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colm Gladwell《Talking to Strangers》聽後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寫於2023年1月27日)
這是一部non-fiction。這部作品的開頭,是引用自一段在YouTube上廣為流傳的影片的聲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t1N2wRvjc
一名非裔美籍女性Sandra Bland開車在路上,遭到一名操著白人口音的男性員警盤查。員警要求Sandra下車,Sandra不願下車;員警的語氣越來越憤怒、激烈,到了最後根本是在咆哮。幾經拉扯,Sandra終於還是被員警強行拖下車逮捕。本書作者(即有聲書主講人)補充道:一段時間後,Sandra被發現在看守所中自殺身亡。
我聽了這段demo,簡直聲歷其境,嚇死!😱 想說美國是這麼恐怖的地方嗎???(是。其實臺灣也是。)接著又看到Audible的介紹頁面,引用了聽者回饋,說這部有聲書"dramatically raises the bar on audiobooks",看來所言不假。於是就決定下單了。
看看這本書的Audible商品頁,竟然不是預設版面!又是插圖又是文字訪談,多麼豪華啊!
在收聽這部作品之前,我還不認識這位作者。從介紹頁面看起來,作者Malcolm Gladwell原本就是知名的podcaster與暢銷作家。這本Talking to Strangers要探討的主題,就是:當我們在跟陌生人/不熟悉的人說話的時候,我們心中對這個人描繪的圖像是什麼?員警在盤查Sandra之前,並不認識Sandra;是什麼讓員警決定要用那樣的方式對待Sandra?抽象來說,當我們面對陌生人時,我們又是怎麼跟陌生人互動的?
我還是有很多地方聽不懂,因此我這裡只分享我自認為我應該有聽懂,而且非常有感的Part Three。
這一章在講的是Transparency,「透明度」——我們通常假設一個陌生人的容貌與言行是我們認識他的重要依據,「外在容貌言行」通常透明到足以讓我們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想法」。作者以法庭為例:有一名美國法官曾經要求一名穆斯林女性在法庭上將hijab拿下來,否則法官無法看到他的表情,也就無法判斷他是否在說真話。我們現在的觀念可能會覺得這名法官宗教歧視。當事人的外在根本不會影響我們了解他的證詞;如果法官被當事人的外在衣著或表情影響了,那就是法官有偏見!
但作者要我們進一步推想:敢按呢?我們真的是這樣覺得嗎?如果當事人的外在容貌舉止真的不重要,那當事人可不可以用電話出庭就好了?我們能夠接受法院開庭只透過聲音,不必看到當事人的外貌嗎?我馬上想起:在疫情期間,美國有一名檢察官,在視訊開庭的時候,從鏡頭裡發現了受暴妻子的恐慌眼神,因而揪出了施暴丈夫當時就在受暴妻子住處的事實。如果不是因為那次開庭有開視訊,不然檢查官怎麼能發現受暴妻子的眼神游移呢?誰能宣稱當事人的表情真的完全不重要呢?(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DApY7OE90
外在雖然不是全部,但我們都無法否認:我們終究還是需要「看到」一個人的外在,作為輔助,讓我們初步了解一個陌生人。我們多多少少都「相信」外在有一定的透明度。而這個「相信」,就必定導致偏見。聽起來很悲觀。不過我也還沒聽到最後,不知道作者最後會給出什麼建議——承認「我就爛」以後,我們到底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具體的案例以外,作者也訪問了許多領域的專家、學者、當事人,因此許多段落聽起來像是調查報導、新聞podcast、紀錄片,並不只是作者將聲音文字化或者將文字聲音化而已。這部作品將「文字」與「聲音」這兩種載體的特色都發揮到極致。在技法上,確實是非常精彩的作品!
(顯示為手癢、想做看看這種的🤯)
avatar-img
3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余孟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雖然不是天才少年,但要說我完全不能體會天才少年的心境,卻倒也並不精確。我小學唸了五年的智優資源班(大概唸到五年級就撐不太下去了,是硬撐唸完的),國中三年讀得稍微比較接地氣一點(雖然也還是當地的升學名校),高中則是進了一所法西斯主義氣息濃厚的第二志願。
作為產品觀察,這次聽的是Audible的Plus裡面的一門課程《The Art of Storytelling: From Parents to Professionals》。
這種題材在口語上的演繹風格並不需要太過繁複、花俏;沉穩但偶有起伏的說話方式就已經非常適合。我認為在口語表現上,這已經是一部成熟的作品;然而在編排上,這部作品還有很大的精步空間。閱聽者也需要自己用大腦過濾掉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傳。
當代的臺灣華語,已經是融合了各種語言特色、有別於「普通話」的一種華語了,兒化韻已經弱化到幾乎不見。因此,當我聽到在給兒童的有聲書中,仍然充滿著「等會兒(hu-r)」、「小孩兒(ha-r)」、「這件事兒(sh-r)」這種表演方式,就不免感到不合時宜。
關於《偶然與想像》,很多人已經針對劇本發表感想與分析了。但《偶然與想像》在聲音的設計上,也是極其日式精細的。我想來記錄一下三個深深鐫印在我心中的聲音時刻。盡量不劇透,但還是難免有一點點透。
我雖然不是天才少年,但要說我完全不能體會天才少年的心境,卻倒也並不精確。我小學唸了五年的智優資源班(大概唸到五年級就撐不太下去了,是硬撐唸完的),國中三年讀得稍微比較接地氣一點(雖然也還是當地的升學名校),高中則是進了一所法西斯主義氣息濃厚的第二志願。
