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高考10年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2013年参加高考,一转眼,已经快10年了。
我曾经是中国教育和高考制度激烈的反对者,但最后还是走上了那条自己不喜欢的路,其中悲喜,不足为外人道也。2014年10月,我离开学校,对教育的关注也就渐渐减少。直到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谈起教育和高考改革,他发给我一个链接,内容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民间高考改革方案2.0版(2009)”。这重新唤起了我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和热情,我认真地读了这篇文字,大概做了几点总结:
1.落实高校自主招生权
2.改革考试制度:探索大学联考
3.改革录取制度: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
4.高考报名社会化,将高考结果与高中学校隔离。
5.保障农村学生入学机会
而且这篇方案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改革阶段,包括2010-2015,2015-2020,2020及以后。可以说这个撰写于14年前的改革方案真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蓝图,但14年过去了,现在是2023年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高考又是什么样子了呢?
我们应该怪这些孩子吗?不,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这个社会会出现这样病态的现象?如果说他们疯了,那是谁把他们逼疯的?10年前的我会把矛头指向高考制度。但现在的我会更加深入地思考,高考制度以及高考狂热的背后,是社会阶级的巨大差异,是阶级之间社会地位的天差地别。即使没有高考,也会有其他选拔性考试或者制度让人疯狂。
我们来看,如果一个孩子高考失利,无法进入大学,ta可以选择的路无非就是进血汗工厂、送快递外卖以及做其他等等低端劳动。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高强度的劳动却比较低的收入,意味着没有社会地位被人瞧不起,意味着没有“五险一金”等社会基本保障,意味着无法获得城市户口……又可能面临什么呢?可能面临被雇主以严苛的管理制度压榨,面临着被拖欠薪水却无处伸张正义,面临着年龄增大以后失去体力连工都没得打……
所以,站在今天的维度,我不会单纯地指责高考制度,而是要去反思这背后的社会问题。不解决背后的社会问题,单纯地去改革高考,只能扬汤止沸。不去提高打工人的薪酬待遇、社会地位以及福利保障,只会让所有孩子都拼命往大学里挤,而终究大学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能是病态的恶性竞争。
我们能做什么呢?最最基本的,落实好《劳动法》,让劳动者不被拖欠薪水,不加班,双休日的权利不被剥夺;强制“五险一金”,让劳动者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引导社会风气,尊敬每一位劳动者,让打工人不再被瞧不起,被冷眼,被歧视……同时也尽可能地通过种种方式,控制基尼指数在尽可能低的范畴。
让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活得有尊严而有保障,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当清北学生和中专技校学生起薪相差不大的时候,当高级工程师和清洁工同样被尊重的时候,那些高考工厂就自然失去了他们的市场,谁还会为一个高考分数而拼命呢?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一个渴望自由的中国人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燕云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
今天是2015年6月4日,我去了天安门。
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
今天是2015年6月4日,我去了天安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Thumbnail
2024年是410教改30年,教改30年後的回顧分析,當年的廣設高中大學的訴求和現今少子化的衝擊如何評價。同時,關於勞動基準法施行40週年和410教改的關聯,以及教改中的左與右等議題。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教育制度在各地的都會引起爭議,不少人都希望對其乎以改革以適應現今社會。在這裏我就教育制度改革發表一下我的淺見,以供各為參考: 中學教育採用學分制 降低考試測驗對分數的比重。同時避免重複式的作業。 課程大綱以學習進度為單位 以照顧每班不同的學習進度,不需要趕頭趕命趕考試內容。 中英文科拆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Thumbnail
2024年是410教改30年,教改30年後的回顧分析,當年的廣設高中大學的訴求和現今少子化的衝擊如何評價。同時,關於勞動基準法施行40週年和410教改的關聯,以及教改中的左與右等議題。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教育制度在各地的都會引起爭議,不少人都希望對其乎以改革以適應現今社會。在這裏我就教育制度改革發表一下我的淺見,以供各為參考: 中學教育採用學分制 降低考試測驗對分數的比重。同時避免重複式的作業。 課程大綱以學習進度為單位 以照顧每班不同的學習進度,不需要趕頭趕命趕考試內容。 中英文科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