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聊心室》悲傷的重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不確定你能否理解我的感受,但自從我兒子在五年前被殺之後,我就丟失了一部分的自己,彷若我還留在2015年,那天的事也如昨天才發生一樣鮮明。這五年,我每天不是失眠,就是從噩夢中醒來,我感覺自己活得像行屍走肉,好幾次也嘗試過心理治療,但你怎麼能要一個沒失去過孩子的人體會你的感受呢?我真的很想振作起來,但我的時間已暫停太久了。」

個案O,55歲,憂鬱症病史,五年前十歲的兒子被謀殺身亡之後,承受不了打擊而辭掉了原本工程師的工作,當時的婚姻也因此觸礁,現在靠著一點存款和失業救濟金過活,一個人承擔著生命最不可承受之重。

其實,O很討厭現在的自己,過去的他樂觀積極,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他總是盡心盡力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面對生活也從沒怠惰過; 然而,現在的他卻整天待在家,很想做些什麼卻提不起勁,儘管能勉強維持生活,內心的空洞卻一點一滴地將他吞噬,除了失去,他一無所有。

『喪子的父母沒有特定稱謂,因為無以言表,沒有任何詞彙能表達出那種無以復加的痛苦』我之前分享《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這部韓劇的時候,曾經提到這句令人心碎的台詞。在許多與悲傷有關的心理學研究中,喪子之痛被描述為最難以承受的痛苦,因為孩子代表了希望和夢想,他們的成長和可能性是無可限量的,所以當父母失去孩子的同時,彷彿也一同失去了所有美好的期待和想像。除此之外,如果孩子還是嬰幼兒時就過世了,父母內心會產生一種錯過的失落感,無論是無法陪著孩子玩耍、讀書的失落,還是孩子再也沒有機會上學、工作或結婚生子的失落,某種程度上,父母會感覺自己給予孩子的承諾也一併被抹煞,一部分的自己似乎也隨著孩子的死去而死去了。

我想,對於O而言也是如此吧,從孩子出生時的喜悅,到第一次會說話、走路的感動,那十年之間,他付出了多少心血養育,又犧牲了多少來確保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O說,作為一個父母,他不求孩子大富大貴或多成功,只求他們能在充滿愛的環境好好長大,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但他始終沒料到他以為會永遠存在的父親的這個角色,竟然在一瞬間就被奪走。說著說著,O問我是否能想像他的痛苦,我沒有回答,我知道我不能。

如果說哀傷能夠被放在天秤上衡量,或許可預期的死亡比突如其來的死亡更容易接受?

研究所時,我的畢業論文就是關於哀傷和哀傷輔導,當時讀了許多資料和文獻,記得其中有幾篇文章提到預期與非預期死亡的差別,預期死亡通常因慢性疾病而過世,非預期死亡則可能是自殺、他殺、意外等等因素,這兩者都會給當事人的身心狀況和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但非預期的死亡往往帶來更嚴重的創傷,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當事人是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面對所愛之人的死,最後連說再見和表達情感的機會都沒有。相反地,如果是可預期的死亡,當事人可能早已知道所愛之人的生命期限,雖然艱難,但剩下的時間能作為一種緩衝,讓當事人逐步接受和放下。

然而,無論是預期或非預期死亡,失去的是誰或失去的形式為何,我始終認為哀傷是無法被比較的, 它或許可以被大致定義或歸類,但死亡的意義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每個人的反應和療癒的方式也不一樣,他更不能被輕易的病理化, 如同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5)中的持續性複雜哀痛疾患(Persistent Complex Bereavement Disorder),裡面將許多人在至親去世後的身心反應列出,像是想到摯愛時會經歷強烈的悲傷和痛苦、避免接觸任何讓自己想起摯愛的事物、長期無法接受至親死亡的事實、無法信任他人等等,而當這些情況超過一年時,當事人就會被診斷為持續性複雜哀痛疾患。

