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跪一分鐘有什麼了不起?」因為孩子被剝奪的不是時間,是尊嚴!

「罰跪一分鐘有什麼了不起?」因為孩子被剝奪的不是時間,是尊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高雄國小露營罰跪案,高市教育局的手腳很快,不但積極追究違規廠商的責任,也在昨日更換校長。(新聞連結:高雄國小露營罰跪案 教育局深夜究責撤換校長

雖然網路上的風向是一面倒譴責廠商的輔導員,不過我也留意到有網友對家長反應之激烈,以及教育局的反應之快速而感到不解,不懂才罰跪個一分鐘有什麼了不起,質疑家長和教育局太縱容孩子。今天在一個教育社團看到一則完整表達看法的貼文如下:

raw-image

我認為適度的懲罰是有必要的,但非常不認同這位網友對於「連坐」的見解。

說到連坐,大家普遍對於這種懲罰方式有不好的觀感。然而,在團體生活當中,有限度的連坐處罰是必須的,它不僅會督促成員「自律」,也會督促成員「律人」。尤其是在軍中,連坐處罰會達到互相制衡的效果,培養守秩序的風氣,以隱形的力量降低危機。

但,重點在於--連坐必須有限度!

我在東引當兵時,有學長在寢室喝酒被抓到,即使全連弟兄賠了兩次島休開檢討會,但真正和他一起受到懲處的,不過是和他同寢室的十幾名弟兄。他們被罰,倒也心服口服,因為他們自知理虧,在他喝酒當下沒有積極勸阻或報告班長,而是抱持著「不會這麼衰被發現吧」的心態--這樣的連坐,便能產生警惕作用。

話說回來,這群小五學生的連坐罰跪呢?光就受罰的人數來看,就明顯超過限度--共有376名學生遭罰!

假如是罰跟鬧事者同帳篷或周圍帳篷的學生我覺得還算合理,但一次罰三百多人,即便是在軍中,這種連坐的人數也超乎尋常,肯定被爆料,何況是小學生?一定有不少學生連鬧事者是誰都不認識,卻要被當成滋事分子被罰,尊嚴掃地,當然不服,回家自然跟爸媽告狀。換作是身為成人的你,社區有住戶破壞公物,結果管委會竟罰全體住戶共同賠償,你會服氣嗎?所以,拿軍中的連坐來比喻,卻無視連坐的限度,根本是不倫不類。

另外,家長會氣成這樣、教育局會急成這樣,我認為問題的癥結在--罰跪

如果今天是罰站或是罰勞動,都不致於鬧得沸沸揚揚,可是輔導員是罰學生下跪,這是一種極度羞辱式的懲處,軍中也不可能看到。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對長輩跪是表示敬重,但對外人跪是表示屈服受辱,所謂「男兒膝下有黃金」。因此,學生的尊嚴在下跪的那一刻就蕩然無存了,無關乎跪了多久。換作是你,你的孩子無端被要求向一位情緒失控、口出髒話的輔導員下跪,你能不氣嗎?

總之,這種懲處手段早已不是管教,而是權勢霸凌。教育局不這麼處理,那要如何教我們的下一代捍衛尊嚴?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6.3K會員
628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熱愛玩手遊的孩子,絕不會質疑玩手遊的好處在哪裡。因此,會問出「為什麼生下我?」這個問題的孩子,絕大多數不是誠心誠意地發問,而是……
最近會考模擬考的作文題目是〈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見……〉,這個題目不但窄化到令考生難以連結到實際經驗,更是超齡得莫名其妙。如果考生對老屋重生的課題無感、無經驗,為了得分,他只強說有感、捏造經驗--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談到作文,都直覺認為這是亂掰、造假、沒用的考科。
如果有人鄭重地告誡你:「孩子的成績不重要!」時,相信多數的台灣家長會嗤之以鼻,認為說這話的人好傻好天真,完全脫離現實。但其實,這句話比你想像的還符合現實,只是你沒有搞清楚隱含在這句話中的順序概念,而不小心掉非黑即白的思考陷阱中……
隔不到兩個禮拜,樓上太太又來了,這回是抱怨我們半夜十一點多還在玩彈珠,彈珠掉到地上的聲響吵得她跟兒子睡不著。我一邊聽,一邊克制自己不要翻白眼,但心裡已經在碎唸了:「神經病……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打開早期的寫作資料夾,裡面收藏著一篇篇的學生作品和獎狀的掃描圖檔,其中好幾篇還登上各大兒童報刊。看著孩子們的傑作,我不禁回憶起當我還是一位菜鳥老師時,和最初的幾批學生互動的時光,是多麼的美好。 「唉……才短短十年,怎麼學生程度落差這麼大?」但轉念一想,我馬上打臉自己……
二十年過去了,我以為宣揚孝道這類比賽已經絕跡,直到前陣子一位學生的爸爸把「孝道故事徵文比賽」的實施計畫以及兒子預備參賽的文章傳給我看,我才赫然發現這個題目原來生命力如此的頑強!讀孩子的文章,一眼就看出這是一篇大人從網路上找來資料,要求孩子填進起承轉合的架構中的「科學怪文」……
一個熱愛玩手遊的孩子,絕不會質疑玩手遊的好處在哪裡。因此,會問出「為什麼生下我?」這個問題的孩子,絕大多數不是誠心誠意地發問,而是……
最近會考模擬考的作文題目是〈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見……〉,這個題目不但窄化到令考生難以連結到實際經驗,更是超齡得莫名其妙。如果考生對老屋重生的課題無感、無經驗,為了得分,他只強說有感、捏造經驗--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談到作文,都直覺認為這是亂掰、造假、沒用的考科。
如果有人鄭重地告誡你:「孩子的成績不重要!」時,相信多數的台灣家長會嗤之以鼻,認為說這話的人好傻好天真,完全脫離現實。但其實,這句話比你想像的還符合現實,只是你沒有搞清楚隱含在這句話中的順序概念,而不小心掉非黑即白的思考陷阱中……
隔不到兩個禮拜,樓上太太又來了,這回是抱怨我們半夜十一點多還在玩彈珠,彈珠掉到地上的聲響吵得她跟兒子睡不著。我一邊聽,一邊克制自己不要翻白眼,但心裡已經在碎唸了:「神經病……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打開早期的寫作資料夾,裡面收藏著一篇篇的學生作品和獎狀的掃描圖檔,其中好幾篇還登上各大兒童報刊。看著孩子們的傑作,我不禁回憶起當我還是一位菜鳥老師時,和最初的幾批學生互動的時光,是多麼的美好。 「唉……才短短十年,怎麼學生程度落差這麼大?」但轉念一想,我馬上打臉自己……
二十年過去了,我以為宣揚孝道這類比賽已經絕跡,直到前陣子一位學生的爸爸把「孝道故事徵文比賽」的實施計畫以及兒子預備參賽的文章傳給我看,我才赫然發現這個題目原來生命力如此的頑強!讀孩子的文章,一眼就看出這是一篇大人從網路上找來資料,要求孩子填進起承轉合的架構中的「科學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