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會教文言文其實是一場意外,畢竟我接觸的大學與實驗教育,都鮮少有學文言文的人口。只因為有些奇妙的因緣,開始教起了老本行(?)。在大眾的認知裡,文言文主要是應付考試需求。但這篇文章不是要討論文言文的合理性或該不該廢,只是一些教學觀察。如果你是正在猶豫或學習文言文的苦主,不妨參考看看。
兩年多來的教學,可以發現學習「文言文」困境之一其實是「心態」。
1. 小孩與成人很少意識到「文言文學習的時間很少」,卻設立了「錯誤目標」。
參照台灣的英文學習會發現,愈來愈多小學生能閱讀英文小說與故事、敢開口說英文。除了英文教學積極融入廚藝、足球、黏土等各式各樣的幼兒課程,私幼大多超前佈署,英文變好其實是緩慢累積的結果。
反觀文言文,學習者要嘛從閱讀成語故事與唐詩開始,或者就要等到學校正規課程才開始接觸。在課業相對繁重的7-12年級要「學好」文言文,並不容易。(從小學高年級開始的古典詩因為學習時數少,不利語文類的螺旋式學習。)
如果我們沒辦法一學期講兩次英文就學好英文,那為什麼我們會以為一學期上兩次文言文,就能學好文言文呢?
2. 有些成人也難以說服自己與小孩為什麼要學文言文,變成意義的空缺。
要思考「為什麼英文可以超前佈署,文言文卻喊學習時間少」之前,會先撞到「文言文學習的必要性」問題,再碰撞到「成人過去的學習經驗」(兩個還非常糾纏orz)。
先稍微想像一下,這一代的大人成長後「發現自己」不敢說英文,轉而積極培育下一代的動機與畫面。以及想像一下,如果孩子在學習時,一旁的成人就時時告訴你「學文言文沒用啦」,沒有足夠的學習鷹架與心理支持,我們還有多少意願學習呢?(如果有家麵店被狂刷負評一顆星,還有人敢進去嗎?)
等等,你的意思就是說:文言文「很有用」,身處3C世代的孩子一定要學就對了?!
No~~不要那麼快跑出結論,先想一想: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學文言文,原因為何?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學文言文,原因為何?
想清楚了上面兩個問題,我們才能在讓孩子學好/不學文言文的盼望裡,給他們多一點的支持。(終於可以開始進入正文了XDD)(這開場也太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