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由天下雜誌出版的心靈成長類書籍,作者是《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作者「岸見一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研究第一人,《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在之前就很熱門,在暢銷排行榜上佔據非常久的時間,現在作者又出了另一本新書。
這本書以作者與幾個人對話的方式呈現他想表達的主題,第一章以「學這個有什麼用?」為開頭,討論了一些大部分人在人生中會經歷過的問題與疑問,譬如為什麼要上大學?我可以念不好找工作的哲學系嗎?學習一定要有用嗎?打電動又可以學習到甚麼?
這些問題,我認為書裡做了一個關鍵的回答,「當提問錯誤,怎樣也無法達出正解」。
舉例來說,有一段提到,A跟一個經濟系的朋友在西裝店打工,經理有天問到,你們在大學是主修甚麼呢?朋友回答主修經濟,最近剛好有上到銷售行為分析。經理隨即又問了A,A回答主修哲學,經理有點輕蔑地說,學這個有甚麼用?A回答:「幫助我們思考如何成為更好的人」。
作者問A,那你自己覺得學哲學有甚麼用?A回答,我也沒有答案,學經濟學可以幫老闆提升業績,但哲學好像沒這麼明確的功能,也沒人會說學哲學能用來賺錢養活自己。
作者提供了關鍵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釐清有用和無用是甚麼意思。如果是以致富為目的,哲學確實看起來沒甚麼用,你不太可能光靠研究哲學致富,但客觀來說,哲學本來就不是用來讓你賺大錢的,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有沒有用,而是你學習的真正目的是甚麼?
所以就討論的問題來說,當我們想了解「怎麼更好的生活」,第一個要討論的不是直接討論方法,而是要先了解「更好的生活」定義是甚麼。
作者想要幫助每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並獲得追尋的勇氣與力量。除了前面提到的,要先釐清關鍵的問題,清楚了解幸福的定義之外,還要讓自己面對恐懼,利用恐懼與不安,去做一些幫助自己的事情,帶你展開全新的旅程。
恐懼與不安其實都是很正常的情緒,是中性的,關鍵在於你最後的行動是甚麼,別一有不安的念頭就想要快速地消除他,也不要一有恐懼感就馬上告訴自己不要害怕。你可以把恐懼當作是烏雲,你要消滅烏雲是不可能的,只能看著烏雲慢慢地散去,我們沒必要設法要處理掉自己的不安。
即使你很絕望也沒關係,當你開始意識並改變,下一秒就會有所不同。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不管你怎麼感嘆都已經於事無補了,所以這時候,就算無比絕望,也要向前看,也就是放下本來可以做到的事情,進一步以當下的狀況,去思考那我現在還能怎麼做?
撐過絕望,我們還是要繼續追求幸福,第一要件就是要先喜歡自己,面對缺點,並喜歡這個有缺點的自己,把缺點轉換成優點看待,是變得喜歡自己的一種方法。而且人生的價值並非是追求令人羨慕的成就感,而是要想一想,我活著的時候,是不是對別人有所貢獻,就算做的不是高收入的工作,人生還是能夠幸福的。
這本書用一連串的對話,讓讀者能盡量身歷其境,感同身受,並讓讀者重新了解幸福的定義,不用躲避恐懼,也不要害怕絕望,這些都是人性裡非常自然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要選擇怎麼面對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將缺點轉換成優點,然後接受(Embrace)它。
在目前這個令許多人絕望的股市行情裡,我想這本書在投資人的心理層面應該也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