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當年鄭南榕基金會出版《青島東路三號:我的百年之憶及台灣的荒謬年代》之後又出版這本,姊妹作加起來千餘頁,但當年就是什麼沒有時間最多囫圇吞棗的匆匆翻完,許多年後影視化、漫畫化之後,又再找回來再看一次,和《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一樣,字字血淚,補起了臺灣史因為政治而破洞的部分,儘管仍舊不齊全、不完整。
婦女教育在閨閣教育以降,是婦女史乃至於教育史的探討主題,也是不才過去的其中一個專業。當年的女性能夠受到像樣的正式教育,乃至於延師而教,都是中上階層的事。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能夠除了讓家裡的男性受教育之外,還安排女性也受教育確實不容易。而這些個故事全都是受了教育、才剛開始摸索自主、自治乃至於自由的女性,在那個不自由的年代,用青春在歷史上留下的往事。
悲劇從故鄉草屯開始寫起,青春年華在牽連甚廣、寧願錯殺一百也不能放走一個的牢獄中流轉。在匪諜就在你身邊的年代,一但有案爆發,就是一串說過話、寫過信的人都一網打盡,屈打成招的有之,寧死不屈的有之。什麼都說與他人無關的有之,在各種惡劣條件下不敵軟弱的也有。很難去評斷誰說出了什麼就是背叛主義、朋友、信仰,而是思想到底干犯了什麼樣的天條以至於要在身體、精神上遭受這麼多的凌辱。
除了判決前的審訊期間生活條件極差,又驚惶於不知是否下一個特別接見就是自己。特別接見這麼黑色幽默的講法,也虧得特務們說得出口,那通往死亡的道路究竟是蒙主寵召,抑或是脫離地獄般的審訊,殊難想像,就連讀文字都讓人覺得即相當不愉快。共同回憶中的那些夜半哀號,以及不成眠的時日,捱過來的人才懂,而出獄後也可能面對所有人的不懂。文字記下的終究片段,心心念念著留下些什麼值得的成果,卻又不必然可得。說是犧牲,但有時竟不知代價為何。
出獄之後,許多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但仍舊遭受騷擾。能夠找到工作已著實不易,好不容易想過上安穩的生活,卻又在各樣勞動條件上,因著過去的政治犯身分而有相當落差。儘管如此,他們仍不屈服於現實,度過了那段歲月,更把握自己的各樣機會,走出自己的路。雖然知道這樣的故事也可能是倖存者偏誤下的紀錄,但總算是在種種悲情中,找到一點努力的可能與光明面。
最難的部分,大概就是親情了。所有的受難者對於當年的連累家人,乃至於那些在獄中身體的煎熬下,遙想在社會中也捱著各種威脅的親友,不免覺得太過殘忍。至於女性在獄中艱困的生活下,仍養兒育女,又是另一個令人鼻酸的景況,在生活幾乎無虞的條件下養兒育女尚且讓諸多父母傷透腦筋,更何況條件如此惡劣。在獄中也會遇上許多也是悲劇的故事,看見不是每個被逼到極端的人都能挺過去,並在不久之後淹沒在歷史中,乏人聞問。書的最後有數十封的家書,比電影更催淚。而這些真人真事,說明了今日歲月靜好是他人負重前行。
文字的形容較之影視化的電影,還是文字來的詳細、恐怖。電影中無法呈現的惡劣條件,對比多年後仍能予以描述的景況,恐怕不知差之毫釐。可以理解電影沒有要煽情的呈現這些,但真沒讀過書的,恐怕也難從電影中看見那些受難的苦極。
推薦給看過電影的朋友,片中諸多的故事、人名並不相同,但他們的故事已極重要的情節是類似的。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之荒謬,在書裡、電影裡都一樣。擔心亡國感成了選舉提款機的同時,豈能不同時想起反共抗共在利益轉換時,都只是籌碼,而奔跑在追尋自由、自治理想道路上的人們,仍秉持希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