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4 最重要的話,記得要說給對方聽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敘事練習小組今天談到一個生活常見的例子:當家人打電話很多次才找到自己時,旁邊聽到的朋友都覺得家人心裡一定有留一個重要位置,才會這樣常打電話。但其實本人不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

究其原因,似乎是本人不一定有聽懂家人內心真正想說的。

.

.

很多時候,一接起電話,家人的口氣會有些不耐或著急。

『你在幹嘛?為什麼這麼久都沒接電話啦!』。

通常聽到這種口氣和話語,自己不舒服的情緒也很容易被引發了。

『我在忙沒聽到電話響啦,這麼急是有什麼事啦!』

兩個人的負面情緒莫名地升高。

根本沒有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的在乎。

.

.

其實,對方打電話來的初衷與渴望,明明是想關心、想連結。

內心真正的聲音是『你還好嗎?我想關心你,知道你在做什麼,這對我很重要』

但是卻往往說出背離內心聲音的話語,讓情緒帶著自己遠離了真正的渴望,

也把聽不明白的對方推開了。

.

.

說出內心真正重要的聲音,其實不簡單,因為從學校到社會,很少人會教導自己這件事。除了少數原生家庭是很鼓勵支持表達內心渴望聲音的人。

這個重要的技能,大多時候得後天學習。

我到現在都還在學習這件事。

如何好好地表達出內心的渴望聲音,同時讓對方也聽得懂。

.

.

這件事分為第一階段「好好表達內心渴望」。

這需要先理解自己、懂得自己內心的聲音。包含對於自己的情緒、行為、選擇、對他人或自我的期待,底下所蘊藏的渴望需要是什麼,才能選擇貼近的表達。

例如:我一直打電話,家人終於接了,我情緒是著急的,說話口氣是匆促的,我責備對方為何一直不接電話。其實,我真正渴望和需要的是什麼?

1)如果我能明白,那些行為與期待下,我真正渴望和需要的是,關懷和連結。

2)清晰真正的渴望後,試著用自己偏好的方式跟這些需要連結(例如深呼吸)感受到這些渴望與需要的能量。我便能累積足夠能量可以安頓好著急的情緒,慢慢安靜下來。

3)當我內心安靜下來時,才能做出更喜歡的選擇。不一定要用「匆促」的口氣和「責備」的語言,而是選擇感覺更靠近渴望的表達,例如「沈穩」、「溫柔」、「關懷」。而這些表達選擇或許在成長歷程中從未見過,需要後天去認識和練習的。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理解自己的內在。

.

.

第二階段是「讓對方聽得懂」。

很多時候,表達不代表抵達。

我說了我最想說的,但對方聽不懂,甚至有反效果。

例如,很多年以前我打電話想關心朋友。

『你今天在幹嘛?』

「工作阿,怎麼了」

『沒阿』

「你問這要幹嘛?」

『只是想知道你在幹嘛』

「你很無聊耶」


因此需要把表達結合處境脈絡與對方特質,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傳送給對方。

例如內心真正的聲音是『你還好嗎?我想關心你,知道你在做什麼,這對我很重要』

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說,可能就會是不同的表達方式。

對孩子說,可能是『我想知道你今天快樂嗎?我很重視你是不是過得快樂』

對父母說,可能是『今天身體好嗎?需不需要帶你去走走?』

對伴侶說,可能是『今天過得怎麼樣?累不累?有發生什麼開心的事嗎?』

對朋友說,可能是『想關心你一下啦,最近過得好嗎?』

最關鍵的是,當下對方最在乎的是什麼,我有在表達中去關心對方最在意的嗎?還是只是一味表達自己想說的,但沒有關照到對方很在乎的部分。

如果對方根本不在乎有沒有吃飽,我卻一直問他吃飽沒,那最後惹惱對方也只是剛好而已。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理解對方的內在。

.

.

當我好好理解我自己的內在,於是能清楚心裡最重要的話是什麼。

當我能好好理解對方的內在,於是能用適合的方式好好說給對方聽懂。

說得明白,聽得清晰,雙方愈來愈靠近彼此的心,日子就愈活愈幸福啦!

.

.

幸福魔法日常練習

表達前,先問問自己。

1.我內心真正渴望的需要是什麼?

