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勞工",對雇主很重要!三大從屬性判斷是否為勞動契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勞工"的認定是什麼?按件計酬的清潔工,可以規定他遲到扣薪嗎? 圖片來源:canva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勞工"都會和公司簽署"勞動契約"來約定彼此之間的勞雇關係,並且受到勞基法的規範。
但隨著公司經營的擴大,不同的業務需求越來越多時,公司和提供勞務者的關係就不一定是簽署"勞動契約"。
舉凡像是企業內的高階經理人(副總經理、分店店長),通常會與公司簽屬委任契約、還有像是按件計酬的勞務工作者(外包點工、業務員)通常會與公司簽署承攬契約。
所以,如果單看字面解釋,公司和提供勞務者簽屬非"勞動契約",雇主通常不會將這些勞務者列入"勞工"身分,因為是不是"勞工"身分對雇主來說確實差別非常大!
舉例來說,"勞工"基於在勞基法的規範下,如果雇主要解雇勞工,必須具有法定事由,否則就是違法解雇;雇主要資遣"勞工",也必須要給付資遣費。
然而,這些勞務者如果是"非勞工"身分,就完全沒有上述的形況哦!
那麼,問題來了,只要勞務者簽署了公司提供的非勞動契約,就一定"不是"勞工嗎?委任契約以及承攬契約都是公司說的算嗎?
我們看一下勞動部的解釋,就會非常的清楚。
勞動契約如何認定
一、勞動契約之定義
勞動基準法第2條規定,勞動契約指約定勞雇關係而具有從屬性之契約。
二、勞動契約採實質認定
事業單位與勞務提供者得本於契約自由原則,約定勞動契約、承攬契約或委任契約等不同勞務契約類型,但其法律關係是否為勞動契約,應就個案事實及整體契約內容,依從屬性之高低實質認定,不受契約之形式或名稱拘束...
文中勞動契約採實質認定,就可以說明:
無論公司和勞務者簽屬什麼樣類型或名稱的契約,在法律上,還是會以個案事實及整體契約內容,依照【從屬性】的高低來判斷。
也就是說,契約的判斷標準,並不是公司說的算,唯一的認定標準就是【從屬性】。

那麼,什麼是【從屬性】呢?

以下,我們根據勞動部新聞稿,我們可以得知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組織從屬性。
勞動部訂定「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協助事業單位確切認知勞動契約,避免損及勞工權益。
不論從「大法官第740號解釋」或法院實務判決,均認為勞動契約之認定,應依勞資雙方間從屬性的高低做實質認定。因此,指導原則對於勞動契約的主要判斷標準,分別從「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及「組織從屬性」,逐一舉出具體判斷要素。
(一)人格從屬性,是從勞工的「工作時間」、「給付勞務方法」及「勞務地點」受到事業單位指揮或管制約束,「不能拒絕雇主指派的工作」、「勞工必須接受事業單位對其考核」、「必須遵守服務紀律及懲處」、「須親自提供勞務」及「不能以自己名義提供勞務」等8項要素進行判斷。
(二)經濟從屬性,是從「勞工不論工作有無成果,事業單位都會計給報酬」、「勞工無須負擔營業風險」、「勞工不須自行備置勞務設備」、「勞工僅能依事業單位訂立或片面變更之標準獲取報酬」、「勞工僅得透過事業單位提供勞務,不得與第三人私下交易」等5項要素進行判斷。
(三)組織從屬性,是從勞工須透過與其他人分工才能完成工作等;其他還包含勞工保險、薪資扣繳及相同勞務的勞工契約性質等參考事項。
總結來看,無論公司與勞務者簽署不同名稱或是類型的勞務契約,若是兩方對簿公堂,在法庭上,法官還是會依據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組織從屬性,作為判斷要素。
所以呀,別再掉入那些習以為常的誤區了,認為高階經理人只要是薪水高就會是委任契約,或是勞務者有加勞保、有薪資證明就一定能認定是勞工...,這些都不是標準答案哦。
看到了這邊,你覺得有豁然開朗了嗎?如果你還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勞動契約基礎概念,這裡也誠摯的邀請你加入沈以軒律師,所推出的線上課程 【勞動契約重要基礎概念奠基】。
以上的內容都只是課程內的一小部分,加入【勞動契約重要基礎概念奠基】這堂課程,你可以完整的學習到勞工及雇主之定義,逐一區別勞動契約與承攬、委任契約形式。
無論你是企業人資行列或是企業法務,這堂課程都可以協助你徹底瞭解並學習每個勞動法問題的基本應對,培養成為具有獨立處理勞資爭議的人資、法務人才,也進而提高自己職場價值哦!
