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少失敗?你必須知道的偏誤—結果偏誤【心理學知識分享#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否曾經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被師長責備不夠用功呢?

又或者因為業績不好而被老闆說不夠努力呢?

但我們可能都已經盡力,只不過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透過"努力"來得到相應的回報,而他們的思考,也不是蓄意的,只不過是犯了 "結果偏誤"所導致的

好結果代表好決策嗎?

結果偏誤(outcome bias)又被稱為以成敗論英雄,指人們用結果的好壞來評判決策的好壞。

我們都希望好的決策會帶來好的結果,而壞的決策會導向壞的結果,這樣我們就能夠從結果直接判斷決策的好壞,但現實卻不是如此,在過程當總會有我們無法掌控的隨機事件操縱著我們的結果,如果認為「決策和結果是必定相關」那麼我們便犯了結果偏誤的錯。

評價好壞取決於機率,而不是結果

Jonothan Baron和John C. Hershey 在1998年曾對結果偏誤提出論文,他們找來小明做了一項實驗,對以下問題進行多次的選擇:

A.直接獲得200美金

B.旋一轉盤 80%得到300美金 20%什麼都沒有

且無論最後選擇什麼,都會公布選擇B的輪盤結果,另外邀請一群受試者,對於小明的選擇進行評價。設想一下,如果是保守的我們,肯定會認為選項A是比較好的選項。但如果我們看的是獲利的期望值,則會認為選項B期望值是240美金,而認定他是更好的選擇。

但當小明選擇A而轉盤開出300美金時,大多數的受試者都會認為小明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但當小明選擇A而轉盤開出神麼都沒有時,大多數的受試者又會認為小明做出正確的決定,但明明是做出同樣的決策,而我們在先前,也知道結果會受到機率的影響,但我們的大腦還是認為

結果的好壞,是受到決策的影響。

例子一:領袖的名聲

結果偏誤也有可能影響領袖的名聲,康納曼指出成功企業的執行長可能會被稱讚:管理很有彈性、決策果決,但一年過後,當公司面臨到失敗,執行長則會被責備,沒有自己的堅持、決策操之過急。我們都很清楚公司的決定如果要成功,有時候還得搭上一些機運和場合,但我們卻將結果的好壞,加諸在領袖的能力之上,而當我們看著事情的結果,總是能找到說詞去肯定和否定領袖的決策。

例子二:升遷選擇

領袖看待自己的下屬也有可能受到結果偏誤影響 ,當一位老闆要挑選A或B進行升職和加薪,即便有明顯的證據顯示下屬A用不道德的方式衝業績,而下屬B用正當且正確的手段卻遇到顧客烙跑,而業績低落,老闆仍然以業績審視A和B的成效,而給A升職並加薪。

解決方式

結果偏誤經常影響著我們的思考和判斷,而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減輕其對我們的影響呢?

以下是一些避免結果偏誤的方式:

一.著重過程:

不要只關注結果,而是關注做出決策的過程。著重在該決策背後的推理和思考,並試著想像決策時的情景,來評估這項決策是否明智。

二.分離因果關係:

不要因為一個事件與結果相關就認為她是造成結果的全部原因。我們得要明白,所有事情都要受到許多外部因子影響,以執行一項工程做為舉例,其中可能受到人手數量、人手品質、建材好壞、天氣、政策....等等可能性影響,我們自然不能透過工程結果的好壞,去評判決策的優劣,所以我們常說要一個好的結果,通常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事件執行和結果之間並不是因果關係,我們要盡可能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三.利用數據:

使用數據來做出決策,而不是基於個人的觀感或直覺。我們便能降低主觀感受的影響,轉而只要評估客觀數據的可信度,就能夠避免出現誤導性的結果。

四.應用反向思考:

試著想像一個相反或不同的結果,看看你是否會對當初做出決策的思考過程,做出不同的評價。引用上面的例子,當我們看到輪盤開出300美金,而認為小明決策錯誤時,只要去設想,如果輪盤沒有開出300美金呢?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結果的好壞而去肯定或否定小明的決策,反向思考有助於避免過度關注結果,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因結果而產生偏見,並專注於做出明智的決策。

