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聯想系列文】#5 專業聯想:2000元可以幹嘛?把錢錢變成心靈的保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00元可以拿來幹嘛?
「2000元我可以拿來吃一頓好的、買喜歡的衣服鞋子、或是和朋友出去玩耶」
「每週要花2000在諮商,那我就要少做很多事,這樣不行啦!」
「諮商要2000元,也不知道有沒有效,吃頓大餐好歹進到我肚子裡了....」
當你在思考要怎麼使用2000元時,也有類似上面的想法嗎?

究竟我們可以怎麼把錢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呢?

身體的照顧,往往是有形的感受,我們對於看得到、摸得著的事物較容易因能掌握而有安全感,因為可以具體確認它們的存在。就像你花了錢買了包,可以時時看到它;吃下一頓美食,會體驗到它的口感餘韻。
但心靈的照顧,卻常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我要怎麼確定自己的創傷痊癒、又要怎麼知道自己可以獨自處理負面情緒了?
好像都只有到再次遇到不舒服的情境時,我們才有機會確認自己是不是有所不同:可能是不舒服的情緒程度降低、或者情緒平穩速度變快、甚至可以完全不受影響。
但是,光是要拓展心靈的強度,都需要先回頭整理不舒服的傷口。
因此有許多參與過諮商的來談者會說:#原來諮商不是一件完全舒服的事情
#諮商是一段特別的關係,心理師會嘗試建構一個舒適、安全的地方,陪伴來談者用自己的速度回顧過去與現在的經驗。心理師甚至會與來談者討論兩人間發生的各種事件,反映來談者在其中的情緒與期待,藉此引導來談者用不同角度重新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讓來談者有機會覺察自己在關係中的真實樣貌,進而理解與接納自己、並一同找出改善生活的可能。
諮商讓來談者有機會練習,#如何與生活中的各種快樂和不快樂共存
但就像身體的肌力鍛鍊、或身上的傷口復原都需要時間一樣,#心靈的成長也需要一段時間,從發現、理解、接納、行動到成長,讓我們允許自己有時間穩穩地長大,#潛意諮商願陪你一起踏上這段成為自己的旅途
▍更多林淳頤心理師的介紹:https://unconscious-counseling.com/menbers/林淳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在接觸諮商前,不免有很多人對諮商抱持著疑問:「這些人為什麼不跟家人或朋友聊聊就好,還要特別花錢找一個心理師談呢?」,另一些人則覺得「心理師收那麼貴,是有比較厲害嗎?」,但更多人則困惑「阿聊天和諮商是有什麼差嗎?」針對一些諮商與普通聊天之間的差異,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它們的不同吧!
我是個同時有著日本認證收納師證照的臨床心理師。在幾年前「整理學」的概念甫在台灣萌芽時,我便曾加入整理師團隊,協助研究購物、整理背後的人性,撰寫相關心理學文章,並開發整理心理相關課程。 我們一起探究整理背後的各種心理意涵吧!
很多人總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身以外的人事物,而忘記了自己,所以慢慢地出現身心上的反應,就像是在向主人抗議。希望能藉由不同的體驗,讓更多人了解「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希望愈來愈多人在平常的生活裡就能懂得去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當你下定決心想接受心理諮商,心裡可能就會冒出:「那我要去哪裡諮商?又要找誰諮商呢?」的疑問,我相信這對有意接受諮商的人來說真的是個滿讓人頭大的問題,本文便來提供幾個思考的方向吧!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在接觸諮商前,不免有很多人對諮商抱持著疑問:「這些人為什麼不跟家人或朋友聊聊就好,還要特別花錢找一個心理師談呢?」,另一些人則覺得「心理師收那麼貴,是有比較厲害嗎?」,但更多人則困惑「阿聊天和諮商是有什麼差嗎?」針對一些諮商與普通聊天之間的差異,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它們的不同吧!
