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留?不留?

2023/03/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節錄自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56757
「語言」是一地的文化傳承,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文化資產,在聯合國宣布將本土語列為快要瀕臨絕種的語言後,我國在107年三讀通過宣布「國家語言發展法」,希望能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其中第九條之二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有鑑於此,教育部宣布從111學年開始,全面實施本土語言與台灣手語之課程,國中階段列為七八年級部定課程之每週一節課程;而高中階段則列為部定課程兩學分。
然而,我們發現本土語多達五十幾種,教育部也承諾說只要學生有選填該語言,就得開課。但是,我們發現理想很好,但現實是本土語的老師卻很難尋找,而國高中又該如何銜接,也是一大難題。況且學生對於本土語的知識背景也參差不齊,很難評估每個人的程度。
我們訪問幾位高中生,他們的答覆如下:
「課本內容與生活周遭沒有相關聯,就算上了一學期也不太會說,如果要傳承應該注重說的方面。」
「或許不需要到必修一週一節這樣,可以將本土語列為選修。」
「其他基礎學科時數都不夠了,加入本土與增加學生的負擔」
由上述學生的答覆我可以知道,學習語言必須以「說」為目的。就以筆者為華語文系的專業來看,語言必須以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對話以及開口說出才具有傳承的意義,其他形式譬如本土語考試、閱讀測驗等,實在對於學習語言來說幫助不大。而另一點,在108課綱下,學生有自主學習、多元選修、探究實作...等課程,若再增加一節課拿來學習本土語言,學生的負擔也重,學校端師資匱乏且效益不高。因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將本土語或台灣手語列為多元選修課程,開放學生自由選修,不強迫。
第二、政府、學校或是相關單位舉辦相關本土競賽,並且鼓勵學生參與。
第三、舉辦城鄉交流或是本土語的文化體驗活動,不僅可以融合社會科來進行教學外,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本土語言。
綜合以上,在108課綱實施後的三年,我們發現學生壓力不減反增,而雙語政策、本土語政策接踵而來,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好好檢討,那些事情對現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有意義價值的,不要看到文化流逝或是雙語國家就一直增加某塊的量,我們更要思考的是除了增加課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好、更適合且不會增加學生、老師與校方困擾的方式。因此,再次強調不要用增加課程來代替解決方式,知識是學海無涯的,一輩子也學不完,更何況世代變遷也非常迅速,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而非因為競爭力或是無法傳承而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長久下來學生會越來越厭惡學習的。所以我們希望教育部長能站在學生與學校老師的角度去思考,何謂學生現階段該具備的素養能力,不要什麼都學,這樣反而會讓學生對於未來更茫然、更不知手錯,甚至到頭來會兩頭空。
*註:部定必修意思為由教育部指定的必修科目。
參考資料:
1.蔡昊宸(2021)。國高中本土語文必修政策問題分析與建議。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0(11),31~34。
2.108課綱上路逾兩年 學生坦言壓力增加
3.國家語言發展法
4.本土語納108課綱!111學年國高中必修:師資荒、教務主任親上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會員
97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城鄉、永續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