總結

結果偏誤常常影響我們的思考和判斷,我們只看結果而否定了好的決策,更糟糕的是我們可能因為好的結果,而將壞的決策視為好的,這樣更會大大影響我們日後的決策。賭博、政策、公司企劃到人生,都有可能受到結果偏誤的影響,而續用壞的決策就會導致日後的結果更加糟糕。

你有甚麼受到結果偏誤影響的經驗嗎?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喔

我們得知道,贏了不代表真正成功,輸了也不代表全然失敗,我們要嘗試做出最正確的決策,來提高成功的機率。


希望這篇文章也能讓你有所收穫 掰掰~~~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也可以訂閱youtube頻道:小飛知識分享

www.youtube.com

和追蹤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62891379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飛知識分享的沙龍
4會員
9內容數
主要和各位分享心理學、冷知識和心靈成長的相關內容,利用心理學讓我們了解到該如何多加注意思考,讓自己能減少錯誤的產生;利用冷知識讓各位會心一笑,利用心靈成長內容,讓各位能讓自己的人生有所提升,並解開一些人生中的疑惑。
2023/07/03
你是否有過一些經驗,明明完全沒看過的影片,卻覺得似曾相識,或是找個鑰匙翻遍整個家卻還是找不到,甚至當證人在指認兇手時,卻指出了一個完全錯誤的人選,使得他被判刑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就得提到一個心理學現象:虛假記憶(false memory)
Thumbnail
2023/07/03
你是否有過一些經驗,明明完全沒看過的影片,卻覺得似曾相識,或是找個鑰匙翻遍整個家卻還是找不到,甚至當證人在指認兇手時,卻指出了一個完全錯誤的人選,使得他被判刑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就得提到一個心理學現象:虛假記憶(false memory)
Thumbnail
2023/05/29
大家好,我是小飛!!!!!!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如何找到人生目標 目標是甚麼? 目標是明確的狀態或行為,例如:得到更好的成績、完成一篇文章、為貓狗建一個屋子,目標讓我們有方向和動力去完成這件事情,完成後得到成就感,讓我們更想要完成下一個目標。 目標是心的方向,是心的原動力,當我們找到目標就能夠有目
Thumbnail
2023/05/29
大家好,我是小飛!!!!!!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如何找到人生目標 目標是甚麼? 目標是明確的狀態或行為,例如:得到更好的成績、完成一篇文章、為貓狗建一個屋子,目標讓我們有方向和動力去完成這件事情,完成後得到成就感,讓我們更想要完成下一個目標。 目標是心的方向,是心的原動力,當我們找到目標就能夠有目
Thumbnail
2023/05/01
嘿,大家好,我是小飛 你相信我們的消費習慣,總是被店家控制著嗎?只要一點手法,就能讓我們用更高價購買,甚至連賈伯斯都用過這個手法,我們要如何避免被控制呢? 在進入今天主題前,如果還不了解人的思考方式,可以先點擊這篇文章閱讀,讓你更好了解今天的內容喔 實驗佐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
Thumbnail
2023/05/01
嘿,大家好,我是小飛 你相信我們的消費習慣,總是被店家控制著嗎?只要一點手法,就能讓我們用更高價購買,甚至連賈伯斯都用過這個手法,我們要如何避免被控制呢? 在進入今天主題前,如果還不了解人的思考方式,可以先點擊這篇文章閱讀,讓你更好了解今天的內容喔 實驗佐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當下的決策是最好的、最客觀的,但什麼是最客觀的呢?也許過去的你都是用直覺來做選擇,卻沒有思考這樣的選擇是否真的適合自己。事實上,我們的決策並非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有太多因素可能會左右我們的選擇。有一個實驗統計,在早上給法官送審和下午給法官送審的案件通過率有何差異。結果顯示,下午的通過
Thumbnail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當下的決策是最好的、最客觀的,但什麼是最客觀的呢?也許過去的你都是用直覺來做選擇,卻沒有思考這樣的選擇是否真的適合自己。事實上,我們的決策並非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有太多因素可能會左右我們的選擇。有一個實驗統計,在早上給法官送審和下午給法官送審的案件通過率有何差異。結果顯示,下午的通過
