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自我本質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辨清
世間多紛擾,雜訊何其多,
這顯現出分辨與看清的問題,
看清有兩個層面,一是批判思維,建立獨立思考,避免錯誤訊息影響判斷。
我想聊的是另一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意即我們該如何意識到我們正陷入某一思維或情緒的狀態之中?當整個思緒都處於某種狀態之中,是什麼契機讓自己跳脫?既已陷入,如何知道?
我們都知道要懂得「抽離」,才能以平常心去看待事物,才能看清本質,但問題就在於,「抽離」是怎麼啟動的?
我們有太多「以為」,這些「以為」是哪裡來的?
是因為我們看到事件發生因果,所以「以為」,還是「以為」是本來就存在的「習性」?
為何同樣的事,別人的「以為」和我們的「以為」不同?如果事的因果是純屬其客觀的存在,其本身是什麼便是什麼,不會因為不同人而產生不同的解釋,不同的是,個人的認知。
個人認知是一種慣性,會固定朝某一方向思考,久了便產生「習性」,這種思考慣性,會形成認知體系,我們會認為一個人的認知體系與他的學習及經驗有關,但其實在學習之前,還有更先前的力量,來影響我們的選擇,或說造就我們的選擇,這才是更為根本的東西。
要追問這個東西是什麼,才有辦法獲得啟動「抽離」的鑰匙。
而這也僅僅是獲得鑰匙,對於「抽離」,並不是直接靠邏輯思考獲得,「啟動抽離」是一種覺知,這種覺知可以經由思考,然後慢慢地體會,但卻不是思考本身。
突如其來
所以,覺知是靠體會,而不是思考,誠如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進入意識才有思考,意識之外無關想像,那是突如其來的感覺,也就是說,抽離是一種警覺,會有類似「驚」的感覺,是突然發現自己正在某種狀態,然後才接上思考。
能夠觀看自己處於某種狀態,也就意味著正在看清自己的本質,觀看自己需要練習,並不會一次就通透,它需要一次次的積累,直到某天這個感覺會自動呈現,心便容易平靜且安穩。
覺知容易受雜訊干擾,雜訊來自於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接受雜訊,所以能夠「觀自在」,不是件簡單的事,六識需要淨化,清掃、排毒,身心才能體會,也才便於分辨,進而啟動抽離。
avatar-img
7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念頭是「場」的概念,場是基本粒子的集合,基本粒子有量子纏結的特性,所以念頭亦有量子纏結。 為何有念頭?為何念頭會轉?它時而像曇花一現,時而像暮鼓晨鐘。
有些人分享是為了得到贊同, 有些人分享則不在乎他人的感受, 有些人是為了紓解自己的情緒, 有些人則是強迫他人接受...... 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能量是單向流動,而且是此消彼長,看起來是給予其實是索取。
我們都知道與人相處要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才能理解對方,以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才能審視全局,進而促使事情圓滿、使自己變得圓融。但這是一種客觀描述,真正在「設身處地」的當下,內心是怎麼變化的?是真誠還是受迫,恐怕自己有時也不太清楚。
       什麼是正法?粗淺地解釋,它是一種能改善自己、與善他人的思考模式及行為依據。但其中存在著主觀意識,主觀即是「自認為」,當外界給予「我們覺得好」的正回饋,我們接收,然後喜悅、舒適,因而加強「自認為」,此時,我們很大概率會深信我們自認為的正法,進而朝這個方向一直走下去。      
最近意識到「真心關心他人」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大多時間跟注意力都是放在自己身上,譬如: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常以自己的觀念去看待這個世界、常以為別人怎樣怎樣……,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然後在自己與他人回應之間糾結,表面上是和氣往來,裡層卻是一種壓抑,這種壓抑無法自知,它存於潛意識,似乎是情緒的根源。
我推薦兩個朋友互相認識,最近他們因為合作不愉快而鬧翻,我從中了解緣由,聽取雙方的想法,保持中立。衝突起於認知不同,沒有即時表明各自的需求與介意,怕破壞關係皆選擇悶住不說,從小細節累積到大事件,最終還是免不了要爆發。 有一位的說法,讓我專心釐清事件過程,保持平穩心態去理解雙方的對錯,而另一位則
念頭是「場」的概念,場是基本粒子的集合,基本粒子有量子纏結的特性,所以念頭亦有量子纏結。 為何有念頭?為何念頭會轉?它時而像曇花一現,時而像暮鼓晨鐘。
有些人分享是為了得到贊同, 有些人分享則不在乎他人的感受, 有些人是為了紓解自己的情緒, 有些人則是強迫他人接受...... 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能量是單向流動,而且是此消彼長,看起來是給予其實是索取。
