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些日子才跟朋友聊到台灣餐飲業在疫情後大復甦的情形,以及台灣人過度依賴外食的現況。我們都認為,當今台灣,尤其是台北的部分餐廳、小館,以及「個性拉麵店」姿態越來越高,用餐規定越來越多,就是因為仰賴外食的客人已多到餐飲業不缺客人所致。

仰賴外食是多數都會區上班族周間不得不為的決定,下班都那麼晚了,回家還煮飯,要吃到幾點呢?周末想好好休息,對自己好一點,因此又出門吃飯了。單身時期的我正是過著這樣的生活,但現在因為有小孩了,周末盡可能的都會在家煮。

但本文重點不在於討論我的非機智家庭生活,我想說的是,根據個人經驗,過度倚賴外食的一大缺點就是喪失(或從未取得)烹煮食物的能力及相關知識,這個缺點若一直擺著不處理,下一步就是進餐廳只能任人宰割,根本無力抵抗。

對我跟先生來說,萬事起頭難,尤其是烹飪。但因為先前疫情閉關的這個契機,兩個本來只會燙熟食物的人,苦練到可以獨力製備完整一餐,甚至偶爾還可以進階到有餘裕加個芹菜、香菜或蔥花調味的階段。餐點整體口味自是不能跟餐廳比,但至少也沒人反應難以下嚥。

經過那段閉關下廚的經歷後,最大的收穫就是,從此我們知道幾種常見食物原料的處理方式,也對原料價格有了基礎的概念。這有什麼好處呢?就是在日後上館子吃飯時,有了基本的鑑別能力。例如:老闆說最近原料漲是真的嗎?蚵仔出現這樣的味道或尺寸是合理的嗎?這碗湯真的是蔬果加大骨熬出來的,還是添加物放的多呢?(味覺天賦異稟的特例不在我的討論範圍內)。

再者,一如前述,欠缺相關知識,下一步就是任人宰割,這是我看了「1984」後的心得,書中提及,要讓一個國家的人民變得很好管理,其中一個方式就是讓他們逐步失去用語言表達細微差異意見的能力,當人民會的詞彙越少,就越無法說出心裡的想法,再來就會漸漸沉默而容易被支配。餐飲業之於一般民眾也是如此,當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煮,也不想知道相關知識,從此自定價到用料都是餐飲業說了算,顧客就是覺得哪裡不對勁,也問不出個所以然,因為根本沒有提問的能力。