希望本篇的分享,可以幫助到你。
如果你覺得實用也請把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有關任何人資相關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
最後,也請不吝嗇的給我一個愛心,你的支持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My name is Brow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事人資的你,面對勞工各式請假要求,是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功,同時也是主管必須瞭解的常識。人資朋友如何幫助雇主制訂各項假別之請假程序?勞工請假有什麼相關規範、婚、喪、病、事、公假及公傷病假等規定?本專題一次帶你一次掌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前文章討論到,在招募程序中雇主如何避免觸犯到【就業歧視】及【蒐集隱私及個人資料】這兩項的法規。 而也有許多企業還會有一道程序,是來查核應徵者過去資料是否符合真實,這道程序就是所謂的【背景調查】 簡單來說,就是打去應徵者的前雇主詢問資料。 關於「作為新雇主的詢問」,相關法條為: 一、法律明文規定。
人資夥伴們在整個勞動契約成立的過程中,包含了招募到任用之間,會涉及到多項不同的法令,實務操作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讓企業觸犯法律的風險! 除了上篇提到招募最大顆的地雷-就業歧視(罰鍰30~150萬元),還可能伴隨環環相扣的「小地雷」,稍有不甚就會一觸即發!人資夥伴們不能不去注意的啊! 這條法規就是:
人資夥伴們在招募時,從刊登職缺、邀請求職者面試和面談。 在整個勞動契約成立過程中會涉及到多項不同的法令,稍有不甚就有可能會觸法! 更可怕的是,如果是遇到熟知法令的「求職蟑螂」利用提起申訴來要脅雇主付高額賠償金,那可是得不償失啊! 本篇的內容就要來先分享,招募程序最大顆的地雷! 【就業歧視】
職場上常說最難處理得不是事,而是「人」,身為天天在處理「人」的人資夥伴們,一定經常面對到變化莫測的員工(還有老闆)。 除了要明則保身並且為企業降低法律的風險,那麼懂法律就是人資夥伴的基本功了! 常言道:法律是保護懂得人。那麼你知道嗎?人資夥伴如果不懂法律,是有可能會留下「前科」的哦! 行政責任:
夏日炎炎正好眠,炎熱的夏天,晚上睡覺一定要吹個冷氣,猛然驚醒才發現離上班時間只剩下五分鐘!其實不管夏天冬天,員工遲到問題一定是每家公司都會發生的小事情,但若是公司沒有依「法」處理,可能會讓公司深陷大災難的哦! 員工遲到可以扣薪水嗎? 以員工月薪三萬元為例: 員工遲到三次可以視同曠職嗎?
每逢畢業求職季,人資夥伴們應該都開始在準備面試的人選,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種情況。 當面試時遇到能言善道的應徵者,往往比較容易得到青睞,假如你錄取了這位面試者,他在就職後的表現是「會說又會做」,那麼恭喜你,幫公司挖到寶了 根據統計調查,年資低於一年的不適任員工是會為公司帶來7倍的間接成本!
