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回顧|2022 Q3 自由工作生存報告,暫時的自由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寫在前面:
最初並沒有預期會開始自由工作,一直抱著一定會再找正職工作的心情,居然就要自由工作滿一年了,自己並沒有什麼實感。本來只是一段離職之後的小休息,卻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斷延後找工作的時間點,這段時間彷彿是「人品驗收時間」,自由之所以能持續,要感謝的莫過於是給我工作的親朋好友們。
即便現在還是打算要找正職工作,但又明白自由工作者的型態是適合自己的,因此記錄這段短暫經驗,供未來的自己參考。書寫參考曼努
2021 年 11 月底離職,在尚未離職期間,腳踏兩條船地開始接案工作。 11 月~隔年 2 月期間,完成:
  • 辦理 1 場線上論壇(2021/12)
  • 製作 1 支動畫(motion graphic)(2021/12)
  • 製作數支簡單的影片、教材內容編輯(2021/12~2022/02)
  • 支援 2 天營隊、 1 天工作坊(2022/01)
  • 資料轉移和整理(2022/02)
今年 3 月,去了荷蘭近 3 個月。6月初回國,歸國隔離7+7一結束,才吃一頓飯立刻迎來確診7+7,真的重獲自由已經是7月了。

新生活

頗有重新開啟新生活的感覺。
不僅是因為連續 1 個月的幾乎足不出戶,也因為在國外待了快 3 個月,不諱言還真的有些不習慣。也因為在荷蘭的生活經驗,換了一直覺得不甚舒適的房間擺設,買了立燈、換了黃燈,想要更舒適、更有生活感。
以前讀研究所那段時間幾乎都在咖啡廳度過,因此自行安排生活規律並不陌生,也是在那段日子觀察到自己最佳狀態是一天工作6小時、睡覺8小時,這是我的理想生活。

不請自來的工作(萬分感謝<_O_>)

6 月隔離期間,主要協助前同事A做教材內容編輯和影片(是延續年初的工作),其次是家人參與的NGO希望做行銷曝光,因此在研讀組織資料、相關評估和洽談。
7 月主要在臉書貼文的資料蒐集、主題發想和產出工作中度過。要感謝讓我確診那頓與前同事的聚餐,來自前同事B的邀請,我從過去負責專案管理,到變成專案的外包寫手;另外也開始為NGO產出貼文,不過因為業務涉及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也需要額外找資料了解當地,雖然 Google translate 已經很方便,還是無法有上手的感覺,每次都需要做好心理建設(很想逃走)、空出一段完整時間全心處理。此外,還有一小幫工,是某前同事C的公司官網改版,協助上線前的抓蟲。(年初的資料處理其實也是同一件事)
前同事A的教材內容和影片確認完成後, 7 ~ 9 月繼續協助以部落格平台製作主題式網站,將比較生硬的內容簡化與轉化成適合網頁瀏覽的形式,網站在9月底正式上線。
8月時,前同事B捎來新需求,我也首次挑戰了動畫的文字腳本,所幸一切順利。9月還協助了友人辦理的 1 場工作坊,以及去了 2 次學校幫忙做文物普查。
支援工作坊的午餐
認真列出來後發現,其實也是做了不算少的事情。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年初開始自由工作時,被問到正在幹嘛、我都說耍廢,是這幾個月才終於長出一點自信說「我在接案」了。