當我第一次知道這個疾病時我很驚訝,因為在東方國家中,摯愛過世帶來的傷痛是再正常不過的,如果是古代,兒女失去父母後還得戴孝三年,但現在人講求簡便,才將服喪的時間縮短。不過,就算時間被縮短了,我認為悼念摯愛的人並沒有所謂正常或不正常的表現,時間的長短也不該有所限制。如果我是O,經歷了他所經歷的痛苦,那我或許也會和他一樣,甚至會花更久的時間,仍久久無法釋懷、遺忘,更別提與哀傷共處了。

與哀傷共處的儀式感

「心理師,我到底該怎麼走出來?」O最後這樣問我。

其實,面對哀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同前面提到的,每個人對悲傷的處理都不同,也沒有所謂正確的悼念方式。但根據研究,當至親過世後,如果當事人參與越多悼念的儀式,且是與其他親朋好友一起悼念時,當事人接受死亡和重新適應新生活的速度就越快,像是參與葬禮之後,家人們好幾天都聚在一起,就算沒有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悲傷,也會透過群體的凝聚力和共同的感受而獲得療癒。

儘管時間無法倒轉,O也無法改變自己這五年的生活,但O能改變現在,也許在兒子的下個忌日寫一封信、送一束花、買他最愛的玩具車,撥通電話給久未聯絡的前妻或朋友,整理遲遲不敢處理的遺物。