現在的店家可以拿翹,就是因為他們是技術的掌握者,「今天是你很想吃我煮的菜,可不是我求你來讓我賺錢」。店家在GOOGLE評論上跟客人對嗆早就不是新聞了,現在只是變本加厲而已。未來的餐飲業與顧客間關係會如何變化呢?就看顧客端的我們怎麼自我調整及對應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50內容數
這裏是我收藏書籍讀後感的地方,文章或為長篇大論,或為幾句短評,皆屬肺腑之言,歡迎大家看看,更歡迎發表意見,一同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h-Yu 的書架 的其他內容
今年,小孩終於學會講簡短的句子了,詞彙不多,有時候會鬧笑話,逗的大人們笑呵呵。不知不覺,日子好像就在繞著孩子打轉的生活中飛快的過去了。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帶讀者回顧過去三年對抗新冠疫情的紀錄,以及教導民眾如何防範下一次可能的疫情。
這陣子的台灣媒體充斥許多關於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新聞,議題涵蓋政治、經濟、公司前景等諸多面向,筆者謹針對其中關於美國勞工對於到台積工作意願的新聞,提供一點淺見。
猶記得學生時代,對咖啡的印象就是個飄著香氣,但入口苦澀,偶爾還會導致心悸的飲料。若跟朋友約在咖啡館談天,能不點咖啡就不點咖啡。但現在的我,不僅對咖啡成癮,還一腳踏進手沖咖啡這麼一個同時消耗時間與金錢的大坑。如此大幅度的轉變,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二十歲」是筆者個人定義裡「青年」的起點(至於何時算是「中年」的起點?請容我再想想),這系列以「青年時期紀錄」為題的文章,紀錄從二十歲迄今,隨著年紀增長,各方面不知不覺(或不得不為)的轉變及相應的體悟。 而這系列第一篇,就從長輩說的一個關於「友情」的小故事開始吧。
今年,小孩終於學會講簡短的句子了,詞彙不多,有時候會鬧笑話,逗的大人們笑呵呵。不知不覺,日子好像就在繞著孩子打轉的生活中飛快的過去了。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帶讀者回顧過去三年對抗新冠疫情的紀錄,以及教導民眾如何防範下一次可能的疫情。
這陣子的台灣媒體充斥許多關於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新聞,議題涵蓋政治、經濟、公司前景等諸多面向,筆者謹針對其中關於美國勞工對於到台積工作意願的新聞,提供一點淺見。
猶記得學生時代,對咖啡的印象就是個飄著香氣,但入口苦澀,偶爾還會導致心悸的飲料。若跟朋友約在咖啡館談天,能不點咖啡就不點咖啡。但現在的我,不僅對咖啡成癮,還一腳踏進手沖咖啡這麼一個同時消耗時間與金錢的大坑。如此大幅度的轉變,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二十歲」是筆者個人定義裡「青年」的起點(至於何時算是「中年」的起點?請容我再想想),這系列以「青年時期紀錄」為題的文章,紀錄從二十歲迄今,隨著年紀增長,各方面不知不覺(或不得不為)的轉變及相應的體悟。 而這系列第一篇,就從長輩說的一個關於「友情」的小故事開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傳統小吃文化的現狀,特別是在經營者年長和勞動力短缺的背景下,許多熟悉的餐館和小店正在逐漸消失。隨著年輕人對不同餐飲選擇的偏好,傳統味道的保留成為一項挑戰。
Thumbnail
現在過著擺攤人生,雖然不是主要收入,但是卻是現在生活經驗的主要攝入來源。想過去學生時期也算是混的風生水起,出了社會到了某個年紀之後,生活只剩下家庭跟工作,並沒有太多新的刺激。一直到擺攤以後,又可以認識新的人,看到新的世界。 上次有一組客人說:賣餐具?應該很困難吧?這個競爭這麼激烈,你是怎樣凸顯
餐飲業缺工、餐飲物價噴漲的原因是 ? 自2022年疫後以來,台灣有下列這些現象 : 現象1. 現今餐飲業缺工很嚴重 現象2. 餐飲業價格上漲很多 現象3. 疫情時,外送業者收入高漲,且產生外送點餐習慣 所以, 假設4. 餐飲業內用的外場人力,偏好薪資成本低廉的年輕打工族群 那麼,
Thumbnail
中階位獨立小餐廳的缺位現況若沒有改善,二、三個世代後的年輕人將完全不知何謂美食品味,只剩不斷沉淪的網紅消費與一模一樣的菜色,這絕不是星級餐廳與台灣之光小吃所能挽救的 其實這幾年已有少數餐廳摸索出了因應之道,這些餐廳目前普遍生意都非常火熱,只是在缺工與高物價成本的情況下,希望能撐到消費力上升、銀髮族人
Thumbnail
「吃人頭路」的工作沒有自由,自己創業當老闆! 台灣年輕人「敢夢、築夢、圓夢」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國內青年有將近7成懷抱創業夢。其中又以餐飲業佔4成為大宗。 但台灣傳統菜市場與夜市屬於台灣的特色文化之一,數十年來是撐起許多家庭生計,但不管是開店做生意、擺攤賺錢,都很不容易,如何你我都能賺的平安又
Thumbnail
台灣的服務業一向以服務周到著稱,從餐廳到便利商店,員工的親切態度讓人如沐春風,外國觀光客對台灣的員工態度更是讚譽有加,這也是台灣一直深感為傲的地方。然而,近十餘年來,大陸的服務業在海底撈餐廳和胖東來超市的帶動下,已經大幅提升,如果我們還墨守成規,自以為是,未來我們服務業發展可能會遭受到重創。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身為外食族,這一波通膨真的是震撼到我了。 我以前覺得在國外自己料理食物非常省錢,但台灣是美食天堂,外食便宜又美味,餐餐自己煮的動力是什麼呢? 衛生?健康?
Thumbnail
「台灣人便當要加熱,簡直太任性了!」「炒麵冷冷地帶回家,再加熱不就好了?」我的日本師傅氣噗噗地對我說。吃熱便當是台灣人的獨有文化嗎?為什麼日本人都吃冷冷的便當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傳統小吃文化的現狀,特別是在經營者年長和勞動力短缺的背景下,許多熟悉的餐館和小店正在逐漸消失。隨著年輕人對不同餐飲選擇的偏好,傳統味道的保留成為一項挑戰。
Thumbnail
現在過著擺攤人生,雖然不是主要收入,但是卻是現在生活經驗的主要攝入來源。想過去學生時期也算是混的風生水起,出了社會到了某個年紀之後,生活只剩下家庭跟工作,並沒有太多新的刺激。一直到擺攤以後,又可以認識新的人,看到新的世界。 上次有一組客人說:賣餐具?應該很困難吧?這個競爭這麼激烈,你是怎樣凸顯
餐飲業缺工、餐飲物價噴漲的原因是 ? 自2022年疫後以來,台灣有下列這些現象 : 現象1. 現今餐飲業缺工很嚴重 現象2. 餐飲業價格上漲很多 現象3. 疫情時,外送業者收入高漲,且產生外送點餐習慣 所以, 假設4. 餐飲業內用的外場人力,偏好薪資成本低廉的年輕打工族群 那麼,
Thumbnail
中階位獨立小餐廳的缺位現況若沒有改善,二、三個世代後的年輕人將完全不知何謂美食品味,只剩不斷沉淪的網紅消費與一模一樣的菜色,這絕不是星級餐廳與台灣之光小吃所能挽救的 其實這幾年已有少數餐廳摸索出了因應之道,這些餐廳目前普遍生意都非常火熱,只是在缺工與高物價成本的情況下,希望能撐到消費力上升、銀髮族人
Thumbnail
「吃人頭路」的工作沒有自由,自己創業當老闆! 台灣年輕人「敢夢、築夢、圓夢」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國內青年有將近7成懷抱創業夢。其中又以餐飲業佔4成為大宗。 但台灣傳統菜市場與夜市屬於台灣的特色文化之一,數十年來是撐起許多家庭生計,但不管是開店做生意、擺攤賺錢,都很不容易,如何你我都能賺的平安又
Thumbnail
台灣的服務業一向以服務周到著稱,從餐廳到便利商店,員工的親切態度讓人如沐春風,外國觀光客對台灣的員工態度更是讚譽有加,這也是台灣一直深感為傲的地方。然而,近十餘年來,大陸的服務業在海底撈餐廳和胖東來超市的帶動下,已經大幅提升,如果我們還墨守成規,自以為是,未來我們服務業發展可能會遭受到重創。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身為外食族,這一波通膨真的是震撼到我了。 我以前覺得在國外自己料理食物非常省錢,但台灣是美食天堂,外食便宜又美味,餐餐自己煮的動力是什麼呢? 衛生?健康?
Thumbnail
「台灣人便當要加熱,簡直太任性了!」「炒麵冷冷地帶回家,再加熱不就好了?」我的日本師傅氣噗噗地對我說。吃熱便當是台灣人的獨有文化嗎?為什麼日本人都吃冷冷的便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