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2050淨零

2023/04/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天下

作者介紹:

一如往常我通常會先介紹本書作者,他是比爾蓋茲。

冷飯熱炒 ?

氣候災難的問題在前美國副總統高爾,2000年結束他的選舉生涯,開使致力於推廣避免全球暖化的議題,但是正反兩方的聲音都有,最具爭議的是美國是人均碳排最大量的國家,提出來的呼籲卻是要球開發中國家減少釋放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跟甲烷;本書統一定義為碳排放),高爾最大被反對媒體詬病的是,他本人碳足跡(定義為個人生活中所涉及到食衣住行等使用之碳排)高的驚人,而被說有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之嫌。
在仔細閱讀本書之前,我也心想難道比爾蓋茲不是出入坐私人飛機,然後豪華住宅24小時不關冷氣的世界富豪嗎? 這樣的世界首富級的人為何還要重蹈覆轍呢? 但是看完這本書我完全的改觀,如他寫這本書開宗明義說了:我寫這本書不是因為我看到氣候災難的問題,而是我看到了解決的方法。而他給全球設定的一個目標叫做2050年零碳排(淨值接近為零)。甚至於淨負排放。

為何要歸零(碳排放) ?

如果淨碳排不歸零,那你我擁有的一切可能雖時歸零。這是作者在書中呼籲的標語,極端氣候造成的氣候災難在今年就有兩個非常具代表性的事件,美國加州森林大火的乾旱與中國大陸鄭州暴雨的水災,雖然嚴格說沒有強烈的直接證據證明與溫室效應是互為因果關係,地球平均溫度已經相較工業革命前平均上升一攝氏度是不爭的事實,而溫度的上升跟碳排放如下圖確確實實是正相關。
一攝氏度是不是直觀的覺得可能也還好,上一個冰河時期平均溫度只比現在低了六度,而恐龍活躍的年代平均氣溫只高現在四度,北極已經成為鱷魚的棲息地。

我們如何用電?

首先發電的型態與技術都需要轉變與突破,簡單來說就是要使用清潔能源(不製造碳排放的能源),主要是燃燒化石氣體的發電實在是發展到便宜又溫定,且不受氣候等風力與太陽的干擾,而人類現今的生活也不可能馬上停止使用這些發電廠的電力。如下圖只有再生能源,核能和水力發電是不會造成碳排放的清潔能源。
除了擴大再生能源以外,再儲能與能源運輸的效率科技也正在努力突破。天然氣與媒的火力發電,可以仰賴新技術碳捕捉(再排出二氧化碳到大氣之中前將其凝固打到地底),成為了我們發電時減少碳排最大的曙光,而消費者需要的觀念是接受未來將會到來的清潔能源溢價。

我們如何製造和運輸?

要是全球的電力改造成功,佔有全球碳排31%的製造業就可以有機會達到零碳排,製造鋼筋與水泥是碳排量非常大的工業活動,使用的電與製程中不可避免的化學作用,無時無刻都在排放溫室氣體,首先需要改變加熱的方式電氣化,再來需要運用到先前提及的碳捕捉將溫室氣體凝固,簡單來說這些也是需要成本,所以可以看到國際上鋼鐵等原物料價格波動,就是反應全球各國對於碳排放之協定,會使得煉鋼成本劇增,但這卻是我們不能不採取的行動,而我們也可以選擇電動車或是電氣發動的交通運輸工具減少碳排放,在台灣電動機車已經越來越普及,而電動汽車也在許多國家政策推廣之下,業者也開始投入,這都是我們減少碳排的重大進步。

我們如何養殖與調節生活溫度?

可別小看養殖牛羊的碳排放,可是比我們生活用電還要高,首先要計算因為要讓牛吃的牧草的地本來可以種植的森林,卻因養殖上一定需要的牧草原而減少森林的數量,再加上這些牛隻排洩氣體含有大量的甲烷,是僅次於發電與製造的第三排放源,目前有兩大方向是科技正在努力的解決,第一個是透過生物科技施打疫苗,控制牛腸胃,能降低30%的排放甲烷,第二個是人造肉。而調節氣溫上其實冷氣並不是我們最大的碳排原因,暖氣才是,目前解決的技術原理叫做熱泵,其實它的原理就像你們天天使用的冰箱,冰箱在製冷的同時,他也需要將熱氣排放,若有能夠儲熱的設備,就能夠在需要調節溫度時輸送,而不是在用發電製熱,不僅已經成熟的運用在熱水器上,更有一些智能房,正在打造減少碳排系統的社區生活。

政府、企業與人民的責任與義務

2015年簽訂的巴黎氣候協定,對於氣候暖化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每個國家開始對碳排放權有一個共識,停止排放溫室氣體是刻不容緩的議題,雖然很難但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目前歐盟與中國的碳稅,與碳排交易是一個機制,為碳排放付費,再將其投資到減少碳排的技術上,在企業的角度由於政策與環保意識抬頭,需要投入的成本與遵守的法規更多,必定產生更多的競爭與機會,最後是身為普羅大眾的公民,請我們行使我們最有Power的選擇權,在個人能承受的範圍接收綠色溢價,使用清潔能源製造的產品,能力範圍允許內使用電動車取代燃油車,開始嘗試減少一點牛或其他碳排高的食物,都是我們可以對環境的保護,讓2050年達到零碳排的地球。
103會員
151內容數
這專欄主要是學習成長的專題,內容有我諸多的學習與思考。主要啟發我的素材有科技業的工作經驗,台灣與美國兩個商學院的學習心得分享,以前看過的好書與得到App,最後是我財經講師的一點投資淺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