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文字小宇宙徜徉之推書系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段時間,不時會對社群網站的真與實,讓我感受到厭倦。

那個厭倦的程度,最糟的狀況會覺得作噁,常常有股衝動想刪除所有的帳號。但還好理智線還沒斷,畢竟它仍是我工作需跟大眾溝通的工具,於是只能不太理會自己這樣間歇性的情緒性思維,偶爾打開它,完全不想看它,總之,還沒有找到一個最自在的平衡。

網路世代讓我更容易看到道貌岸然的呈現,很多人大張旗鼓的自我定義,看到所謂“人設”的公關操作,這些再也不專屬於明星與名人,而是人人都喜歡透過社群塑造形象,一層又一層的來為自己貼上標籤,貼越多好像越肯定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我有段時間也是這樣的迷失在裡面。尤其網路聲量越大的,越會吵的人,或是按讚數越多的人,似乎話語權越大,下面的朋友與網友或粉絲總是像國民法官一樣,也義正嚴詞地自我表述。然後網路後台的大數據,讓喜歡的更喜歡,討厭的更討厭,這是一個厚厚牆成立的對立時代,於是我們的同溫層越來越厚,原本一個很棒無國界的交流的平台,變成各自取暖的一個小角落,卻沾沾自喜....

被我反覆翻的書籍

被我反覆翻的書籍


謝謝國際教育組織-遠山呼喚的共同創辦人:林子鈞,寫下這本書【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今年是個特別的年,本來幾年沒颱風的台灣,在這段時間頻繁有颱風,外面雨聲風聲越大,更能呈現出我心中想要安靜的渴望,總之,宅在家裡心中含藏著一點點忿忿不平時,謝謝這本書的文字溫暖了我。這本書沒有什麼“心靈雞湯”式的鼓勵大家完成創業夢想,反而很真實地反思與分享這一路創業的歷程,及透過這段崎嶇的路,看到這世界。特別他們創業的“是深入尼泊爾震央,堅持長期服務教育”的NGO,他們開創了一個在地人自營的教育系統,書中說的“種植教育”。

「2015年,我是一個典型大二學生,跟多數臺大經濟系的同學一樣,不知道自己為何而來,又該何去何從。貼在我身上的名校標籤,感覺上更像協助社會人士識別我們的刻板印象,跟刻意貼著『XX級肉品』的牛肉沒什麼兩樣。大學時期的狂歡、放逐、乾杯,只能算是肉被放在熱鍋上那吃吃作響的噪音。在尚不知自己是誰的前提下,我們是被社會利刃切下來、毫無生命力的東西。

不只我們如此,這是一個瀰漫於一個世代的煩惱。年輕人集體抱怨世界、集體取暖成了常態。拋去求生慾望的『心靈毒雞湯』當道;鍵盤與螢幕裡,似乎存在著他人以為更真實的人生;貼在臉書上的照片,是特意彰顯Life is good的虛假表現。但如果你認為年輕人沒有病識感,其實,我們打從心底對現狀感到厭倦。我們之所以說自己沒有選擇,只是因為我們深怕自己選『錯』了」--P18-19

一本書能有共鳴,很多書都很容易做到。但看到這段,我有點自慚形穢,都已經中年了,還有這樣的感受。原來年紀也不是一個標籤,任何人都可能是我們的老師。

但想推薦這本書的另外一層原因,因為有共鳴的又能釐清思緒的書少見。有幾頁,甚至因為文字描述的情境,眼淚莫名自己冒出,往往來自於我們創業過程中的對號入座。作者沒有要我們透過這本書陳述自己如何好棒棒,而是一路以來找尋本心的過程。更讓我們透過某些情境的簡單述說,讓我們更感恩一路以來擁有的環境。

書中他提到很多“老師”,因為他實踐的行動力與碰壁,卻因為堅定的心念,他們想創立一個教別人釣魚的系統,而非只有單純同情心氾濫的給與受,也因為如此反而一次又一次為他磁吸到同樣的貴人,也用同樣的態度對他們。

包括中間遇到新創媒體公司創辦人的“痛批”,他居然發現在這種手足無措的時刻,其實感覺還蠻“爽”的,也因為感恩有人願意罵他給予指導,他們發現更多空間與清晰的方向值得前進。「真實的成長,往往存在於你想要忘記的黑色回憶裡。當我們被現實的利刃劃開,才能看清楚自己骨子裡是什麼做的,這種沒有施打麻藥的『自我解剖』就是成長的開端。」--P145

我看到落淚是一個平鋪直敘的段落,當時台大經濟系的林明仁主任用教育的引導協助來取代責備,看到書中那段時,居然默默地流下眼淚,主任給予的才是教育的本質。果然是自由的第一學府。