之前文章討論到,在招募程序中雇主如何避免觸犯到【就業歧視】及【蒐集隱私及個人資料】這兩項的法規。 而也有許多企業還會有一道程序,是來查核應徵者過去資料是否符合真實,這道程序就是所謂的【背景調查】 簡單來說,就是打去應徵者的前雇主詢問資料。 關於「作為新雇主的詢問」,相關法條為: 一、法律明文規定。
人資夥伴們在整個勞動契約成立的過程中,包含了招募到任用之間,會涉及到多項不同的法令,實務操作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讓企業觸犯法律的風險! 除了上篇提到招募最大顆的地雷-就業歧視(罰鍰30~150萬元),還可能伴隨環環相扣的「小地雷」,稍有不甚就會一觸即發!人資夥伴們不能不去注意的啊! 這條法規就是:
人資夥伴們在招募時,從刊登職缺、邀請求職者面試和面談。 在整個勞動契約成立過程中會涉及到多項不同的法令,稍有不甚就有可能會觸法! 更可怕的是,如果是遇到熟知法令的「求職蟑螂」利用提起申訴來要脅雇主付高額賠償金,那可是得不償失啊! 本篇的內容就要來先分享,招募程序最大顆的地雷! 【就業歧視】
職場上常說最難處理得不是事,而是「人」,身為天天在處理「人」的人資夥伴們,一定經常面對到變化莫測的員工(還有老闆)。 除了要明則保身並且為企業降低法律的風險,那麼懂法律就是人資夥伴的基本功了! 常言道:法律是保護懂得人。那麼你知道嗎?人資夥伴如果不懂法律,是有可能會留下「前科」的哦! 行政責任:
夏日炎炎正好眠,炎熱的夏天,晚上睡覺一定要吹個冷氣,猛然驚醒才發現離上班時間只剩下五分鐘!其實不管夏天冬天,員工遲到問題一定是每家公司都會發生的小事情,但若是公司沒有依「法」處理,可能會讓公司深陷大災難的哦! 員工遲到可以扣薪水嗎? 以員工月薪三萬元為例: 員工遲到三次可以視同曠職嗎?
每逢畢業求職季,人資夥伴們應該都開始在準備面試的人選,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種情況。 當面試時遇到能言善道的應徵者,往往比較容易得到青睞,假如你錄取了這位面試者,他在就職後的表現是「會說又會做」,那麼恭喜你,幫公司挖到寶了 根據統計調查,年資低於一年的不適任員工是會為公司帶來7倍的間接成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資關係中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契約屬於雙務契約,勞工提供勞務以獲得工資,同時僱主則有支付工資的義務。當勞工依法請假免除出勤義務,該請假時段未提供勞務,確可能無法請求工資(視假別而定),但請假並不會影響其他「已工作」的時段,既然已完成勞務給付義務,自然有該時段工資請求權。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勞基法適用範圍的相關問題,針對僱傭契約、承攬契約等關係進行區分,並解釋如何判斷勞動契約的適用性。文章圍繞在勞動契約所需考慮的因素展開,並探討了保險業務員的勞動契約可能性。
Thumbnail
『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一詞,法令雖無明文解釋。 但應指非臨時起意且非與工作無關之給與而言。 立法原旨在於防止雇主對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不以工資之名而改用其他名義,故特於該法明定應屬工資,以資保護。」 核係符合勞基法第2條第3款所規定「工資」定義之意旨。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5年2月
Thumbnail
第0步-自己還想不想維持這份工作 雖然雇主資遣違法,勞工可以向法院訴請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且勞動事件法也有相關的保全程序,也就是可以再訴請定暫時狀態-要求雇主於訴訟中繼續僱用勞工。 勞動事件法第49條第1項: 「勞工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法院認勞工有勝訴之望,且雇主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者,
Thumbnail
情節重大不是雇主說了就算;也不是工作規則有明列規定就可以喔。 所謂「情節重大」,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及第2項定有明文。 勞基法第12條之規定,具有強制性質,目的兼有保障勞工、限制雇主解僱之權限。 所以雇主不得因勞動契約之約定而擴張其解僱權限,亦不得藉由工作規則擴張其權限
Thumbnail
調解時常常發生此類爭議,而勞工訴求往往是要求雇主應發給「資遣費」。然而,勞工此項訴求(資遣費)的立論基礎並不充分,實際上勞工應主張的「工資差額」而非「資遣費」才對喔,此爭議其實並不困難也不難解,核心概念只有兩個-「終止契約要件」與「勞工離職的權利」 本爭議的解法並不困難,重點在於「資遣」事實是否存在
Thumbnail
徵才廣告除了有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1項(差別待遇)及第2項(不實之廣告或揭示)之限制外,在法律性質究竟是什麼呢? 是勞動契約嗎?還是要約?或是要約引誘呢? 很重要嗎?那是當然,就勞始期與效力始期各不相同。 "要約"與"要約引誘"名稱出自何處? 民法第154條第1項: 契約之要約人,因要約而
