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有感|建立習慣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讀歐陽立中老師《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中,看到許多很棒的觀點以及可以立刻著手進行的行為改變,其中兩點特別有感,用在學習上與育兒上是很棒的方式,以下分享:

建立『習慣系統』

近年推行的108課綱中,中心思想是希望讓學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可利用選修課的課堂去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另外也有彈性學習時間讓學生能夠自主運用安排學習。但在高中老師的角度觀察,這些很棒的理念在現階段執行上不太容易,最大的因素在於,我們的學生已經太習慣被動的接受學校和老師安排的課程與進度,突然要自己選,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做選擇,於是會看到很多在自修時發呆或玩手機的狀況。
我想主因就在於:沒有建立自主讀書的習慣,一般而言,上課幾乎都是老師單向的輸出,學生負責接收,新課綱打破了這樣的上課模式後,把自主權還給學生,但怎麼讓學生能實行下去就需要老師推一把了!在高一剛入學時,我就會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一本『週計劃本』,以週為單位學習規劃自己的讀書進度,有了紙本紀錄能清楚知道複習的狀況,並且能發揮很大的提醒作用,按照規劃的進度執行,每天做慢慢養成讀書習慣。
用在育兒上也同樣可以執行,今年女兒大班即將升小一,是時候養成一個習慣系統,每天晚飯後我會問她:今天的計畫是什麼?她可能會說:先洗澡、再寫作業、再練琴。有時會因為想跟弟弟玩就忘了自己的計畫,這時我會適當提醒,要求女兒要把今天的計畫執行完,因為自己安排的就要做到。當然小小孩寫作業大概不用15分鐘的時間,這也無仿,至少她開始學習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且今日事今日畢

