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想變成蝴蝶的初生兒

2023/02/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早安,我們的專題在今天正式開始了~
專題的第一期以「我們」為起點,探討在我們的生命裡可能遇到的難題。
我認為這裡的「我們」指的並非只是團隊成員,只要是跟著我們一起療瘉自己的朋友,都可以是「我們」的一員。

我們期待透過這次專題,擁抱曾經受傷的彼此,有如還未化蝶的小毛蟲慢慢成長,並在最後像破蛹而出。在這個療瘉過程裡,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我們」。不管過程如何,我們誰也不會是孤單一人。
而在這裡,我將以個人經歷開頭,深入說明自己參加這個專題的動機、目的與期許。

一、成長之旅
因為還是學生,我決定以自己的童年與青春為主進行介紹。我的童年可能與身邊大部分人不太一樣,因為身體不佳,我時常需要請假,也沒辦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再說家庭,我的父母因為繁忙常常不在,因此照顧我的總是父母請來的阿姨。不過我們之間並沒有太多話題,因此絕大多數時候,我都與書本、電視或者水彩筆相伴,以此消解孤獨與生病的苦悶。

國中以後,我的身體好轉,卻發現自己不擅長應對人際關係。當時的我是敏感且帶刺的——我能僅因別人的一句話傷心落淚,也能為此全盤否定他人一直以來的心意。

二、失落的一角
我想除了敏感,當時的我還很愛逞強。臨時經歷家庭變故、半寄人籬下的我無法抹除自己的敏感,卻又不肯示弱,一心只想隱藏悲傷。因為極端的性格,我很難交到朋友,不管在學校還是家裡,我都失去了開心的能力。

雖然隨著時間流逝,我慢慢學會卸下身上的刺,面帶微笑與人相處,可是當初壓抑的悲傷並沒有消除。記得我曾經被老師半開玩笑地問,「為什麼你的眼睛看起來總是那麼悲傷」?對此,我竟然只能笑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我大概還是敏感的,學不會瀟灑,拿起卻放不下。旁人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我的心情,即使是朋友的玩笑也能讓我大悲或者大喜。

曾經在課堂上看過動畫〈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影片大意是人人都有缺點,不必執著完美,但我卻為失落的一角難過無比。我羨慕別人能擁有平和的家庭,有能力結交許多朋友,過著充滿愛的生活。隨著年齡漸長,我漸漸明白,其實「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

我知道不是完美的也沒有關係了,可是我還是期待著,期待能找到那失落的一角。

最糟糕的是,我討厭丟失那一角的自己。

三、動機,大概我還是需要療瘉
升上高中後,我有幸在學校交到更多好朋友,家庭狀況也有所改善。然而我發現自己還是沒辦法敞開心扉,難以主動與人交際。

我不敢點餐,無法好好回應他人的問題。我太習慣用微笑帶過一切,因為缺乏勇氣與自信,所以會全然接受別人的意見,不敢輕易讓自己的想法為人所知。這些都導致我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同時也慢慢忘記關心自己內心的感覺。

為此,我不斷嘗試爭取上臺機會,努力練習與人交談以克服社交恐懼。經過升學面試的歷練,一切看似好轉,我卻依然開心不起來,甚至到了大學還是如此。我依舊時常陷入焦慮與憂鬱的迴圈,天生善感的特質與經歷交織成網,好像永遠不會有解開的一天。

當十八歲進入尾聲,也就是2022年底的時候,我開始感到恐懼。難道我要止步於過去的陰影,停滯而無法往前嗎?難道只要一天不能擺脫這種敏感,向前走就只能是荒蕪嗎?

大一上即將結束的我渴望改變,我開始嘗試在網路上定期分享心情、創作正能量的文句,也試著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協助。在積極探尋的過程中,我慢慢意識到即使經年,過去積累的傷也不會因為沉澱而自瘉。

有別於身心科的藥物,諮商師需要先順著相關經歷瞭解我,才能理清我纏結的情緒。我始知當年那個受傷的女孩其實還是需要療瘉、需要擁抱的。雖然在諮商前已經寫過類似的文章,但這一次,我真切感受到了接納、回頭與療瘉的重要性。

也許我不再需要那失落的一角,但我需要正視並接納缺口,才可能真正好起來。

結語:我們——一起破繭成蝶
就在下定決心的時候,我恰巧在方格子認識了一位創作者,也就是這個專題的發起人,漫游人間

我們一見如故,不但互相分享感興趣的事物或經歷,她還引導我聊了許多心靈甚至靈魂相關的話題,給予我更加瞭解自己的機會。

後來我有幸獲她邀請參加這個專題。除分享個人經歷,以及與大家探討心靈療瘉議題外,我也期許自己能透過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再一次療瘉自己、擁抱自己,真正走出情緒的泥淖,和大家一起破繭成蝶,成為更勇敢也更溫柔的自己。

「我們」是一群想透過自我察覺療瘉自己的人,是一群想在充斥壓力與彷徨的繁忙生活中找尋自己、和藹拼湊自己的人。
在接下來的主題中,我們將攜手努力,試著一起找回愛,找回發自內心的幸福。
60會員
208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