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 遇到看似困難的境界或難以改變的情境時,試著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心理學以外的地方聽到一個有點熟悉的觀點:「遇到看似困難的境界或難以改變的情境時,請試著把自己放進去,找到那個自己可以下手的地方著手。」
  例如:今天分組報告或是需要團隊合作時,組員很雷,沒有把負責得部分弄好或是教了還是不會的那種,大部分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先抱怨然後說:「你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但如果我們是:「我可以怎麼教會你? 」「我可以怎麼說服你要對我們的報告負責一點?」,「我」的力量就出現了。
  看到這裡,可能都會有種抗拒感:「這又不是我的事,憑甚麼『我』又要多花時間和心力出面解決?」。
  我們都知道改變他人很難,當他人不會改,你又不改變的時候,結果怎麼可能會變?如果連自己都不想試著改變的話,某種程度上表示我們對結果會如何也沒那麼在意。那假設我們是真的很希望改變原有可能的後果時,但因為自己需要在多付出一點時間和心力而感到委屈、不平、心累、甚至懷疑有沒有效(屁)用時,或許可以想想:「ok,可能就算我再怎麼說服或教導對方還是一樣雷,但是那是因為注重結果的成效;那如果就過程而言,就可以知道這種說服方式有沒有效用,或是因為這個改變而突破自己跟組員嘗試理論、溝通等等。」因為把自己的力量放進去這個看似不能改變的情境裡,所以自己不可能沒收穫、成長到東西。
  類似的說法肯定也有不少,遺憾的是,人往往很難打從心底接受。或許是因為演化機制在加上社會文化的影響下,人特別容易注意到負向刺激和負向訊息。看得到結果如何不盡人意、運氣不好、自己缺乏東西的時候,卻忽略了運氣好、自己所擁有的、珍貴的那些點。記得之前聽過有個代表性的心理學實驗就能稍微解釋:將參與者隨機分派到各組,其中實驗組有兩組(忘記有沒有控制組了),訪問參與者對某種新上市藥物的看法。一組實驗組是說這種藥有40%的機率可以有效醫治某個會致死(且過去沒有相對好的解藥)的疾病,另一組是提到這種藥有60%的機率會致死。最後都是問參與者是否願意投資或購買這款藥。
  大家都知道,這兩個敘述的意思其實本質上或理論上沒有不同。但心裡的答案已經浮現。沒錯,對聽到有40% 可以醫治的組呢,參與者有較高的意願投資和購買這款藥;而60%的機率會致死的那組呢,參與者的意願明顯降低很多。雖然這個實驗結果只能看比例的差異,但之後也有其他各種實驗支持人的注意力較傾向於負向事物的觀點。
  知道了這個遺憾的事實又如何呢?可以怎麼減緩負向注意力帶給我們的困擾?正向心理學裡面也提到很多培養我們注意、發現生活中美的方法。譬如:感恩、親近自然、藝術創作、建立優質的連結等等,另外像正念練習、培養心流狀態也是可以幫助的。自己最常練習的方式就是認知轉換,有點像是理性的轉念,讓自己的思考可以多元、彈性,不過於放大或忽略某個點,減少負面的自我歸因。而歸因又是另一個心理學的大主題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系照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天在思考一些事,不自覺已經變得像是在煩惱了。有一瞬間覺得:這個情境我知道是甚麼、我猜得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甚麼事、照姐你不要再重蹈覆側了、不要再經歷類似的事了、為甚麼有些事想單純想簡單一點卻還是不知不覺變複雜了....。赫然發現自己是不是太滿意現在的狀態,換個角度說就是逃避成長。   而現在開始
  今天跟一個哥哥聊天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開放性(Openness)很高的人(過去自評可能覺得蠻高)。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去看一些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和價值觀,對於差異很大的觀點多多少少開啟了某種防衛機制,我想這是以後在成為助人工作者時需要多多注意和彈性調整的點。在工作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候,如何客觀
  雖然開學才第二週,不過已經感受到研究所與大學學習上不同的深度的領悟。在一堂「成人心理病理學」課中,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為甚麼研究所沒有「高等變態心理學」這門課?(補充:變態心理學是心理系學精神相關疾病的入門必修)在一番問答後,才發現大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判斷和分辨各個疾病診斷的差別、著重在病的分
  我是從屏東長大,一路到高雄後來到台北讀研究所的,來台北生活大概2個月,還在習慣來台北和開學後的研究生生活。開學前暑假先習慣台北的物價,開學後發現要面對的是上下學擁擠的交通、等待排隊時間,還有學校到處都是人、時不時需要排隊等餐點、等電梯的人潮,才突然發現,以前待的高雄,不論是交通或學校上課都順暢許
第一篇想先分享這句這麼白話的話究竟有甚麼特別含意,放在我的介紹還有賴的狀態欄裡。 可能有人會想到,國小的音樂課本裡有<陽光與小雨>這首歌,雖然陽光陪伴小雨有點浪漫,但如果今天,原本天氣很好的一天卻突然下起雨了,大家會有甚麼感受呢?
