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推應該夾著肩胛骨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被客戶諮詢這個問題,同時檢查了一下活動度跟控制能力,發現有一邊肩膀活動度,有些許問題,稍微放鬆,帶到客戶平常的訓練,卻發現不管做水平推拉:纜繩划船和啞鈴划船,都有一個習慣,先把肩胛骨往後收,才會開始帶動手臂,因此客戶的型態也偏向於胸椎稍微過直,肩胛骨內側翻起來。
聽到內側翻起來,可能有人就會出現多加強中下斜方肌的訓練,阿茗的想法獨立訓練中下斜方肌並沒有錯,是一個好的暖身,但是首先肩胛骨的位置建立在胸椎肋骨的排列上,所以思路應該是讓脊椎能夠回到正常弧線,肩胛骨能夠貼合回去到胸廓上,並且重新建立訓練的神經路徑,意思是要修正平常練習動作的習慣:先夾肩胛骨再動手臂。

利用M.A.S.O動作分析優化協同的思路:
1.降低難度:使用較低的重量和較少的動作範圍
2.回饋引導:指導用手肘帶動肩胛骨而非先動肩胛骨,在訓練動作上做調整
3.弱點加強:給客戶呼吸擺位練習,讓肩胛骨與胸椎做貼合

在實務經驗上,先帶動肩胛骨後收再動手臂並沒有錯,因為在其他客戶上的確會看到有些人要先收著肩胛骨再做動作,以調整都是有先評估之後,給予個人化的調整,不管是哪一種類型,阿茗認為肩胛骨在動作是需要產生移動的,只是不會卡死或夾住,至於要夾多少就必須實際上做調整

