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師的願望與意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諮商師不需要個案嗎?

在愛情與友情挫敗心碎中,我們學會了一個道理— 互相需要的關係才能長久,如果其中一方過度需要另一方,關係遲早會結束(我忽然很擔心幼幼班的小犬,他目前正瘋狂地迷戀同班的男同學,去哪兒都想要手牽手,分開時甚至哭著要一起回他家)。

我不禁想,等等,那諮商關係也是如此嗎? 眾所周知,在成功的諮商中,案主當然會需要治療師,只是深淺不一。淺的將治療師視為可商量諮詢的良師亦友,結束時也能好聚好散;而深的則可能將治療師看作此生最重要的人,每天都會想到諮商,並深深地為分離感到悲痛。

人們很常去談案主對治療師的需要,但反過來卻很少去正視關係的另一個方向 — 身為治療師的我們需要案主嗎? 所以我想趁這篇文章談談這個敏感的話題。

很少有治療師會承認自己需要某個案主,或許是因為在專業領域中,似乎傾向將其視為種「反移情」,甚至是專業倫理上的瑕疵;而在私領域裡,表達對另一個人的需要也經常被視為脆弱的展現。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上一次奮不顧身地需要另一個朋友是什麼時候? 我的答案是小學六年級,當年的我也曾跟小犬一樣,深深地喜歡某一個男同學,希望他也能把我當成是最好的朋友,而在畢業時也因為分離而傷心落淚。我經常問自己,為什麼小時候的我會如此無防備? 為什麼後來的我再也沒有讓自己那麼地需要誰呢? 我失去了依賴的能力,或許這就是堅強的代價。

所以我們可以明白,當案主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需要甚至依賴治療師時的焦慮不安;也可以明白很可能在大多數的時候,治療師在心裡面設下屏障,不讓自己需要某個特定案主。

我之所以會意識到這件事,是因為有些比較勇敢直接的個案發現後,會帶著心痛面質我「對你而言這究竟是不是只是在工作?」、「你真正看重的老婆小孩,而不是我」。這些讓我語塞的話語,逼使我捫心自問,我們的關係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的不平等? 治療師真的都不需要案主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得去分析身為治療師的我們,在工作中的各種需求。

  • 心理諮商身為一份工作

不可否認的是,諮商是眾多工作中的其中一項選擇,人都期望在工作中獲得些什麼,所以心理師試圖在諮商工作中所追求的事物也應該一樣,可能包含:

1.金錢。

對於我們這些自費的心理師而言,收入取決於每個月的個案量,在經濟層面上我們仰賴這些願意付費跟我們談的案主。每個人對金錢的看重(或焦慮)程度不一,聽過比較誇張的例子是,有些諮商所的經營者甚至做了幫心理師做了每月業績排行榜,企圖鞭策員工衝業績。

2.專業能力的認可。

相較於金錢,「我是不是有效能的治療師」是更常被意識與承認的需求,因為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要把事情做給好,對新手而言,在也沒什麼比在專業能力上被認可更讓人心安了,對很多老手而言,身為專業的治療師也是自我認同的重要來源。

雖然相比與金錢,專業自信的需求看來似乎更為高尚,但在很多情況裡其實兩者綁得很近,甚至後者只是前者的偽裝 — 沒有效能又怎麼跟個案收錢呢? 而且這者都屬於治療師個人層面的需求,與另一個人的福祉無關。

3.其他個人層面的滿足。

大家都希望工作是愉快的,只是每個人所享受的快樂不同,如同理論學家們對於智性的追尋,又或者只要是凡夫俗子都喜歡被肯定、欣賞與被需要的感覺。然而,身為治療師我們需要自我省察,避免因個人需要危害到案主的福祉,最嚴重的例子就是治療師與個案發生性關係。

有趣的是,儘管我謹慎地體察、甚至監控著自己對案主的各種感覺,許多案主要的卻恰好相反,他們希望我能以個人的角色喜歡他們、能享受跟他們相處談話的時光。撇開各種高深的治療理論,或許正如Yalom所說,正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會與喜歡產生療效。

但這意味著我們只能挑自己喜歡的個案來談嗎? 別忘了許多人之所以需要諮商,正是因為在人際關係上有所困難,這些困難也很有可能會重複在治療關係中,例如防衛、不信任、討好等等,若治療師過度放飛自我,只基於自己的喜好直覺跟案主相處,就無法幫上忙,例如對於習慣討好他人的個案來說,就可能反而增強討好的傾向。

