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日本大型建設公司主導的土地再開發<企業共創+社區營造=永續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從1962年開始,日本知名建設公司大和房屋開發了全國61處,合計超過6萬個街區。名為「新都市(Neo Polis)」的建設計畫,就這樣在全國各地開發了無數個大型住宅區,而經過了幾十年後,社會型態、居民思考、國際局勢與氣候的改變衝擊了日本住宅市場,經濟高度成長期的光環已經罩不住走向崩潰邊緣的日本社會,這時候大型開發商、政府跟民間怎麼各出奇招?
以前因為工作影響,我習慣從政策,政府與學界、非營利組織的角度切入,而本篇我就以一般居民身份,帶大家看看家裡隔壁那個住宅區發生了什麼事。
大和HOUSE要來開發這件事,在2020年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傳到不行,在某些當地社群聚會上,我也跟他們幾個負責人換過名片,當時聽說他們以每個月一週的頻率到加賀出差,但當時不覺得這種大型開發商要做的事會跟我有關,所以也沒多關注。

我家隔壁住宅區的工作坊

鄉下沒什麼優點,就是八卦傳得很快。以前在城市八卦流傳在BBS、各種網路論壇跟虛擬社群,而到了鄉下,這樣的資訊傳播就從虛擬轉向實體,巷口三姑六婆、晚上居酒屋的大叔大嬸、放學後學生們聚集的咖啡廳、各種營利跟非營利組織經營的據點,還有在疫情影響下逐漸式微的實體活動。
開發案”跟“大和房屋”這兩個關鍵字就在這幾年內逐漸傳開,因為每個人所知的資訊破碎,加上公司本身的保密條例,很多奇奇怪怪的傳言就出現了。「聽說大和房屋要在加賀溫泉站旁邊開發住宅區誒!」「在市役所那邊的會議上好像說想打造日本的矽谷,就是跟現在主推的智慧型都市結合」「IBM之前的社長上禮拜以私人身份來視察,而且他拒絕跟當地政府見面」
石川縣加賀市這幾年在社區營造圈表現的確亮眼,而在地方創生政策上,也在1700多個市中被指定為「數位田園特區」,因此中央政府官員、都市的企業代表頻繁往來,再加上新幹線即將通車,民間跟政府組織更是快馬加鞭推動各種計畫,但就如一般民間跟公共的距離般,馬路只要不開到自己家門口、核廢料不堆在家裡後面,大部分的市民大概都不知道政府還有各種營利、非營利單位在幹嘛。
八卦人人愛,批評人人會,但實際去參與又是另一回事了。某一天我的賴傳來了幾張圖片。
就是這樣一張傳單,告訴附近的人大和房屋要辦工作坊,而且誰都可以參加。我看到圖片訊息馬上回傳「啊你要去嗎?」「你要去就一起啊」就這樣我跟朋友兩個人決定去會場看看開發商主導的社區營造工作坊到底長什麼樣子。
當天早上我們從朋友家出發,看到對面公園已經停滿車,對這種參加率,實在令人感到很驚訝。剛走到會場門外就有西裝筆挺的工作人員迎接,進到入口簽到處,一堆穿著西裝套裝的工作人員一字排開,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車應該是工作人員的車,參加者應該都跟我們一樣走路來吧?
活動的參加人數從入場到活動開場,不多不少,正好把椅子坐滿。而工作人員大概是參加人數的兩倍吧?
這大概是我看過規格跟工作分配最符合教科書教學的工作坊。平常地方組織或是小單位辦工作坊,因為成本考量跟工作人員不足,常會一人身兼數職,但大和房屋完全沒在省,從引導、發表者、紀錄通通都有專人負責,就連小組討論時的小組引導都派好幾個人。有錢真好啊!我們果然需要大企業來點一盞明燈。
辦工作坊除了過程重要以外,彙整上次的討論結果,釐清哪些事是哪些組織負責,再把議論跟實踐推到下一個層次是很重要的。
不同於台灣的社區營造,日本的社區營造融入了“建設”跟“營建”的概念,所以很多討論放在基礎建設上。首先針對上次討論的結果彙整出來幾個問題,大和房屋在一開始的報告中說明了問題背景還有對策。

