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分算了吧:網路時代下,那場名為「焦慮」的大學生壓力戰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張玳瑋;編輯|繆杰倫
「你們知道嗎?我那時候腦中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很沒用,完全被自己爛到了。」看到同儕都在前進時就會非常焦慮,肩上同時扛著自己設下的高標準,在陽明交大讀書第五年的林子涬(化名),帶著笑臉輕鬆的談著。說話語氣給人溫暖又好親近的氛圍,反而令人格外心疼憂鬱症發病的她將會多煎熬。
同儕較勁、人際關係、家庭溝通⋯⋯,大學生在小型社會裡生活,青黃不接的年紀使人特別迷惘。網路的發達與世代的快速變遷,人與人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緊密相連,還沒來得及學會處理複雜的人際訊號,就先被人與人之間過近的距離壓得喘不過氣。面對時空變化、面對壓力產生的情緒風暴,廿一世紀身為數位原住民的大學生,是否都難逃「焦慮世代」的命運?

大學生活觸發憂鬱因子 崩潰絕非個案

「是高二的時候吧,我被診斷患有憂鬱症。」那天,子涬一如既往的走在路上,體內的焦慮感卻不受控制的無限擴大。被壓力與焦慮籠罩的她,最後蹲在路邊崩潰大哭,直至因過度換氣送醫後才停止。「那一次大哭後,我意識到我身心靈糟糕的程度,似乎不只是心情不好。於是我去身心科診所尋求協助,才被診斷出憂鬱症。」升大學後課業壓力繁重、家庭狀況不穩定與獨居的多重因素,讓子涬終究落敗於這場情緒之戰。然而這場戰爭絕非個案,且從來就沒有自己以外的敵人存在。
「後來接受長期的醫療協助,才發現原來我們家有憂鬱症的家族病史。」大學生活的種種壓力,觸發子涬因遺傳而長眠體內的憂鬱症因子。她的憂鬱症的發病頻率相當難以捉摸,嚴重時會哭泣與嘔吐。「大三上的時候,我只記得我一心認為把生活排得很滿,才是最好的狀態。那時候每天都催吐完才會去學校,就覺得嘔吐好像可以把所有不好的事情趕出我的身體裡。」當單純地坐在教室就足以令子涬感受到不堪的沈重與難受,他便會選擇請假來抽離現實,給自己喘一口氣。
談到罹患憂鬱症後的心境,子涬説藥物跟諮商能給予她不同協助——藥物讓她維持正常的生理運作、諮商可以有一個傾訴的出口,然而找到對話頻率相近、迅速聽懂彼此對話的諮商師,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說真的大學的環境已經非常友善,在自己學會更多、更了解自己之後,也能更冷靜得看待這一切的發生。」即便多重的原因使憂鬱症如影隨行,六年來子涬在這場情緒戰爭中學會與自己共存,不再只是落敗收場。但這場絕非個案的戰爭,還有哪些龐大而未被看見的傷兵?

未來五歲一個世代 大學生心理壓力倍增

「我常常在頂大聽見『我還不夠好』這樣的聲音。」現於陽明交大擔任諮商師的陳亭宇,分享讓大學生產生心理壓力的來源,包含校園內的同儕比較,以及校園外與社會接軌的適應問題。大學生的壓力,以及壓力造成的自傷行為絕非小事。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統計,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2019年有257位輕生,15至24歲自殺通報逐年增加,2020年該人口群通報人次占所有通報人口群的26.4%。除此之外,2016年至2020年各級學校通報學生自傷人次也呈現倍數增加(如下圖)。
2016年至2020年各級學校通報學生自傷人次。(資料來源 / 衛生福利部|製圖 / 張玳瑋)
究竟是什麼大時代的背景,讓大專院校學生承受的壓力,似乎比以往位於同階段的族群還要高?
「自殺通報率攀升有很多個原因,社會的絕望感是一個。但其實追根究底多個原因,會發現源頭是網路科技。」陳亭宇緩緩的抽絲剝繭,做出了這樣的結論。現在正值大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是數位原住民——自小生活在擁有網路科技的世代裡。網路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長久以來影響了使用者的心理狀態,使憂鬱成為現代社會的文明病;而身為第一批數位原住民、現正處大學階段的年輕族群,成長的時代環境有別以往,身心靈更深受網路影響。
「記得我曾經看過一篇報導,美國在影集〈漢娜的遺言〉播出期間,年輕人因自傷而尋求醫療幫助的個案變多。這是媒體帶起的『模仿效應』,讓年輕人產生『原來功課壓力大,我也能這樣紓解、這樣面對』的想法。」陳亭宇也接續提及幾個網路與媒體的影響,包含匿名效應——網路上匿名言論的內容多元、偏激程度大,會讓習慣使用社群維持人際關係的大學生,因而產生被匿名攻擊的擔憂。
接著是需要學習的新事物不斷增加——科技快速發展、時代快速改變使年輕人必須擁有多種技能去適應環境,又網路是最方便的學習工具。當身邊同儕學習多項技能,個體就會開始比較,並產生壓力;最後是失去空白時間——人際訊號因為隨時可聯絡的網路變的更多元且即時,個體恢復彈性的時間變得更少,使壓力長時間擠壓在體內難以抒發。
在圖書館閉館後,在黑夜裡背上背包走回宿舍,這是不少大學生的日常。(攝影 / 戴宜諮)
除了網路的發展,大環境的變遷也同樣是壓力源。「不能夠否認大環境的改變是快速的,但人的調適能力難以跟著加速。」現擔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淡江大學諮商師胡延薇接續表示,科技快速發展帶動世代變遷,讓大學生四年學到的知識,在出社會時卻因為產業變化過快可能已經過時。這種學習與未來發展的銜接,往往帶給大學生龐大的心理壓力。

