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親子衝突?三步驟讓你們關係更親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次都要打疫苗!!!你都害我不能打球了啦!!!」⁣

近日大S的新聞,讓我想起了去年,每當學校通知要打疫苗時,我跟Q寶總是會有衝突。⁣

偏偏我的教養原則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可牽涉到健康或安全相關的議題,我絕對非常堅持。⁣

因此,每次當我勾選在校施打疫苗時,總會引來Q寶的不滿與指責。⁣

剛好藉由這次機會來分享,當面對沒得商量的親子衝突,我是如何陪伴跟修煉的,希望對需要的人有幫助。⁣

▋當下冷處理,僅回應情緒⁣

首先,在孩子很有情緒的當下,我通常都是冷處理。⁣

就算對方是成年人,當他有情緒的時候,也是任何道理都聽不進去。更何況只是十歲的孩子。⁣

因此我最常回應的都是:「我知道你不喜歡打針,你很生氣。但這件事情,我沒有想要繼續跟你爭論,你可以找方法讓自己冷靜一下。」⁣

不過如果你以為孩子聽完,就會立刻乖乖去冷靜,那你鐵定沒有小孩。⁣

通常會再上演好一陣子他的怒吼:「要怎麼冷靜??!冷靜完也沒用啊!!!還不是要打針!!!」⁣

這種時候,通常又有三種情況。⁣

我如果狀態好,會安撫他,試著陪他冷靜下來。⁣

狀態不好,我就是踩好我的界線,就去忙我自己的事情。讓他也有機會練習,照顧自己的情緒。⁣

我狀態很糟時,就會不小心跟他真的吵起來。好在近幾年在團體中練習,這個發生的機率,已經越來越低了。⁣

在這個階段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回應孩子的情緒,但不處理及回應,任何跟打針有關的問題或事情。⁣

因為我跟孩子要的不同,所以回應「事情」鐵定會卡住。⁣因此,我只會回應他的「感受」部分。⁣

畢竟雖然事情沒得商量,我還是關心和在意他的,就單純善意的傳達我對他的關心就好。⁣

通常孩子若有接收到我的善意,情緒都會慢慢緩和下來。⁣

▋事後同理,再帶孩子重新思考⁣

隔天打完疫苗,我會先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和感受。⁣

有些疫苗打完,沒那麼酸痛,他還是可以正常去打球。⁣這時候我就會趁機讓他看見,不是「打疫苗」就等同於「他無法打球」。⁣

讓他的觀點可以稍微鬆動一點,好替下次打針做些準備。⁣

有時候他打完,手臂很痛,他的臉就很臭。⁣

這時我會先同理他,以及肯定他願意打疫苗,保護自己。⁣

通常我會等他狀態好一點,再跟他表達一次我的立場。⁣也就是,我還是希望他能健康長大,因此下次老師再讓我勾選,我還是會讓他施打。⁣

或是趁這次新聞事件,很多醫生出來呼籲打疫苗的重要性,我昨晚特地破例,讓他開電腦搜尋,自己去看看專業人士怎麼說。⁣

讓他有機會在理性的時候,重新思考打疫苗這件事情,並讓他把「打疫苗」=「不能打球」=「媽媽找我麻煩」,這些認知連結斷開。⁣

這樣才有機會改變,他下次對打疫苗的觀點和情緒。⁣

當然如果我有不小心跟他吵起來,事後道歉及修復關係,也是很重要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記得放下自己對孩子的期待,不要想說這次講完,他下次就不會了吧?!⁣

