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什麼是好的知識付費產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攝影師:Pixabay
好的教學産品,我的定義是“提供新的信息、流程和體驗,讓這個人獲得態度、技能、感知上的提升,從而在現實生活産生改變”。簡單來說,有點像擺渡人,幫助人從“A點到B點”。

知識付費只能提供知識,帶來信息增量,但不一定會帶來認知改變。訓練營提供了流程和方法,但不一定帶來技能的增量從信息到認知,從方法到技能,都需要這個人身體力行。很多産品設計裏,恰恰是沒有交付讓讓人真正行動起來的東西——情緒和場域。——古典老師315日課
一個好的知識付費產品,要具備四個元素用戶、知識、流程和體驗,首先,要先確認用戶的起點,以及要達到的終點;接著,根據這個交付目標,去進行營運設計,有計畫地提升用的態度、技能、感知,並讓用戶真正的動起來,將學到的知識用於生活當中。
以前我對於知識付費是毫無猶豫,因為能夠花少許的費用,得到對方研究的結果,是很划算的,但現在我比較不會輕易購買課程,因為,我發現很多課程是需要有場景去練習,才能將講師提供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只要沒有用,聽了也是會忘記。
知識付費領域為了解決問題,近年來也很多課程引入遊戲化機制,諸如,會員升級制度、稀有獎品、積分換點數等等,希望能提升用戶體驗,增加行動的動力。
這月我也剛好在知識IP平台擔任交付營的組長,交付營是在指如何透過營運設計,將設定的交付目標教給學員,基本上是否交付到位,跟課程口碑有關,因此這門課很重要 ,當然訓練營是有模板可參考,然而講師、用戶 、社群、課程調性不同,很難直接複製貼上,需要進行測試。
今天我剛好去訪問知識IP,過去有沒有一些特別印象深刻的課程體驗,有半數知識IP對課程、營運沒什麼深刻印象,但有幾位老師,則說出很特別的經驗,像是某個課程做了一個場景代入的訓練營,這光用聽,就知道這個課程經過特別設計,好的課程設計會讓用戶有記憶點。
回歸到我自己的層面,近期我也在進行課程設計,我也發現做出知識課是簡單的,但要做出一個讓用戶會行動的營運設計,沒有那麼簡單,所以,在參加個人發展共讀會時,我除了在練習寫出我心,也在沉浸式學習與感受,不打卡、不押錢、不出局,每日有上百位自動打卡者的共讀會魅力
希望能夠做好自己的產品設計。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一開始爬山時,疲累不己,爬幾次後,逐漸可以開始欣賞周邊美景,甚至可以輕鬆唱著歌登上山峰都不感疲累,感到自己已經很會爬山了,甚至可以不用再爬了,此時,可以開始挑戰更高的山,會發現,原來旅程才剛開始呢。
除了學生時代的作文,你還曾思考過,自己的夢想嗎? 花點時間思考、並提筆寫下:你期待在在5年、10年後,過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事、別人怎麼稱呼你?將夢想透過白紙黑字給具體化,你的內心將更為踏實,更有機會實現。
前不久我到新奧爾良,並參觀了一座墓園。由于水位的緣故,每座墳都高于地面。我帶著我的筆記本,在路易斯安那州酷熱的天氣中,坐在水泥地上,借著墓碑稀疏的陰影乘涼並寫作。 當我再抬起頭時,已經過了一小時,我心想:“這太完美了。”當時我的座位並不完美,可是只要我們寫得熱烈又專注,在哪都無關緊要:這是種完美的
寫作也是種創作,創作是指創造與眾不同的事物,當沒有可參考或參照物時,創作者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感到不安與懷疑,真的夠好嗎? 事實上,作品的誕生,就代表創作者克服從眾的眼光,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並願意接納內心的不安,將作品展示在眾人眼前——這就是作品的意義與價值,是創作者的成長歷程。
我們的感官本身缺乏動力,它們接收經驗,可是接下來需要借由我們的意識和整個身體做大幅的篩動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些經驗篩選出來。我稱此爲“堆肥”。——摘自《寫出我心》 經由感官獲得的外部訊息,仍需要主動有意識的理解、內化、吸收,才能轉化為記憶,外部訊息就像沙礫,需要透過洗刷、篩選、煉製,最終才能成為金子。
今天再次領讀《好好學習》, 這本書主要在講述,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方法論,是一本聽完能獲得如何提升認知效率與學習效率的書。分享完,卻有一種奇異感,與平常分享完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忍不住梳理發生什麼事。 在2月份領讀時,我對於查理·蒙格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很清楚,所以,當時我對於,為什麼要掌握臨界知識的理
在一開始爬山時,疲累不己,爬幾次後,逐漸可以開始欣賞周邊美景,甚至可以輕鬆唱著歌登上山峰都不感疲累,感到自己已經很會爬山了,甚至可以不用再爬了,此時,可以開始挑戰更高的山,會發現,原來旅程才剛開始呢。
除了學生時代的作文,你還曾思考過,自己的夢想嗎? 花點時間思考、並提筆寫下:你期待在在5年、10年後,過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事、別人怎麼稱呼你?將夢想透過白紙黑字給具體化,你的內心將更為踏實,更有機會實現。
前不久我到新奧爾良,並參觀了一座墓園。由于水位的緣故,每座墳都高于地面。我帶著我的筆記本,在路易斯安那州酷熱的天氣中,坐在水泥地上,借著墓碑稀疏的陰影乘涼並寫作。 當我再抬起頭時,已經過了一小時,我心想:“這太完美了。”當時我的座位並不完美,可是只要我們寫得熱烈又專注,在哪都無關緊要:這是種完美的
寫作也是種創作,創作是指創造與眾不同的事物,當沒有可參考或參照物時,創作者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感到不安與懷疑,真的夠好嗎? 事實上,作品的誕生,就代表創作者克服從眾的眼光,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並願意接納內心的不安,將作品展示在眾人眼前——這就是作品的意義與價值,是創作者的成長歷程。
我們的感官本身缺乏動力,它們接收經驗,可是接下來需要借由我們的意識和整個身體做大幅的篩動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些經驗篩選出來。我稱此爲“堆肥”。——摘自《寫出我心》 經由感官獲得的外部訊息,仍需要主動有意識的理解、內化、吸收,才能轉化為記憶,外部訊息就像沙礫,需要透過洗刷、篩選、煉製,最終才能成為金子。
