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colm Gladwell《Talking to Strangers》聽後感

2023/05/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寫於2023年1月27日)
這是一部non-fiction。這部作品的開頭,是引用自一段在YouTube上廣為流傳的影片的聲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t1N2wRvjc
一名非裔美籍女性Sandra Bland開車在路上,遭到一名操著白人口音的男性員警盤查。員警要求Sandra下車,Sandra不願下車;員警的語氣越來越憤怒、激烈,到了最後根本是在咆哮。幾經拉扯,Sandra終於還是被員警強行拖下車逮捕。本書作者(即有聲書主講人)補充道:一段時間後,Sandra被發現在看守所中自殺身亡。
我聽了這段demo,簡直聲歷其境,嚇死!😱 想說美國是這麼恐怖的地方嗎???(是。其實臺灣也是。)接著又看到Audible的介紹頁面,引用了聽者回饋,說這部有聲書"dramatically raises the bar on audiobooks",看來所言不假。於是就決定下單了。
看看這本書的Audible商品頁,竟然不是預設版面!又是插圖又是文字訪談,多麼豪華啊!
在收聽這部作品之前,我還不認識這位作者。從介紹頁面看起來,作者Malcolm Gladwell原本就是知名的podcaster與暢銷作家。這本Talking to Strangers要探討的主題,就是:當我們在跟陌生人/不熟悉的人說話的時候,我們心中對這個人描繪的圖像是什麼?員警在盤查Sandra之前,並不認識Sandra;是什麼讓員警決定要用那樣的方式對待Sandra?抽象來說,當我們面對陌生人時,我們又是怎麼跟陌生人互動的?
我還是有很多地方聽不懂,因此我這裡只分享我自認為我應該有聽懂,而且非常有感的Part Three。
這一章在講的是Transparency,「透明度」——我們通常假設一個陌生人的容貌與言行是我們認識他的重要依據,「外在容貌言行」通常透明到足以讓我們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想法」。作者以法庭為例:有一名美國法官曾經要求一名穆斯林女性在法庭上將hijab拿下來,否則法官無法看到他的表情,也就無法判斷他是否在說真話。我們現在的觀念可能會覺得這名法官宗教歧視。當事人的外在根本不會影響我們了解他的證詞;如果法官被當事人的外在衣著或表情影響了,那就是法官有偏見!
但作者要我們進一步推想:敢按呢?我們真的是這樣覺得嗎?如果當事人的外在容貌舉止真的不重要,那當事人可不可以用電話出庭就好了?我們能夠接受法院開庭只透過聲音,不必看到當事人的外貌嗎?我馬上想起:在疫情期間,美國有一名檢察官,在視訊開庭的時候,從鏡頭裡發現了受暴妻子的恐慌眼神,因而揪出了施暴丈夫當時就在受暴妻子住處的事實。如果不是因為那次開庭有開視訊,不然檢查官怎麼能發現受暴妻子的眼神游移呢?誰能宣稱當事人的表情真的完全不重要呢?(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DApY7OE90
外在雖然不是全部,但我們都無法否認:我們終究還是需要「看到」一個人的外在,作為輔助,讓我們初步了解一個陌生人。我們多多少少都「相信」外在有一定的透明度。而這個「相信」,就必定導致偏見。聽起來很悲觀。不過我也還沒聽到最後,不知道作者最後會給出什麼建議——承認「我就爛」以後,我們到底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具體的案例以外,作者也訪問了許多領域的專家、學者、當事人,因此許多段落聽起來像是調查報導、新聞podcast、紀錄片,並不只是作者將聲音文字化或者將文字聲音化而已。這部作品將「文字」與「聲音」這兩種載體的特色都發揮到極致。在技法上,確實是非常精彩的作品!
(顯示為手癢、想做看看這種的🤯)
余孟珂
余孟珂
廣播人、音樂人、出版人。偶爾講個話或是寫個字來賺錢。方格子這裡,主要是存放我寫過的長文,內容聚焦在影視、劇場、podcast、有聲書當中的語言與聲音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