  • 心理治療身為一種使命

在英文裡,照顧跟關心與在乎都是同一個字–"care",而這也是愛不可或缺的成分。在當了爸爸後,我很自然地愛我的孩子,我「需要」他們都好好的,對我而言這是有些陌生的體驗,如同其他剛剛當上父母親的人,開始會為了這些幼小的生命(包含別人家的孩子)心疼煩操,我發現自己在工作中會想,在我眼前的人他也曾經是小孩,他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子呢? 一定也很可愛吧? 然後這些想像就能讓我更想照顧對方。

我開始明白,心理治療中的關懷其實是最重要卻也最難的事,這無關理論技術,而是對人,不只是眼前因為工作需要而必須相處的人,而是所有世人的在乎關心,唯有讓自己變得如此柔軟,關懷才有可能發生,而這也可能讓人陷入無止盡的煩操,畢竟世上有太多苦難了。

我開始承認,我無法做到像德雷莎修女那樣大愛,我無法無私地愛相遇的每一個人,身為凡人我有種種個人的需求,但我希望自己能試著更接近目標 — 真正在乎另一個人的福祉,而這是心理治療(或者醫療)不同於其他工作之處。

我想強調的是,會優先去滿足自身的種種需求是一件正常且自然的事,身為治療師的我們不需要予以壓抑或否認;相反地,去在乎另一個人從來就不是應該,而是很難的事情,而承認這些事情反而能讓我們有意識地去節制自己的需求,轉向去在乎另一個人。

