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年輕時候,我最怕看到老年人從事體力的工作。每當遇到老年人按摩、拉人力車、或是幫忙搬行李,我總是盡量迴避。並非排斥他們,因為總是覺得怪怪的,好像是被長輩服侍,心裡充滿了罪惡感。如果是年輕孩子,雖然技術不純熟,服務態度欠佳,但總覺得是天經地義,甚至假如不滿意的話,我可以理直氣壯當面指責。但是,對於老人家就沒辦法了。
後來,到了將近退休的年齡,我終於體會出那種寂寞的心情。身邊同事的年齡層越來越下降,男女的分別越來越難區分,簡報的內容越來越簡單,編排卻越來越花俏。但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多,總比不上同事疏離的尊敬。原本理所當然到KTV 當分母的我,不知在甚麼時候被列成拒絕往來戶。
如今,已經七十二歲的我,總覺得自己的心志和體能還可以,一心一意寫作。如果許可,做個兼職的稽核員或企業顧問,盡量不讓自己和社會脫節。夕陽既然已經近黃昏,那麼就讓它再美好一次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推理作家葉桑的沙龍
3會員
82內容數
2022/10/22
母親在我十歲的時候來我家,除了我出國或特殊原因當日不在家,否則母親一定幫我做生日。
Thumbnail
2022/10/22
母親在我十歲的時候來我家,除了我出國或特殊原因當日不在家,否則母親一定幫我做生日。
Thumbnail
2022/10/17
忘了是幾年前的中秋節,我帶著母親去逛中壢的太平洋百貨。一個賣家電的年輕人很厲害,注意到母親眼睛正在注視他們家的洗衣機,就招呼我們進去看看。
Thumbnail
2022/10/17
忘了是幾年前的中秋節,我帶著母親去逛中壢的太平洋百貨。一個賣家電的年輕人很厲害,注意到母親眼睛正在注視他們家的洗衣機,就招呼我們進去看看。
Thumbnail
2022/10/17
多年前,我開了個部落格,取名<碧葉春桑>,反應不俗,後來密碼忘了,就任她荒蕪。後來又在某個小說頻道寫言情小說,筆名<葉影棠>。甚至為了書寫古裝小說,還取過一個<易水寒>。顧名思義,取意"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2022/10/17
多年前,我開了個部落格,取名<碧葉春桑>,反應不俗,後來密碼忘了,就任她荒蕪。後來又在某個小說頻道寫言情小說,筆名<葉影棠>。甚至為了書寫古裝小說,還取過一個<易水寒>。顧名思義,取意"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近日被調到不同的單位,人到了中年真的不得不服老,到了陌生的環境已經沒有那種主動跟人熱絡心情,加上要適應新的環境跟工作項目,更加無心去培養人際關係,而且此單位都是20出頭的年輕人,連管理職都是20出頭的,一群年輕人年紀相仿很容易就瘋在一起,時下年輕人聊的話題我也不太有興趣,因為他們玩的我也玩過了
Thumbnail
   近日被調到不同的單位,人到了中年真的不得不服老,到了陌生的環境已經沒有那種主動跟人熱絡心情,加上要適應新的環境跟工作項目,更加無心去培養人際關係,而且此單位都是20出頭的年輕人,連管理職都是20出頭的,一群年輕人年紀相仿很容易就瘋在一起,時下年輕人聊的話題我也不太有興趣,因為他們玩的我也玩過了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每日的學習! 2023/1/17 盡早想像自己的老後生活計畫態樣!提早做好準備!或許能讓你更能釋懷身邊很「阿雜」的事!持續正向積極地活下去! 中午看這樣景象,一個可以白理的老人,但身邊最終陪伴的不是自己的親人,是外傭在旁陪走? 不論他的家人是否還在世,想想,似乎大家也都可能需要面臨這樣的情境,除非你
Thumbnail
每日的學習! 2023/1/17 盡早想像自己的老後生活計畫態樣!提早做好準備!或許能讓你更能釋懷身邊很「阿雜」的事!持續正向積極地活下去! 中午看這樣景象,一個可以白理的老人,但身邊最終陪伴的不是自己的親人,是外傭在旁陪走? 不論他的家人是否還在世,想想,似乎大家也都可能需要面臨這樣的情境,除非你
Thumbnail
我很幸運一進公司被資深屆齡前輩壓榨,我也很快看出他們缺點,興趣慢慢培養,如果不能與內心契合,還可以重新選擇,要是到退休的前五年才開始找有興趣的事,一切都太晚了。
Thumbnail
我很幸運一進公司被資深屆齡前輩壓榨,我也很快看出他們缺點,興趣慢慢培養,如果不能與內心契合,還可以重新選擇,要是到退休的前五年才開始找有興趣的事,一切都太晚了。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如今,已經七十二歲的我,總覺得自己的心志和體能還可以,一心一意寫作。如果許可,做個兼職的稽核員或企業顧問,盡量不讓自己和社會脫節。夕陽既然已經近黃昏,那麼就讓它再美好一次吧!
