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兒童的數位藍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根據《親子天下》一份回收了1,100份的「中小學手機族調查」顯示,41%的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擁有第一支手機,其次29%是在七年級。孩童使用手機不是新議題,但隨著手機功能日新月異,數位親子教養卻有討論的必要。
一、孩童使用數位工具的安全
今年秋季蘋果發布會的前幾天,許多分析師與科技評論家陸續傳出蘋果將推出一款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Apple Watch」,此款手表是之前蘋果發布「家人共享設置」的延伸,設計新一代主人翁專屬的商品合乎情理,雖然實品沒有在發布會當天正式亮相,但未來一旦完成,憑藉蘋果在數位世界擁有的巨大的話語權,不難想像會創發許多兒童專用的應用內容。
可以想見,其所承載的智能設備不僅能標記孩子目前所在地,也能偵測基礎的健康狀況,遠方父母方能分分秒秒掌握孩子的所有動態。然而,目前全球對兒童數位素養教育的方針未定,比如在數位世界的發言跟現實世界一樣嗎?需要禮節還是享有隱蔽的自由?又或是使用數位工具時,如何兼顧自己的隱私安全等。
據悉,有些智能手表在安裝某些應用程式後,不用任何授權就可以獲得定位、麥克風、鏡頭等多項敏感數據,兒童該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保護自己?在數位素養還未普及前,家長也只能「自救」了。
二、數位時代兒童的價值觀
最近發生的一個議題值得關注:年僅13歲的兒童海斯,在以太坊區塊鏈發表了一系列長脖子女性的NFT,創意靈感來自他最喜歡的雷龍,目前畫作的總價值超過340萬美元,已被好萊塢經紀公司簽下,將有規模並系統的打造海斯的NFT項目。
14歲來自美國的艾比,畫了一系列的鯨魚,在美國NFT平台上幾分鐘內就賣出超過100萬美元;另一位12歲來自英國的阿邁德,則是用電腦程式做出了3,000多種不同鯨魚的NFT,在Twitter上曝光後,賺進約40萬美元。
數位世界無國界,利於自媒體經營,Z世代的兒童創意更容易被看見,可能因此轉變某些兒童的命運。有趣的是,我將上面的案例分享給身邊有孩子的父母,得到的答案卻相當兩極。
部分父母認為全球經濟面臨困境,在遲滯不前的經濟現況下,如果孩子的創作可以變現,何樂而不為?
另一部分的父母則覺得,數位工具帶來的暴富不利於教導孩童正確的價值觀,孩子的興趣可以變現,但自幼就困在金錢欲望的泥淖裡,會讓孩子失去純真或其他選擇的權利;最後一部分的父母則難以抉擇,在緩解經濟重擔和維持童年單純的兩難中游移。
三、數位工具的對接
我在《看懂科技賽局:30堂看懂元宇宙的跨域人文課》一書中十分關心數位原住民和產業對接,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部分年輕人陌生於電腦文書軟體,同樣都是以數位成分餵養,在手機跟電腦的對接上已經看到落差。
數位產業和過去我們熟悉的傳統產業在特性和應用上相當不同,不論是幼兒抑或青少年,他們在獲取資訊、使用數位工具的頻率與管道上,已經形塑了另一套世界觀,父母還需多關心數位時代下兒童的未來藍圖。未來是孩子的,如何面對這未知,已經是當下父母的課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100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國際關係原本劍拔弩張,加上疫情火上加油,以美國為首的數個國家紛紛祭出壓抑中國大陸科技發展業的策略:晶片禁令、高階軍事科技限制、貿易大戰等,無不使中國大陸政府開始思考:若高端科技基礎總在國外,奶水說斷就斷,再進階的發展豈不容易戛然而止,由人擺布?
2022年6月15日,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發表對NFT的看法,認為NFT市場的買賣是基於「傻博理論」,意即找到一個比你更傻的人,讓他們相信買主願意出價更高。比爾蓋茲直接戳穿NFT是一場騙局,也不看好區塊鏈、虛擬貨幣,這會不會間接讓微軟失去下一個數位經濟發展的發言權呢? 而微軟呢?
