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解剖書》觀後感

《跑步解剖書》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喬·普利歐、派翠克·米羅伊。譯者:郭品纖。2021年1月初版。

國外有許多針對某專項運動進行深入淺出分析介紹的書籍,或甚至是提出具體的的訓練建議,而這些內容不僅是由相關文獻統整而成,更有作者本身實踐多年的訓練課表,想必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

圖書封面

圖書封面

因本書提到許多肌肉名稱、動作模式等專有名詞。建議有基本的解剖學背景,或是表面解剖學背景也行,才不會有閱讀障礙之感。

圖書封底

圖書封底

內容介紹

內容如同書名,針對「跑步」此運動進行分析。而跑步又可分為長跑短跑,在訓練目標上也會有所不同。在文中最一開始介紹心肺的循環模式,再進入到呼吸所使用的肌肉群(呼吸肌作用模式),再進階到跑步時所需的訓練動作建議(深蹲、划船等)。最明顯的便是因跑步時間不同(如:半馬、全馬),生理作用的機制也會有所不同,故在重量訓練上組數、次數及重量也會不同。若是對跑步有興趣的話不妨拿這本來鑽研,或許會有新的收穫。

印象內容

本書大篇幅介紹肌肉訓練的模式。一開始會先介紹訓練的肌肉群並附圖,再提出該訓練與「跑步」之間的關聯。而其中必定會提到組數次數等,讓訓練具體化。

raw-image

短跑為例,所需技能為短時間的爆發力,因次在重量訓練上建議以大重量次數少(5-10下)組數少(2-3組)為主;反之長跑因需要長時間的肌耐力,因此建議中等重量次數多(12-15下)組數稍多(3-5組)進行。

在書中尾聲內容提到跑步的常見運動傷害。雖僅是簡單點出執教多年常見的膝蓋或腳踝不適病名為何(內側腹韌帶撕裂傷、阿基里斯肌腱炎等)也提出自己也能做的復健動作。如下方的股四頭肌肉繃直。

raw-image

此外也提到鞋墊及跑步的未來。

raw-image

觀後感

本書為翻譯書,在閱讀上偶有閱障之感。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書中「體操」二字,意思為動作,例如:羅馬尼亞硬舉、深蹲等;有時也因詞彙英翻中,反而不太懂意思。身為相關產業的人會認為本書內容雖粗淺,卻涵蓋整個跑步所需知識。像是知道跑步要訓練的不僅僅是「跑」這個動作,更重要的是作為燃料的肌肉!因此大篇幅介紹各部位的重量訓練。而書中所挑選的「體操」,大多都包含身體控制部分,只有少部分是固定式器材,這令我非常驚艷。例如:硬舉或是划船,在訓練肌肉過程中也訓練到身體控制及核心作用,非常推薦給大家訓練,但也因為是紙本關係,有些動作可能教的不夠仔細,建議利用關鍵字在上網爬文。

屈膝俯身彎起

屈膝俯身彎起

單臂啞鈴划船

單臂啞鈴划船

但最令我開眼界的莫過於在書中介紹運動傷害知識。教練與醫療雖不相關卻也息息相關,若沒有教練及時發現選手受傷、轉介、並信任醫療端,選手就不能得到適當且良好的照護。對於教練具有運動傷害防護認知,且願意放手讓醫療端接手,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是國內可以進步的方向。

若對於跑半馬或是全馬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本書,再由其中知識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應該會對自己的成績有一定程度的進步!

avatar-img
紀漁弦的沙龍
24會員
118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漁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我剛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跟教練互相配合,焦慮、煩惱很久。也是因為遇到了有緣的教練(當然也有遇到無緣的教練),有機會瞭解教練的想法,也才寫了這篇。就是因為互不了解,所以如果有一方不願意溝通,那就註定無法溝通了⋯⋯為了合作順利,我會盡量主動多跟教練聊天
教練:最氣的就是防護員要選手休息。他(選手)沒有自己主動跟我說他受傷,練習看起來也正常啊,到底為什麼要休息?這樣拉起來的體能就會沒了,這樣怎麼比賽?
本文探討教練與防護員在選手訓練上的觀點差異,以及防護員如何有效與教練合作,提升選手訓練成效與預防運動傷害。文中提出幾個常見的教練與防護員之間的衝突點,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