計畫背景介紹

大家應該都會好奇為什麼大型建設公司要找這種老舊窮的住宅區來開發,追本溯源,可以知道原來這裡是大和房屋當初開發的住宅區之一。而高度經濟成長期所大量生產的住宅形式已經不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現在無論是自然環境、天災人禍、經濟成長狀況、人口數推移等等都有劇烈變化,因此對建商而言,開發更符合當今社會的住宅商品,就成了最重要的工作。
而在新模式的開發中,居民的意見與參與,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居民提出意見,大和房屋做出回應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其實自己對自己居住的區域實在很不了解,下面就來看看上次工作坊中被提出,大和房屋有回應的問題吧。

路燈問題

有來日本鄉下玩過的人可能會發現台灣路燈的密度跟日本差很多,以我自己在東京當房仲&居住將近8年的經驗來說,連都心某些住宅區晚上都很黑,以前沒有探究過這件事原因是什麼,這次被點出來才知道。
首先大和房屋先把所有住宅區的路燈都列出來,然後開始說明,路燈分成兩種,一種是在道路兩側的照明燈,第二種是在巷弄內的防盜燈。
照明燈由政府規劃、出錢、施工,電費也是由政府繳納,因此主要幹道兩側的路燈增設需要跟政府協調;而防盜燈部分大和房屋可以出錢增設,電費則是每年每隻1180元日幣,這部分大和房屋打算一部分跟政府協議輔助金,另一部分就要居民自己買單。
...以前還真沒想過加個路燈那麼複雜....

無障礙空間問題

我們住宅區就在車站旁,但當地生活習慣還是開車移動。
開車出來的時候偶爾就會看到電動輪椅開在馬路上...我是說車道中間那種馬路上,不是馬路邊,這時候我都只能很度爛的跟在後面等他過。而之前工作坊有人提出我才知道原來人行道落葉孤枝沒人掃,排水孔間隙太大,都會讓輪椅行動不便,這部分的工程大和房屋表示可以試著協助,但掃地可能就要居民幫忙分攤了。

調整池問題

我們住宅區跟旁邊住宅區有幾個很大的謎般“池塘”,因為周遭樹木很茂密,所以我也不太知道池塘完整的樣子跟用途。大和房屋針對這部分做了調查,這些池塘叫做“調整池”,有作為農業蓄水用,也有作為下大雨或融雪時調節水量用。
大和房屋似乎打算先把重點放在調整池旁親水空間的整備,發表了週邊樹種調查,生態調查等等報告,也公布了簡單的施工計畫,只是在水質調查這部分被參與的居民問倒了,就看他們下次工作坊會不會針對這題回應吧。

垃圾場問題

鄉下倒垃圾不比都市方便,每個禮拜能丟可燃的日子,每個月哪天能丟哪種資源垃圾都規定的死死的。每個禮拜六丟資源垃圾的日子,都會有人在住宅區的活動中心管理監督大家的垃圾有沒有好好分類。
而每個禮拜六早上大家聚在垃圾場聊天也形成了一種非自願性的社群。
可燃垃圾在每個路口都有回收區,但資源垃圾一個就只能到居民中心去丟,所以有些人人倒垃圾就要走比較遠。資源回收的垃圾回收站要增設對大和房屋而言不算是問題,但回到管理面,又需要居民出力了。
大和房屋承諾在協調居民組織管理的前提下,可以出錢蓋新的回收站,但這組織要怎麼形成又是個大問題了。

組織改革問題

日本戰後因為政府失能,每個地區居民紛紛組成町內會與自治會之類的組織,來管理住宅區公共區域與公共事務,舉凡垃圾處理回收問題、公園/公有地管理、天災(地震、水災、雪災等)人禍(火災、治安等)對策與處理等等,都是這些由居民組成的自治會一肩扛下。
而現在年輕人越來越不愛參與公共事務,那新的設施來了,大家只會使用、沒人管理保養,長久下來自然只有荒廢一途,因此取代由老人們帶頭的町內會,組成新的自治體制也是當務之急。
在這次工作坊中,大和房屋的工作人員們也帶大家整理出附近老人與年輕人常去的地方,還有一些活躍社群,準備帶頭重建町內自治組織。