運用『月曆策略』

每日完成小目標後都可以在月曆上打個勾勾或畫個叉叉,表示今日的任務完成啦!
這一個方式自己非常有共鳴,在我國高中的學習階段就是用月曆策略突破大考的高壓。對於青少年來說,國中會考、大學學測,都是人生中最大的考試,壓力難免,也有的孩子會因為壓力而難以承受,透過『月曆策略』,每天將完成的讀書計畫打個大勾勾,表示今天任務已完成,看似小小的舉動卻可以給自己正增強的能量,也會因為每天都有在自己掌控的計畫中,龐大的壓力感也就會被縮小了。
新學期開始,打算陪女兒一起寫週計畫表,每日完成可以蓋個印章做為給自己的小獎勵,希望能養成每天晚上在書桌前專注做好每日任務的好習慣。
書中說:讓習慣自動化,自主才有意義。養成良好的習慣系統對一輩子都是受用無窮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8會員
131內容數
閱讀——透過閱讀看到不同人的思維與觀點,藉由閱讀認識世界推敲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本書可作為在開始書寫前的行前工具書。 書中總結了著手寫書『之前』該準備好的『想法』、『架構』以及『為誰而寫』,在完整的思考過夠進行書寫,才能準確地傳達知識與想法給受眾群,否則會雜亂無章,自己也會在寫作後期遇到很大的瓶頸,以下整理書中三大重點。
要改變習慣,首先在個人的部分要先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並且骨子裡就要成為那種人,當你的行為與身份認同一致時,要養成習慣也就是順理成章的成為自己罷了!
『許多的不可能其實都是不知道而已』 這句話彷彿隕石打入我腦中,強烈的被這句話衝擊到了!很多線上說書已經分享了許多關於這本書的神奇之處,當時我也是因為聽了許多的推薦與分享,決定自己一探究竟。
這本書可作為在開始書寫前的行前工具書。 書中總結了著手寫書『之前』該準備好的『想法』、『架構』以及『為誰而寫』,在完整的思考過夠進行書寫,才能準確地傳達知識與想法給受眾群,否則會雜亂無章,自己也會在寫作後期遇到很大的瓶頸,以下整理書中三大重點。
要改變習慣,首先在個人的部分要先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並且骨子裡就要成為那種人,當你的行為與身份認同一致時,要養成習慣也就是順理成章的成為自己罷了!
『許多的不可能其實都是不知道而已』 這句話彷彿隕石打入我腦中,強烈的被這句話衝擊到了!很多線上說書已經分享了許多關於這本書的神奇之處,當時我也是因為聽了許多的推薦與分享,決定自己一探究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歷史可能重演的議題,並以老子道德經的哲學觀點,反思臺灣政治現況及兩岸關係。作者認為,臺灣歷代政權更迭,以及目前的朝野惡鬥,都如同道德經中所述,未能體現「玄德」,導致社會動盪不安。作者並以宇宙黑洞的意象,比喻歷史的循環與個人生命的有限,提醒讀者應珍惜當下,和諧共處。
Thumbnail
⁡ 《麵包&奶油(Bread & Butter)》 作者: 芦原妃名子 是Threads上一排人都推薦的漫畫,讓我產生共鳴、使我想看的原因,是有一則留言說:「《麵包與奶油》是25歲以上的女性看了會很有感覺的漫畫」。
隨著年齡增長,視力逐漸下降,使得閱讀變得困難。本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從傳統紙本書轉向使用電子書閱讀器的經歷,特別是在尋找日文書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與收穫。透過探討電子書的便利性,以及Kobo的獨特性,作者也反思了對於購書的限制與興趣。這篇文章適合對電子書有興趣或希望改善閱讀習慣的讀者。
Thumbnail
開學至今已來到第9周了,孩子們已經沒有開學時的分離焦慮囉! 多數的孩子也開始能跟上學校作息時間,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而在每個作息之間的轉銜時間, 老師們會利用一些策略來讓孩子做活動間的轉換, 像是在固定位置聽音樂或是進入圖書區做閱讀; 而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在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羅恩·克拉克所著的《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一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良好教養的重要性及實用技巧,如保護學生隱私、每天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學生行為的解釋。文章指出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負責任的習慣,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呼籲大家相信孩子的潛力,讓其在愛與教育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孩子借書的實例,教導如何運用專案管理制定閱讀計劃。學習將閱讀目標拆分成可執行的小步驟。以 30 天為期限,設定每週和每天的里程碑,並計算每日所需的閱讀時間。遇到突發狀況時,他懂得靈活調整計畫。這種「以終為始」的方式使孩子在管理時間和達成目標上更有掌握,讓閱讀成為有成就感的日常習慣。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讀完小王子後,發現書中的深刻之處,作者以幾個行星來暗喻大人的自私與無窮的慾望,敘述了愛與人性的純淨與真實。推薦閱讀這本書,短短的章節,卻有大大的體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歷史可能重演的議題,並以老子道德經的哲學觀點,反思臺灣政治現況及兩岸關係。作者認為,臺灣歷代政權更迭,以及目前的朝野惡鬥,都如同道德經中所述,未能體現「玄德」,導致社會動盪不安。作者並以宇宙黑洞的意象,比喻歷史的循環與個人生命的有限,提醒讀者應珍惜當下,和諧共處。
Thumbnail
⁡ 《麵包&奶油(Bread & Butter)》 作者: 芦原妃名子 是Threads上一排人都推薦的漫畫,讓我產生共鳴、使我想看的原因,是有一則留言說:「《麵包與奶油》是25歲以上的女性看了會很有感覺的漫畫」。
隨著年齡增長,視力逐漸下降,使得閱讀變得困難。本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從傳統紙本書轉向使用電子書閱讀器的經歷,特別是在尋找日文書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與收穫。透過探討電子書的便利性,以及Kobo的獨特性,作者也反思了對於購書的限制與興趣。這篇文章適合對電子書有興趣或希望改善閱讀習慣的讀者。
Thumbnail
開學至今已來到第9周了,孩子們已經沒有開學時的分離焦慮囉! 多數的孩子也開始能跟上學校作息時間,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而在每個作息之間的轉銜時間, 老師們會利用一些策略來讓孩子做活動間的轉換, 像是在固定位置聽音樂或是進入圖書區做閱讀; 而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在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羅恩·克拉克所著的《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一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良好教養的重要性及實用技巧,如保護學生隱私、每天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學生行為的解釋。文章指出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負責任的習慣,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呼籲大家相信孩子的潛力,讓其在愛與教育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孩子借書的實例,教導如何運用專案管理制定閱讀計劃。學習將閱讀目標拆分成可執行的小步驟。以 30 天為期限,設定每週和每天的里程碑,並計算每日所需的閱讀時間。遇到突發狀況時,他懂得靈活調整計畫。這種「以終為始」的方式使孩子在管理時間和達成目標上更有掌握,讓閱讀成為有成就感的日常習慣。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讀完小王子後,發現書中的深刻之處,作者以幾個行星來暗喻大人的自私與無窮的慾望,敘述了愛與人性的純淨與真實。推薦閱讀這本書,短短的章節,卻有大大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