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因為外界,控制自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離開了數學的課室後,走過了樓梯,來到與多元教學相關的課室,在靠近門邊的位置,有一個區域,是那學校的中學分部,眼前擺著的都是樣本、顯微鏡,以及一個準備給他們作報告用的手提電腦。
我的朋友正好也是修讀生物科技,所以對這方面也是剛好有興趣,而看著看著我們的停留,那些中學生也主動向我們介紹他們的實驗:一個微細膠粒對生物影響的實驗,還有紙樣版本的的研究報告。雖然還是中學生,有的資源也不多,但他們還是找來了不同的大學教授、政府部門的專家,協助撰寫報告,也親自採集樣品,那認真程度,可以說和大學算是相提並論了。
我和朋友離開時,他也顯得對於那些中學生們特別的佩服,不只一次跨讚他們,然後對於玩完大多攤位所得到的電子繪版,他也是愛不惜手。
話說回來,起初的他是蠻抗拒享受於當中的,畢竟看來一個大人,玩著這樣的攤位遊戲,也顯得特別的幼稚,只是幸好身旁的有家長,才勉強接受。但隨著我的半推動下,我的瘋癲之下🤣,他也越來越投入到當中,到最後甚至說,其實校慶也蠻好玩呢。
嗯其實很多時我們都會因為別人,限制著自己,讓自己感興趣的,不能夠發揮、投入,但這又是不是真的你內心的想法?大概是值得相確了呢。
或者在有著我不可以怎樣怎樣的前提下,先停下來,想一想這是來源於真正的內心的,還是只是因為別人這樣想,假若你靜心觀看那部分的自己,你會發現,很多時都只是自己限制著自己,那並不是真正的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5內容數
宇宙周而復始,循環不息,或許具陰具陽,令人感覺複雜、混亂且不安,但所有對立,也是宇宙既有的一切,並非完全兩立的兩種存在,而他們也有著他們的意義所在,當陰陽並存,這也才成了我們的宇宙、我們所體驗的一切。而湛藍星球:地球,也有著相似的狀況,一個光明黑暗的交界,既是失憶靈魂的修復樂園,也是一條潛伏於深淵的大蛇,所渴望的機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貓說故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離開了音樂課室,輾轉之間來到了與數學相關的課室,在門口一旁擺著一個攤位,那個攤位是要抽一張牌,然後按照牌所寫的數量,準確的提起相對重量的波子,然後放到電子磅上。
這天剛好看到別處的學校有校慶,於是調皮的我當然也是走了過去趁熱鬧,順便也拉了個有點害羞去玩的朋友。
那是彩色的泡泡雨,看起來療癒而動人。
有沒有一種感覺,似乎一直做著、一直做著,卻一直的在失敗著。 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每當這時候,會很自然的想着,於是改進、精進,把刀打磨得更為鋒利,打算準備就緒後,有了萬全準備後,再度把刀揮出。
大概每個人會選擇的療癒都不同,有些人透過寫作、有些人透過畫畫、有些人是音樂、有些人是到自然走走、有些人是靜心,而我大概是屬於接觸自然的那一種。
答案又真的只有這個?啊,不過最重要,還是在這過程看一下自己,做得不錯了就繼續鼓勵自己。
離開了音樂課室,輾轉之間來到了與數學相關的課室,在門口一旁擺著一個攤位,那個攤位是要抽一張牌,然後按照牌所寫的數量,準確的提起相對重量的波子,然後放到電子磅上。
這天剛好看到別處的學校有校慶,於是調皮的我當然也是走了過去趁熱鬧,順便也拉了個有點害羞去玩的朋友。
那是彩色的泡泡雨,看起來療癒而動人。
有沒有一種感覺,似乎一直做著、一直做著,卻一直的在失敗著。 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每當這時候,會很自然的想着,於是改進、精進,把刀打磨得更為鋒利,打算準備就緒後,有了萬全準備後,再度把刀揮出。
大概每個人會選擇的療癒都不同,有些人透過寫作、有些人透過畫畫、有些人是音樂、有些人是到自然走走、有些人是靜心,而我大概是屬於接觸自然的那一種。
答案又真的只有這個?啊,不過最重要,還是在這過程看一下自己,做得不錯了就繼續鼓勵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亮師走進教室,靜靜掃視孩子們。 沉默不語所散發出來的凝重,佈滿整間教室, 孩子們在幾句相互提醒之後,紛紛靜下來,轉身看著亮師。 連坐在教室後方不知所以的我,也感受到壓力。 「你們進到實人以來,改變了好多,積極自學、自律、自動自發。經過了無政府觀察,很多人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更不用說你
Thumbnail
個體人們,在求學時代通常很容易被發現:他們是班上的那個喜歡讀字典的怪咖、不喜歡溫習功課整天往熱音社跑的學長、或是打開他們的課本發現上面都沒畫重點、卻通通都是插畫的同學。在求學時代,這些個體人同學們的獨特之處往往被學校和同儕所接受,甚至受到熱烈歡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造局者》的教學運用 在學校裡,我們經常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個團隊成員非常努力,事情交給他就可以放心了,他能把事情做好。旁聽的人在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好像他只是在觀察一切。這時候,我會思考,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框架是什麼。如果這只是一堂課,我通常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亮師走進教室,靜靜掃視孩子們。 沉默不語所散發出來的凝重,佈滿整間教室, 孩子們在幾句相互提醒之後,紛紛靜下來,轉身看著亮師。 連坐在教室後方不知所以的我,也感受到壓力。 「你們進到實人以來,改變了好多,積極自學、自律、自動自發。經過了無政府觀察,很多人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更不用說你
Thumbnail
個體人們,在求學時代通常很容易被發現:他們是班上的那個喜歡讀字典的怪咖、不喜歡溫習功課整天往熱音社跑的學長、或是打開他們的課本發現上面都沒畫重點、卻通通都是插畫的同學。在求學時代,這些個體人同學們的獨特之處往往被學校和同儕所接受,甚至受到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