日本不動產商品面臨的問題

之前系列文章也有提到日本不動產商品相關問題。
如上圖所示,小公寓、家庭式公寓、郊外透天房等等商品在日本住宅市場已經泛濫。而政府與大和房屋這種巨大企業集團,早已意識到以現在少子高齡化,經濟成長停滯的現況來看,不斷以既有思維開發土地只會加速死亡,但要怎麼在現況中找到解方?這就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大公司都想做出類似小田急主導的下北澤線路街再開發計畫那種集全國矚目於一身的案子,當然大和房屋也不例外。

急於尋找解決方案的政府與企業

上個時代的住宅商品既然已經跟不上時代腳步,那政府跟大企業自然不能放任居住議題就這樣毀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43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9.8K會員
234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台灣不動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副作用則造成房價、租金上漲、都市更新難以推動。但國家的經營絕對不是討論單一產業就能有結論那麼單純,這篇作為本系列文完結篇就來跟各位聊聊不動產相關的課程。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將分享跟日本政策有關的地域專案經理人專班。
2019年在台灣舉辦一場關於教育與地方的交流會。 其中台灣教授提出了耐人尋味的觀點:「我們需要找回信任」 台灣人之間真的沒有信任嗎?台灣人們信奉的究竟是什麼?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內容會簡單介紹工作坊進行方式,內文包含石川觀光創造塾之介紹。
作為一個批判者很容易,但批判者自己跳進業界這個坑可就不簡單了。這篇跟大家聊聊批判者作為台灣日本兩邊橋樑時所遇到的困境跟思考。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7/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台灣不動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副作用則造成房價、租金上漲、都市更新難以推動。但國家的經營絕對不是討論單一產業就能有結論那麼單純,這篇作為本系列文完結篇就來跟各位聊聊不動產相關的課程。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將分享跟日本政策有關的地域專案經理人專班。
2019年在台灣舉辦一場關於教育與地方的交流會。 其中台灣教授提出了耐人尋味的觀點:「我們需要找回信任」 台灣人之間真的沒有信任嗎?台灣人們信奉的究竟是什麼?
(續前文)本系列文將逐一介紹個人參加過的課程、研修、參訪,我想得到跟學習有關的內容。(我自己擔任講師、引導師以或負責人就不在此系列範圍內),本篇內容會簡單介紹工作坊進行方式,內文包含石川觀光創造塾之介紹。
作為一個批判者很容易,但批判者自己跳進業界這個坑可就不簡單了。這篇跟大家聊聊批判者作為台灣日本兩邊橋樑時所遇到的困境跟思考。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7/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日、韓都開始了,不久的將來,台灣年輕人應該也會出現「不結婚也要辦單人婚禮」的小流行,拍張漂亮的婚紗照,邀請二、三十位好朋友來祝福。或許這風潮會從某網紅的單人婚禮開始?
「活在當下」並非空洞的心靈雞湯,而是至關重要的提醒。因為與我們同行的那位,此刻就與我們同在。沒有比日常更神聖的空間了,讓我們成聖的場所就在當下,而不是在尚未到來的下一刻或者更遠的時刻。 每棵樹都存在於所屬的位置,無法複製貼上,各有不同的樣貌。
2025年MLB新賽季將於3月18、19日,在日本東京巨蛋正式揭幕,對戰組合為去年世界大賽冠軍洛杉磯道奇與國聯強權芝加哥小熊,本文為大家整理賽事時間、觀戰重點及相關活動。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日、韓都開始了,不久的將來,台灣年輕人應該也會出現「不結婚也要辦單人婚禮」的小流行,拍張漂亮的婚紗照,邀請二、三十位好朋友來祝福。或許這風潮會從某網紅的單人婚禮開始?
「活在當下」並非空洞的心靈雞湯,而是至關重要的提醒。因為與我們同行的那位,此刻就與我們同在。沒有比日常更神聖的空間了,讓我們成聖的場所就在當下,而不是在尚未到來的下一刻或者更遠的時刻。 每棵樹都存在於所屬的位置,無法複製貼上,各有不同的樣貌。