Thumbnail
如今,已經七十二歲的我,總覺得自己的心志和體能還可以,一心一意寫作。如果許可,做個兼職的稽核員或企業顧問,盡量不讓自己和社會脫節。夕陽既然已經近黃昏,那麼就讓它再美好一次吧!
Thumbnail
我真的很討厭自己,好逸惡勞,在一個工作久了,因熟悉或習慣讓我無成長害怕改變,明知道沒有發展性的工作,毫無(錢)(前)景可言,等退休還要10幾年,難道我要被自己的安逸困綁嗎? 您是不是跟我一樣的想法?每天花8小時上班找事做?做到毫無意義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下一站在哪?或是人生沒有最後站.....?
Thumbnail
我真的很討厭自己,好逸惡勞,在一個工作久了,因熟悉或習慣讓我無成長害怕改變,明知道沒有發展性的工作,毫無(錢)(前)景可言,等退休還要10幾年,難道我要被自己的安逸困綁嗎? 您是不是跟我一樣的想法?每天花8小時上班找事做?做到毫無意義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下一站在哪?或是人生沒有最後站.....?
Thumbnail
中年危機在於:中年時內在心靈事件雖然是目前的人生的脈絡之一,但與此同時,中年的外在經歷例如人際、社會,也交織在此時此刻,他們不像年輕時那麼容易放手,他們需要考量家人、經濟各種外部條件。外在的現實條件,不可能輕忽不顧,中年轉業是一種心靈上的挑戰,也是外在現實的挑戰!
Thumbnail
中年危機在於:中年時內在心靈事件雖然是目前的人生的脈絡之一,但與此同時,中年的外在經歷例如人際、社會,也交織在此時此刻,他們不像年輕時那麼容易放手,他們需要考量家人、經濟各種外部條件。外在的現實條件,不可能輕忽不顧,中年轉業是一種心靈上的挑戰,也是外在現實的挑戰!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開始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原本還不覺得身在職重領域服務的自己會受到影響,但逐漸開始發現,進入學校的學生人數真的顯著地大量減少,而影響到進入勞動市場的人數。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我們能發現,雖然受少子化的衝擊,但目前總勞動總人口數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勞動人力的年齡組成逐漸偏向中高齡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開始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原本還不覺得身在職重領域服務的自己會受到影響,但逐漸開始發現,進入學校的學生人數真的顯著地大量減少,而影響到進入勞動市場的人數。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我們能發現,雖然受少子化的衝擊,但目前總勞動總人口數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勞動人力的年齡組成逐漸偏向中高齡
Thumbnail
年輕?跟誰比算年輕?   連續工作了近三十年的人,行為被制式的時間給制約,被迫認同群體的價值觀,習慣相同的思考模式,身心狀態早就已經很疲倦了。但是為了「薪水」將自己慢慢逼到極限,然後行屍走肉般地,等著不知何時會壓下來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就是過去十年的我。
Thumbnail
年輕?跟誰比算年輕?   連續工作了近三十年的人,行為被制式的時間給制約,被迫認同群體的價值觀,習慣相同的思考模式,身心狀態早就已經很疲倦了。但是為了「薪水」將自己慢慢逼到極限,然後行屍走肉般地,等著不知何時會壓下來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就是過去十年的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