也許,O能在某天領悟,兒子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而他,幾年來在懊悔與苛責之間擺盪的自己,足夠了,可以被原諒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贊助我一杯咖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珊卓拉的心療室的沙龍
23會員
62內容數
正職心理師,其餘時間喜歡寫作跟記錄生活,最近開始挑戰寫旅行日誌。
2023/05/02
如果你所感受並非真實,那麼我所經歷也未必虛假。 - 個案L,四十歲,躁鬱症及焦慮症病史,過去幾年斷斷續續在區政府的幾個小單位做文書處理的工作,雖說並不是太難, L 卻總是做不久。過去幾次晤談被問起原因,L 總含混地回答過去,說是跟同事不合或環境太差; 然而今天卻出乎意料的談起細節 …
Thumbnail
2023/05/02
如果你所感受並非真實,那麼我所經歷也未必虛假。 - 個案L,四十歲,躁鬱症及焦慮症病史,過去幾年斷斷續續在區政府的幾個小單位做文書處理的工作,雖說並不是太難, L 卻總是做不久。過去幾次晤談被問起原因,L 總含混地回答過去,說是跟同事不合或環境太差; 然而今天卻出乎意料的談起細節 …
Thumbnail
2023/04/21
個案Q,53歲,越南裔移民; 6歲那年,本該如其他同齡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的他,某天在外頭玩耍時卻誤踩地雷,造成他全身重度灼傷,右臂被截肢,左手雖然還在,但只剩下三根手指頭能動。那一年,Q的人生如同被判了無期徒刑,童年不復存在,然而年幼的他什麼都不懂,只覺得自己和許多孩子不同,連父母都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他
Thumbnail
2023/04/21
個案Q,53歲,越南裔移民; 6歲那年,本該如其他同齡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的他,某天在外頭玩耍時卻誤踩地雷,造成他全身重度灼傷,右臂被截肢,左手雖然還在,但只剩下三根手指頭能動。那一年,Q的人生如同被判了無期徒刑,童年不復存在,然而年幼的他什麼都不懂,只覺得自己和許多孩子不同,連父母都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他
Thumbnail
2023/04/21
「我很愛他,但我不知道我們該如何繼續走下去」莫莉嘆了口氣,眼帶淚光的對我說。 其實,我和莫莉一直都不是太要好的關係,稱不上是朋友,但也不算敵人。對於她,我總是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安全距離,不過度親近,但疏遠的剛剛好,所以我從來沒想過有天莫莉會如此掏心掏肺的對我說出這些話,但或許也不意外,畢竟身為一個
Thumbnail
2023/04/21
「我很愛他,但我不知道我們該如何繼續走下去」莫莉嘆了口氣,眼帶淚光的對我說。 其實,我和莫莉一直都不是太要好的關係,稱不上是朋友,但也不算敵人。對於她,我總是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安全距離,不過度親近,但疏遠的剛剛好,所以我從來沒想過有天莫莉會如此掏心掏肺的對我說出這些話,但或許也不意外,畢竟身為一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執子之手,與子皆老 -- 從相識、相愛到結合,每一對夫婦都希望白頭偕老。但人生卻往往未必如你所願。經歷配偶的死亡,在心理學研究中,乃被喻為人生中最大壓力的生命事件。 如果說「死亡」的時間都是靈魂所選擇的,那麼丈夫的離去---讓我重新認識我們的關係所帶來理解...
Thumbnail
執子之手,與子皆老 -- 從相識、相愛到結合,每一對夫婦都希望白頭偕老。但人生卻往往未必如你所願。經歷配偶的死亡,在心理學研究中,乃被喻為人生中最大壓力的生命事件。 如果說「死亡」的時間都是靈魂所選擇的,那麼丈夫的離去---讓我重新認識我們的關係所帶來理解...
Thumbnail
2014/05/19《時間》 如果有一天,我們回到了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地方,我們的心裡,剩下的會是什麼呢? 是遺憾、痛苦、委屈、憤恨? 還是滿足、愉快、感謝、被愛? 在還有肉體的時間和空間,我們唯一重要的功課,就只是體驗感動、學會平靜,體驗喜悅、學會感恩。 因為等到某天,我們離開了肉體,在無限的時
Thumbnail