Thumbnail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 《高勝算決策》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Thumbnail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 《高勝算決策》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被師長責備不夠用功呢? 又或者因為業績不好而被老闆說不夠努力呢? 但我們可能都已經盡力,只不過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透過"努力"來得到相應的回報,而他們的思考,也不是蓄意的,只不過是犯了 "結果偏誤"所導致的 好結果代表好決策嗎? 結果偏誤(outcome bias)又被稱為以成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被師長責備不夠用功呢? 又或者因為業績不好而被老闆說不夠努力呢? 但我們可能都已經盡力,只不過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透過"努力"來得到相應的回報,而他們的思考,也不是蓄意的,只不過是犯了 "結果偏誤"所導致的 好結果代表好決策嗎? 結果偏誤(outcome bias)又被稱為以成
Thumbnail
成功經驗我也沒少聽,為什麼還是個普通人… 通常情況下,經驗是位好老師 ; 但有些時候,成功經驗卻能導致我們失敗。 成功經驗我們聽得多了,我們聽過學長姐分享考上好學校的方法,讀過偉人傳記,也聽過成功大老闆的演講,但大多數的我們沒考上好學校,做著不滿意的工作。如果成功經驗有用,為什麼大多數的我們還只是個
Thumbnail
成功經驗我也沒少聽,為什麼還是個普通人… 通常情況下,經驗是位好老師 ; 但有些時候,成功經驗卻能導致我們失敗。 成功經驗我們聽得多了,我們聽過學長姐分享考上好學校的方法,讀過偉人傳記,也聽過成功大老闆的演講,但大多數的我們沒考上好學校,做著不滿意的工作。如果成功經驗有用,為什麼大多數的我們還只是個
Thumbnail
「如果老闆要的東西是錯的怎麼辦?」這是我在教學時經常被問的問題。 因此在需求訪談的工作坊中,我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的情境劇,讓同學體驗為什麼決策者總是對於「執行者認為正確的要求」無動於衷。 ​ 最有趣的事情是,我都是現場指定一位同學擔任決策者,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扮演決策者的同學,目前他的目標以及處
Thumbnail
「如果老闆要的東西是錯的怎麼辦?」這是我在教學時經常被問的問題。 因此在需求訪談的工作坊中,我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的情境劇,讓同學體驗為什麼決策者總是對於「執行者認為正確的要求」無動於衷。 ​ 最有趣的事情是,我都是現場指定一位同學擔任決策者,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告訴扮演決策者的同學,目前他的目標以及處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要做許多決定,從決定穿衣服、吃晚餐等有關工作與生活的內容,根據統計,一般人每週花150分鐘決定想吃什麼,花90-115分鐘決定想穿什麼。 而最終決定結局走向的,是決策過程中的運氣跟品質,但我們無法掌控運氣,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決策品質,因此如何提升決策品質更顯重要。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要做許多決定,從決定穿衣服、吃晚餐等有關工作與生活的內容,根據統計,一般人每週花150分鐘決定想吃什麼,花90-115分鐘決定想穿什麼。 而最終決定結局走向的,是決策過程中的運氣跟品質,但我們無法掌控運氣,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決策品質,因此如何提升決策品質更顯重要。
Thumbnail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Thumbnail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Thumbnail
「明明已經盡可能降低變數了,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不好?」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惑,那麼我很推薦你看這本《高勝算決策》。
Thumbnail
「明明已經盡可能降低變數了,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不好?」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惑,那麼我很推薦你看這本《高勝算決策》。
Thumbnail
相對於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人們似乎更擅長為糟糕的結果找托詞。在他們心中,“做了”就是盡責,而“沒做到”是因為外界因素,與己無關。 聚沙成塔的正負效應時時都在應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結果,最終會將人推向職場的下坡路。很多人犯這樣的錯誤,卻從不自知。
Thumbnail
相對於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人們似乎更擅長為糟糕的結果找托詞。在他們心中,“做了”就是盡責,而“沒做到”是因為外界因素,與己無關。 聚沙成塔的正負效應時時都在應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結果,最終會將人推向職場的下坡路。很多人犯這樣的錯誤,卻從不自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