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衝突:當孩子和父母的興趣愛好和方向不一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親子之間因為事情的不同而產生衝突是家庭中很常見的情況,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往往存在差異。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歡音樂、藝術或者其他的娛樂活動,而父母則認為這些活動浪費時間,而希望孩子更加專注於學業上。這種差異容易導致衝突的產生,本文將從案例和說明角度探討這個問題。
一位12歲的女孩莉莉對舞蹈情有獨鍾,她從小就對舞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她的父母不認同她對舞蹈的熱愛。他們認為舞蹈是沒有前途的,無法為她的未來打下基礎。在莉莉向父母表達她想要進行舞蹈訓練時,她的父母強烈反對,他們希望莉莉能夠更加專注於學業上,為她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莉莉的父母和她之間產生了嚴重的衝突。他們認為莉莉不應該將時間浪費在學習沒有前途的舞蹈上。他們希望她能夠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業上,這樣她才能夠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然而,莉莉對舞蹈的熱愛是無法壓制的,她覺得如果她不能夠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她的人生就會變得沉悶和無聊。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熱愛和興趣愛好,並且給予支持。父母應該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自己的才華和熱愛。如果孩子的熱愛被壓制,他們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當父母不能夠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時,孩子可能會感到孤單、沮喪和失望。他們可能會開始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產生疑問,甚至可能會因此感到自卑和沮喪。
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熱愛,並且鼓勵他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當父母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時,孩子就會感到被接受和重視。這種支持和接納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提高,進而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當然,父母也應該注意平衡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學業上的要求。他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設定目標,並且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讓孩子在學業上努力的同時,也可以進行舞蹈訓練。這樣,孩子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熱愛,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基礎。
總之,當孩子和父母的興趣愛好和方向不一致時,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熱愛,並且給予支持和鼓勵。他們可以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平衡點,在追求自己的熱愛的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基礎。這樣,孩子就可以在快樂和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和發展。
avatar-img
39會員
432內容數
真實世界比想像的世界更難以想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世界觀,微觀或宏觀?將一切串聯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孩子從小立下志向,知道自己將來想讀什麼專業,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這樣的孩子讓父母安心,對於他們的想法,父母要麼支持要麼反對,支持的理由只有一個,這是孩子的夢想。反對的原因卻有千百樣,譬如這個夢想不設實際,那個專業太冷門將來難找工作,出國讀書學費太貴負擔不起...... 不管支持或反對,孩子最終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一群非常相信我的舞蹈專業的家長們。 三年多前疫情期間大都會歌劇院表演暫停,我因為多了好多時間就到一間當地的舞蹈教室教小朋友芭蕾。但由於我一直不習慣這間學校的隨性經營方式所以我當時決定在學習結束後辭職。 其中一位中國人學生的家長得知後跑來問我願不願意自己出來授課?她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臺灣9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長時所面臨的親子教育觀念,以及青春期男女之間的相處情形。同時也提出了臺灣教育中缺乏人際互動和兩性關係教育的問題。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芭蕾伸展課前,宜慧和我早早來到教室。閒聊中她分享一段特別的回憶:「幼時我學習芭蕾舞。父親常對我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鼓勵我追求卓越。初時,我對芭蕾充滿愛慕,但當未能成為爸爸心中『最耀眼小公主』,芭蕾成為我壓力與痛苦來源。於是我選擇放棄舞蹈,專心學業,以達父母的期望。」
Thumbnail
大家怎麼看待孩子不想繼續學才藝或課外活動的情況?應該堅持還是及早退出?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學習過程,並提出瞭解孩子想法、鼓勵試錯、尋找喜歡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章分享親身經歷,讓大家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孩子從小立下志向,知道自己將來想讀什麼專業,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這樣的孩子讓父母安心,對於他們的想法,父母要麼支持要麼反對,支持的理由只有一個,這是孩子的夢想。反對的原因卻有千百樣,譬如這個夢想不設實際,那個專業太冷門將來難找工作,出國讀書學費太貴負擔不起...... 不管支持或反對,孩子最終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一群非常相信我的舞蹈專業的家長們。 三年多前疫情期間大都會歌劇院表演暫停,我因為多了好多時間就到一間當地的舞蹈教室教小朋友芭蕾。但由於我一直不習慣這間學校的隨性經營方式所以我當時決定在學習結束後辭職。 其中一位中國人學生的家長得知後跑來問我願不願意自己出來授課?她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臺灣9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長時所面臨的親子教育觀念,以及青春期男女之間的相處情形。同時也提出了臺灣教育中缺乏人際互動和兩性關係教育的問題。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芭蕾伸展課前,宜慧和我早早來到教室。閒聊中她分享一段特別的回憶:「幼時我學習芭蕾舞。父親常對我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鼓勵我追求卓越。初時,我對芭蕾充滿愛慕,但當未能成為爸爸心中『最耀眼小公主』,芭蕾成為我壓力與痛苦來源。於是我選擇放棄舞蹈,專心學業,以達父母的期望。」
Thumbnail
大家怎麼看待孩子不想繼續學才藝或課外活動的情況?應該堅持還是及早退出?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學習過程,並提出瞭解孩子想法、鼓勵試錯、尋找喜歡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章分享親身經歷,讓大家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