「理想是需要用專業知識捍衛的,找到屬於自己那『非學不可的理由』之後,不愛考試的學生,也能變成喜歡學習的大人。」--P164

「擁有越多經驗的人,越習慣在既有架構下快速決策,久而久之,再也容納不下破壞性的思維。」--P215

這本書一連串的探索挫敗反思檢討就如同他書中說的“承認失敗”或許比“堅持”還需要勇氣,他的特質激勵了某部分的我,因為承認失敗完並非一掘不振,而是調整步伐持續冒險,扎扎實實,所以不斷讓格局一層一層透過實踐變大。書中最後提到一些尼泊爾夥伴與志工的小故事,看似沒有選擇的人,也能找到使命,那幾段也讓我頻頻拭淚與觸動。這幾年的遭遇與工作,找到更多相通,更鼓舞到我。其實,我心中總有那片工作藍圖,但在環境的壓力下,我都會不時的沮喪,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工作夥伴要送我這本書給我鼓勵,因為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

最後,我想節錄幾段作者在[對世界好奇,但不要停止懷疑-孟加拉思辨之旅],這個章節有很多話語,我非常喜歡,也回應我一開頭的憤世忌俗:

「世界不只有滑雪場跟購物中心,而是充滿了臉書、IG打卡照片難以訴說醜陋。當你有能力選擇的時候,不要害怕到陽光照不到的角落,因為只有活在那裡的人能告訴你世界的真相」--P273

「當你凝視深淵,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了的時候,你的心會變得更堅強當你決定變成穿透包裝紙的陽光,挺身而出的時候,你將獲得非常真實的人生。」--P274

在資訊如此紛亂的時代,我篤信『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最需要培養的能力。所謂批判性思維並不是指開口批評,而是指面對資訊,時時抱持著懷疑與驗證的思辨精神。有了獨自思辨的能力,才不會被片面的訊息牽動,迷失了前進的方向。」--P278

在建構自己的世界觀中,越能跳脫同溫層,別急著幫任何人與自己貼標籤與定義,越能有對這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與創意,這樣越有可能把“初衷”與“良善”發揮到最大的效益,當我厭世時我是這樣勉勵自己....。

讓我想起去年,我因為訪問一個店家,記錄下的照片有感而發,寫了一段文字:
⠀⠀⠀⠀⠀⠀⠀⠀⠀⠀
我一直認為「專注」,其實是最療癒身心的方式。
這一張專注照片背後面衍生出來蠻多的故事⋯
這是沐禮手作課程:基隆山海捏捏皂,而我們當天一起體驗的有羿君跟jungle,笑聲與創意,成就了生命中的回憶。而,紀錄下來的是怡儂。回歸到這個工作,當初的動念來自於想為家鄉服務的光日,一步一腳印開發店家的是嘉文。再來,會有沐禮的品牌,來自於英國的lush,創業的用心研發來自於就是要符合台灣特有的環境,用料更要為了地球環境友善而盡一份心力。

