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從學習中逃走嗎? 文/黃莉莉園長 圖/林小珊
有可能喔!
假使成人沒有在對的時候提供對的學習方法,那
麼孩子就有可能從學習逃走。
寒假又要到了,每到寒假或暑假,我就覺得,哈!就是孩子可以好好充電、好好玩的時候了!
但,我就是偶爾會聽到,終於假期到了,可以好好補一補了,
把不好的補一補看能不能救上來? 我納悶著?一年級要『救』什麼?
如果不給孩子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透過實際操作,
結合經驗、形成知識的歷程和能力,只是一味的填鴨... 那麼哪個孩子不想逃?
其實若能把對的方法還孩子,把時間用對的方法給予....沒有孩子學不會的!
孩子在學習上的失敗,我們常歸咎於沒有「提早學習」。
所以父母緊張,有時也失控;有時猛塞,學更久、更多,看會不會更好一點?
而老師呢?就不斷的考,每一種考都要來模擬一下!
孩子呢?有時就順受擠壓了自己、有時就...能逃則逃...(心裡)!對於學習就越來愈被動了!
這樣的迷思,造成全國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
今天來參觀的家長,行政不在,我來介紹....
我篤定的告訴家長,我們重視玩,要玩得夠、還有我們不能給的...
我篤定的告訴家長,我們不能給你填鴨式的讀寫算,
因為那只會限制了孩子更好的成長,
還有,我們沒有制式的課表,因為孩子必須在靈活的討論中,找到主動的學習方向;
還有...我們也沒有辦法給你大人虛榮式的滿足,
這種迎合大人的口味,我們做不來, 我們必須在學習的共同體中相互尊重與成長....。
有的剛升國小一年級,還在適應和搞清楚自己的狀況,
著急的爸爸媽媽逮到放假的機會就可能卯起來補,
有的更可怕的是才大班,放假就急著去上國小正音班!
按照兒童的發展來看,幼兒階段明明就該著重觀察、操作和玩耍,
為什麼他要去學國語正音呢? 因為父母擔心他小學時注音學不好;
當他小學注音學不好,就害怕他中高年級作文會寫不好,
所以他低年級就開始寫作文;到了中高年級要觀察事物寫作文時,
他又開始埔國中數學先修班。
我們從來沒有仔細思考。如何在對的時候,用對的方法孩來幫助孩子學習,
只是不斷逼著孩子「提前學習」。所有國小以上的玩樂都是背上了一層罪過!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每個時期學習知識、運思的方式都不一樣。
國小階段的孩子很需要透過具體事物的觀察和操作,來獲得實際的概念,然後成為他的知識。
成人可以給他複雜、多元的內容,但重點是必須透過他的實際觀察跟操作。
所以別以為只有幼稚園的小朋友可以好好的玩,國小就長大了,其實這只是一種延續和擴張而已!
孩子太早被迫強記結果 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的學習方法整個都被架空。
我們從孩子一入學開始, 就填塞給他成人思維的最終結果,讓孩子透過背誦來記得,
逼孩子透過強記、不斷的反覆紙筆考試, 產出一些表面上的學習成果。
但是實際的操作概念的習得,在腦袋中形成連結的過程,是一直沒有的!
這就好像是我前天看到的水泥豆腐磚一般,外表雖成形的很好,卻一撞就稀巴爛,
裡面的連結亂成一堆,很可能什麼都不是! 這是為什麼到國小五、六年級發現數學好困難,
甚至到了國中他可以用抽象符號運思時,卻愈來愈不會的原因。
在常態分佈下,只有少部分的孩子勉強可以應付這種直接背誦的結果、用抽象符號的學習,
可是那未必可以成為真實的能力。 即使在台灣教育體制中一路順利成功長大的孩子也是一樣。
我們去國際上參加數學科學競賽可以得到很好的名次,但是多少人成為科學家,
能夠成為這領域真實的研究者?少之又少!
因為我們都在學最終結果,實際概念形成歷程不在我們裡頭。
所以我們只會考試,參加國際大型競賽,但我們沒有真實的獲得知識的能力,
因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鮮少有人給過我們那個能力。
有些孩子在大了以後(年級越高以後)會慢慢現自己讀不上去。
為什麼讀不上去?為什麼有些孩子甚至到了小四年級就開始down下來?
因為他該有的內在真實體驗跟概念,從來不在他裡頭。
在這樣的現象中,最後只剩下極少數孩子可以勉強透過純粹的符號概念來學習。
但很多的孩子在這過程中,不是愚蠢,也不是沒有學習能力,而是缺乏前面的具體運思的能力。
無法形式運思的孩子,就在整個教育體制中出局了。《部分參考翻轉教育》。
我也有這疑問,我的數學學不好,讓我覺得自己笨,
但其實我用我的強項來做些微補足,讓自己感覺可以不愚蠢... 但這曾經讓我覺得自己很糟!
我的兒子問我,媽妳數學這麼差,但怎麼可以在藝術音樂這些方面出色?
我說...還好藝術與音樂有挽救了我!其他部份就能思考策略使之平衡。
不是教太多,而是方法錯誤
所以皮亞傑的理論雖然受到很多修正,但仍是個經典理論。
今天回頭來看,還是能給我們很多教育的省思,
我們整個教育完全不講求歷程,很多父母也都只想看成果...?
如果沒有讓孩子經歷知識形成的歷程,如何能要求孩子達到最終境界?
教改過程中,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快樂學習,要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
但問題恐怕不是學習的內容太多,而是沒有找到適合孩子不同階段的學習方法,
也許當方法給孩子了,變成爸爸媽媽嫌給得太少、玩得太多呢?
而這就是我常說的,要孩子可以快樂學習,卻是必須成人要學習嚴肅的對待。
也就是說其實成人(包括家長與老師)是必須被規範和再教育,
如何讓這些成人真正知道什麼才是給對方法?如何找到對的方式給孩子,
和規範自己(老師與父母)才是真正要訓練的吧!
孩子這麼長的時間在學校,老實說他真的可以學很多事情,
可以有很多的操作和體驗, 但這時段我們到底讓孩子幹什麼去了?
就只是讓孩子坐在教室裡頭,聽著老師用不適當的方法教他,
然後再告訴小孩說你不行、你不會,回去再抄寫給50次;
然後再建議他回家請爸爸媽媽給他補習去...?
再用同樣錯誤的方法,把沒有辦法學會的東西再學一次,
真的是浪費孩子的青春跟童年了! 我說真的...真的...有這款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