作為產品觀察,這次聽的是Audible的Plus裡面的一門課程《The Art of Storytelling: From Parents to Professionals》。
這種題材在口語上的演繹風格並不需要太過繁複、花俏;沉穩但偶有起伏的說話方式就已經非常適合。我認為在口語表現上,這已經是一部成熟的作品;然而在編排上,這部作品還有很大的精步空間。閱聽者也需要自己用大腦過濾掉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傳。
當代的臺灣華語,已經是融合了各種語言特色、有別於「普通話」的一種華語了,兒化韻已經弱化到幾乎不見。因此,當我聽到在給兒童的有聲書中,仍然充滿著「等會兒(hu-r)」、「小孩兒(ha-r)」、「這件事兒(sh-r)」這種表演方式,就不免感到不合時宜。
關於《偶然與想像》,很多人已經針對劇本發表感想與分析了。但《偶然與想像》在聲音的設計上,也是極其日式精細的。我想來記錄一下三個深深鐫印在我心中的聲音時刻。盡量不劇透,但還是難免有一點點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第一次看見她是在社群小編課程上,看到她沒有笑容的臉,我感到畏懼,我開始擔心她並不想跟我交流。但是課程上要求需要與同學互動,我覺得都成人了,我是應該試試,我還是跨出去開口了。 沒想到她居然願意跟我交流,她說她是經營團購的媽媽。此時的我們只是彼此認識表面,我們不了解彼此,我們只是依照老師的指示做事
Thumbnail
與書友閒聊,提及日前隨手買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雖然原本不識,然而讀了很喜歡。她詢問你如何從書架上發現這本從來不認識的書?當時有什麼特別狀況引起你的注目嗎? 說穿了只是緣分。看過一些安.泰勒的小說,她專寫巴爾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細緻,不同個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滿有意思。男作家筆下的巴爾的摩
Thumbnail
提到「陌生人」你下意識的反應是? 1、警惕提防,保持距離 2、沒啥感覺,默默飄過 3、喜歡跟陌生人嘮嗑 4、被陌生人的善意溫暖過 請投票!!!
Thumbnail
關於短篇小說《聖羅罕市電車夜話》第7話〈博愛座外的暮色蒼茫〉【前編】的二三事──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昨天去看心理諮商,明明是在網上用英文報名的,結果諮商師跟我說她不知道我只會說英文,明明她英文講的還可以,可是她就一副極度驚嚇的態度。她給了我幾個會講英文的諮商師電話號碼,就把我趕出諮商室了。
Thumbnail
一個神祕的墜樓事件,桑德拉被懷疑是殺死丈夫的嫌疑犯,而丈夫的墜樓做了各種科學的解析,鬧上法庭是認定為他殺。桑德拉與11歲眼盲兒子被迫告上法庭,隨著兩個人的口述,還有法官的逼問,夫妻的醜陋紛爭被迫上了媒體的檯面,受盡了大家的檢視。可是真相卻越來越離奇,越來越朦朧,人性邪惡面也越來越顯著。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可能是最安靜的傾聽者,也是最好的老師。被誇獎後就會一臉尷尬的我,怎麼也沒想到會有人告訴我:「如果以後有人稱讚妳很漂亮、很厲害、做得很好的話,妳只要說『謝謝』就好了!要記得有信心一點,因為人家是真心覺得妳很棒哦!」多年來我依然把這段溫暖的話記住,希望我也是個帶給別人溫暖的「陌生人」。
第一次看見她是在社群小編課程上,看到她沒有笑容的臉,我感到畏懼,我開始擔心她並不想跟我交流。但是課程上要求需要與同學互動,我覺得都成人了,我是應該試試,我還是跨出去開口了。 沒想到她居然願意跟我交流,她說她是經營團購的媽媽。此時的我們只是彼此認識表面,我們不了解彼此,我們只是依照老師的指示做事
Thumbnail
與書友閒聊,提及日前隨手買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雖然原本不識,然而讀了很喜歡。她詢問你如何從書架上發現這本從來不認識的書?當時有什麼特別狀況引起你的注目嗎? 說穿了只是緣分。看過一些安.泰勒的小說,她專寫巴爾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細緻,不同個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滿有意思。男作家筆下的巴爾的摩
Thumbnail
提到「陌生人」你下意識的反應是? 1、警惕提防,保持距離 2、沒啥感覺,默默飄過 3、喜歡跟陌生人嘮嗑 4、被陌生人的善意溫暖過 請投票!!!
Thumbnail
關於短篇小說《聖羅罕市電車夜話》第7話〈博愛座外的暮色蒼茫〉【前編】的二三事──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昨天去看心理諮商,明明是在網上用英文報名的,結果諮商師跟我說她不知道我只會說英文,明明她英文講的還可以,可是她就一副極度驚嚇的態度。她給了我幾個會講英文的諮商師電話號碼,就把我趕出諮商室了。
Thumbnail
一個神祕的墜樓事件,桑德拉被懷疑是殺死丈夫的嫌疑犯,而丈夫的墜樓做了各種科學的解析,鬧上法庭是認定為他殺。桑德拉與11歲眼盲兒子被迫告上法庭,隨著兩個人的口述,還有法官的逼問,夫妻的醜陋紛爭被迫上了媒體的檯面,受盡了大家的檢視。可是真相卻越來越離奇,越來越朦朧,人性邪惡面也越來越顯著。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可能是最安靜的傾聽者,也是最好的老師。被誇獎後就會一臉尷尬的我,怎麼也沒想到會有人告訴我:「如果以後有人稱讚妳很漂亮、很厲害、做得很好的話,妳只要說『謝謝』就好了!要記得有信心一點,因為人家是真心覺得妳很棒哦!」多年來我依然把這段溫暖的話記住,希望我也是個帶給別人溫暖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