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你有中高齡的同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4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職業重建專業服務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82會員
148內容數
嗨!我是佩雯,我是個充滿活力、喜愛微笑、同時樂於嘗試不同事物的人。我總是敞開心胸,歡迎職業重建以及來自企業的每位工作者一起交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期待和各位夥伴們的相遇!我提供的專業服務包括: ◎職業重建服務:庇護工場轉銜輔導、身心障礙者履歷與自傳撰寫技巧、身心障礙者職前準備 ◎企業及雇主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佩雯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全球受到新冠肺炎肆虐以來,政府及企業紛紛著手規劃相關因應措施,後來也因為疫情升溫、提升為三級警戒,造成許多業者減班休息、彈性上班、異地辦公,也導致學校執行停課的措施,使得許多家長需要休防疫照顧假,進而減少了收入,於是開始抱怨生活、感到焦慮不安、對未來頓時失去希望,但在同時,也有許多人開始思考...
原本以為,不管時局如何變化,只要身障者有求職的需求,助人服務工作就不會停止,但隨著疫情逐漸嚴峻及蔓延,學校開始停課、人員流動開始管控、各類場所進出受到了限制,原本習以為常的一切發生了變化,想當然爾,需要跟服務使用者面對面、手把手帶著身障者去工作的「職重服務人員」的工作模式也同樣受到挑戰。
佩雯姐,請幫我找工作,這是我最常聽到的開場白。 當民眾來職重窗口登記、希望透過職重服務找工作時,約略能分成三個階段:一、申請,二、評估,三、擬訂計畫。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開始 ─ Podcast 錄製 最後,希望藉由自己的拋磚引玉,透過podcast的一些分享、跨領域的互動、與不同角色包括職評員、就服員或職重督導們的對話、一些新趨勢、新知的介紹,能讓職重服務領域的專業人員可以有正向且良性的成長。
關於身障者就業,態度和能力哪個重要?
自全球受到新冠肺炎肆虐以來,政府及企業紛紛著手規劃相關因應措施,後來也因為疫情升溫、提升為三級警戒,造成許多業者減班休息、彈性上班、異地辦公,也導致學校執行停課的措施,使得許多家長需要休防疫照顧假,進而減少了收入,於是開始抱怨生活、感到焦慮不安、對未來頓時失去希望,但在同時,也有許多人開始思考...
原本以為,不管時局如何變化,只要身障者有求職的需求,助人服務工作就不會停止,但隨著疫情逐漸嚴峻及蔓延,學校開始停課、人員流動開始管控、各類場所進出受到了限制,原本習以為常的一切發生了變化,想當然爾,需要跟服務使用者面對面、手把手帶著身障者去工作的「職重服務人員」的工作模式也同樣受到挑戰。
佩雯姐,請幫我找工作,這是我最常聽到的開場白。 當民眾來職重窗口登記、希望透過職重服務找工作時,約略能分成三個階段:一、申請,二、評估,三、擬訂計畫。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開始 ─ Podcast 錄製 最後,希望藉由自己的拋磚引玉,透過podcast的一些分享、跨領域的互動、與不同角色包括職評員、就服員或職重督導們的對話、一些新趨勢、新知的介紹,能讓職重服務領域的專業人員可以有正向且良性的成長。
關於身障者就業,態度和能力哪個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台灣,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和勞動市場競爭加劇,年齡歧視在現代職場和社會中逐漸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雖然中年人相比年輕時候,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但是在求職、升遷及社交方面,往往因年齡因素而面臨不公平待遇。這種歧視影響中年人的職業發展,並且會對他們的自信心、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造成壓力。 因此,我覺
Thumbnail
隨著企業缺工與求職市場矛盾加劇,中高齡者的職場再設計及僱用成為重要議題。根據報導,中高齡求職聲量顯著增加,企業應考慮利用中高齡者的經驗與實力,並設計友善的工作環境。此外,政府也推動多項補助措施以促進中高齡者再就業,然而現實環境仍存在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有效結閤中高齡者與企業需求,打造共贏的工作模式。
Thumbnail
缺工,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現象,而是全球性的現況。 但因為缺工,企業願意擁抱壯世代人才嗎? 讓我們來探討企業的擔憂,及身為壯世代的你(45歲以上)該如何準備?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臺灣熟齡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中面臨的障礙,包括社會文化偏見、技術與能力障礙以及經濟與成本考量。提出熟齡求職者應持續學習、調整薪資預期、展示長期價值、維持健康和體能、展示適應力和創新能力等應對策略,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策略的作用。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台灣,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和勞動市場競爭加劇,年齡歧視在現代職場和社會中逐漸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雖然中年人相比年輕時候,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但是在求職、升遷及社交方面,往往因年齡因素而面臨不公平待遇。這種歧視影響中年人的職業發展,並且會對他們的自信心、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造成壓力。 因此,我覺
Thumbnail
隨著企業缺工與求職市場矛盾加劇,中高齡者的職場再設計及僱用成為重要議題。根據報導,中高齡求職聲量顯著增加,企業應考慮利用中高齡者的經驗與實力,並設計友善的工作環境。此外,政府也推動多項補助措施以促進中高齡者再就業,然而現實環境仍存在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有效結閤中高齡者與企業需求,打造共贏的工作模式。
Thumbnail
缺工,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現象,而是全球性的現況。 但因為缺工,企業願意擁抱壯世代人才嗎? 讓我們來探討企業的擔憂,及身為壯世代的你(45歲以上)該如何準備?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臺灣熟齡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中面臨的障礙,包括社會文化偏見、技術與能力障礙以及經濟與成本考量。提出熟齡求職者應持續學習、調整薪資預期、展示長期價值、維持健康和體能、展示適應力和創新能力等應對策略,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策略的作用。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