工商一下
第一手資訊都在官方LINE:@250dgdbl
連結:https://lin.ee/bisETr3
IG:@Coach_ming_teach
我是阿茗教練,專攻一對一教學,地點:永和頂溪捷運站
基本動作學習、動作控制調整、力量增肌訓練、爆發力
持續招生中,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
可單堂、十堂、二十堂方案上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茗師從呼吸治療師轉職健身教練七年的時間,累積許多一對一教學經驗,想傳承這些經驗給一般大眾,希望少走一些冤枉路,希望是越練越健康,而不是越練身體越不舒服或著緊、卡卡的,這其中包含一些運動的思維、想法,還有動作訓練 為什麼要這樣練,這樣練可以幫助到什麼,讓身體自在的動,才是真正的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天上課,阿茗跟學生聊到,學生到要上教練課的時間都還是會有掙扎?!我跟她聊了一下,大概知道,生活太便利,什麼事都不用出門,動動手指就可以叫東西來吃,買菜等等,但是健身卻要出門,因為學生上的是實體一對一教練課,有些人喜好居家運動、線上團課等等,這些都是個人選擇,選擇自己最方便,最能夠持之以恆的
腿後踢是一個在健身房很常見的動作,有人會用繩索機(站姿往後踢)、史密斯機器(趴姿往上踢)或是站姿內收外展機(站側面腳往後踢)等等訓練臀部,有些人可以感覺到臀部出力,但有些人只會覺得腰很酸,大多數練這個動作為的是增加臀部肌肉量和感受度,但如果你只有腰痠,那你可以先修正以下問題,再重新試看看,是否腰痠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登階訓練也是在健身房常見下肢訓練,特別是動作模式幾乎等同於上樓梯,因此如果有爬山需求、腳要抬高再往下踩的或是練習單腳穩定性,可以從這個動作介入學習 身為教練在設計動作的前提下,所有目標要知道『訓練的目標』,動作中有什麼是我們想要看到的、不想看到的、訓練部位哪裡是需要感受的,最後才是調整動作讓學生學習
今天來解答一下學生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問『需不需要吃高蛋白?』,首先要先定義一下名詞,現在已經很少說『我要吃高蛋白粉嗎』,在健身產業的行話,我們都稱之為『乳清』或是『乳清蛋白』或是『植物性蛋白粉』
單腳硬舉是一種單腳站立的訓練方法,主要可以強化下肢肌肉,尤其是大腿和臀部肌肉,可以提高平衡能力,並且可以幫助改善動作控制和協調性
有一天上課,阿茗跟學生聊到,學生到要上教練課的時間都還是會有掙扎?!我跟她聊了一下,大概知道,生活太便利,什麼事都不用出門,動動手指就可以叫東西來吃,買菜等等,但是健身卻要出門,因為學生上的是實體一對一教練課,有些人喜好居家運動、線上團課等等,這些都是個人選擇,選擇自己最方便,最能夠持之以恆的
腿後踢是一個在健身房很常見的動作,有人會用繩索機(站姿往後踢)、史密斯機器(趴姿往上踢)或是站姿內收外展機(站側面腳往後踢)等等訓練臀部,有些人可以感覺到臀部出力,但有些人只會覺得腰很酸,大多數練這個動作為的是增加臀部肌肉量和感受度,但如果你只有腰痠,那你可以先修正以下問題,再重新試看看,是否腰痠
阻力訓練對於身體健康的轉移性 在訓練時,每一個做的動作都有不同程度對其他運動上產生幫助,這就是所謂的「轉移特殊性」
登階訓練也是在健身房常見下肢訓練,特別是動作模式幾乎等同於上樓梯,因此如果有爬山需求、腳要抬高再往下踩的或是練習單腳穩定性,可以從這個動作介入學習 身為教練在設計動作的前提下,所有目標要知道『訓練的目標』,動作中有什麼是我們想要看到的、不想看到的、訓練部位哪裡是需要感受的,最後才是調整動作讓學生學習
今天來解答一下學生的問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問『需不需要吃高蛋白?』,首先要先定義一下名詞,現在已經很少說『我要吃高蛋白粉嗎』,在健身產業的行話,我們都稱之為『乳清』或是『乳清蛋白』或是『植物性蛋白粉』
單腳硬舉是一種單腳站立的訓練方法,主要可以強化下肢肌肉,尤其是大腿和臀部肌肉,可以提高平衡能力,並且可以幫助改善動作控制和協調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許多人誤以為肩頸不適源於聳肩,實際上,肩胛骨的過度下壓可能是另一個潛在因素。 本文探討了肩胛骨後收下壓的正確姿勢及其可能造成的問題,包括肩膀活動受限、前鋸肌抑制以及神經壓迫。 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讀者能瞭解自己是否需要調整肩胛骨的姿勢。動態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肩頸部位的不適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而撥筋技巧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治療方式,具有獨特的預防和緩解肩頸不適的功效。 撥筋是一種源自中國傳統醫學的療法,通過使用特殊的撥筋工具,配合適當的手法,在肌肉和筋膜上進行撥動和按摩,以達到緩解肩頸不適的效果。在台北、台中、新竹等地區,有許多專業的撥筋堂提供
肩頸僵硬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而撥筋技巧作為一種有效的康復方式,對於預防和緩解肩頸僵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撥筋技巧在肩頸僵硬預防中的應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撥筋技巧是一種源於中國傳統醫學的康復技術,通過特殊的手法和工具對肌肉和筋膜進行刺激和按摩,從而達到疏通經絡、
Thumbnail
  肩關節如果以骨骼模型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球放在很小的盤子上,很容易傾倒不穩,所以需要周遭的肌肉強力協助抓穩肩膀,這些穩定肩膀的肌肉很多,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等等控制肩膀旋轉的肌肉,所以當你跌倒手去撐地板時,肩膀一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這些肌肉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要更努力的抓
Thumbnail
身體健壯的划船運動員為什麼突然手無力了?做伏地挺身到底錯在哪?      我們肩膀有一條喙肱肌,在我們肩膀做一些轉動動作的時候會穩定我們的上臂 ,通常不主動受傷,它躲在我們肩膀的很深層,常常跟著比較表層看得到的肌肉一起疼痛。      而書中根據一份報告敘述,有一名划船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棘下肌與棘上肌都是位於肩胛骨的肌肉,由肩胛骨的棘分為上下兩條肌肉,有興趣的人可以伸手摸看看自己的肩胛骨,中間有一塊肌肉少,一碰就摸到骨頭的構造,就是我們的肩頰骨的棘。        棘下肌是一條你會影響你背部抓癢品質的肌肉,也是一條常常在跌倒時就會受傷的肌肉,特別是跌倒時拿著長條物,像是滑雪時,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許多人誤以為肩頸不適源於聳肩,實際上,肩胛骨的過度下壓可能是另一個潛在因素。 本文探討了肩胛骨後收下壓的正確姿勢及其可能造成的問題,包括肩膀活動受限、前鋸肌抑制以及神經壓迫。 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讀者能瞭解自己是否需要調整肩胛骨的姿勢。動態穩定才是真正的穩定!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肩頸部位的不適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而撥筋技巧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治療方式,具有獨特的預防和緩解肩頸不適的功效。 撥筋是一種源自中國傳統醫學的療法,通過使用特殊的撥筋工具,配合適當的手法,在肌肉和筋膜上進行撥動和按摩,以達到緩解肩頸不適的效果。在台北、台中、新竹等地區,有許多專業的撥筋堂提供
肩頸僵硬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而撥筋技巧作為一種有效的康復方式,對於預防和緩解肩頸僵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撥筋技巧在肩頸僵硬預防中的應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撥筋技巧是一種源於中國傳統醫學的康復技術,通過特殊的手法和工具對肌肉和筋膜進行刺激和按摩,從而達到疏通經絡、
Thumbnail
  肩關節如果以骨骼模型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球放在很小的盤子上,很容易傾倒不穩,所以需要周遭的肌肉強力協助抓穩肩膀,這些穩定肩膀的肌肉很多,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等等控制肩膀旋轉的肌肉,所以當你跌倒手去撐地板時,肩膀一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這些肌肉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要更努力的抓
Thumbnail
身體健壯的划船運動員為什麼突然手無力了?做伏地挺身到底錯在哪?      我們肩膀有一條喙肱肌,在我們肩膀做一些轉動動作的時候會穩定我們的上臂 ,通常不主動受傷,它躲在我們肩膀的很深層,常常跟著比較表層看得到的肌肉一起疼痛。      而書中根據一份報告敘述,有一名划船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棘下肌與棘上肌都是位於肩胛骨的肌肉,由肩胛骨的棘分為上下兩條肌肉,有興趣的人可以伸手摸看看自己的肩胛骨,中間有一塊肌肉少,一碰就摸到骨頭的構造,就是我們的肩頰骨的棘。        棘下肌是一條你會影響你背部抓癢品質的肌肉,也是一條常常在跌倒時就會受傷的肌肉,特別是跌倒時拿著長條物,像是滑雪時,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