  這幾天在思考一些事,不自覺已經變得像是在煩惱了。有一瞬間覺得:這個情境我知道是甚麼、我猜得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甚麼事、照姐你不要再重蹈覆側了、不要再經歷類似的事了、為甚麼有些事想單純想簡單一點卻還是不知不覺變複雜了....。赫然發現自己是不是太滿意現在的狀態,換個角度說就是逃避成長。   而現在開始
  今天跟一個哥哥聊天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開放性(Openness)很高的人(過去自評可能覺得蠻高)。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去看一些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和價值觀,對於差異很大的觀點多多少少開啟了某種防衛機制,我想這是以後在成為助人工作者時需要多多注意和彈性調整的點。在工作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候,如何客觀
  雖然開學才第二週,不過已經感受到研究所與大學學習上不同的深度的領悟。在一堂「成人心理病理學」課中,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為甚麼研究所沒有「高等變態心理學」這門課?(補充:變態心理學是心理系學精神相關疾病的入門必修)在一番問答後,才發現大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判斷和分辨各個疾病診斷的差別、著重在病的分
  我是從屏東長大,一路到高雄後來到台北讀研究所的,來台北生活大概2個月,還在習慣來台北和開學後的研究生生活。開學前暑假先習慣台北的物價,開學後發現要面對的是上下學擁擠的交通、等待排隊時間,還有學校到處都是人、時不時需要排隊等餐點、等電梯的人潮,才突然發現,以前待的高雄,不論是交通或學校上課都順暢許
第一篇想先分享這句這麼白話的話究竟有甚麼特別含意,放在我的介紹還有賴的狀態欄裡。 可能有人會想到,國小的音樂課本裡有<陽光與小雨>這首歌,雖然陽光陪伴小雨有點浪漫,但如果今天,原本天氣很好的一天卻突然下起雨了,大家會有甚麼感受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人生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發性的發生,你想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將影嚮了事情的結果。 人就是這樣,總是要學會承受一些壓力和經歷一些磨難,才會明白一些道理,有時靜下心來告訴自己。 有些時候,我們無法掌握一些我們想要否絕的事情,我們控制不了,然而事與願違也許讓心裡感到無奈,但是我們可以轉
Thumbnail
在心理層面,當我們想做出改變卻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時,往往是因為設定了不合理的目標和標準。透過降低期待,做一些容易達成的目標,可以為心靈帶來良好的感受,並激勵我們持續努力。
Thumbnail
我們忽略了改變別人不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只能夠透過以身作則,啟發對方願意去做出改變。
Thumbnail
當過往策略無法通關時,我們感到不知所措,需要從何開始下手。改變困難的原因在於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改變需要付出代價。成功改變涉及心理、行為和方法上的變化。調整對改變的看法,將改變視為探索,可減輕心理壓力。
生活中總是不期然的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如果無法在一時間解決問題,就會感到焦慮和不安,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明確地指出哪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哪些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就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挑戰。 我們需要學會區分哪些是我們左右能夠改變和控制的,而哪些是我們左右無法的的事情,適時地放手就是明智的選擇。這樣做不僅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我們常想做出某種改變但未必能達成,多半會認為改變非常困難,但行為科學家告訴我們:問題在於是否用對方法。《達標》作者艾雅雷費雪巴赫研究「目標心理學」長達20年以上時間。她認為要成功地引導與駕馭自己,第一步是「選一個目標」,因為正確的目標就如同影響力強大的咒語一般,能讓人不顧代價盡全力朝目標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人生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發性的發生,你想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將影嚮了事情的結果。 人就是這樣,總是要學會承受一些壓力和經歷一些磨難,才會明白一些道理,有時靜下心來告訴自己。 有些時候,我們無法掌握一些我們想要否絕的事情,我們控制不了,然而事與願違也許讓心裡感到無奈,但是我們可以轉
Thumbnail
在心理層面,當我們想做出改變卻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時,往往是因為設定了不合理的目標和標準。透過降低期待,做一些容易達成的目標,可以為心靈帶來良好的感受,並激勵我們持續努力。
Thumbnail
我們忽略了改變別人不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只能夠透過以身作則,啟發對方願意去做出改變。
Thumbnail
當過往策略無法通關時,我們感到不知所措,需要從何開始下手。改變困難的原因在於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改變需要付出代價。成功改變涉及心理、行為和方法上的變化。調整對改變的看法,將改變視為探索,可減輕心理壓力。
生活中總是不期然的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如果無法在一時間解決問題,就會感到焦慮和不安,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明確地指出哪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哪些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就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挑戰。 我們需要學會區分哪些是我們左右能夠改變和控制的,而哪些是我們左右無法的的事情,適時地放手就是明智的選擇。這樣做不僅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我們常想做出某種改變但未必能達成,多半會認為改變非常困難,但行為科學家告訴我們:問題在於是否用對方法。《達標》作者艾雅雷費雪巴赫研究「目標心理學」長達20年以上時間。她認為要成功地引導與駕馭自己,第一步是「選一個目標」,因為正確的目標就如同影響力強大的咒語一般,能讓人不顧代價盡全力朝目標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