2014/05/19《時間》 如果有一天,我們回到了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地方,我們的心裡,剩下的會是什麼呢? 是遺憾、痛苦、委屈、憤恨? 還是滿足、愉快、感謝、被愛? 在還有肉體的時間和空間,我們唯一重要的功課,就只是體驗感動、學會平靜,體驗喜悅、學會感恩。 因為等到某天,我們離開了肉體,在無限的時
Thumbnail
「我不確定你能否理解我的感受,但自從我兒子在五年前被殺之後,我就丟失了一部分的自己,彷若我還留在2015年,那天的事也如昨天才發生一樣鮮明。這五年,我每天不是失眠,就是從噩夢中醒來,我感覺自己活得像行屍走肉,好幾次也嘗試過心理治療,但你怎麼能要一個沒失去過孩子的人體會你的感受呢?我真的很想振作起來,
Thumbnail
「我不確定你能否理解我的感受,但自從我兒子在五年前被殺之後,我就丟失了一部分的自己,彷若我還留在2015年,那天的事也如昨天才發生一樣鮮明。這五年,我每天不是失眠,就是從噩夢中醒來,我感覺自己活得像行屍走肉,好幾次也嘗試過心理治療,但你怎麼能要一個沒失去過孩子的人體會你的感受呢?我真的很想振作起來,
Thumbnail
個案I,40歲,無精神病史,無藥物濫用史,第一次接受心理評估。一年前 I 的父親過世之後,I 就深受打擊,每天食不下嚥也總是睡不好,但幸好有幾個家人跟好朋友的陪伴,I 也不至於絕望到不想活著。「但就是一種我好像在這,又不在這的感覺」- 這種解離的狀態,I 從來沒感受過,好幾度以為自己瘋了,問我他正常
Thumbnail
個案I,40歲,無精神病史,無藥物濫用史,第一次接受心理評估。一年前 I 的父親過世之後,I 就深受打擊,每天食不下嚥也總是睡不好,但幸好有幾個家人跟好朋友的陪伴,I 也不至於絕望到不想活著。「但就是一種我好像在這,又不在這的感覺」- 這種解離的狀態,I 從來沒感受過,好幾度以為自己瘋了,問我他正常
Thumbnail
我想來談談關於告別,這半年來我經歷了三場告別,對我來說非常不容易,但我很開心我一次次的穿越,成為現在的自己。 最近腦袋中很常跑出梁靜茹的【愛久見人心】其中一句歌詞 ─ “我比較喜歡現在的自己,不想再回到過去。”
Thumbnail
我想來談談關於告別,這半年來我經歷了三場告別,對我來說非常不容易,但我很開心我一次次的穿越,成為現在的自己。 最近腦袋中很常跑出梁靜茹的【愛久見人心】其中一句歌詞 ─ “我比較喜歡現在的自己,不想再回到過去。”
Thumbnail
今天一早碰巧在網路上看見了一則新聞:【生者的艱難3】為了真相 我們和加害者擁抱,故事中,兒子自殺前僅傳了晚上不回家吃飯,沒有任何跡象,然而,在遺書中才透露出霸凌者以及兒子的苦楚。
Thumbnail
今天一早碰巧在網路上看見了一則新聞:【生者的艱難3】為了真相 我們和加害者擁抱,故事中,兒子自殺前僅傳了晚上不回家吃飯,沒有任何跡象,然而,在遺書中才透露出霸凌者以及兒子的苦楚。
Thumbnail
當軟弱的自我開始逐漸成熟與強壯時,便是一種「超個人」狀態。而人就在這個高高低低的螺旋當中緩慢前進,壯大靈魂的韌性與生命力,以完成自我的個體化歷程。 這位長時間處於混亂動盪的心理學家對於生死的看法是什麼?榮格認為:「為了保持生活的圓滿和完整,需要有歡樂和痛苦之間的平衡。」 死,不忍離別… 探問 追詢
Thumbnail
當軟弱的自我開始逐漸成熟與強壯時,便是一種「超個人」狀態。而人就在這個高高低低的螺旋當中緩慢前進,壯大靈魂的韌性與生命力,以完成自我的個體化歷程。 這位長時間處於混亂動盪的心理學家對於生死的看法是什麼?榮格認為:「為了保持生活的圓滿和完整,需要有歡樂和痛苦之間的平衡。」 死,不忍離別… 探問 追詢
Thumbnail
面對父母離世,很難說什麼、做什麼來減輕傷痛,好像也只能學習接受死亡到來的這件事。 諮商獅並沒有要教你怎麼面對、接受、放下死亡,只是想分享自己經歷父親過世的種種傷痛歷程,陪伴你度過這樣難捱的時刻,讓你知道:其實諮商獅面對死亡也覺得好痛好痛!你其實沒那麼孤單......
Thumbnail
面對父母離世,很難說什麼、做什麼來減輕傷痛,好像也只能學習接受死亡到來的這件事。 諮商獅並沒有要教你怎麼面對、接受、放下死亡,只是想分享自己經歷父親過世的種種傷痛歷程,陪伴你度過這樣難捱的時刻,讓你知道:其實諮商獅面對死亡也覺得好痛好痛!你其實沒那麼孤單......
Thumbnail
請問你是如何走過母親自殺的事件?我兒子前幾個月走了,我有許多情緒,自責,難過,生氣⋯⋯接觸很多心靈層面,想從各種方向讓自己能釋懷和祝福他,但是好難⋯⋯常覺得不懂人生的意義,到了中年發生這樣的事。 其實從懷孕,到他高二,這些年間我和老公常爭吵,為了各種原因,經濟,感情,價值觀,生活小細節⋯⋯我知道孩子
Thumbnail
請問你是如何走過母親自殺的事件?我兒子前幾個月走了,我有許多情緒,自責,難過,生氣⋯⋯接觸很多心靈層面,想從各種方向讓自己能釋懷和祝福他,但是好難⋯⋯常覺得不懂人生的意義,到了中年發生這樣的事。 其實從懷孕,到他高二,這些年間我和老公常爭吵,為了各種原因,經濟,感情,價值觀,生活小細節⋯⋯我知道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