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留?不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節錄自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56757
「語言」是一地的文化傳承,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文化資產,在聯合國宣布將本土語列為快要瀕臨絕種的語言後,我國在107年三讀通過宣布「國家語言發展法」,希望能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其中第九條之二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有鑑於此,教育部宣布從111學年開始,全面實施本土語言與台灣手語之課程,國中階段列為七八年級部定課程之每週一節課程;而高中階段則列為部定課程兩學分。
然而,我們發現本土語多達五十幾種,教育部也承諾說只要學生有選填該語言,就得開課。但是,我們發現理想很好,但現實是本土語的老師卻很難尋找,而國高中又該如何銜接,也是一大難題。況且學生對於本土語的知識背景也參差不齊,很難評估每個人的程度。
我們訪問幾位高中生,他們的答覆如下:
「課本內容與生活周遭沒有相關聯,就算上了一學期也不太會說,如果要傳承應該注重說的方面。」
「或許不需要到必修一週一節這樣,可以將本土語列為選修。」
「其他基礎學科時數都不夠了,加入本土與增加學生的負擔」
由上述學生的答覆我可以知道,學習語言必須以「說」為目的。就以筆者為華語文系的專業來看,語言必須以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對話以及開口說出才具有傳承的意義,其他形式譬如本土語考試、閱讀測驗等,實在對於學習語言來說幫助不大。而另一點,在108課綱下,學生有自主學習、多元選修、探究實作...等課程,若再增加一節課拿來學習本土語言,學生的負擔也重,學校端師資匱乏且效益不高。因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將本土語或台灣手語列為多元選修課程,開放學生自由選修,不強迫。
第二、政府、學校或是相關單位舉辦相關本土競賽,並且鼓勵學生參與。
第三、舉辦城鄉交流或是本土語的文化體驗活動,不僅可以融合社會科來進行教學外,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本土語言。
綜合以上,在108課綱實施後的三年,我們發現學生壓力不減反增,而雙語政策、本土語政策接踵而來,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好好檢討,那些事情對現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有意義價值的,不要看到文化流逝或是雙語國家就一直增加某塊的量,我們更要思考的是除了增加課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好、更適合且不會增加學生、老師與校方困擾的方式。因此,再次強調不要用增加課程來代替解決方式,知識是學海無涯的,一輩子也學不完,更何況世代變遷也非常迅速,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而非因為競爭力或是無法傳承而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長久下來學生會越來越厭惡學習的。所以我們希望教育部長能站在學生與學校老師的角度去思考,何謂學生現階段該具備的素養能力,不要什麼都學,這樣反而會讓學生對於未來更茫然、更不知手錯,甚至到頭來會兩頭空。
*註:部定必修意思為由教育部指定的必修科目。
參考資料:
1.蔡昊宸(2021)。國高中本土語文必修政策問題分析與建議。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0(11),31~34。
2.108課綱上路逾兩年 學生坦言壓力增加
3.國家語言發展法
4.本土語納108課綱!111學年國高中必修:師資荒、教務主任親上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袋鼠Kangaroo's Blog 的其他內容
米拉Mila,一位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自學生,從三歲開始,玩了許多才藝以及舞台,並且擅長用影像來記錄與詮釋她的每一個創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3月18日的聚起來講座中,米拉分享了什麼關於她的人生經驗與故事吧!
「你知道未來所具備的能力與趨勢是什麼嗎?」 「現在的你,最重要的竟然是忘記所學!」 「職業學生的必修課,那又是什麼?」 這次,要來承接「懂學的人最後一個被淘汰(上)」所說的內容,來告訴大家既然要成為一個職業學生,那未來的職場樣貌會是什麼?能力與趨勢又會是什麼呢!
「你知道什麼叫做職業學生嗎?」 「你知道大學是什麼嗎?」 「竟然世界加快了5年!」 今天要來介紹由金龍燮於2022年所出版的「懂學的人最後一個被淘汰:擺脫慣性思維,重塑新常態學習策略,做個持續進化的破局者」這本書。
2023年2月11日聚起來舉辦今年首場講座,邀請學習家-小羊來和大家聊聊「職場生涯-如何培養工作能力」之議題。
「如果你熱愛你的生活,你就不會有學習動機」、「只有自己能改變一切」 今天下午,參加一場關於「如何面對學習沒有動機」的講座!內容有些許深澳,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講者李庚羲老師,目前除了是職涯顧問外,也在東海大學內教課~
2023年1月30日,學習家小羊舉辦今年第一場的主題活動,邀請四位在各大學就讀不分系的大學生,一起來探討不分系以及大學的那些事情。以下會以三大主題-What is 不分系?、講座重點回顧與自我省思論述。
米拉Mila,一位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自學生,從三歲開始,玩了許多才藝以及舞台,並且擅長用影像來記錄與詮釋她的每一個創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3月18日的聚起來講座中,米拉分享了什麼關於她的人生經驗與故事吧!