找回挫折容忍度 日常不日常的心理狀態檢測

「爛草莓」這個形容詞對於年輕一代似乎一點也不陌生。然而延伸來談,大學生面對心理壓力的過程,與挫折容忍力有極高的關係。「挫折容忍力是指個體在面對壓力時恢復正常狀態的彈性,若恢復不佳就會導致心情低落。」陳亭宇也特別提到,每個個體都擁有彈回正常狀態的能力;然而當壓力大到「斷裂」,對生活產生無力,就可能傾向憂鬱。然而挫折容忍度也跟世代有關,「以小孩子的遊戲舉例,過往玩鬼抓人,出局了就需要等下一輪。但現在的線上遊戲,讓孩子習慣輸掉一場過個幾秒又可以重新挑戰。網路讓現在的世代不熟悉延宕滿足,遇到事情更容易產生挫折感。」
陽明交大諮商室會客沙發,擺放療癒的布偶給人溫暖氛圍。(攝影 / 張玳瑋)
「當我們的日常不日常了,通常就是心理生病的時候。」陳亭宇提出幾個關懷自己與身邊夥伴訊號的方式,通常個案在心理狀態不穩定時,最先受影響的會是日常行為——睡眠品質不佳,甚至失眠、失去食慾,以及缺乏人際互動的動機,對生活有滿滿的無力感。面對情緒崩潰,心理健康假「暫時離開壓力源」的作用,讓個案不需要在乎過多的外在事情,確實有舒緩情緒的功能;而針對長期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陳亭宇分享自己正念練習的經驗——透過沖澡的時間從事正念練習,讓身體試圖回到當下,專注在該分該秒的感受,能夠排除自己被情緒淹沒的原先狀態。現在的社會呈現資訊爆炸的狀態,專注在某個特定的事物與當下的時刻,會是舒緩情緒、讓生活節奏緩下來的好方法。

網路成為雙面刃 焦慮世代需要的長跑式練習

網路科技的發展,現今世代的大學生身為數位原住民,背負著比以往更沈重的壓力,卻也同時擁有更豐沛的資源與自己和解。心理諮商師林士傑曾說:「對大學生來說,開學日就像是起跑的槍響,從那天起到寒、暑假來臨,生活被各種『死線』(Deadline)追著跑。」該如何在這場競賽裡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感與情緒的平穩狀態,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也將會是伴隨焦慮世代的一生的日常練習。
本文為專題的第二篇系列報導。其餘報導包含: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0/6的應用心理學年會在成大社會科學院舉行,卻因一位女學生的不幸事件令人心痛。文章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探討了焦慮、社交媒體的影響及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在面對情緒困擾時,如何在病痛中尋找支持與希望,以及自我療癒的重要性。結尾提到心理諮商的期待,提醒讀者關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悲哀,我認為現代知識焦慮是一個象徵性的悲哀圖騰,也是許多人面臨的困境。 我最早聽到知識焦慮一詞,是在網路上曾經很火熱在討論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話題。當時提及販賣焦慮,並沒有特定指某一段內容,更像是在指責,把透過讓現代人焦慮,來宣傳知識付費的各種行銷手段,都稱為販賣焦慮。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自從2023開始越來越憂鬱,以前我在fb社團說過我認知功能、理解力有問題,那是在說以前學生時期上課或者是跟人面對面一下子太多訊息無法消化、理解,但是自從2023年7月嘗試去社區復健中心之後,突然爆發嚴重憂鬱,一直越來越嚴重, 之前曾經痛苦到想死,現在雖然沒那麼痛苦了,但是不知道是後遺症還是情緒被我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0/6的應用心理學年會在成大社會科學院舉行,卻因一位女學生的不幸事件令人心痛。文章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探討了焦慮、社交媒體的影響及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在面對情緒困擾時,如何在病痛中尋找支持與希望,以及自我療癒的重要性。結尾提到心理諮商的期待,提醒讀者關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悲哀,我認為現代知識焦慮是一個象徵性的悲哀圖騰,也是許多人面臨的困境。 我最早聽到知識焦慮一詞,是在網路上曾經很火熱在討論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話題。當時提及販賣焦慮,並沒有特定指某一段內容,更像是在指責,把透過讓現代人焦慮,來宣傳知識付費的各種行銷手段,都稱為販賣焦慮。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自從2023開始越來越憂鬱,以前我在fb社團說過我認知功能、理解力有問題,那是在說以前學生時期上課或者是跟人面對面一下子太多訊息無法消化、理解,但是自從2023年7月嘗試去社區復健中心之後,突然爆發嚴重憂鬱,一直越來越嚴重, 之前曾經痛苦到想死,現在雖然沒那麼痛苦了,但是不知道是後遺症還是情緒被我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