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J與高敏感人需要的自我界線、內在緩衝與釋放門(上)

2023/02/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天看了YouTube兩個訪問INFJ來賓的影片(推「雪力的心理學筆記」),突然對於INFJ特別容易同理、共情他人,以及接納、關懷的特質很有感觸,於是想寫這篇,來跟INFJ或某些高敏感人談談「自我界線」對你我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先聲明以下內容皆非專業,而是個人經驗談。另外,你沒聽過INFJ或高敏感也沒關係,因為重點是第一段我寫到的那些特質,假如你也因此覺得心累,甚至活到太委屈,也許會對我將說的有所共鳴。

高度共情、同理的你是不擔負過多

小時候的我很明顯地表現出內向、高敏感的天性,小學時幾乎不會主動交友,對獨處也算自在,人也很安靜,但弔詭的是,我的人緣一向不錯。
不過小學時的好人緣,後來卻帶給我很不一樣的早年深刻經驗,冥冥之中我開始形塑出個人界線,包括價值觀跟情緒感受,也更看重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不用一直去接受他人全部,只是為了讓別人好過一點。
現在回頭猜測我小時的好人緣是為何?我想可能是我善於傾聽、接納性高不會有什麼批判,安靜的我反而給人感覺很獨立,是一個可以信任依靠,獲取安慰的對象。這表示,我很常看到他人不會跟別人透露,比較低潮的一面(請別懷疑小學生也是有很多擔憂、情緒跟人際困擾)。
我們都喜歡自己脆弱時,有人接住我們,同理我們;假如你也真心關切他人,並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那勢必會擔負很多他人的情感。好的情況下,你能找到排解方法釋放掉,若無法適當釋放,很可能你的情緒水平會逐漸走低,變得對消極人事物更敏感、脆弱或憂傷。

設定界線不是拒絕連結,而是避免融合

我私自認為,不少高敏感人之所以傾向憂慮的原因,是因為從小在還沒發展好個人界線、防護力的情形下,感知吸收到外界過多的消極情緒,既無法區別隔離自己與他人,也無法適當地排解,從而累加出一個龐大的情緒記憶
當初因為我們牽掛、在乎他人的情緒,所以苦人所苦。我們與對方一起擁抱低潮,覺得人溺己溺,自己應該守著對方到他復原,因此在這之前,我們的認知也會生出一個相對應的執著—執著對方未解決的苦。
這些未解的苦,被我們收集起來,我們時常回想著對方的難題,又隨之產生同理的情緒。年幼時,我們應該沒有覺知到,我們正把自己與他人攪和在一起,彷彿我們跟他人是共生的一樣,不分你我。
成長需要獨立,需要區分你、我,就像嬰兒出生後就必須剪斷與母親間的臍帶,踏上作為一個單獨個體的旅程。我們的心理與情感層面也需要同樣的區隔跟獨立,才不會不自覺地越界吞納一切,沒有選擇地吃進他人輸送給我們的。
我們要能發育出剪斷心理與情感臍帶的能力,讓自己內在心靈的花園不至於被外來種淹沒消滅。一個好的園丁,也懂得必要的修剪才是生命共榮之道。

認清自己的特質與極限

共情博愛並無不好,每個特質都有正反作用在、也需要後天發展不同的調節方法,這篇文的重點是想說:高敏感人應該先讓自己穩固起來!抓到自己的界線、內在有自己的緩衝門跟釋放門。這才是真正對自己跟他人最好的事(下篇會再詳細解釋為何)。
我們是常被共情給襲擊並淹沒其中;還是能夠收放自如地運用,引導自己做出更有效益的行動,好支持自己最終的目標呢?了解自身界線就是培養後者的第一步。
如同眼睛見到太刺眼的光會自動閉上,身體碰到太尖銳的東西會自動彈開,高敏感的接收器又更加敏銳,情感上的接受也容易超載,這是為何我們需要發展緩衝門;最後的釋放門,則是我們的回歸路徑
我們是人,不是一個帶有永久保固的工具。既然是人就須認清自身的時間有極限、心神體能有極限,世界相較於我們個人很無限,但我們還是要做出選擇,決定要將極限內的自己放在哪些人事物上,而不是被決定般的去滿足他人
即便我們都是高敏感或INFJ,我認為每個人會發展出的個人界線、緩衝與釋放方式都不同,因為除了這兩個標籤外,我們都是獨特的個體,超越標籤所能含括。我只想在這鼓勵大家,意識到自己在健康情況下所能付出的極限到哪,何時已越界或超載。

INFJ擅長的心智功能應注意的點

這篇最後想提醒一下INFJ:
我們並不等於情緒感受
INFJ的心智功能傾向依靠「直覺」接受訊息,並以「情感」作為決策的依準。假如你從小就有高度共情、高敏感特質,你或許可以想想,從小靠直覺感受累積的資料庫,裡面可能有多少東西不是“你的”第一手經驗?你其實是藉由共情他人而“染上”某種情感記憶,你難過別人曾經難過的、生氣別人曾經生氣的、害怕別人害怕的。
這種感覺很像是你明明坐在電視機前看電影,看著看著,突然變成電影裡的主角,你經驗了整場劇情高低起伏的情感,就像是你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記憶一樣。聽起來很誇張,但我覺得這就是缺乏內在界線,與他人融合時的狀態。你失去了自己正在「扮演」的覺知。
當我們過度以情感方式把自己代入到他者身上,就很像一個不停被附身,或在演戲的人,沈溺在自己的情感大海裡。
除了呼喚自己回返獨立外,我想INFJ或高度共情者也要體認自己既然有這樣的特質,對於生活週遭有多少信息是訴諸情感的,應特別注意,因為它們的感染力黏性會比其他類型的信息更有力量,但我們真的想要接受這其中的內容跟價值嗎?
情感與直覺的接收或許是我們難以關閉的天性,可是隨著情感與直覺一同傳遞而來的認知跟價值卻是我們可以抉擇的,甚至是可以推翻置換的。假如你已經有覺察自己內心有某些深根蒂固的價值觀,而這並不符合你真實的想法,或想創造的人生,可以先試著了解潛意識的調控
___
記得,除了情感外,你還有身體、心智跟精神,你不只是你的情感,當你超載或被淹沒時,請稍稍提醒自己:
完整的我是安好的。
下篇再跟大家談更多認知層面的事,以及更多我成長經歷裡發生的人際轉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8會員
58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