「你知道未來所具備的能力與趨勢是什麼嗎?」 「現在的你,最重要的竟然是忘記所學!」 「職業學生的必修課,那又是什麼?」 這次,要來承接「懂學的人最後一個被淘汰(上)」所說的內容,來告訴大家既然要成為一個職業學生,那未來的職場樣貌會是什麼?能力與趨勢又會是什麼呢!
「你知道什麼叫做職業學生嗎?」 「你知道大學是什麼嗎?」 「竟然世界加快了5年!」 今天要來介紹由金龍燮於2022年所出版的「懂學的人最後一個被淘汰:擺脫慣性思維,重塑新常態學習策略,做個持續進化的破局者」這本書。
2023年2月11日聚起來舉辦今年首場講座,邀請學習家-小羊來和大家聊聊「職場生涯-如何培養工作能力」之議題。
「如果你熱愛你的生活,你就不會有學習動機」、「只有自己能改變一切」 今天下午,參加一場關於「如何面對學習沒有動機」的講座!內容有些許深澳,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講者李庚羲老師,目前除了是職涯顧問外,也在東海大學內教課~
2023年1月30日,學習家小羊舉辦今年第一場的主題活動,邀請四位在各大學就讀不分系的大學生,一起來探討不分系以及大學的那些事情。以下會以三大主題-What is 不分系?、講座重點回顧與自我省思論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分析倫敦與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異同,並提出臺灣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策略建議。倫敦憑藉其全球網絡、科技整合及政府支持,成為全球典範;臺灣則在文化傳承與數位技術創新上展現潛力。建議臺灣強化國際合作、鼓勵跨領域創新、建立更完善的數位內容平臺,以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昨天朋友提到中學生的孩子不喜歡閩南語課,朋友也覺得實用最重要。 語言涉及生活方式的選擇。弱勢語言文化的振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該語言具有勞動上的優勢,否則必須是文化環境的整體提升、以及資源的倍數提供,若只依靠學校上一節本土語課,完全是浪費時間,會的本來就會,不會的還是不會。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柯志恩委員質詢摘要: 今質詢有關國家語言發展,我先請官員看高中閩南語課本,內容都是非常艱澀、自行拚湊、或特殊造字,即使會講閩南語的人都看不懂,加上台羅拼音,學生更是如墜五里霧,連官員都不會唸、也不敢唸,請問對學生而言,豈非是壓力和負擔?而這樣的學習有效嗎?學生會有興趣嗎?難怪行政院投入5年321億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6)針對文化部、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之《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相關報告,以國家語言傳承危機、本土語言師資缺口兩大方向,敦促相關部會面對問題需對症下藥。此外,郭昱晴也再次提醒,如何在中國威逼下照顧關心台灣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國內影視業職災預防檢討,都仍亟需文化部正面、積極處理。
公立學校推動雙語教學已有一段時日,這期間許多教育專家都提出現場實施的狀況,供政策制定者思考。目前公立的雙語國小如果過江之鯽,然而實際運作狀況真如我們想像的嗎?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分析倫敦與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異同,並提出臺灣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策略建議。倫敦憑藉其全球網絡、科技整合及政府支持,成為全球典範;臺灣則在文化傳承與數位技術創新上展現潛力。建議臺灣強化國際合作、鼓勵跨領域創新、建立更完善的數位內容平臺,以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昨天朋友提到中學生的孩子不喜歡閩南語課,朋友也覺得實用最重要。 語言涉及生活方式的選擇。弱勢語言文化的振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該語言具有勞動上的優勢,否則必須是文化環境的整體提升、以及資源的倍數提供,若只依靠學校上一節本土語課,完全是浪費時間,會的本來就會,不會的還是不會。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柯志恩委員質詢摘要: 今質詢有關國家語言發展,我先請官員看高中閩南語課本,內容都是非常艱澀、自行拚湊、或特殊造字,即使會講閩南語的人都看不懂,加上台羅拼音,學生更是如墜五里霧,連官員都不會唸、也不敢唸,請問對學生而言,豈非是壓力和負擔?而這樣的學習有效嗎?學生會有興趣嗎?難怪行政院投入5年321億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6)針對文化部、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之《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相關報告,以國家語言傳承危機、本土語言師資缺口兩大方向,敦促相關部會面對問題需對症下藥。此外,郭昱晴也再次提醒,如何在中國威逼下照顧關心台灣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國內影視業職災預防檢討,都仍亟需文化部正面、積極處理。
公立學校推動雙語教學已有一段時日,這期間許多教育專家都提出現場實施的狀況,供政策制定者思考。目前公立的雙語國小如果過江之鯽,然而實際運作狀況真如我們想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