「我希望你能好好的,獲得平靜、成長與快樂」,這就是身為治療師的願望,實現這個願望的需求與決心越強,我們就會越在乎需要個案,而整個心理治療過程就是這個願望的實踐,這也就是治療師的意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格正的沙龍
38會員
39內容數
一個治療師的工作隨筆
方格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在<上篇,可以!>中,我談到聊天AI的種種優點,尤其是它總是以「支持」與「理解」做為回應的開頭,我認為這部份遠比後續的建議分析來得有價值多了,因為儘管人們總是嘴硬地說自己想要的是具體的建議與實質的改變,但心裡頭真的需要的是被深深地理解,我數不清有多少次個案失望地對我說「我覺得你不夠了解我」,這部分我
2025/02/18
在<上篇,可以!>中,我談到聊天AI的種種優點,尤其是它總是以「支持」與「理解」做為回應的開頭,我認為這部份遠比後續的建議分析來得有價值多了,因為儘管人們總是嘴硬地說自己想要的是具體的建議與實質的改變,但心裡頭真的需要的是被深深地理解,我數不清有多少次個案失望地對我說「我覺得你不夠了解我」,這部分我
2025/02/12
Hi,還有人在嗎? 消失的這一年多我沒閒著,在寫一本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的書,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笨拙的作者,無法一心二用,所以把心力都放在寫書上了,現在寫得差不多了,所以開始可以寫點別的。 每次新科技降臨我總是很抗拒,如同當年刻意不換智慧型手機,後來還不是用得比誰都兇,這次的AI浪潮也是一樣,之
Thumbnail
2025/02/12
Hi,還有人在嗎? 消失的這一年多我沒閒著,在寫一本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的書,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笨拙的作者,無法一心二用,所以把心力都放在寫書上了,現在寫得差不多了,所以開始可以寫點別的。 每次新科技降臨我總是很抗拒,如同當年刻意不換智慧型手機,後來還不是用得比誰都兇,這次的AI浪潮也是一樣,之
Thumbnail
2024/04/16
【心理諮商歷程】為什麼諮商要談那麼久? 我常去公園跑步或吃午餐,久了後發現常在公園走動的就是那些固定班底,好像RPG遊戲裡的NPC一樣,每到固定的時間就會在公園出沒(或許對別人來說我也是NPC),其中有一對母女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媽媽約70多歲,40多歲的女兒看得出來是身心障礙者,大概是輕度智能
2024/04/16
【心理諮商歷程】為什麼諮商要談那麼久? 我常去公園跑步或吃午餐,久了後發現常在公園走動的就是那些固定班底,好像RPG遊戲裡的NPC一樣,每到固定的時間就會在公園出沒(或許對別人來說我也是NPC),其中有一對母女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媽媽約70多歲,40多歲的女兒看得出來是身心障礙者,大概是輕度智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諮商關係究竟是醫病關係,還是生命的共同陪伴者? 也許我們該把視野轉個角度,可以都是,也可以都不是。
Thumbnail
諮商關係究竟是醫病關係,還是生命的共同陪伴者? 也許我們該把視野轉個角度,可以都是,也可以都不是。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Thumbnail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Thumbnail
很多人在問,要如何找到合適的心理師?如何找到優質的心理師?如何找到專業議題的心理師? 心理諮商是一個非常􏰀視隱私保密的工作,心理師不只不會請治療成功的個案出面幫忙宣揚來彰顯 治療師的能力,更因為心理師有保護及保密個案個人相關資料和會談內容之責任,除非個案自己向 他人透露其諮商事宜,否則諮商室中發生
Thumbnail
很多人在問,要如何找到合適的心理師?如何找到優質的心理師?如何找到專業議題的心理師? 心理諮商是一個非常􏰀視隱私保密的工作,心理師不只不會請治療成功的個案出面幫忙宣揚來彰顯 治療師的能力,更因為心理師有保護及保密個案個人相關資料和會談內容之責任,除非個案自己向 他人透露其諮商事宜,否則諮商室中發生
Thumbnail
諮商、輔導與諮詢、危機處理、自殺防治等等個案服務工作(以下簡稱助人工作)邁入第六年之後,真的有種自己變得老成的感覺。 這篇想談談我的助人工作怎麼滋養我,讓我長成現在的樣子。 願這篇分享,可以讓你感受我與你的連結,讓你感覺不再孤單。
Thumbnail
諮商、輔導與諮詢、危機處理、自殺防治等等個案服務工作(以下簡稱助人工作)邁入第六年之後,真的有種自己變得老成的感覺。 這篇想談談我的助人工作怎麼滋養我,讓我長成現在的樣子。 願這篇分享,可以讓你感受我與你的連結,讓你感覺不再孤單。
Thumbnail
諮商輔導的技巧乍看之下很簡單,但如果真這麼認為那就太天真囉... 去問、去了解對方想要的是什麼?不用太多的言語,可能是一個擁抱、一個拍拍,或是遞給他一杯咖啡、為他準備一份點心,陪他看場電影、吃個飯或是打個Switch,不需要給建議、不需要給評價、更不需要馬後炮,就是陪伴和守護。
Thumbnail
諮商輔導的技巧乍看之下很簡單,但如果真這麼認為那就太天真囉... 去問、去了解對方想要的是什麼?不用太多的言語,可能是一個擁抱、一個拍拍,或是遞給他一杯咖啡、為他準備一份點心,陪他看場電影、吃個飯或是打個Switch,不需要給建議、不需要給評價、更不需要馬後炮,就是陪伴和守護。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案主喜歡上心理師怎麼辦?是愛情,是迷戀,還是什麼? 會來到諮商室談感情的,通常是在現實裡跌撞太多次了。 不過諮商不是跟心理師談戀愛,而是跟心理師談談「情」為何物,對心理師的移情/迷戀是好的素材,「移情」是治療的關鍵,治療要以此關係為中心進行,形成動力,持續探索。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案主喜歡上心理師怎麼辦?是愛情,是迷戀,還是什麼? 會來到諮商室談感情的,通常是在現實裡跌撞太多次了。 不過諮商不是跟心理師談戀愛,而是跟心理師談談「情」為何物,對心理師的移情/迷戀是好的素材,「移情」是治療的關鍵,治療要以此關係為中心進行,形成動力,持續探索。
Thumbnail
學期初預約了心理諮商,鮮少人知道這件事,有些知情的朋友、家人說:「你好好的幹嘛去?」「沒事去心理諮商幹嘛?」我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問題,但卻有很「重要」的內心矛盾想紓解,希望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希望找到一個出口。重點是,我覺得身旁的親友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Thumbnail
學期初預約了心理諮商,鮮少人知道這件事,有些知情的朋友、家人說:「你好好的幹嘛去?」「沒事去心理諮商幹嘛?」我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問題,但卻有很「重要」的內心矛盾想紓解,希望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希望找到一個出口。重點是,我覺得身旁的親友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