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這中文書名的註解也真的太長吼。根據餵狗後的翻譯,就只有驚嘆號前的挖燈打貼大拉米打(뭐든 다 배달합니다)~也就是交付任何物品,編輯就是想破哏到什麼都寫在書名就對了。
對比我在底層的生活,這本書是位年輕記者在離開報導工作後、全球疫情蔓延的時候加入了蓬勃發展的各樣以運送人/物為業的零工經濟中,轉換在幾個型態不相同的服務中,比較中間的勞動條件差異,並且對比他認識的韓國社會現狀,來討論這樣的薪資結構是否意味著貧富差距過大,與古代韓國層層剝削相同的地獄朝鮮再現。
從揀貨工作開始入手,直讓人想起《神祕雲商城》這本小說。不斷的奔波在各貨架間,並且得透過大量的體力勞動換取薪資,經常為了提高效能以爭取繼續僱用而犧牲了上廁所的時間。公司的管理也以禁止攜帶任何個人通訊器材等方式來進行。大量的勞動,薪資條件並不特別優渥,書中所提到的金額大抵是以韓元為主,看著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億的金額不斷出現,卻也清楚換匯之後,其實就是基本薪資的水準,甚至要比基本薪資還差。
換往自行車外送之後,則是另一種體力勞動。穿梭在車陣中,平台業者為了爭取市佔率而不斷將資本投入廣告,卻漠視外送人力的勞動條件提升,除了類似自營的靠行外送之外,還有向公司租用交通工具等形式,長期的聘用人數偏低,並且薪資計算方式也不相同。對公司來說保持了人力上的彈性,可以省去許多應該負擔的雇主義務,剝削了本來應該在勞動條件上受到僱用保障的勞工。而對加入的零工者而言,有的是N個工作在軋的窮忙,也有退休後賺取第二春薪水的退休人士。因為每個人的經濟、勞動條件不同,相對剝奪感也就特別強烈,作者也對於這些情緒與現象對照,形成交織的體驗式報導。
值得注意的是,外送的工作對作者而言是最能有成就感的,特別是能與收受對象直接接觸並且感受到服務互動的部分。揀貨落在管理的流程中,甚至連揀貨的路線都有AI運算規劃,個人的能動性很低;代駕的部分除了代工時間很長,且代駕後的交通經常使得平均時薪更低之外,也因為代駕需求通常與飲酒有關,而有時難以收到正向的回饋。對於工作而言,這些回饋的重要性,在薪資等勞動條件普遍不理想的狀況中,彷彿救贖,讓工作產生意義。
最後,外送能夠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神話,在平台間競爭中削價競爭而使得外宿員經常得賭上健康甚至生命接單才能追逐這個發財夢,而資本主義的巨輪輾過,經常讓身在其中的人粉身碎骨,則是對於零工經濟的資本利得分配二極化作出了來自於親身經歷的控訴。
推薦給也想了解物流/外送/代駕生態的朋友,作者的經驗不僅介紹了產業基層的運作,也剖析了近來企業經營發展的生態演變,是一本好讀的報導,也能作為社會研究討論的主題,以及反思將來使用類似服務時,能夠儘量有的好互動也是對這個剝削體制最不經意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