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諮商個案成為自我療癒課程帶領者,你買的是信任還是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日因為某YouTuber在線上課程平台販售自己接受諮商後的心得整理而成的線上課程,造成網路上的一陣熱議。

無論是諮商心理師、律師或是醫師紛紛出來發聲,他們認為該YouTuber以身為諮商個案進行類諮商行為的自我探索帶領,無疑是將對諮商不甚理解的民眾,甚至是有些已有身心症狀的觀眾置入險境,拖延他們尋求專業協助的時間;或是質疑該YouTuber不該踩在分享與類諮商行為的模糊地帶,藉此銷售線上課程。

另一方面,支持者則表示,課程已表明非諮商行為,也覺得若是有個知名的人物願意分享自己的諮商經驗,將有助於有需要類似服務的人也能勇敢求助。

針對相關的討論,身為諮商個案或是心理諮商初學者的我,雖不敢說自己有個確切的答案,但心裡的確覺得,若能藉由此事件的討論,讓大家對於心理健康與接受心理諮商專業服務這件事,能夠更理解、更願意去探索甚至使用相關專業服務,或許也是類似分享可達成的目的之一。

這件事也讓我我想起自己的外婆。在外婆還在時,白天當大家都出門工作時,待在家裡的她最喜歡看著第四台後面編號一百多台的卡拉OK節目,操著台語的雙主持人,不但會跟觀眾寒暄,還會接Call In 電話讓觀眾點歌,甚至還會跟觀眾開玩笑,彷彿是隔壁門的鄰居或是好久不見的親戚。

在節目播歌的空檔,主持人也會開始推薦保健食品甚至是藥品,無論是顧眼睛、保肝還是顧腎水,總是幾罐一組而且聽來價格划算的組合,還搭配放大字體版本的訂購進線電話,讓觀看電視的老人家可以隨時打電話。

於是,三不五時可能家裡就會出現一些不確定是什麼的藥品,也因為我們擔心是來路且成分不明的藥品,也擔心外婆吃了會對身體不好或是買了不需要的東西,總會提醒她要小心,但外婆總是說沒關係,主持人說這吃了對身體好,而且一次買都好幾罐,算起來也不貴。

只受過幾年的日本小學校教育,孩提時的日子都在躲空襲或是在食指浩繁的家中幫忙家務,只有在兒女都長大後去國小補校上過兩年課的的外婆,其實寫了一手工整方正的中文字,也時常看著電視上的新聞跑馬燈邊看邊唸,也邊問我們那是什麼字。

她對於世界有很多的好奇心,只要有機會到外頭玩,她也幾乎從不喊累,無論是日本、英國還是越南,還是溪頭或阿里山,不會暈車、暈船、暈機的她或許真的很有出去玩的天份。

她尤其喜歡日本,記著她總會唱著桃太郎的歌,或是唸著五十音說要教我們日文。或是在做早課時,唸著用日文發音的經文,好像透過那樣的專心誦唸,她可以跟另一個世界的神祇溝通,而她也可以用孩提時期熟悉的日文去連結那些逝去的記憶。

當外面的世界進化到智慧型手機時,以往埋頭在電腦前上網的兒孫輩,眼睛的視野更小了,盯著只有幾吋的螢幕,好像裡面有什麼看不完的有趣東西。外婆手邊有個筆記本,用她像是刻字般的工整字體,寫著親戚、兒女和孫兒的名字和電話,那些數字和熟悉的人際圈,構成了她的全部世界。

她有時也會用她那個不能上網有超大數字和超響鈴聲的手機,打給筆記本上的人,無論是閒話家常還是只是問問外縣市的孩子和孫輩,「你那裡冷不冷,有沒有吃飯?」

三不五時家裡還是會收到來自電視台寄來的不知名藥品,直到有一天媽媽接到要確認送貨的電話,跟他們說我們沒有訂藥不需要送來,才暫時中斷了家裏不知名藥品的蹤跡。

隨著外婆年紀越來愈大,她能移動的範圍也越來越有限,但唱著台語老歌、依舊在電視台上插科打諢的主持人,依舊吸引外婆的目光,彷彿那是她通往外頭世界的通道。

一直到外婆離開世界後,在家裡的一些角落,偶而看到那些來路不明,沒吃完或甚至沒開封過的保健食品和藥品總會想起外婆。無論是顧眼睛、顧腎還是顧肝,那些藥品是否具有療效,或許只有生產藥品的電視台知道。

