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車調整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為上次飛輪課老師幫我調整位置,覺得不太適合,又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今天上熱力燃脂(Owen)時再請教老師,又調整了另一種模式,而且突破了一個盲點,針對我的膝蓋做更適合的高度設置(年紀到了,膝蓋開始有退化現象),也更了解飛輪車的調整。
老師幫我把四個調整鈕都重新設置,突破的盲點在於,座椅的位置調高了很多(5=>8),把手也相應地從10調到12。因為原本的理解是座椅位置大致與髖關節齊,但老師說每個人的腿骨長度不一樣,所以還是可以依踩踏時腳的彎度再做調整,這樣調整後確實踩踏的時候感覺腳可以伸得比較直,膝蓋壓力有變小。
還有,狗嘴套的位置設定,是要讓鞋子的最寬處對準踏板的軸心。
在請老師幫我看姿勢時,老師說如果腳板前方朝下,就可以看得出來是小腿在用力,但小腿的肌群比較容易抽筋,踩飛輪要用核心和大腿上提的力量才對,如果有正確踩踏,腳板前方不會直接朝下。
Owen老師上課經常分享許多技巧,讓我很有感受,而他也是很喜歡飛輪,會努力鑽研的老師,所以請他指點,果然收穫很多,建議同學也可以請信任的飛輪老師指點,或者多請幾位老師指點,而最終如果能學會自己調整,就太棒囉!
昨天在學校上完課,今天也對熱力燃脂的課程設計更有概念,像是有一首歌從坐姿爬山到站姿爬山,會加3-4次阻力,原來是因為人的身體很會適應,所以阻力漸次增加,目的是激發身體更多熱能,提高訓練成效。
這好像是我第一次連續兩天踩飛輪,感覺還行~~老師說他今天上三堂飛輪,踩到大腿都快抽筋!真可怕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週二上極限飛輪第二堂,進入整堂正式課的體驗課,老師帶我們從E-Cycle的基礎訓練課程開始,從2首熱身,6首主要訓練課程(運用利用上週教的四種基本動作:坐姿平地、坐姿爬山、站姿平地/跑步、站姿爬山),1首緩和來調整呼吸,最後再加伸展(大腿前側、臀大肌、腿後腱肌群、小腿一定要做到),用40分鐘全程r
今天一早參加兒子的班親會,結束後時間剛剛好,隨即奔回博愛廠上雯晴老師的心肺適能(飛輪)。想不到週六上午運動的人很多,停車時還巧遇昭聖老師來運動呢! 到四樓上課時,竟然看到大排長龍盛況空前,進教室後數一數人數,整間滿滿超過50人,空車沒幾台,挑好車坐定一看,旁邊居然是兩位老師(Mixer和史特濃)!最
今天的和緩體適能(昭聖),老師帶我們用滾筒做身體前側的筋膜放鬆,一樣維持音樂、動作和緩,但學員聲音和表情都不和緩的課程特色,但課後整個人都感覺好輕鬆,真的很神奇。 前側的筋膜放鬆,先從小腿(下中上)、大腿(下中上),然後是腹腔筋膜、肋間筋膜,最後是胸大肌、胸小肌、前三角肌和手臂的二頭肌,最後還有一點
雖然週五為了雯晴老師的瑜珈,捨棄了杰克森的武力對決和小風的勁量槓鈴(真的是好大的犠牲!),但是卻一點也不後悔,每次上完課都感覺能量被充滿了,不只學到很多東西,心裡也感覺很幸福!跟體育系的大三小朋友們一起上的瑜珈,目的是為了培訓未來瑜珈教學者,而我只是因為在健身工廠上過套裝式的瑜珈課程,有想更往上探索
今天在學校上瑜珈,老師是我週日在健工上超能55的老師雯晴,有上過她的課的同學相信都會被她的專業和有趣圈粉,是一位充滿活力和能量的老師。這是一堂體育系三年級的選修課,目的是讓為未來可能的瑜珈老師們認識瑜珈,外系的包括我只有3位。體育系的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競技專項,所以老師也提了幾個運動專項常見的肌肉緊
下午在學校上運產班的課程-小團體健身指導,老師講解健身房團體課程的演變,才知道原來團課起源於1950年代,為原本以男性為主的健身房帶來女性客群,而團課的教學方式有三種常見的組合,最早是自由編排的課程,到後來才出現事先設計好的課程(模組化,教學者可以自行編排,像是極限戰鬥、活氧舒展),以及事先編排好的
本週二上極限飛輪第二堂,進入整堂正式課的體驗課,老師帶我們從E-Cycle的基礎訓練課程開始,從2首熱身,6首主要訓練課程(運用利用上週教的四種基本動作:坐姿平地、坐姿爬山、站姿平地/跑步、站姿爬山),1首緩和來調整呼吸,最後再加伸展(大腿前側、臀大肌、腿後腱肌群、小腿一定要做到),用40分鐘全程r
今天一早參加兒子的班親會,結束後時間剛剛好,隨即奔回博愛廠上雯晴老師的心肺適能(飛輪)。想不到週六上午運動的人很多,停車時還巧遇昭聖老師來運動呢! 到四樓上課時,竟然看到大排長龍盛況空前,進教室後數一數人數,整間滿滿超過50人,空車沒幾台,挑好車坐定一看,旁邊居然是兩位老師(Mixer和史特濃)!最
今天的和緩體適能(昭聖),老師帶我們用滾筒做身體前側的筋膜放鬆,一樣維持音樂、動作和緩,但學員聲音和表情都不和緩的課程特色,但課後整個人都感覺好輕鬆,真的很神奇。 前側的筋膜放鬆,先從小腿(下中上)、大腿(下中上),然後是腹腔筋膜、肋間筋膜,最後是胸大肌、胸小肌、前三角肌和手臂的二頭肌,最後還有一點
