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加拿大原住民電視台爭取全國放送・回顧金恩博士看美國原住民政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我們繼續為大家讀報,今天摘要來自北美洲的兩則消息。同時不忘記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63天。
  • 加拿大|努納武「我們電視台」爭取全國放送
  • 美國|金恩博士:我們國家誕生於種族滅絕
Source: Jennifer Latuperisa-Andresen/Unsplash

加拿大|努納武「我們電視台」爭取全國放送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都短少媒體資源,往往經過長年努力,才能爭取到原住民的廣播或電視台。在加拿大這樣地廣人稀的國家,即使有了電視台,廣播範圍也受限於原住民傳統居住地區,不僅都市原住民收不到,非原住民也無法夠過大眾媒體獲得關於原住民的資訊。
2021 年,由加拿大努納武省原住民創設的「我們電視台」(Uvagut TV)開播了,全年無休以伊努提圖語(Inuktitut,努納武省兩種原住民官方語言之一)放送全國及地方新聞和兒童節目(有約 10% 內容使用他種語言)。現在「我們電視台」向聯邦政府提出申請,希望能被整合進聯邦電視網路,成為加拿大各地都能接收的頻道。這項申請是否通過,在今年之內就會有結果。
「我們電視台」希望透過全國性的播送,能讓非原住民感受、認識、學習原住民語言和文化。原住民記者、政治家庫塔納(Rosemarie Kuptana)出席 1982 年加拿大廣播電視通訊委員會(CRTC)聽證時說,「來自南方」的英語、法語廣播和電視節目對原住民來說,就像中子彈一樣可怕,殺死了人類,徒留建築,放在原住民身上,就是語言文化被扼殺,徒留人形。

那種電視殺死人的靈魂,
卻留下軀殼四處閒蕩。

(Rosemarie Kuptana)