對社交與新事物的欲求不滿

生活節奏稍微穩定下來,突然發現社交量需求不高的我,居然開始感到不滿足,或許是有了點餘力和時間,除了和許久不見的友人見面外,也開始做各種嘗試。
  1. 講座【新創企業不踩雷:你需要知道的勞動法令】 @the Hive Taipei
    因為接案、加上旁人有提到或許可以開公司的事,所以跑去聽這個講座(而且只要100元)。分享了很多基礎但重要的法令知識,不過對我來說有點過於基礎,可惜XD
  2. 論壇【2022 轉型領袖私塾會|永續轉型商務論壇】 @三創
    主要是對永續轉型感興趣跑去聽,可能是因為我待過的組織不夠大,或是性質不同(?),這些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內容,也因此覺得很新鮮!應該算得上有收穫,但也可以說是因為我對經濟局勢、永續議題的認識太缺乏了。
  3. 體驗跑酷 @ADD 跑酷學院
    妄想透過跑酷來增加抱石時面對動態的恐懼,所以跑去體驗。結論是雖然覺得不錯玩,但覺得會受傷的恐懼超過了樂趣……
    學生幾乎都是小孩(國小高年級~國中左右?),老師是個外國人、講英文為主,特技表演跟跳舞出身的。我基本上亂入了一個連續課程的其中一堂,除了一開始的暖身之外,因為程度不一所以老師得分開指導。
  4. 展覽【挑戰—安藤忠雄展】@松菸
    友人邀請。對於展出的內容喜好參半,主要是後期一些大型商案應該是業主有些需求或考量,驚喜度就比較低,他個人的作品真的很棒。
    也再次確認,比起公共空間,發現自己比較偏好住宅的建築設計。
  5. 電影【孩子(L'Enfant)】@象山日光珈琲
    那時候看了一個youtuber提到「看電影要找人一起」,這樣才能一起討論,所以我嘗試在臉書尋找有在辦電影會的咖啡廳,只找到這家咖啡廳固定辦影展。整體來說,選片都滿經典的,可惜的是觀影空間狹小、離投影幕過近,體驗不是太好。
    為了踏出舒適圈、給自己個驚喜,沒有特別挑選過要看哪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不差,只是不是我的菜(當初看完應該記錄點什麼的…懊悔……)
  6. 講座【台灣漫畫市場的混亂與萌生】@臺北市立圖書館
    友人邀請,許久沒見面順便約個講座一起聽。內容偏硬,沿著年代一路介紹,了解到過去的漫畫家經歷了什麼(所以造就了現在),曾經有過怎樣的政治環境、政策、規範和審查等等(而它們是如何規避),以及盜版是如何產生和製造的,非常有趣和開眼界!
  7. Blue Dance 體驗 @癒境Healer
    來自臉書活動的隨意搜尋,感謝「國民體育日」有免費體驗可以參加。大學時有修過社交舞的體育課,雖然不認識Blue Dance,但事先搜尋大概可以想像,體驗過後也滿喜歡的,主要是這種舞的氛圍吧,很能想像喝一點小酒、跳一點舞的chill情境。(也僅止於想像,以前好像沒去過那種場合)
  8. 一日咖啡店店員
    這絕對是神奇的事件。固定去看的中醫開了一家咖啡廳(副業?),問我要不要去玩,我就答應了。一大早會合,搭他的車前往車程 40 分鐘的地方,因為店剛開幕,來的都是常客或外帶的過路客,客人不算多,基本上就是打雜、試做飲料,準備甜點原料等等,最後還幫忙挑了咖啡豆的瑕疵豆,看別人小量烘豆。

其他

抱石:每週維持2-3次,持續至今。
寫文章:每月寫一篇文章,達標!
英文:有感於覺得自己的單字量不足,導致口說很差,經過一番簡單評估之後訂閱了App、搭配免費資源,目前覺得還算順利,有機會再來記錄。
鋼琴:用空檔久違地練琴,主攻流行歌,遠程目標是可以學習爵士即興。不過持續到8月底因為其他事務停滯了。
Python:像在復健一樣,重新學那些我大學學過的基礎概念,學習進度極度緩慢地推進。雖然如此,很幸運地在ptt找到了可以一起學習、問問題的群組,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沒有壓力地問問題我覺得很重要。
新工作-講師:巧遇前同事 D 而被詢問了有沒有興趣到國小講課,雖然是熟悉的議題但我從來沒有做過類似工作,而決定接下這個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曾經在探索職涯時寫下「講師」,希望能夠趁此機會挑戰看看。所幸 10 月上課時一切順利!
旅行:久違的國內旅行,和許久不見的友人去了一趟台南兩天一夜。住在日式老屋改造的民宿、喝著金釀啤酒聽著呱吉的podcast、騎車去海邊看夕陽,沒特別安排行程,就是隨意走走,自由自在地想去哪就去哪。
台南海邊的夕陽!那個下午我在那邊發神經,一直想工作的事情。

