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進實驗室之後,性格內向的人如何表現自己?——內向從來都不是劣勢

2023/06/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回談到大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應該要準備什麼,有興趣的你可以點入下面文章連結去看看,而今天要談的是我如何超越我的內向性格。
  我曾經很羨慕上課敢舉手發問、上台演講從不緊張的那種同學。以為是因為性格內向,導致我無法表現出某種放鬆的感覺,直到上了大學,才漸漸成為一位能不背稿報告半小時、做到「eye contact」(眼神直視觀眾)、以及舉手發言問問題的學生。
圖片來源:Unsplash
  踏入一個全新的團隊之前,弄清楚自己的內向型人格非常重要,讓性格成為助力之前需要先明白——到底什麼需要改變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呢?

一、害怕上台報告需要嘗試改變嗎?

  實驗室裡總有大大小小的報告,一對一和教授報告、和實驗室成員的大型報告、和校外教授交流報告等等。而大學有一門必修課叫做「書報討論」,學生必須準備半小時的報告,講解一篇老師指定的論文,是個很好的練習機會。我是如何做到不緊張、不準備講稿、敢看聽眾、甚至拿雷射筆輔助講解呢?
圖片來源:Unsplash
  • 刻意不寫稿,從頭到尾不要反覆一直練。
  每一頁簡報之間的銜接要很清楚,用圖標代替稿子,不要依靠文字。不寫稿是為了讓自己口語化,不會像讀稿機器;再來,精心準備稿子並過度練習,結果是一旦少講某句話自己就會很——清——楚——而影響心情。
  • 提前一小時到現場,對著空氣報一次,特別是開頭幾句話要很熟。
  這個步驟是讓自己熟悉環境,試一試音量大小,以及當最早到的講者,有學生和老師慢慢一個一個進入現場時,不會那麼緊張;如果是我較晚到,我就必須一下子面對一整間教室的聽眾,大腦不見得能立刻適應。
  • 告訴自己:「沒有人真的在乎我的表現。」
  這招是要報告而心跳加速時會告訴自己的。其實,底下的聽眾很少有學生真的會全程豎起耳朵一直聽,大多會滑手機、看著講者發呆,或是擔心著「等等是我上台要怎麼講、怎麼報......」、老師的話,他們的期待頂多是希望報告的資訊講清楚,而非講地完美。
  教我們書報討論的教授:「不要想著要表現,你只是資訊的傳遞者而已。」

二、害怕群體需要改變嗎?

  進實驗室之後,多半是和一群人待在同一個空間,未來舉辦實驗室活動、海報比賽往往需要跟學長姊合作,待久一點的甚至需要帶學弟妹,會有大量跟人群接觸的機會。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內向心理學》一書中提到關於外界對於內向者的迷思,以及內向者對自身的誤解。簡而言之,內向者並沒有討厭參加團體活動,但他們會從中感到疲憊,需要透過個人活動充電;外向者則須要透過和人互動、取得刺激獲得能量。
  了解內向真實定義很重要:我曾因為不好的經驗極度不信任他人、討厭人群、對於陌生人會有莫名反感,以為是性格的問題。隨著時間過去,慢慢經營自己的生活、專業能力、認識了新團隊,才徹底擊潰我對於群體的反感。
  照理說,內向性格本身是不會讓我們對於人群有反感和厭惡情緒,是成長過程中他人用誤解、質疑和不理解的方式對待,慢慢使我們造成和外界的對立。內向者對人群有反感時,往往會和性格綁定在一起,以為那是不用改變、只能去接受的宿命,進而錯失讓自己到另一個格局的可能。我觀察到認識新的人,對於舊的人給予的傷害就會越來越稀薄。

三、在看不見前方時,先把小項目做好

  進實驗室最被先被團隊看見的能力是簡報製作,還有口語表達。第二個是專題進度,慢慢的要試著成為有固定生產力的成員,教授或帶你的學長姊交代什麼可以用錄音、作筆記的方式,並反覆確認大目標是什麼,還有一旦任務完成要主動回報,有問題馬上約教授或帶我們的前輩談,不要一直是被敲訊息的那個人。
圖片來源:Unsplash
  有簡報做得好,主動積極而超前進度的印象,教授和帶我做實驗的學長姐對我非常有耐心,會很主動地向我分享學習資源、人脈資源、甚至是在研究路上的辛苦和焦慮。將該做的事情做好,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都能獲取他人的信任。
  我對於願意向我傾囊相授的人都懷抱感謝,他們講的每一個要求和提問我都會好好去查清楚弄明白。那麼我是如何讓自己在實驗室保持進度,甚至超前進度呢?下回再分享!

◆ 歡迎【留言】分享你們的看法!
◆ 喜歡此篇可以按一顆【愛心】!
◆ 更多精彩的後記歡迎【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4會員
19內容數
整理自我、調適性格的過程, 搭配我眼中的社會, 會有什麼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