我們都知道與人相處要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才能理解對方,以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才能審視全局,進而促使事情圓滿、使自己變得圓融。但這是一種客觀描述,真正在「設身處地」的當下,內心是怎麼變化的?是真誠還是受迫,恐怕自己有時也不太清楚。
       什麼是正法?粗淺地解釋,它是一種能改善自己、與善他人的思考模式及行為依據。但其中存在著主觀意識,主觀即是「自認為」,當外界給予「我們覺得好」的正回饋,我們接收,然後喜悅、舒適,因而加強「自認為」,此時,我們很大概率會深信我們自認為的正法,進而朝這個方向一直走下去。      
最近意識到「真心關心他人」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大多時間跟注意力都是放在自己身上,譬如: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常以自己的觀念去看待這個世界、常以為別人怎樣怎樣……,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然後在自己與他人回應之間糾結,表面上是和氣往來,裡層卻是一種壓抑,這種壓抑無法自知,它存於潛意識,似乎是情緒的根源。
我推薦兩個朋友互相認識,最近他們因為合作不愉快而鬧翻,我從中了解緣由,聽取雙方的想法,保持中立。衝突起於認知不同,沒有即時表明各自的需求與介意,怕破壞關係皆選擇悶住不說,從小細節累積到大事件,最終還是免不了要爆發。 有一位的說法,讓我專心釐清事件過程,保持平穩心態去理解雙方的對錯,而另一位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素養這詞最近跟著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火燙到不行,可以說是取代能力的論述用高級辭彙中的五月天(這樣會不會得罪五迷?)。實際範疇上,大家還是遇到同樣的問題:跟能力有什麼不一樣?素養導向真的比較符合學生需求嗎?許久以前,我就主張,這是個教學認識論的改變,但看執行面,似乎跟我的想法不太一樣。於是,看到這本書之
Thumbnail
選專業人才是個大坑,一技之長是個假議題,是我最近的心得。創業至今已將近3年,我認為台灣的人才可以說有很多,但是也可說不多。早期我們都說要找有專長的人來專門負行銷,財務或是業務等等,可最近面試了那麼多人,我改變了自己選人才的觀念。看人才,我只觀察4種性格…
Thumbnail
最近重新看了過去三年寫的日記,發現自己寫了很多,但是好像都在一個同樣的面相打轉,好像我不知道我自己夠不夠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不可取代性,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說不。 一切的根源都回到一種模糊的否定自己的心情,好像因為太習慣拿外在的成就變成某種標竿來衡量自己,但是一方面又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背骨的
Day.77 有些過程,就是無法走捷徑, 認清自己,永遠是最應該先做的功課。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素養這詞最近跟著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火燙到不行,可以說是取代能力的論述用高級辭彙中的五月天(這樣會不會得罪五迷?)。實際範疇上,大家還是遇到同樣的問題:跟能力有什麼不一樣?素養導向真的比較符合學生需求嗎?許久以前,我就主張,這是個教學認識論的改變,但看執行面,似乎跟我的想法不太一樣。於是,看到這本書之
Thumbnail
選專業人才是個大坑,一技之長是個假議題,是我最近的心得。創業至今已將近3年,我認為台灣的人才可以說有很多,但是也可說不多。早期我們都說要找有專長的人來專門負行銷,財務或是業務等等,可最近面試了那麼多人,我改變了自己選人才的觀念。看人才,我只觀察4種性格…
Thumbnail
最近重新看了過去三年寫的日記,發現自己寫了很多,但是好像都在一個同樣的面相打轉,好像我不知道我自己夠不夠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不可取代性,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說不。 一切的根源都回到一種模糊的否定自己的心情,好像因為太習慣拿外在的成就變成某種標竿來衡量自己,但是一方面又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背骨的
Day.77 有些過程,就是無法走捷徑, 認清自己,永遠是最應該先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