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誰的名字?】 圖/文 杜孟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孩子在進行角落活動時,老師除了拍照記錄觀察孩子以外,有時老師也會看一下一些文件。

角落區有幾個孩子好奇老師在做些甚麼,就圍在我身邊。

這天我正在幫孩子們製作測評的名單,而幾個孩子就湊在我身邊玩著積木。

當他們看到我正寫著某位同學的名字時,

就很自然地念出那位同學的名字;

我問了幾個名字,他們都能很正確地念出字來。

其實並沒有讓孩子刻意去認識其他同學的名字,

他們只是憑著平時的觀察來累積經驗,就這樣認識了所有同學的名字。

這就是孩子的語文學習歷程,不需要刻意的教導、填鴨式的教育,

只要給他們豐富的全語文環境,有了充分的刺激,孩子就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語言以及文字。

老師:「請問這是誰的名字?」 孩子:「這是我的名字啦!」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透過教育背景回憶家中大女兒對於「準備好」的困惑,反思教育體制與實際應用的落差,分享商業創業的基本邏輯,強調快速行動的重要性,並希望讓兩個女兒能夠理解和運用商業思維。
Thumbnail
某日,打掃時間。 但是教室最後面的公用櫃子上,有一杯手搖飲,一直沒有人領回。 於是我從地緣關係上,問了座位最接近的學生,「這是誰的飲料?」 生:「英文老師的。」 蛤?老師的飲料為什麼不是在講台上(例如忘了帶走),而是在教室最後面的公用櫃上? 生:「就剛才英文課的時候,英文老師帶飲料
Thumbnail
大多數人通常會認為:想要知道房子是誰的,只需看房屋謄本,誰的名字在上面,誰就擁有房子的產權。不是嗎?但根據筆者長期參與買賣房產討論的經驗,發現這個問題實際上相當複雜。它牽涉到一個法律上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借名登記」。 本篇就來帶大家討論,借名登記是什麼?到底房子是誰的要怎麼認定?法院實務見解又是
Thumbnail
禮尚往來,是人際交往中的潛槼則。 但凡身処於人情社會中,難免要涉及送禮和收禮的事情。 送禮送錯了,可能會使自身的形象大打折釦,收禮收錯了,也可能釀造無窮無盡的事耑,聰明人都會時時刻刻小心謹慎。 這三種東西,不琯是誰送的都要拒絕,否則麻煩就會找上門了。 01:別人送價值
Thumbnail
【這到底是什麼?】 有一名哈佛大學的校友,分享他求學時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 在動物學課程的期末考當天,有一隻可能是鳥類的生物標本,被推車送進教室裡。 為什麼說「可能」是鳥類呢? 因為這生物被一個大麻布袋包裹著,只有一小撮羽毛和一雙帶有爪子的細腿,從麻布袋下方的開口露出來。 助教用麥可風廣播說,請各位
Thumbnail
上週與一個在某企業人資部門任職主管的朋友A君吃飯。A君說經常遇到一個困擾,就是公司常有老闆或高階主管的某個親戚或朋友的小孩進企業內任職,但他都不知道,也沒面談過,後來發現這些來的人卻不一定適合這份工作,不管是能力或個性。 我跟A君說,以他們公司的規模,招聘過程應該都有規定要做適性測驗並且人資主管要先
小時候就常常在望著悠遠的遠方,思考自己生而為何。 存在與否,只是一個常思考的其中一個小問題而已。 我無法忘記的是藍天白雲下的和暖的微風,我也永遠忘不了的是颱風天下純粹又乾淨的烈風。 總以為它們能永遠都在我身邊當我的至親摯友,就算我未曾改變初心但是還是改變很多很多了…… 我仍記得第一次站上銘傳的山頭看
Thumbnail
「交易這條路,是比誰犯錯犯的少」 嗨 大家好,歡迎來到投資理財先生的方格子文章 這是我第二篇的文章 今天的主題是"為何要減少犯錯"的這件事情 我相信每一位有在操作的聽眾,這裡先撇除價值派的投資人 剩下的人應該也都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技術分析與各式各樣的操作知識 也聽了許多前輩分享他們的經驗......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透過教育背景回憶家中大女兒對於「準備好」的困惑,反思教育體制與實際應用的落差,分享商業創業的基本邏輯,強調快速行動的重要性,並希望讓兩個女兒能夠理解和運用商業思維。
Thumbnail
某日,打掃時間。 但是教室最後面的公用櫃子上,有一杯手搖飲,一直沒有人領回。 於是我從地緣關係上,問了座位最接近的學生,「這是誰的飲料?」 生:「英文老師的。」 蛤?老師的飲料為什麼不是在講台上(例如忘了帶走),而是在教室最後面的公用櫃上? 生:「就剛才英文課的時候,英文老師帶飲料
Thumbnail
大多數人通常會認為:想要知道房子是誰的,只需看房屋謄本,誰的名字在上面,誰就擁有房子的產權。不是嗎?但根據筆者長期參與買賣房產討論的經驗,發現這個問題實際上相當複雜。它牽涉到一個法律上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借名登記」。 本篇就來帶大家討論,借名登記是什麼?到底房子是誰的要怎麼認定?法院實務見解又是
Thumbnail
禮尚往來,是人際交往中的潛槼則。 但凡身処於人情社會中,難免要涉及送禮和收禮的事情。 送禮送錯了,可能會使自身的形象大打折釦,收禮收錯了,也可能釀造無窮無盡的事耑,聰明人都會時時刻刻小心謹慎。 這三種東西,不琯是誰送的都要拒絕,否則麻煩就會找上門了。 01:別人送價值
Thumbnail
【這到底是什麼?】 有一名哈佛大學的校友,分享他求學時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 在動物學課程的期末考當天,有一隻可能是鳥類的生物標本,被推車送進教室裡。 為什麼說「可能」是鳥類呢? 因為這生物被一個大麻布袋包裹著,只有一小撮羽毛和一雙帶有爪子的細腿,從麻布袋下方的開口露出來。 助教用麥可風廣播說,請各位
Thumbnail
上週與一個在某企業人資部門任職主管的朋友A君吃飯。A君說經常遇到一個困擾,就是公司常有老闆或高階主管的某個親戚或朋友的小孩進企業內任職,但他都不知道,也沒面談過,後來發現這些來的人卻不一定適合這份工作,不管是能力或個性。 我跟A君說,以他們公司的規模,招聘過程應該都有規定要做適性測驗並且人資主管要先
小時候就常常在望著悠遠的遠方,思考自己生而為何。 存在與否,只是一個常思考的其中一個小問題而已。 我無法忘記的是藍天白雲下的和暖的微風,我也永遠忘不了的是颱風天下純粹又乾淨的烈風。 總以為它們能永遠都在我身邊當我的至親摯友,就算我未曾改變初心但是還是改變很多很多了…… 我仍記得第一次站上銘傳的山頭看
Thumbnail
「交易這條路,是比誰犯錯犯的少」 嗨 大家好,歡迎來到投資理財先生的方格子文章 這是我第二篇的文章 今天的主題是"為何要減少犯錯"的這件事情 我相信每一位有在操作的聽眾,這裡先撇除價值派的投資人 剩下的人應該也都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技術分析與各式各樣的操作知識 也聽了許多前輩分享他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