。反倒是本國勞工,除非願意接受夠低的生活水準,不然那個起薪報出去,沒違反勞基法的不知道全國有幾家。
現在是有一些法律規定本勞外勞比,不然狀況只會更慘。慘,不是薪資,是教育訓練、累積業內經驗的機會消失。
各位,筆者講了好幾篇到這裡,第一個想傳達的訊息在這裡。
我們以為,有些管理職的工作,或是有經驗的職位,甚至是偏中產白領、藍領職業,可以透過開放外籍人士來擔任,這是很危險的思維。正因為這些中小型企業跟工廠的門檻低,所以有些生產的技術、客戶的名單,絕對不會外流給不信任的人。
外勞在代工廠工作兩年,只會做反覆操作性的工作,他學到的更多是操作條件,絕大部分的老闆都不會讓這些人去碰有關配方、核心技術類的東西。會碰的人都要有一定信任度,也就是在這行夠久的時間,足以讓管理階層覺得你這人可以用為止。
光是一個「都是台灣人,生活習慣、思考方式接近」這個條件,就可以屏除不知多少外籍人士。
也就是單純就職位需求來看,我們或許覺得,這找個外國人來做,薪資可以接受就來了。實際上呢?隱性成本算下去,會願意來的人,程度比台灣本國籍的要差很多。
若是其他的中產白領工作,台灣現在每年還產出不夠多的大學生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但就筆者個人經驗,數學在二下像自然一樣爆掉的狀況反倒少見,應該是二上已經被洗禮過,該炸的都炸了,剩下的是持續,以及慢慢習慣步調追上的差別。前半的第一部分是數列,目前只剩下等差數列,等比只有講一點概念,複雜運算都沒有了。筆者看過的學生在這邊出事的,大多是題型看太少,導致卡住抓不到解題辦法。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台灣公民社會慢慢成熟,要在有常態編班的地方, 來自各種背景家庭的同學,給予的刺激才夠全面。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1: 孩子該選公校還是私校? 新番內容:
人力市場看似是總量需求,其實不是。是特定職業的技能需求度就是那麼高,又不是每個人都要當「達人」,純以做好這份工作來說,本就是天賦能力強的人有優勢,我們若否定這點,將所有技能都當成可以訓練,絕對會徹底偏掉對人力資源,以及缺工的理解。
陣形的意義,就是一種加成,讓各別單位的火力可以交叉、射程可以涵蓋、防守能夠嚴密。如果單位自己就有所有的能力,陣形就沒有必要,反之若技術已經達到可以超越陣形加成,那麼陣不陣也就沒意義。
全新一季EP.10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分散式防禦下很多功夫, 建軍不是只有一個方向,會跟著時代有所變化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0:從大船小船派看建軍邏輯
在談人力資源的進一步問題時,筆者不想要把教育程度這些當成一個絕對指標,主要的理由倒不是文憑主義還是啥階級化影響,而是筆者覺得這種指標欠缺對應性。誰規定大學以上都會去當白領階級?沒有大學程度的都會去當藍領勞工?
但就筆者個人經驗,數學在二下像自然一樣爆掉的狀況反倒少見,應該是二上已經被洗禮過,該炸的都炸了,剩下的是持續,以及慢慢習慣步調追上的差別。前半的第一部分是數列,目前只剩下等差數列,等比只有講一點概念,複雜運算都沒有了。筆者看過的學生在這邊出事的,大多是題型看太少,導致卡住抓不到解題辦法。
每週一更新:教育文化、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台灣公民社會慢慢成熟,要在有常態編班的地方, 來自各種背景家庭的同學,給予的刺激才夠全面。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1: 孩子該選公校還是私校? 新番內容:
人力市場看似是總量需求,其實不是。是特定職業的技能需求度就是那麼高,又不是每個人都要當「達人」,純以做好這份工作來說,本就是天賦能力強的人有優勢,我們若否定這點,將所有技能都當成可以訓練,絕對會徹底偏掉對人力資源,以及缺工的理解。
陣形的意義,就是一種加成,讓各別單位的火力可以交叉、射程可以涵蓋、防守能夠嚴密。如果單位自己就有所有的能力,陣形就沒有必要,反之若技術已經達到可以超越陣形加成,那麼陣不陣也就沒意義。
全新一季EP.10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分散式防禦下很多功夫, 建軍不是只有一個方向,會跟著時代有所變化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0:從大船小船派看建軍邏輯
在談人力資源的進一步問題時,筆者不想要把教育程度這些當成一個絕對指標,主要的理由倒不是文憑主義還是啥階級化影響,而是筆者覺得這種指標欠缺對應性。誰規定大學以上都會去當白領階級?沒有大學程度的都會去當藍領勞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台灣公司要找員工很容易,只要薪資條件不要太差,履歷就如雪花般飛來。 應徵人一多,挑人眼光及技巧不用太好,總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即便看走眼,挑到不適合的,再重新找人,反覆幾次,終究能招募到理想的員工。 然而,隨著台灣少子化加上高學歷,個人意識高,加上年輕人想追求自我發展需求,老闆如果還抱著被動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最近是蠻奇怪的,台灣目前的經濟是世界第一,但失業缺工也是居高不下,可能未來的台灣人,人人開始啃食晶圓、太陽能、房屋,再也沒有人想要工作,因為【騙的比較快,且毫無罪責】。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台灣公司要找員工很容易,只要薪資條件不要太差,履歷就如雪花般飛來。 應徵人一多,挑人眼光及技巧不用太好,總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即便看走眼,挑到不適合的,再重新找人,反覆幾次,終究能招募到理想的員工。 然而,隨著台灣少子化加上高學歷,個人意識高,加上年輕人想追求自我發展需求,老闆如果還抱著被動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最近是蠻奇怪的,台灣目前的經濟是世界第一,但失業缺工也是居高不下,可能未來的台灣人,人人開始啃食晶圓、太陽能、房屋,再也沒有人想要工作,因為【騙的比較快,且毫無罪責】。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