美國|金恩博士:我們國家誕生於種族滅絕

美國在 1 月 16 日慶祝人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的生日。比較少人知道金恩博士也關切美洲原住民,以下是他寫在 1963 年的書《我們不能等》(Why We Can’t Wait)的一段話:
我們的國家誕生於種族滅絕,接受原住民印第安人是劣等種族的教義。早在我們海岸出現大量黑人之前,種族仇恨的傷疤就已經毀了殖民社會。十六世紀起,種族爭霸戰導致血流成河。我們可能是唯一試圖通過國家政策來消滅原住民人口的國家。今天我們將那段悲慘歷史推崇成崇高的十字軍東征,即便今天我們都不拒絕或對這可恥事件懊悔。我們的文學,我們的電影,我們的戲劇,我們的民間傳說,都在頌揚它。
六十年後,這段話所描述的依舊是當前現實。
Source: AFP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拉科塔蘇族人說,電影製作團隊不曾接觸原住民,不曾讓原住民在這當中有過參與發言的機會。最終整部電影成了以「藍臉」貫穿全局的「種族主義漫畫」,剝削原住民族及其文化。
巴西新政府的作為或許帶來新希望,但雨林生活的現實不可能立刻改變。不久前傳出天主教波多韋柳總主教帕洛斯齊遭到攻擊的消息。帕洛斯齊說,雨林生活向來危險,但過去四年波索納洛總統任內尤其惡化。
原住民族要求將原住民族領土訂定為一種特別的保護區,希望能夠藉由這種方式,免於國家經營的保護區(如國家公園等)驅逐掠奪,很可惜這個要求沒有被 COP15 全盤接受。這代表原住民族不能免於被國家以保育之名剝奪土地、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國際特赦組織形容 COP15「錯失維護原住民族權利的機會」。
語言是否存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語言的整個人群生存條件的問題。原住民能否保有自己的語言,與能否保有傳統領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還必須在政治上不受更強勢語言和文化的壓迫,否則就會像今天台灣的原住民一樣,連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名字都受到政府機關的刁難。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指出,亞諾馬米總人口估計約有三萬,居住在雨林深處,但他們不斷流失土地,最終走向滅絕並非不可想像。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拉科塔蘇族人說,電影製作團隊不曾接觸原住民,不曾讓原住民在這當中有過參與發言的機會。最終整部電影成了以「藍臉」貫穿全局的「種族主義漫畫」,剝削原住民族及其文化。
巴西新政府的作為或許帶來新希望,但雨林生活的現實不可能立刻改變。不久前傳出天主教波多韋柳總主教帕洛斯齊遭到攻擊的消息。帕洛斯齊說,雨林生活向來危險,但過去四年波索納洛總統任內尤其惡化。
原住民族要求將原住民族領土訂定為一種特別的保護區,希望能夠藉由這種方式,免於國家經營的保護區(如國家公園等)驅逐掠奪,很可惜這個要求沒有被 COP15 全盤接受。這代表原住民族不能免於被國家以保育之名剝奪土地、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國際特赦組織形容 COP15「錯失維護原住民族權利的機會」。
語言是否存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語言的整個人群生存條件的問題。原住民能否保有自己的語言,與能否保有傳統領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還必須在政治上不受更強勢語言和文化的壓迫,否則就會像今天台灣的原住民一樣,連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名字都受到政府機關的刁難。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指出,亞諾馬米總人口估計約有三萬,居住在雨林深處,但他們不斷流失土地,最終走向滅絕並非不可想像。
生態研究:可能流失語言多半是原住民語言/神經學研究:澳洲原住民失智症比例近乎全球平均值兩倍/基因研究揭曉香菠蘿身世:一個科學性的誤解/短片:清理太平洋大垃圾帶(無旁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越成功、穩定的企業,文化是難以撼動,大老闆、股東會堅信這才是他們得以勝利的關鍵,所以,不用想去大幅改變對方,基本難度過高。但我們可做到的是:在這個安全的大框架中,將自身亮點「盡量放大」,唯有被看見、被重視了,才有無限的機會  
Thumbnail
整理類升糖素胜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類藥品在糖尿病患和氣喘共病角色時,赫然發現,這個藥能夠上市的的起源竟然是1990年,John Eng博士從美洲毒蜥口水毒液中純化而來。 早就1980年代,Joel F. Habener、Svetlana Mojsov
Thumbnail
要說我對這本書的立即性感想就是:我也好想要一個億!沒錯,我就是這麼膚淺,知足常樂如我甚至都不用美金的一個億,新台幣就可以了!這次的壞人比我貪心三十幾倍,他想要一百億美金,雖然得到這個消息,但除了他的買方外,沒有人知道他手上究竟有甚麼毀天滅地的東西能值這種會讓人心臟病發的價格?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如何用100元馬克杯賣1000萬元房子》作者:高井洋子。 如同書名所說,如何用一支馬克杯成交一棟房子呢?如果你對創業開店充滿熱忱,或你的朋友想要開店當老闆,你一定要讓他們來瞭解這本書,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喔!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威力從電視上觀看美國總統的演講。總統宣布美國成功擊倒荒川企業,開啟技術共享的新時代。然而,威力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新的壟斷者只是換了一副面孔。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如何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並提供了很多關於家庭、工作和自我管理的實用建議。
Thumbnail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邀請「全民原教推展系列」,瞭解原住民自媒體與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主發聲突破微歧視。不管是站在人前對大家自我揭露講故事,或是帶著都市長大的原民孩子回部落種小米,這些都是原住民青年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建立認同、營造理解的過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越成功、穩定的企業,文化是難以撼動,大老闆、股東會堅信這才是他們得以勝利的關鍵,所以,不用想去大幅改變對方,基本難度過高。但我們可做到的是:在這個安全的大框架中,將自身亮點「盡量放大」,唯有被看見、被重視了,才有無限的機會  
Thumbnail
整理類升糖素胜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類藥品在糖尿病患和氣喘共病角色時,赫然發現,這個藥能夠上市的的起源竟然是1990年,John Eng博士從美洲毒蜥口水毒液中純化而來。 早就1980年代,Joel F. Habener、Svetlana Mojsov
Thumbnail
要說我對這本書的立即性感想就是:我也好想要一個億!沒錯,我就是這麼膚淺,知足常樂如我甚至都不用美金的一個億,新台幣就可以了!這次的壞人比我貪心三十幾倍,他想要一百億美金,雖然得到這個消息,但除了他的買方外,沒有人知道他手上究竟有甚麼毀天滅地的東西能值這種會讓人心臟病發的價格?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如何用100元馬克杯賣1000萬元房子》作者:高井洋子。 如同書名所說,如何用一支馬克杯成交一棟房子呢?如果你對創業開店充滿熱忱,或你的朋友想要開店當老闆,你一定要讓他們來瞭解這本書,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喔!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威力從電視上觀看美國總統的演講。總統宣布美國成功擊倒荒川企業,開啟技術共享的新時代。然而,威力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新的壟斷者只是換了一副面孔。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如何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並提供了很多關於家庭、工作和自我管理的實用建議。
Thumbnail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邀請「全民原教推展系列」,瞭解原住民自媒體與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主發聲突破微歧視。不管是站在人前對大家自我揭露講故事,或是帶著都市長大的原民孩子回部落種小米,這些都是原住民青年努力讓更多人認識、建立認同、營造理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