⋯其實還可以繼續衍生⋯故事絕對講不完⋯

或許,我只是想說:當我們開始承認自己的渺小時,反而看到世界的寬廣。

人不可能離群索居,如果常常只相信眼睛見的面,反而會失去更多。其實,背後暗藏了很多人連結的線,線又來自於我們每一個渺小的點。

但,即使只是一個小點,只要我們夠專注,它的穿透力卻是無比強大。

看了新聞,只是突然想要大家一起彼此鼓勵、療癒,即使世界再怎麼混亂,不要藐視自己小小堅持的良善,它會串成線,而成就面,無以倫比的效應,這就是宇宙的圓滿,至少我是這麼體會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晚上騎著腳踏車,迎面而來一陣舒服的涼風,腦中自己彈起一個很久沒聽的旋律“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該捨的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 不自覺居然跟著唱起來.. 這段時間的工作,其實都不是我自己選擇的,而是被動的不得不“就是由你來做!”的這樣的局面。像是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坦白說,一開始我
從二月底至今,必須很老實的說,經歷了自己內心的亂流,除了反覆夢境的真實反應自己潛意識的執念外,中間更因為沒自信多次的懷疑自我。一直到現在,我承認一旦沒覺知力時,ㄧ不注意就會突然像心中有一塊東西是遺失的。但我就是知道,我是在渴求找尋靈魂的完整。我更清楚的知道,是沒有任何一個外在的事物是可以彌補的。 過
昨天無意看了一個小說改編的影集,一開始是非常雜亂、混亂、甚至是情緒高漲的陳述,但隨著她開始回著讀者寫來的生活問題,自己也在抽絲剝繭那些自己悲慘的人生時,我沒看幾集反而真的在平凡、平淡的小事中,好多段被感動到不斷哽咽。 講一個我最不行的點,她回想起剛被診斷癌末的媽媽,坐在陽光灑入的ㄧ隅,反而安
最近的工作接觸了新的領域,雖然執行與溝通還是過去熟悉的經驗,但視野寬度跟廣度很不一樣,是全球議題、是永續,很感恩每個願意陪伴與分享的老師與夥伴,讓我從做中學。甚至接下來的工作,還有其他全球市場的機會可能可以參與。ㄧ步ㄧ步,不知道未來如何發展,真的就是練習順勢而為。 最近很愛老子的學說,常常在運動時找
那天晚上比較晚回家,與出版社直播完,吃吃熱炒聊聊天,天南地北地聊,從版權經紀人分享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到義大利人的生活哲學,覺最後結束在一種義大利的信仰「脫軌的人生才是人生」,好像真就是這麼一回事。 其實直播時,來賓跟我分享苔蘚的生命力特質,我居然在直播中跟她對話時稍稍哽咽,總覺得自己被苔蘚上了一課。苔
疫情這幾年,在海洋面前遙望,我常常想,會不會就此會永遠見不到一些人。但謝謝老天,讓我們失而復得,更讓我們學會珍惜與感恩。 但整個人類,像是傷口持續痊癒中,慢慢地它會變成一個結痂,心理作用卻還是隱隱作痛,其實它僅需要時間就會讓傷疤只是一個紀錄,但我們卻還是不時地想要掀起來,讓自己又再次執著於過
晚上騎著腳踏車,迎面而來一陣舒服的涼風,腦中自己彈起一個很久沒聽的旋律“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該捨的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 不自覺居然跟著唱起來.. 這段時間的工作,其實都不是我自己選擇的,而是被動的不得不“就是由你來做!”的這樣的局面。像是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坦白說,一開始我
從二月底至今,必須很老實的說,經歷了自己內心的亂流,除了反覆夢境的真實反應自己潛意識的執念外,中間更因為沒自信多次的懷疑自我。一直到現在,我承認一旦沒覺知力時,ㄧ不注意就會突然像心中有一塊東西是遺失的。但我就是知道,我是在渴求找尋靈魂的完整。我更清楚的知道,是沒有任何一個外在的事物是可以彌補的。 過
昨天無意看了一個小說改編的影集,一開始是非常雜亂、混亂、甚至是情緒高漲的陳述,但隨著她開始回著讀者寫來的生活問題,自己也在抽絲剝繭那些自己悲慘的人生時,我沒看幾集反而真的在平凡、平淡的小事中,好多段被感動到不斷哽咽。 講一個我最不行的點,她回想起剛被診斷癌末的媽媽,坐在陽光灑入的ㄧ隅,反而安
最近的工作接觸了新的領域,雖然執行與溝通還是過去熟悉的經驗,但視野寬度跟廣度很不一樣,是全球議題、是永續,很感恩每個願意陪伴與分享的老師與夥伴,讓我從做中學。甚至接下來的工作,還有其他全球市場的機會可能可以參與。ㄧ步ㄧ步,不知道未來如何發展,真的就是練習順勢而為。 最近很愛老子的學說,常常在運動時找
那天晚上比較晚回家,與出版社直播完,吃吃熱炒聊聊天,天南地北地聊,從版權經紀人分享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到義大利人的生活哲學,覺最後結束在一種義大利的信仰「脫軌的人生才是人生」,好像真就是這麼一回事。 其實直播時,來賓跟我分享苔蘚的生命力特質,我居然在直播中跟她對話時稍稍哽咽,總覺得自己被苔蘚上了一課。苔
疫情這幾年,在海洋面前遙望,我常常想,會不會就此會永遠見不到一些人。但謝謝老天,讓我們失而復得,更讓我們學會珍惜與感恩。 但整個人類,像是傷口持續痊癒中,慢慢地它會變成一個結痂,心理作用卻還是隱隱作痛,其實它僅需要時間就會讓傷疤只是一個紀錄,但我們卻還是不時地想要掀起來,讓自己又再次執著於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難道我們真的要因為人生艱難就選擇憂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隨著學業結束進入職場的困惑和迷茫。分享自己對職涯和社會期望之間的掙扎,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價值的思考。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呢? 不管是人生、工作、學業、生活,似乎種種的困擾都與人有關,於是回家之後只想躲在房間裡,避開人群,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現實了,好煩喔。如果你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非常推薦你來看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
Thumbnail
朋友說他很討厭「出社會」這個說法,好像學生不是社會的一份子一樣。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難道我們真的要因為人生艱難就選擇憂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隨著學業結束進入職場的困惑和迷茫。分享自己對職涯和社會期望之間的掙扎,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價值的思考。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呢? 不管是人生、工作、學業、生活,似乎種種的困擾都與人有關,於是回家之後只想躲在房間裡,避開人群,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現實了,好煩喔。如果你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非常推薦你來看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
Thumbnail
朋友說他很討厭「出社會」這個說法,好像學生不是社會的一份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