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輕輕的走路」 圖文/黃雅鈴、張巧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在學校,我們會團討許多事物,有時候是孩子的生活常規,

有時 候是方案的課程,也有時候是老師有特別發現或是觀察,

會運用團討 時間跟孩子分享。   

這陣子,老師發現孩子在走路的時候步伐都很重,

腳踏到地板的 聲音會很大聲,尤其在木頭的地板聲音又更加明顯了,

為了改善這個狀況,老師帶孩子進行討論。

老師示範了很重的腳步聲和很輕的腳步聲,

讓孩子去聆聽和判斷,詢問孩子覺得哪個聲音聽起來比較舒服,

孩子們都說「很輕的」,老師又詢問孩子那很重的腳步聲聽起來如何 ?

孩子說「很吵!」。所以老師跟孩子告知,如果大家都用很重的步伐走路,

別人聽起來就會不舒服,但如果你用很輕的步伐走路,

別人就會感覺很舒服和安靜。討論好後,孩子跟老師做好約定,

以後我們 會輕輕地、慢慢地走路,讓人感覺舒服。   

教育孩子除了知識之外,禮貌也是幼兒應該學習的部分。

如何別人說話、互動,禮儀有哪些,說話的藝術等等,

這些可以奠定 孩子成功的人際關係、社交活動,也可幫助幼兒將來的工作表現。

(資料來源:蔣莉蓁)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涼爽的午後, 我和好友在校園的走廊邊聊著大兒的升學去向。 「哎呀!那是她的小孩呀!不見得適合你兒子。聽聽就好~」 「就像我不喜歡一些育兒書,特別是那種憑藉著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就產出一堆理論的⋯」 「就是個人的經驗談嘛!又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孩子!有些看了覺得浪費時間,還製造恐慌
Thumbnail
對於幼兒要先學腳踏車還是滑步車這件事,大家都有怎麼樣的看法呢? 早一輩的人會說:「過去沒有滑步車,我們還是學會騎腳踏車了阿!」 現代家長會說:「怕小孩跌倒摔跤,讓小孩能安全的運動比較好!」 實際上這兩方說法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因此想跟大家分享幾個觀念: 0~5歲兒童雙手雙腳並沒有很好的協調,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晴朗的早上,孩子常為了這樣子的上學過程,開心的起床、甘願的刷牙洗臉。很妙的是,如果是把拔『開車』送上學,就會忍不住賴床,正男說,第一不會賴床的上學是『散步去』,第二是坐腳踏車去,最後一個一定會賴床的就是『坐車』去............ | date:2013/03/12 | age:5y | -
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但又怕讀公幼的孩子「太快樂」後,小學課業跟不上。感覺送去正音班好可憐,可是自己在家又不會教、也怕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嗎? 袋鼠老師為自家大班孩子設計了一套適合他的簡單注音練習,一起來試試看吧
Thumbnail
『用耳朵散步』是我們家的傳統,很受大人和孩子喜愛。我們透過此活動,讓孩子用耳朵仔細聽聽周遭的自然聲音,享受寧靜、信任和大自然的溫暖。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們的經驗和感想。
Thumbnail
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它考驗的是老師如何在規範與尊重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老師與孩子如何在雙方角力拉拔中各自讓步。 而讓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的學習更向前一步。
小孩還在玄關脫鞋狀態就被長輩劈頭斥責:「阿是不會叫##嗎?看到人都不會叫」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涼爽的午後, 我和好友在校園的走廊邊聊著大兒的升學去向。 「哎呀!那是她的小孩呀!不見得適合你兒子。聽聽就好~」 「就像我不喜歡一些育兒書,特別是那種憑藉著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就產出一堆理論的⋯」 「就是個人的經驗談嘛!又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孩子!有些看了覺得浪費時間,還製造恐慌
Thumbnail
對於幼兒要先學腳踏車還是滑步車這件事,大家都有怎麼樣的看法呢? 早一輩的人會說:「過去沒有滑步車,我們還是學會騎腳踏車了阿!」 現代家長會說:「怕小孩跌倒摔跤,讓小孩能安全的運動比較好!」 實際上這兩方說法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因此想跟大家分享幾個觀念: 0~5歲兒童雙手雙腳並沒有很好的協調,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晴朗的早上,孩子常為了這樣子的上學過程,開心的起床、甘願的刷牙洗臉。很妙的是,如果是把拔『開車』送上學,就會忍不住賴床,正男說,第一不會賴床的上學是『散步去』,第二是坐腳踏車去,最後一個一定會賴床的就是『坐車』去............ | date:2013/03/12 | age:5y | -
快樂學習,快樂成長,但又怕讀公幼的孩子「太快樂」後,小學課業跟不上。感覺送去正音班好可憐,可是自己在家又不會教、也怕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嗎? 袋鼠老師為自家大班孩子設計了一套適合他的簡單注音練習,一起來試試看吧
Thumbnail
『用耳朵散步』是我們家的傳統,很受大人和孩子喜愛。我們透過此活動,讓孩子用耳朵仔細聽聽周遭的自然聲音,享受寧靜、信任和大自然的溫暖。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們的經驗和感想。
Thumbnail
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它考驗的是老師如何在規範與尊重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老師與孩子如何在雙方角力拉拔中各自讓步。 而讓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的學習更向前一步。
小孩還在玄關脫鞋狀態就被長輩劈頭斥責:「阿是不會叫##嗎?看到人都不會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