根據我的經驗,人的改變,都是需要一段歷程,更何況他還只是個孩子。⁣

每次事後的同理、重申,以及帶他重新思考,都會讓他下次再聽到要打針時,怒火可以稍微降低一點點。⁣

先降低對孩子的期待,你才有機會看到孩子微小的變化。⁣

▋協助孩子換句話說⁣

最後,因為下次打針時,孩子還是有可能會失控生氣。⁣我會趁他冷靜的時候,再陪他練習換句話說。⁣

讓他理解,真正讓我們有爭執的,不是他的情緒,而是他如何表達。⁣

我通常會帶他改用「我訊息」做表達,對方聽起來比較不容易像指責。⁣

比如,我會請他下次聽到要打針,又有情緒時,試著說:「我真的不喜歡打針,每次打針完我手很酸,都不能打球,這讓我很煩躁。」

這畢竟不是孩子習慣的語言,所以請做好「需要練習很多次,孩子才會稍微靠近一點點」的心裡準備。

我自己是從Q寶幼兒園時期,便發現他一生氣,就很容易有這種,怪天怪地怪別人(通常還是怪我啦)的語言。

因此,我從小就慢慢藉由不同的事件,陪他練習改用「我訊息」來表達。

練習到目前,我通常都是簡單跟他說:「你可以生氣,但不能罵我。」他就懂我的意思了。

他可以慢慢修正自己的語言,偶爾卡住時,我再協助他。

以上三步驟,就是我自己面對親子衝突時,每次都會陪伴孩子練習的。每年這樣練習下來,衝突已經越來越少了。

相信透過練習,你們的關係也會越來越親近喔!祝福你~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留言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透過浸泡練習,讓你把款待自己變成日常,並活得更靠近自己渴望的幸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
145會員
140內容數
曾擔任公務員,過去人生皆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公務生涯十年身體不斷發出吶喊、反覆憂鬱,最終在學習敘事陪伴並加入<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後勇敢辭職,由憂鬱地獄翻轉成幸福人生的追夢之旅。分享幸福育兒與生活的點滴,歡迎來玩~ 目前藉由創作文字及陪伴對話,協助人找到心裡的聲音並活出幸福~
2025/04/22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因一則訊息喚起過去職場創傷經驗,進而閱讀並推薦《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書中從身體、大腦、心靈三個面向提供療癒創傷的方法,作者並分享自身經驗與書中方法的驗證。文末附抽獎活動,贈送《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三本。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分享閱讀心得,作者因一則訊息喚起過去職場創傷經驗,進而閱讀並推薦《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書中從身體、大腦、心靈三個面向提供療癒創傷的方法,作者並分享自身經驗與書中方法的驗證。文末附抽獎活動,贈送《有一種傷害叫成長》一書三本。
Thumbnail
2025/04/21
重新聯繫舊友的經驗分享,透過塔羅牌占卜,檢視關係現況與個人成長。牌陣解讀權杖二逆位、聖杯十逆位與寶劍國王正位,闡述放下期待、接納關係逝去,並學習在衝突中表達自我,設定界線。文章反思關係的學習與成長,並鼓勵讀者在關係中掌握主導權,聚焦自身幸福。
Thumbnail
2025/04/21
重新聯繫舊友的經驗分享,透過塔羅牌占卜,檢視關係現況與個人成長。牌陣解讀權杖二逆位、聖杯十逆位與寶劍國王正位,闡述放下期待、接納關係逝去,並學習在衝突中表達自我,設定界線。文章反思關係的學習與成長,並鼓勵讀者在關係中掌握主導權,聚焦自身幸福。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敘述作者如何處理父母因團購枇杷而起的衝突,並分享其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與方法。作者透過傾聽、理解雙方需求,以及轉移話題等方式,有效化解衝突,促進家人和諧。文章也提及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並鼓勵讀者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敘述作者如何處理父母因團購枇杷而起的衝突,並分享其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與方法。作者透過傾聽、理解雙方需求,以及轉移話題等方式,有效化解衝突,促進家人和諧。文章也提及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並鼓勵讀者透過練習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又急,老師和陪伴者如何引導孩子處理情緒?本文提供四個步驟:1. 先穩定自己,再穩定孩子;2. 用同理的語言,為孩子說出情緒;3. 允許情緒存在,給予安全的空間;4. 情緒過後,溫柔帶領孩子學習整理。透過同理與陪伴,協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並在情緒森林中一起成長。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又急,老師和陪伴者如何引導孩子處理情緒?本文提供四個步驟:1. 先穩定自己,再穩定孩子;2. 用同理的語言,為孩子說出情緒;3. 允許情緒存在,給予安全的空間;4. 情緒過後,溫柔帶領孩子學習整理。透過同理與陪伴,協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並在情緒森林中一起成長。
Thumbnail
爸爸巧妙化解孩子與老師的衝突,透過鼓勵孩子主動提問,改善親子關係和學習狀況。文中反思傳統教育方式,並強調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Thumbnail
爸爸巧妙化解孩子與老師的衝突,透過鼓勵孩子主動提問,改善親子關係和學習狀況。文中反思傳統教育方式,並強調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引導式溝通、情感反映和初級與高層次同理心建立親子之間的安全依附關係,並提供實例說明與錯誤示範,幫助家長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愛與安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引導式溝通、情感反映和初級與高層次同理心建立親子之間的安全依附關係,並提供實例說明與錯誤示範,幫助家長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愛與安全。
Thumbnail
探討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借鑒商務談判技巧及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提出有效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並強調在親子溝通中,情感上的理解與安全感比單純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
Thumbnail
探討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借鑒商務談判技巧及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提出有效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並強調在親子溝通中,情感上的理解與安全感比單純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舒緩和化解親子間的心理遊戲,並提出幾個有效的溝通技巧。分析親子溝通過程中的曖昧訊息問題,並提供具體建議,如明確時間限制、穩定規則和良好溝通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改善與孩子的互動,從而增強親子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舒緩和化解親子間的心理遊戲,並提出幾個有效的溝通技巧。分析親子溝通過程中的曖昧訊息問題,並提供具體建議,如明確時間限制、穩定規則和良好溝通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改善與孩子的互動,從而增強親子關係。
Thumbnail
本書從實際案例出發,提供溫和而有效的溝通技巧,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更深層的信任與連結。透過具體的操作方法,您將學會如何在日常對話中引導孩子表達內心想法,同時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減少衝突與誤解。這不僅是一本溝通指南,更是一個能幫助家人共同成長的橋樑,讓孩子能夠更安心地與父母分享心事。
Thumbnail
本書從實際案例出發,提供溫和而有效的溝通技巧,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更深層的信任與連結。透過具體的操作方法,您將學會如何在日常對話中引導孩子表達內心想法,同時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減少衝突與誤解。這不僅是一本溝通指南,更是一個能幫助家人共同成長的橋樑,讓孩子能夠更安心地與父母分享心事。
Thumbnail
親子教育的最佳方式,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必須因人、因環境、因時間、因年紀、甚至因財力,而有不同的調整。😘 ​但情感交流,就是只要生而為人都具備的天生能力,則必須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好好對話」,日積月累來建立起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親子教育的最佳方式,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必須因人、因環境、因時間、因年紀、甚至因財力,而有不同的調整。😘 ​但情感交流,就是只要生而為人都具備的天生能力,則必須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好好對話」,日積月累來建立起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在這邊統整出幾點我們家「溝通」良好的原因:信任、尊重、身教、反思、討論、理解還有道歉和道謝。
Thumbnail
在這邊統整出幾點我們家「溝通」良好的原因:信任、尊重、身教、反思、討論、理解還有道歉和道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