avatar-avatar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src
src
src
src
2025年MLB新賽季將於3月18、19日,在日本東京巨蛋正式揭幕,對戰組合為去年世界大賽冠軍洛杉磯道奇與國聯強權芝加哥小熊,本文為大家整理賽事時間、觀戰重點及相關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蔚山新和村因為1960年工業園區建立,而失去家園的人們搬遷至此,會取名「新和」其意義為「在新的和諧中好好生活」,全村的壁畫由畫家、雕塑家、詩人在2010年經過藝術計劃後完成,形成露天的無屋頂藝術村,以前的古老破舊屋頂和牆壁不復見,而重生為一個新的村落。 從蔚山現代百貨公司前面搭乘967號公車在新和
富華新(3056)、前身總太地產,係間中部營建公司,建案幾乎都在台中,在地無人不知,產品以興建住宅及商業大樓為主。 相較於其他產業、如電子、塑化、金融等等,營建業算是投資人較能理解的產業,因為接觸房價與地段的機率遠比聽到連接器、pcb、ic設計等產品大的多,故今天提出這家營建公司,供投資人參考。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分享在日本鄉村的Sharehouse體驗以及 ECO 民家生活方式,探討Sharehouse住戶與當地村民之間的互利共生的共融關係。面對沒有瓦斯、也無熱水ECO 民家,是如何將Sharehouse住戶與當地村民聚集在一起的呢?又是如何為當地社區帶來新活力呢?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日本鄉村體驗記吧!
Thumbnail
住在高雄市的大林蒲居民,從任一個建築頂樓放眼望去,總能看到附近眾多的工業廠房、煙囪以及排放而出的氣體,但其實早期的大林蒲,只是個單純靠海、擁有大片沙灘的小村落,究竟是甚麼原因,變成現在工廠林立的景象?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萬人遷村計畫是什麼?
Thumbnail
中日隨行口譯工作記錄。隨行口譯並不稀奇,但這場隨行的參觀地點、見到的人物卻是很了不起。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新竹科學園區行政大樓、工業研究院、唐鳳部長懇談會,精彩行程讓我滿載而歸。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蔚山新和村因為1960年工業園區建立,而失去家園的人們搬遷至此,會取名「新和」其意義為「在新的和諧中好好生活」,全村的壁畫由畫家、雕塑家、詩人在2010年經過藝術計劃後完成,形成露天的無屋頂藝術村,以前的古老破舊屋頂和牆壁不復見,而重生為一個新的村落。 從蔚山現代百貨公司前面搭乘967號公車在新和
富華新(3056)、前身總太地產,係間中部營建公司,建案幾乎都在台中,在地無人不知,產品以興建住宅及商業大樓為主。 相較於其他產業、如電子、塑化、金融等等,營建業算是投資人較能理解的產業,因為接觸房價與地段的機率遠比聽到連接器、pcb、ic設計等產品大的多,故今天提出這家營建公司,供投資人參考。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分享在日本鄉村的Sharehouse體驗以及 ECO 民家生活方式,探討Sharehouse住戶與當地村民之間的互利共生的共融關係。面對沒有瓦斯、也無熱水ECO 民家,是如何將Sharehouse住戶與當地村民聚集在一起的呢?又是如何為當地社區帶來新活力呢?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日本鄉村體驗記吧!
Thumbnail
住在高雄市的大林蒲居民,從任一個建築頂樓放眼望去,總能看到附近眾多的工業廠房、煙囪以及排放而出的氣體,但其實早期的大林蒲,只是個單純靠海、擁有大片沙灘的小村落,究竟是甚麼原因,變成現在工廠林立的景象?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萬人遷村計畫是什麼?
Thumbnail
中日隨行口譯工作記錄。隨行口譯並不稀奇,但這場隨行的參觀地點、見到的人物卻是很了不起。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新竹科學園區行政大樓、工業研究院、唐鳳部長懇談會,精彩行程讓我滿載而歸。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