然而,沒受過什麼醫療保健教育也不會Google搜尋的外婆,可能連什麼病症該吃什麼藥都不甚清楚,依舊會按著電視台的指示打電話買藥,即便是囤在家裡也讓人心安。

或許,最終她買的不是藥品的療效,而是依著像是朋友般主持人的信任,買了他們推薦的東西,最底心的相信是——他們人那麼好,又這麼關心老人家,他們推薦的應該是不錯的東西,而他們也應該值得我的信任。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ukin台灣-avatar-img
2022/12/14
您好!有合作想與您接洽,再麻煩您收信了~
公關人生相談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14
已回信,謝謝!
三不五時家裡還是會收到來自電視台寄來的不知名藥品!我家也是這樣,老人家特別喜歡買地下電台的主持人推的藥!我上網查根本找不到這個公司!很 傷腦筋!但這就是信任累積的威力!
公關人生相談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14
謝謝分享!電視台每天潛移默化的力量真的很大!我自己的後悔可能是,沒在能陪伴外婆時多多陪她,也或許有多一點家人的陪伴,那樣的信任就不需向外索求了。畢竟買藥最深的需要從來不是治癒,而是那個想改變、想好起來的心情
公關人生相談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13
謝謝分享!要進入穩定的諮商關係如果在社區諮商所自費的確是不小的開支,希望一些政府資源像是社區衛生中心的心理諮商資源,也能讓更多人知道。 p.s. 身爲曾月月繳功德金給健身房卻沒出現的人可以證明,光買課程真的不會馬上就好XD
零-avatar-img
2022/12/13
我是覺得,都有1799可以去買這個課程了,不如多貼幾百去諮商,這樣更能清楚地了解諮商在幹嘛
公關人生相談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13
從對諮商好奇、鼓起勇氣預約到真正走進諮商室面對自己,一直是條很不容易的路呀。諮商不是一次見效,不像線上課程一次買斷,可能也是有人猶豫的原因?
avatar-img
公關人生相談室的沙龍
275會員
215內容數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2025/01/30
記得以前,從事土木工程工作的父親,書桌上最不缺的就是圖紙、各式各樣的筆和尺;襯衫胸前的口袋,也總別著兩隻筆,腰間也會有捲尺。在土木工程的世界裡,總是充滿著需要精確地從無到有,從設計產生出實際的橋樑、道路、建築結構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1/30
記得以前,從事土木工程工作的父親,書桌上最不缺的就是圖紙、各式各樣的筆和尺;襯衫胸前的口袋,也總別著兩隻筆,腰間也會有捲尺。在土木工程的世界裡,總是充滿著需要精確地從無到有,從設計產生出實際的橋樑、道路、建築結構的過程。
Thumbnail
2024/12/29
2024年下半年,在連續每週寫作更新快5年後,休耕了三個月。一方面是生涯有了一些轉換,另一方面似乎也想用一些空白讓自己的思緒能暫時安放,好好地體會生活這件事。
Thumbnail
2024/12/29
2024年下半年,在連續每週寫作更新快5年後,休耕了三個月。一方面是生涯有了一些轉換,另一方面似乎也想用一些空白讓自己的思緒能暫時安放,好好地體會生活這件事。
Thumbnail
2024/07/20
If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will it be too soon or too late? 
Thumbnail
2024/07/20
If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will it be too soon or too lat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往年的母親節,都會找個日子去外婆家聚會。因為本身在醫療業工作,這三年疫情之故,也沒有再去外婆家。外婆也到了91歲高齡了,就算下大夜班放一天、接小夜班也要騎著鐵馬奔去!只是沒想到我學習希塔療癒的團練
Thumbnail
往年的母親節,都會找個日子去外婆家聚會。因為本身在醫療業工作,這三年疫情之故,也沒有再去外婆家。外婆也到了91歲高齡了,就算下大夜班放一天、接小夜班也要騎著鐵馬奔去!只是沒想到我學習希塔療癒的團練
Thumbnail
市面上玲琅滿目募資中的線上課程,專賣粉絲、粉絲專賣,還是收割粉絲?再來說說、課程募資是募資嗎?記得在收聽平台按下訂閱或關注,才能收到節目上架的通知。
Thumbnail
市面上玲琅滿目募資中的線上課程,專賣粉絲、粉絲專賣,還是收割粉絲?再來說說、課程募資是募資嗎?記得在收聽平台按下訂閱或關注,才能收到節目上架的通知。
Thumbnail
之前理科太太因為販賣諮商100多小時的筆記一事,引起話題討論,其中購買的人很多,但也受到專業的撻伐的聲讓。 這件事可以分為兩方面討論,第一,筆記到底有沒有用,第二,這樣做好不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說到諮商界就有大師做過類似的研究,歐文•亞隆是諮商界使用存在主義治療學派的大師,他就是那種很有聲望
Thumbnail