2.以我對他的理解,我如何表達,他最能聽得懂與聽得進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福魔法實踐者明德的沙龍
16會員
199內容數
我喜歡把學習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幸福對我而言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去活出來的。
2023/05/18
如果人一次次的選擇,愈來愈靠近自己喜歡的樣子,那生命便愈活愈幸福了。 近年我發現自己做的生命選擇,愈來愈喜歡,也愈來愈能感動自己了。 這些年,我感受到幸福的方式之一,就是多做會感動自己的事。 . . 某天在前往醫院做治療的路上,天氣非常晴朗,感覺溫度要開始轉熱。 耳機裡放著灌籃高手卡通的主題曲,我很
Thumbnail
2023/05/18
如果人一次次的選擇,愈來愈靠近自己喜歡的樣子,那生命便愈活愈幸福了。 近年我發現自己做的生命選擇,愈來愈喜歡,也愈來愈能感動自己了。 這些年,我感受到幸福的方式之一,就是多做會感動自己的事。 . . 某天在前往醫院做治療的路上,天氣非常晴朗,感覺溫度要開始轉熱。 耳機裡放著灌籃高手卡通的主題曲,我很
Thumbnail
2023/03/17
「你真的不跟我們去吃晚餐,那你來一下就要走,這樣沾醬油(台語)是有什麼意思!?」 難得來一趟看自己媽媽的大學生女孩,說晚上有事不跟我們吃飯。於是她媽媽跟以往一樣感到不滿發牢騷。 十分鐘前,女孩才因為媽媽抱怨她而大聲跟她媽媽說:「你講話為什麼都要這樣,我不想跟你說話」 氣氛開始僵住。準備往吵架的方向發
Thumbnail
2023/03/17
「你真的不跟我們去吃晚餐,那你來一下就要走,這樣沾醬油(台語)是有什麼意思!?」 難得來一趟看自己媽媽的大學生女孩,說晚上有事不跟我們吃飯。於是她媽媽跟以往一樣感到不滿發牢騷。 十分鐘前,女孩才因為媽媽抱怨她而大聲跟她媽媽說:「你講話為什麼都要這樣,我不想跟你說話」 氣氛開始僵住。準備往吵架的方向發
Thumbnail
2023/03/17
我很喜歡看「我家小孩有夠多!大家族奮鬥史」這個日本節目,看一家人的笑容,特別是孩子的天真,以及在大家族成長的孩子特別懂事,帶給我很療癒的能量。
Thumbnail
2023/03/17
我很喜歡看「我家小孩有夠多!大家族奮鬥史」這個日本節目,看一家人的笑容,特別是孩子的天真,以及在大家族成長的孩子特別懂事,帶給我很療癒的能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1.觀察但不評論,了解是誰的需求。 2.分享感受,回應需求。 3.邀請探索,用好奇心展開對話。 4.同理回應,設身處地表達建議。
Thumbnail
1.觀察但不評論,了解是誰的需求。 2.分享感受,回應需求。 3.邀請探索,用好奇心展開對話。 4.同理回應,設身處地表達建議。
Thumbnail
我們敘事練習小組今天談到一個生活常見的例子:當家人打電話很多次才找到自己時,旁邊聽到的朋友都覺得家人心裡一定有留一個重要位置,才會這樣常打電話。但其實本人不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 究其原因,似乎是本人不一定有聽懂家人內心真正想說的。 . . 很多時候,一接起電話,家人的口氣會有些不耐或著急。
Thumbnail
我們敘事練習小組今天談到一個生活常見的例子:當家人打電話很多次才找到自己時,旁邊聽到的朋友都覺得家人心裡一定有留一個重要位置,才會這樣常打電話。但其實本人不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 究其原因,似乎是本人不一定有聽懂家人內心真正想說的。 . . 很多時候,一接起電話,家人的口氣會有些不耐或著急。
Thumbnail
關於「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我也才剛開始學習
Thumbnail
關於「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我也才剛開始學習
Thumbnail
以前的我會選擇逃避自己的感受,怕說了會惹事,總是告訴自己沒關係,時間過了自然就會好,但是長到現在,我發現同樣的問題仍然在那裡,根本不會好,現在的我,想好好練習說出來⋯。 他回:「有嗎?」 我:「有!而且差很多!」 然後我就一股腦地把我的滿腹委屈全部脫口而出! ✿ 「今天牛奶少一點」 「不要太甜」
Thumbnail
以前的我會選擇逃避自己的感受,怕說了會惹事,總是告訴自己沒關係,時間過了自然就會好,但是長到現在,我發現同樣的問題仍然在那裡,根本不會好,現在的我,想好好練習說出來⋯。 他回:「有嗎?」 我:「有!而且差很多!」 然後我就一股腦地把我的滿腹委屈全部脫口而出! ✿ 「今天牛奶少一點」 「不要太甜」
Thumbnail
溝通為何困難?因為向外傳達時。我們必須選擇溝通的訊息,我們可以稱之為「訊碼」,這個「訊碼」也許表達不清,也許含有隱晦的情感,如果接收者在解讀這個「訊碼」時,未能真正掌握其意-訊息之外隱含的意思-,結果就形成了雞同鴨講的狀況
Thumbnail
溝通為何困難?因為向外傳達時。我們必須選擇溝通的訊息,我們可以稱之為「訊碼」,這個「訊碼」也許表達不清,也許含有隱晦的情感,如果接收者在解讀這個「訊碼」時,未能真正掌握其意-訊息之外隱含的意思-,結果就形成了雞同鴨講的狀況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語言對人的影響之大,不容小覷。它可以摧毀一個人,也可以讓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Thumbnail
語言對人的影響之大,不容小覷。它可以摧毀一個人,也可以讓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