今天再次領讀《好好學習》, 這本書主要在講述,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方法論,是一本聽完能獲得如何提升認知效率與學習效率的書。分享完,卻有一種奇異感,與平常分享完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忍不住梳理發生什麼事。 在2月份領讀時,我對於查理·蒙格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很清楚,所以,當時我對於,為什麼要掌握臨界知識的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今天來學習的是王彥博 老師的《用戶旅程體驗設計工作坊》。​​ 講到用戶旅程體驗設計,聽起來非常繞口(確實要解釋非常花時間),但從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個顧客因為需求而購買服務的過程,可以稱之​。 銷售者要讓產品持續不斷銷售,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大部分消費都是持續發生,而非單次,因此不同需求
Thumbnail
進入科技教育產業已滿一年。因為團隊精簡,每堂課替換時間又快又急。在編寫課程介紹頁面時,對受眾和痛點的描述不夠精準。本文提供了市場中自己喜歡且訴求精準的課程分析作為研究素材,希望未來能更精準地規劃課程介紹頁面內容。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Thumbnail
人才培育課程不僅是提升員工技能和知識的關鍵途徑,更是推動企業創新和持續成長的重要基石。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培訓課程和教育平台,企業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培育方案呢?
Thumbnail
只要跟課,就能獲取源源不絕的素材。 不用再絞盡腦汁思考行銷內容, 只需從課堂學員的反應就能讀懂訊息—「這個素材,目標客群會喜歡!」 但是用豐富的知識素材追求行銷效益時,是否也因此犧牲了學員們付費上課的權益?
Thumbnail
臉書回顧,原來一年前的我正在想:撇開銷售(重要,但那是另一個議題)#如何定義一門好課 當時的結論是,學得會、用得上、帶得走的就是一門好課! 也因此過去一整年,有幸與很多內容專家朝著製作好課的目標努力,最底層的「學得會」其實非常關鍵,必須在細節上用心下功夫。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一個關於理財課程的觀點和體會。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朋友推薦她的男友上一個傳銷式的理財課程,並探討了課程帶給男友和自己的不同觀點和體會。作者首先回顧了男友抱怨課程的傳銷式,然後分享了自己對參加課程的習慣和想法,包括活用知識或觀念,以及對教育的理念。文章提供了對理財課程和教育的不同觀點和體會。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刷到一個課程推廣的講座,每位三千元,主講的內容是動線規劃。 之所以覺得它貴,是因為根據我的經驗,這個是有點像師徒相傳的技術,不是幾個小時就能講的清楚的。除了講幾個英日語的專有名詞外,頂多再拿幾個賣場的平面圖講解一下,而對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商品販售,聽課的根本獲取不了什麼東西。 動線在日語叫做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今天來學習的是王彥博 老師的《用戶旅程體驗設計工作坊》。​​ 講到用戶旅程體驗設計,聽起來非常繞口(確實要解釋非常花時間),但從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個顧客因為需求而購買服務的過程,可以稱之​。 銷售者要讓產品持續不斷銷售,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大部分消費都是持續發生,而非單次,因此不同需求
Thumbnail
進入科技教育產業已滿一年。因為團隊精簡,每堂課替換時間又快又急。在編寫課程介紹頁面時,對受眾和痛點的描述不夠精準。本文提供了市場中自己喜歡且訴求精準的課程分析作為研究素材,希望未來能更精準地規劃課程介紹頁面內容。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Thumbnail
人才培育課程不僅是提升員工技能和知識的關鍵途徑,更是推動企業創新和持續成長的重要基石。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培訓課程和教育平台,企業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培育方案呢?
Thumbnail
只要跟課,就能獲取源源不絕的素材。 不用再絞盡腦汁思考行銷內容, 只需從課堂學員的反應就能讀懂訊息—「這個素材,目標客群會喜歡!」 但是用豐富的知識素材追求行銷效益時,是否也因此犧牲了學員們付費上課的權益?
Thumbnail
臉書回顧,原來一年前的我正在想:撇開銷售(重要,但那是另一個議題)#如何定義一門好課 當時的結論是,學得會、用得上、帶得走的就是一門好課! 也因此過去一整年,有幸與很多內容專家朝著製作好課的目標努力,最底層的「學得會」其實非常關鍵,必須在細節上用心下功夫。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一個關於理財課程的觀點和體會。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朋友推薦她的男友上一個傳銷式的理財課程,並探討了課程帶給男友和自己的不同觀點和體會。作者首先回顧了男友抱怨課程的傳銷式,然後分享了自己對參加課程的習慣和想法,包括活用知識或觀念,以及對教育的理念。文章提供了對理財課程和教育的不同觀點和體會。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刷到一個課程推廣的講座,每位三千元,主講的內容是動線規劃。 之所以覺得它貴,是因為根據我的經驗,這個是有點像師徒相傳的技術,不是幾個小時就能講的清楚的。除了講幾個英日語的專有名詞外,頂多再拿幾個賣場的平面圖講解一下,而對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商品販售,聽課的根本獲取不了什麼東西。 動線在日語叫做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