Thumbnail
3月份邀約授課單位要我分享勞動契約。 通常我會先跟邀約單位先聚焦,是要講什麼? 勞動契約分辨與屬性? 勞動契約條款設計? 要約及要約引誘? 還是附合契約? 其實,事業單位從徵才召募開始就已經進入與適用相關法令了! 勞動契約之定義是什麼? 勞動基準法第2條規定,勞動契約指約定勞雇關係
Thumbnail
行政法院判斷「工資」的二項原則基準為: 「勞務對價性」及「給付經常性」。 經常性給與一詞,法令無明文解釋,但應指非臨時起意且非與工作無關之給與而言。 是不是工資又與公司發放辦法特別有關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個案年終獎金被法院認定是工資:    員工手冊第四章第4.07條規定: 凡在
Thumbnail
在工作執行中,部門一定會遇到同仁請假或是人員異動,代理人機制設計可以降低同仁請假或是離職所產生的風險,也就是營運上作業風險。本文將會說明如何進行「代理人機制設計」。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資關係中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契約屬於雙務契約,勞工提供勞務以獲得工資,同時僱主則有支付工資的義務。當勞工依法請假免除出勤義務,該請假時段未提供勞務,確可能無法請求工資(視假別而定),但請假並不會影響其他「已工作」的時段,既然已完成勞務給付義務,自然有該時段工資請求權。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勞基法適用範圍的相關問題,針對僱傭契約、承攬契約等關係進行區分,並解釋如何判斷勞動契約的適用性。文章圍繞在勞動契約所需考慮的因素展開,並探討了保險業務員的勞動契約可能性。
Thumbnail
『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一詞,法令雖無明文解釋。 但應指非臨時起意且非與工作無關之給與而言。 立法原旨在於防止雇主對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不以工資之名而改用其他名義,故特於該法明定應屬工資,以資保護。」 核係符合勞基法第2條第3款所規定「工資」定義之意旨。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5年2月
Thumbnail
第0步-自己還想不想維持這份工作 雖然雇主資遣違法,勞工可以向法院訴請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且勞動事件法也有相關的保全程序,也就是可以再訴請定暫時狀態-要求雇主於訴訟中繼續僱用勞工。 勞動事件法第49條第1項: 「勞工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法院認勞工有勝訴之望,且雇主繼續僱用非顯有重大困難者,
Thumbnail
情節重大不是雇主說了就算;也不是工作規則有明列規定就可以喔。 所謂「情節重大」,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及第2項定有明文。 勞基法第12條之規定,具有強制性質,目的兼有保障勞工、限制雇主解僱之權限。 所以雇主不得因勞動契約之約定而擴張其解僱權限,亦不得藉由工作規則擴張其權限
Thumbnail
調解時常常發生此類爭議,而勞工訴求往往是要求雇主應發給「資遣費」。然而,勞工此項訴求(資遣費)的立論基礎並不充分,實際上勞工應主張的「工資差額」而非「資遣費」才對喔,此爭議其實並不困難也不難解,核心概念只有兩個-「終止契約要件」與「勞工離職的權利」 本爭議的解法並不困難,重點在於「資遣」事實是否存在
Thumbnail
徵才廣告除了有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1項(差別待遇)及第2項(不實之廣告或揭示)之限制外,在法律性質究竟是什麼呢? 是勞動契約嗎?還是要約?或是要約引誘呢? 很重要嗎?那是當然,就勞始期與效力始期各不相同。 "要約"與"要約引誘"名稱出自何處? 民法第154條第1項: 契約之要約人,因要約而
Thumbnail
3月份邀約授課單位要我分享勞動契約。 通常我會先跟邀約單位先聚焦,是要講什麼? 勞動契約分辨與屬性? 勞動契約條款設計? 要約及要約引誘? 還是附合契約? 其實,事業單位從徵才召募開始就已經進入與適用相關法令了! 勞動契約之定義是什麼? 勞動基準法第2條規定,勞動契約指約定勞雇關係
Thumbnail
行政法院判斷「工資」的二項原則基準為: 「勞務對價性」及「給付經常性」。 經常性給與一詞,法令無明文解釋,但應指非臨時起意且非與工作無關之給與而言。 是不是工資又與公司發放辦法特別有關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個案年終獎金被法院認定是工資:    員工手冊第四章第4.07條規定: 凡在
Thumbnail
在工作執行中,部門一定會遇到同仁請假或是人員異動,代理人機制設計可以降低同仁請假或是離職所產生的風險,也就是營運上作業風險。本文將會說明如何進行「代理人機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