我是個同時有著日本認證收納師證照的臨床心理師。在幾年前「整理學」的概念甫在台灣萌芽時,我便曾加入整理師團隊,協助研究購物、整理背後的人性,撰寫相關心理學文章,並開發整理心理相關課程。 我們一起探究整理背後的各種心理意涵吧!
很多人總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身以外的人事物,而忘記了自己,所以慢慢地出現身心上的反應,就像是在向主人抗議。希望能藉由不同的體驗,讓更多人了解「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希望愈來愈多人在平常的生活裡就能懂得去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當你下定決心想接受心理諮商,心裡可能就會冒出:「那我要去哪裡諮商?又要找誰諮商呢?」的疑問,我相信這對有意接受諮商的人來說真的是個滿讓人頭大的問題,本文便來提供幾個思考的方向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日本個案在接受療癒後,獲得了療癒金額550倍的驚喜回饋。作者強調煉金術的即時轉變,以及對自己誠實、不抵抗改變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金錢財富 其實提到錢相關,不得不說,最好的方式還是要正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我這裡所提及的「理財觀念」不是指投資,而是管理錢財。 在我學習歷程中,似乎沒有印象有人教過我如何理財,只知道收到錢要存起來,只有一個儲蓄的觀念,沒有其他,但其實理財應該從紀錄開始。 你不理「財」,「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涵蓋了療癒師處理個案金錢匱乏議題的過程,以及一些對話和意象的描述,並且解釋瞭如何自我選擇,為自己和個案做出正面改變。文章中包含了獨特的精神療癒方式,旨在幫助人們釋放過去的限制性信念,並展望未來的成長與改變。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章講述了作者對待療癒與轉化:面對金錢恐懼與自我價值的挑戰的方式與故事,作者通過深度療癒來幫助個案處理自卑與不自信的議題,並提及了專案服務。文章中還分享了療癒過程中的一些具體細節和成果。整體來說,是一篇關於自我價值與內在能量的轉化的文章。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哲學諮商 #心理諮商 #心靈探索 昨天體驗了一個小型的哲學諮商活動,過程中我們不談論感受,就純粹的了解「煩惱」,煩惱通常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想法觀點遮蔽了,大腦的運作是二元性的,當你框住了妳認為所是的觀點時,在這個觀點以外的全部都被大腦排除,但感受無法處理這個被排除的部分是什麼,進而產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日本個案在接受療癒後,獲得了療癒金額550倍的驚喜回饋。作者強調煉金術的即時轉變,以及對自己誠實、不抵抗改變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金錢財富 其實提到錢相關,不得不說,最好的方式還是要正視自己的「理財觀念」。 我這裡所提及的「理財觀念」不是指投資,而是管理錢財。 在我學習歷程中,似乎沒有印象有人教過我如何理財,只知道收到錢要存起來,只有一個儲蓄的觀念,沒有其他,但其實理財應該從紀錄開始。 你不理「財」,「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涵蓋了療癒師處理個案金錢匱乏議題的過程,以及一些對話和意象的描述,並且解釋瞭如何自我選擇,為自己和個案做出正面改變。文章中包含了獨特的精神療癒方式,旨在幫助人們釋放過去的限制性信念,並展望未來的成長與改變。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章講述了作者對待療癒與轉化:面對金錢恐懼與自我價值的挑戰的方式與故事,作者通過深度療癒來幫助個案處理自卑與不自信的議題,並提及了專案服務。文章中還分享了療癒過程中的一些具體細節和成果。整體來說,是一篇關於自我價值與內在能量的轉化的文章。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哲學諮商 #心理諮商 #心靈探索 昨天體驗了一個小型的哲學諮商活動,過程中我們不談論感受,就純粹的了解「煩惱」,煩惱通常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想法觀點遮蔽了,大腦的運作是二元性的,當你框住了妳認為所是的觀點時,在這個觀點以外的全部都被大腦排除,但感受無法處理這個被排除的部分是什麼,進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