之前理科太太因為販賣諮商100多小時的筆記一事,引起話題討論,其中購買的人很多,但也受到專業的撻伐的聲讓。 這件事可以分為兩方面討論,第一,筆記到底有沒有用,第二,這樣做好不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說到諮商界就有大師做過類似的研究,歐文•亞隆是諮商界使用存在主義治療學派的大師,他就是那種很有聲望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帶動的除了流量決定影響力及變現力之外,也帶動了跨能斜槓的風氣,而想要在自媒體的斜槓中展露頭角,還有多變的思維力。以理科太太來說,她除了她本身的專業之外,在接受近二年100多個小時的諮商後,腦筋很快地就想到要運用自己的這段經歷來變現,而不是墨守成規的依照原來的步代前進。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帶動的除了流量決定影響力及變現力之外,也帶動了跨能斜槓的風氣,而想要在自媒體的斜槓中展露頭角,還有多變的思維力。以理科太太來說,她除了她本身的專業之外,在接受近二年100多個小時的諮商後,腦筋很快地就想到要運用自己的這段經歷來變現,而不是墨守成規的依照原來的步代前進。
Thumbnail
  諮商筆記的事情延燒了幾天,該批判的點再多說都是拾人牙慧,想分享幾個比較後設的事情。科學普及化中,可能的知識推廣與倫理問題兩難,以及心理「諮商」所需要受到的監督與倫理會是些什麼?
Thumbnail
  諮商筆記的事情延燒了幾天,該批判的點再多說都是拾人牙慧,想分享幾個比較後設的事情。科學普及化中,可能的知識推廣與倫理問題兩難,以及心理「諮商」所需要受到的監督與倫理會是些什麼?
Thumbnail
2022年底,知名百萬訂閱youtuber理科太太與線上學習平台「Hahow好學校」發起了網路課程預購專案「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約莫十天左右引發網路各種批判與討論。 這裡除了討論三大網路爭議點,為何延燒至此?最後分享不同角度的看法,與面對公關危機時可能的解套方式。
Thumbnail
2022年底,知名百萬訂閱youtuber理科太太與線上學習平台「Hahow好學校」發起了網路課程預購專案「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約莫十天左右引發網路各種批判與討論。 這裡除了討論三大網路爭議點,為何延燒至此?最後分享不同角度的看法,與面對公關危機時可能的解套方式。
Thumbnail
近日因某YouTuber在線上課程平台販售自己接受諮商後的心得整理而成的線上課程,造成網路上的一陣熱議。無論諮商心理師、律師或醫師紛紛出來發聲,他們認為該YouTuber以身為諮商個案進行類諮商行為的自我探索帶領,無疑是將對諮商不甚理解的民眾,甚至是有些已有身心症狀的觀眾置入險境,拖延尋求諮商時間
Thumbnail
近日因某YouTuber在線上課程平台販售自己接受諮商後的心得整理而成的線上課程,造成網路上的一陣熱議。無論諮商心理師、律師或醫師紛紛出來發聲,他們認為該YouTuber以身為諮商個案進行類諮商行為的自我探索帶領,無疑是將對諮商不甚理解的民眾,甚至是有些已有身心症狀的觀眾置入險境,拖延尋求諮商時間
Thumbnail
本文為針對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事件,所陳述的超級個人觀點, 不過我沒想到原來理科太太自己就已經有一個文章關鍵字的標籤,太神奇了。
Thumbnail
本文為針對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事件,所陳述的超級個人觀點, 不過我沒想到原來理科太太自己就已經有一個文章關鍵字的標籤,太神奇了。
Thumbnail
這週是我看了第五次的心理諮商,想與你們分享一些心得。別於平常大家接觸的去身心科做一對一的心理諮商,而我則是經由老公的推薦,我選擇了去年才開始上線的 【遠距心理諮商平台·聊心茶室Heal You】 一開始還不太習慣使用這方式進行諮商,而且要直接線上選諮商師也是一個困擾,最後我先選擇刪去法
Thumbnail
這週是我看了第五次的心理諮商,想與你們分享一些心得。別於平常大家接觸的去身心科做一對一的心理諮商,而我則是經由老公的推薦,我選擇了去年才開始上線的 【遠距心理諮商平台·聊心茶室Heal You】 一開始還不太習慣使用這方式進行諮商,而且要直接線上選諮商師也是一個困擾,最後我先選擇刪去法
Thumbnail
你做諮商,你就該篤信這一件事情是真的對人好的,就像是購物頻道裡熱情的大姊,用激昂的語氣說著「我告訴你現在買這款果菜汁機就對了!」好似我們也該如此信任我們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我們自己不信任,那如何帶領個案信任我們呢?這似乎是一個說得很通的邏輯......   嗎?   
Thumbnail
你做諮商,你就該篤信這一件事情是真的對人好的,就像是購物頻道裡熱情的大姊,用激昂的語氣說著「我告訴你現在買這款果菜汁機就對了!」好似我們也該如此信任我們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我們自己不信任,那如何帶領個案信任我們呢?這似乎是一個說得很通的邏輯......   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