數位內容界近期波動不斷,其中又以影音串流平台最為熱鬧。 這兩者看似都是影音串流平台,但本質上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YouTube頻道上的內容多為「自媒體創作者」提供,可以隨時隨地上傳影片,這樣的產業鏈培養了數億個影片創作者,也創造了一個新單字:Youtuber。
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枯竭,能減少廢氣排放的電動車頓時成為全世界的解藥。不論是原本就在電動車市場默默耕耘的企業,還是看到鋒頭才轉進市場的,全都在2021年的媒體版面上大動作曝光。台灣電動車市場耕耘的模式,可以分成鴨子划水及登高一呼兩類。
2021年是數位科技發展相對蓬勃的一年,年初蹦出全球第一間聲音科技獨角獸公司Clubhouse,以及讓藝術圈和新銳創作者瘋狂的非同質化貨幣(NFT),還有賦予虛擬實境(VR)新生的元宇宙等,熱鬧異常,也因此掀起了一波「平台熱」。
數位匯流的架構有訊號端、硬體端、應用服務內容端與分流端。我們最熟悉的數位匯流硬體裝置,非智慧型手機莫屬了。 在一項針對1,099名美國境內電玩遊戲訂閱用戶的調查中,亞馬遜推出的串流遊戲服務Luna排名第二,用戶使用比例高達39%,可以看出亞馬遜在內容產業已然是匯流的樞紐。
國際關係原本劍拔弩張,加上疫情火上加油,以美國為首的數個國家紛紛祭出壓抑中國大陸科技發展業的策略:晶片禁令、高階軍事科技限制、貿易大戰等,無不使中國大陸政府開始思考:若高端科技基礎總在國外,奶水說斷就斷,再進階的發展豈不容易戛然而止,由人擺布?
2022年6月15日,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發表對NFT的看法,認為NFT市場的買賣是基於「傻博理論」,意即找到一個比你更傻的人,讓他們相信買主願意出價更高。比爾蓋茲直接戳穿NFT是一場騙局,也不看好區塊鏈、虛擬貨幣,這會不會間接讓微軟失去下一個數位經濟發展的發言權呢? 而微軟呢?
數位內容界近期波動不斷,其中又以影音串流平台最為熱鬧。 這兩者看似都是影音串流平台,但本質上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YouTube頻道上的內容多為「自媒體創作者」提供,可以隨時隨地上傳影片,這樣的產業鏈培養了數億個影片創作者,也創造了一個新單字:Youtuber。
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枯竭,能減少廢氣排放的電動車頓時成為全世界的解藥。不論是原本就在電動車市場默默耕耘的企業,還是看到鋒頭才轉進市場的,全都在2021年的媒體版面上大動作曝光。台灣電動車市場耕耘的模式,可以分成鴨子划水及登高一呼兩類。
2021年是數位科技發展相對蓬勃的一年,年初蹦出全球第一間聲音科技獨角獸公司Clubhouse,以及讓藝術圈和新銳創作者瘋狂的非同質化貨幣(NFT),還有賦予虛擬實境(VR)新生的元宇宙等,熱鬧異常,也因此掀起了一波「平台熱」。
數位匯流的架構有訊號端、硬體端、應用服務內容端與分流端。我們最熟悉的數位匯流硬體裝置,非智慧型手機莫屬了。 在一項針對1,099名美國境內電玩遊戲訂閱用戶的調查中,亞馬遜推出的串流遊戲服務Luna排名第二,用戶使用比例高達39%,可以看出亞馬遜在內容產業已然是匯流的樞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近年來,蘋果一直在穿戴式裝置領域進行研究, 而一份關於智能眼鏡、智能戒 指以及 AirPods 的報導揭示了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蘋果已經向消費者銷售了包括 Apple Watch 系列和各種型號的 AirPods 在內的多 款穿戴裝置。 然而,就像其他科技公司一樣,蘋果認為其產品還有更大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最近看到最感慨(也最令人震驚的新聞),大概是前些年一直被視為教育典範的紐西蘭,居然有超過三分之一青少年幾乎無法讀寫,這個研究調查逼得新上任的總理宣布,禁止全國中小學使用手機,好讓老師能夠好好教學,學生也才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 像這樣禁止在中小學的校內使用手機的國家愈來愈多,如英國與法國。去年(20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近年來,蘋果一直在穿戴式裝置領域進行研究, 而一份關於智能眼鏡、智能戒 指以及 AirPods 的報導揭示了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蘋果已經向消費者銷售了包括 Apple Watch 系列和各種型號的 AirPods 在內的多 款穿戴裝置。 然而,就像其他科技公司一樣,蘋果認為其產品還有更大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後眼晴能對焦開始,就處在於一個「你不怕他不看,只擔心他看太多」的時代,視覺圖像之多、取得之容易是人類歷史中前所未見的。 孩子從小有些父母帶出去吃飯,就是放一台平板/手機在孩子面前,讓他不吵鬧。國小階段就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說好聽點是聯絡孩子方便,但現在與老師的群組一大堆、學校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面臨的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挑戰。父母在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時,需要積極參與和引導子女的成長發展,鼓勵子女積極適應變化,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郝代驊老師也鼓勵我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提到:「對於被禁止使用手機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學習。」相反,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最近看到最感慨(也最令人震驚的新聞),大概是前些年一直被視為教育典範的紐西蘭,居然有超過三分之一青少年幾乎無法讀寫,這個研究調查逼得新上任的總理宣布,禁止全國中小學使用手機,好讓老師能夠好好教學,學生也才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 像這樣禁止在中小學的校內使用手機的國家愈來愈多,如英國與法國。去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