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親子天下》一份回收了1,100份的「中小學手機族調查」顯示,41%的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擁有第一支手機,其次29%是在七年級。孩童使用手機不是新議題,但隨著手機功能日新月異,數位親子教養卻有討論的必要。
一、孩童使用數位工具的安全
今年秋季蘋果發布會的前幾天,許多分析師與科技評論家陸續傳出蘋果將推出一款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Apple Watch」,此款手表是之前蘋果發布「家人共享設置」的延伸,設計新一代主人翁專屬的商品合乎情理,雖然實品沒有在發布會當天正式亮相,但未來一旦完成,憑藉蘋果在數位世界擁有的巨大的話語權,不難想像會創發許多兒童專用的應用內容。
可以想見,其所承載的智能設備不僅能標記孩子目前所在地,也能偵測基礎的健康狀況,遠方父母方能分分秒秒掌握孩子的所有動態。然而,目前全球對兒童數位素養教育的方針未定,比如在數位世界的發言跟現實世界一樣嗎?需要禮節還是享有隱蔽的自由?又或是使用數位工具時,如何兼顧自己的隱私安全等。
據悉,有些智能手表在安裝某些應用程式後,不用任何授權就可以獲得定位、麥克風、鏡頭等多項敏感數據,兒童該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保護自己?在數位素養還未普及前,家長也只能「自救」了。
二、數位時代兒童的價值觀
最近發生的一個議題值得關注:年僅13歲的兒童海斯,在以太坊區塊鏈發表了一系列長脖子女性的NFT,創意靈感來自他最喜歡的雷龍,目前畫作的總價值超過340萬美元,已被好萊塢經紀公司簽下,將有規模並系統的打造海斯的NFT項目。
14歲來自美國的艾比,畫了一系列的鯨魚,在美國NFT平台上幾分鐘內就賣出超過100萬美元;另一位12歲來自英國的阿邁德,則是用電腦程式做出了3,000多種不同鯨魚的NFT,在Twitter上曝光後,賺進約40萬美元。
數位世界無國界,利於自媒體經營,Z世代的兒童創意更容易被看見,可能因此轉變某些兒童的命運。有趣的是,我將上面的案例分享給身邊有孩子的父母,得到的答案卻相當兩極。
部分父母認為全球經濟面臨困境,在遲滯不前的經濟現況下,如果孩子的創作可以變現,何樂而不為?
另一部分的父母則覺得,數位工具帶來的暴富不利於教導孩童正確的價值觀,孩子的興趣可以變現,但自幼就困在金錢欲望的泥淖裡,會讓孩子失去純真或其他選擇的權利;最後一部分的父母則難以抉擇,在緩解經濟重擔和維持童年單純的兩難中游移。
三、數位工具的對接
我在《看懂科技賽局:30堂看懂元宇宙的跨域人文課》一書中十分關心數位原住民和產業對接,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部分年輕人陌生於電腦文書軟體,同樣都是以數位成分餵養,在手機跟電腦的對接上已經看到落差。
數位產業和過去我們熟悉的傳統產業在特性和應用上相當不同,不論是幼兒抑或青少年,他們在獲取資訊、使用數位工具的頻率與管道上,已經形塑了另一套世界觀,父母還需多關心數位時代下兒童的未來藍圖。未來是孩子的,如何面對這未知,已經是當下父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