雖然週五為了雯晴老師的瑜珈,捨棄了杰克森的武力對決和小風的勁量槓鈴(真的是好大的犠牲!),但是卻一點也不後悔,每次上完課都感覺能量被充滿了,不只學到很多東西,心裡也感覺很幸福!跟體育系的大三小朋友們一起上的瑜珈,目的是為了培訓未來瑜珈教學者,而我只是因為在健身工廠上過套裝式的瑜珈課程,有想更往上探索
今天在學校上瑜珈,老師是我週日在健工上超能55的老師雯晴,有上過她的課的同學相信都會被她的專業和有趣圈粉,是一位充滿活力和能量的老師。這是一堂體育系三年級的選修課,目的是讓為未來可能的瑜珈老師們認識瑜珈,外系的包括我只有3位。體育系的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競技專項,所以老師也提了幾個運動專項常見的肌肉緊
下午在學校上運產班的課程-小團體健身指導,老師講解健身房團體課程的演變,才知道原來團課起源於1950年代,為原本以男性為主的健身房帶來女性客群,而團課的教學方式有三種常見的組合,最早是自由編排的課程,到後來才出現事先設計好的課程(模組化,教學者可以自行編排,像是極限戰鬥、活氧舒展),以及事先編排好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什麼是飛輪?飛輪訓練哪裡 飛輪是強度非常高的有氧運動,主要訓練到核心肌群 (軀幹周邊的肌群,腹部、臀部與背部...等)、下肢腿部的肌群,因此對於膝蓋的保護有很好的幫助,甚至還可以增進代謝能力~因為在騎的過程中,慢慢地會不斷的流汗,甚至爆汗。 飛輪VS 腳踏車 飛輪、慢跑🏃,或是騎一般的腳踏車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45歲的我,最近開始學習騎腳踏車。絕大多數的人在8歲以前就學會的事情,我現在才初次摸索。據說平衡感隨年紀越大,越不好掌握。兩個孩子陪我試了幾個禮拜,果然跌跌撞撞,沒有起色。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三天練習自排重機速克達課程心得,包含注意事項及回家路上走光出糗狀況
Thumbnail
學車時遇到的問題與困難,以及對自身學車的一些發現與調整。
差點忘記繼續記錄教練課後續,目前進行到第五堂中間穿插了飛去日本看櫻花暫停一周。但,目前訓練下來,了解了自身體能的極限,聽教練說明才知道原來男女的下肢力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騎自行車的話若體力素質接近,那麼可騎乘速度和長度是不會因為男女而有差別,所以不能說因為是女生就騎無法騎長程,哼哼。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一對一皮拉提斯課程的體驗心得,透過專業指導的課程,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
Thumbnail
什麼是飛輪?飛輪訓練哪裡 飛輪是強度非常高的有氧運動,主要訓練到核心肌群 (軀幹周邊的肌群,腹部、臀部與背部...等)、下肢腿部的肌群,因此對於膝蓋的保護有很好的幫助,甚至還可以增進代謝能力~因為在騎的過程中,慢慢地會不斷的流汗,甚至爆汗。 飛輪VS 腳踏車 飛輪、慢跑🏃,或是騎一般的腳踏車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45歲的我,最近開始學習騎腳踏車。絕大多數的人在8歲以前就學會的事情,我現在才初次摸索。據說平衡感隨年紀越大,越不好掌握。兩個孩子陪我試了幾個禮拜,果然跌跌撞撞,沒有起色。
輔助訓練的選擇~ 練與不練之間的為難 輔助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專項項目需要使用的肌群,也用來強化比較弱的部位,及放鬆緊繃的部位,藉此提升專業表現與傷害預防。而彈琴由於是坐姿的型態,所以首先會被著重的,大約都是針對: 1.坐穩(背肌及其他😆) 2.手部力量(上臂及其他) 而放鬆~~⋯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三天練習自排重機速克達課程心得,包含注意事項及回家路上走光出糗狀況
Thumbnail
學車時遇到的問題與困難,以及對自身學車的一些發現與調整。
差點忘記繼續記錄教練課後續,目前進行到第五堂中間穿插了飛去日本看櫻花暫停一周。但,目前訓練下來,了解了自身體能的極限,聽教練說明才知道原來男女的下肢力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騎自行車的話若體力素質接近,那麼可騎乘速度和長度是不會因為男女而有差別,所以不能說因為是女生就騎無法騎長程,哼哼。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一對一皮拉提斯課程的體驗心得,透過專業指導的課程,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