這段時間每週實際工作時間約20-30小時,老實說工作效率並不好,自己有點容易分心摸魚,暫時是以「拉長待在咖啡廳的時間」來應對。這樣的工時,當然多了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但因為自己的懶惰浪費了許多時間,有點可惜。
收入的部分,過活是沒有問題的,但存不了什麼錢也是真的,不過和前一份正職工作相比,除了免去了一直加班的情況,也少了很多的情緒勞動,所有事都順利很多。趁此好好檢視自己,又有收入生活,已經太過美好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25內容數
練習把自己攤開來,紀錄攤開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蒙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記錄一介普通人的我,三月中到五月期間在南荷蘭一帶所見鳥類。
你如果和我一樣看見了帶著新鮮綠葉的紅蘿蔔,一定也會想「這麼漂亮的葉子除了漂亮地躺進廚餘桶,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因而嘗試了幾種蘿蔔葉料理。
初次嘗試了大麻,卻發現沒有想像中的致幻效果而感到失望,或許問題是出於我「沒有目的」?
畢業後一年。寫我為什麼讀研、學到了什麼,如果重新選擇,讀還是不讀呢?
我在乎的已不只是畫風獨特、構圖穩定、精緻度高而已。世俗一點說,作品的獨創性、故事性、呈現手法等面向,是這個階段的我願意掏錢買的東西。
透著窺箱的壓克力面,窺看貼地匍匐的蝦虎、石縫裡的蝦蟹,或是在不起風的時刻,以肉眼穿過清澈的溪水看見魚群。
記錄一介普通人的我,三月中到五月期間在南荷蘭一帶所見鳥類。
你如果和我一樣看見了帶著新鮮綠葉的紅蘿蔔,一定也會想「這麼漂亮的葉子除了漂亮地躺進廚餘桶,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因而嘗試了幾種蘿蔔葉料理。
初次嘗試了大麻,卻發現沒有想像中的致幻效果而感到失望,或許問題是出於我「沒有目的」?
畢業後一年。寫我為什麼讀研、學到了什麼,如果重新選擇,讀還是不讀呢?
我在乎的已不只是畫風獨特、構圖穩定、精緻度高而已。世俗一點說,作品的獨創性、故事性、呈現手法等面向,是這個階段的我願意掏錢買的東西。
透著窺箱的壓克力面,窺看貼地匍匐的蝦虎、石縫裡的蝦蟹,或是在不起風的時刻,以肉眼穿過清澈的溪水看見魚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2023年6月中,作者從荷蘭跨國公司離職後,展開了八個月的休息,最近加入臺灣新創團隊。分享過去一年休息期間創立的『離職學』帳號,概念由紀錄離職後的嘗試與學習,轉變至職涯諮詢師的專業分享職場生活、個人成長、生涯探索、學習、放鬆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作中感到時間被浪費的痛苦經驗,並探討了報復性自由的心理。
Thumbnail
但當存款持續減少,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自由必須伴隨著責任。於是,我開始在網上尋找待業期間的生活規劃。那麼待業的儀式感是什麼,就讓我用我的安排方式來分享吧!
Thumbnail
離開公職、自由工作兩年,最近準備重回職場的我,如何整理、摘錄及定義這段自由時光,我又是為何離開自由工作身分呢?
Thumbnail
2020.11.2 整整混沌了兩個月,從開始工作至今,從未給過自己長假-- 花了好長的時間適應,而原來最難的是心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沒有未來計畫、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的"休息"。 種種不安全感、對未來的焦慮感,直接顯化成又臭又長的離職過程,
Thumbnail
從澳洲打工度假回來後,那一年24歲,從24歲至現在31歲,就一直做著全職工作幾乎沒有停過,每天會固定時間工作八個小時,下班才是自由和自主的生活。 許多人會說這是正常的,不工作怎麼會有錢可以生活下去呢? 是這樣沒錯,有固定的工作和每月固定薪資入帳,的確減少了許多金錢上的焦慮。 不過在這樣的看似安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2023年6月中,作者從荷蘭跨國公司離職後,展開了八個月的休息,最近加入臺灣新創團隊。分享過去一年休息期間創立的『離職學』帳號,概念由紀錄離職後的嘗試與學習,轉變至職涯諮詢師的專業分享職場生活、個人成長、生涯探索、學習、放鬆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作中感到時間被浪費的痛苦經驗,並探討了報復性自由的心理。
Thumbnail
但當存款持續減少,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自由必須伴隨著責任。於是,我開始在網上尋找待業期間的生活規劃。那麼待業的儀式感是什麼,就讓我用我的安排方式來分享吧!
Thumbnail
離開公職、自由工作兩年,最近準備重回職場的我,如何整理、摘錄及定義這段自由時光,我又是為何離開自由工作身分呢?
Thumbnail
2020.11.2 整整混沌了兩個月,從開始工作至今,從未給過自己長假-- 花了好長的時間適應,而原來最難的是心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沒有未來計畫、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的"休息"。 種種不安全感、對未來的焦慮感,直接顯化成又臭又長的離職過程,
Thumbnail
從澳洲打工度假回來後,那一年24歲,從24歲至現在31歲,就一直做著全職工作幾乎沒有停過,每天會固定時間工作八個小時,下班才是自由和自主的生活。 許多人會說這是正常的,不工作怎麼會有錢可以生活下去呢? 是這樣沒錯,有固定的工作和每月固定薪資入帳,的確減少了許多金錢上的焦慮。 不過在這樣的看似安
Thumbnail
這些認定答案已在某處等我的想法,來自人們從小到大常被問或聽過的話,像是發揮自己的天賦、找到靈魂伴侶等,但這種要早早確立自我、實現目標的思維,也常引發人們反向焦慮,增添不必要也可能純屬先入為主的幻想追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