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久島的招牌意象之一:ウィルソン株。 by. LEICA Summilux-M 1:1.4/28 ASPH.
這是由一個巨大屋久杉樹洞所形成的愛心,也是最能代表屋久島的美麗圖像之一。在日本領土上的它,卻有著一個非常洋派的名字:「ウィルソン株」(威爾森樹樁)。這位威爾森先生何許人也,為什麼名字會被放在這一個東方小島的樹頭上呢?故事得從109年前開始說起了。
1914年的2月,英國近代最偉大的植物學家既植物獵人之一,
Ernest Henry Wilson(威爾森)踏上了屋久島,為西方的植物與園藝學界,尋找來自東方的美豔生命。
出身西方的他,熱愛東方世界到無可自拔,前前後後在亞洲花了12年的時間,帶回了近兩千種東方植物回到西方,其中包含了近百種新種。可以說是近代西方植物學界無與倫比的一位大人物。
這趟屋久島之行,他走到最深最遠的地方,即是ウィルソン株所在,安房川上游的這片美麗山谷。
這裡曾在至少距今四百多年前被砍伐過,留下一些巨大的樹頭,然而森林依舊十分美麗迷人。當時,他們在行走路線的折返處遇見了一個小山洞,甚至還有山泉從裡面潺潺流出,便忍不住進去一探究竟。結果,卻意外透過「石壁」的木頭組織,而驚覺這不是岩洞,他們竟身處在一個巨大的樹身之中,抬頭還可以看見茂密的樹冠層。
根據當地人的說法,留下這個大樹頭的巨木,很可能是在16世紀末被島津氏所砍伐,獻給豐臣秀吉以示效忠。而當時它與一眾屋久杉,全都被送去京都興建豐臣秀吉開基的
方廣寺(京都寺)了。
當時,熱愛攝影的威爾森與巨大的威爾森樹樁合影,把這種大樹介紹給了全世界,成為世人認識屋久杉的起點。而幾經後人研究,威爾森樹樁的胸高直徑為4.2公尺,據推測可能有42公尺高、2000多歲,也很可能是被砍伐過最大的屋久杉。
後來在1930年威爾森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日本人便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大樹頭,於是才有了「ウィルソン株」這樣的名字。
而ウィルソン株舉世聞名的特色,莫過於走進樹洞後,往2點鐘方向走去,在流動的小澗裡蹲下來抬頭看,就能看見這個,以巨木殘軀為輪廓,茂盛的森林與挺拔的小屋久杉為底的「屋久島之心」了。
這樣一個巧合的形狀、充滿綠意的愛,對於以雙腳走遍亞洲,
包含台灣的威爾森而言,真的是再貼切不過了呢!
不過...屋久島對於威爾森有一個很有趣的誤解...所有的導覽與文宣中,都在在寫著他是「アメリカの植物学者」(美國植物學者),但但但...他老兄是英國人啊XD
威爾森曾在1918年1~7月短暫的來過台灣,在日本人的幫助下也是四處跑透透。當年6月適逢初代能高越嶺道落成,不知道他有沒有去嚐鮮過呢?
我在屋久島的時候,就一直覺得「威爾森」這個名字真的好耳熟,回來一翻《
通往世界的植物》才發現,果然是那位傳奇的威爾森呀!真開心我的28mm定焦鏡能收進完美的屋久島之心,完整地把握了與這位傳奇相會的時光。
也許,早一點知道這個威爾森,就是那個威爾森,我在樹洞裡看著愛心正中央那棵筆直的、長得像台灣杉的小屋久杉,心情會更加激昂澎湃:沒錯,我最喜歡的樹,也是威爾森在台灣與森丑之助等人探險一圈後最喜歡的大樹,就是以台灣為名的巨人——台灣杉啊!
不知道寫出《通往世界的植物》一書的森林系學長旨价,他當年來屋久島縱走的時候,內心是不是比我還要澎湃激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