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經驗?想躺平又無法躺平?想奮起又無法跳起?
這樣的想法放在我的腦袋裡好久,就如同反芻一樣侵蝕著我的自信,工作中充滿了無力感,我面臨兩個選項,要安靜「離職」呢?還是「持續」這份工作呢?
一、「反脆弱」建構職涯
我努力尋找答案,問身邊的人,他們很少有這樣同樣的問題,他們雖然不滿意現在的工作,但他們沒有想過要「離職」這個選項,我只好硬著頭皮尋找答案,就如同你身處黑洞般,你看不見光明,但也只能拖著疲累的身軀往前走。
我想離職創業,但又無法離職,現實當中我需要這分薪水。
我對未來的不確定,也對自己不是那麼有把握,這也挑戰我的信心,
直到念到了風險大師塔雷伯,「反脆弱」,如何在不確定下世界,仍然強壯具有韌性。
世界的風險變大很大,除了新冠疫情之外,還有最近的AI,現在及未來會影響很多人工作生涯,可能面臨裁員的風險,我希望,我如同一艘航行在大海當中的帆船,一方面增加我船底的穩固性,另一方面當風起時,我又有船帆利用風速到我想要的未來,航向「財務獨立」?
穩定的工作看似很有保障,但在經濟起飛的時代,穩定薪水也是種缺點,代表不具有彈性,也就是獲利被限制住,所以在穩定工作外,建構出自己的自媒體,可以有一個下檔成本有限、但獲益無限的彈性工作,這樣創造一個強韌的工作型態,即使風險小或大都有一定保障(保底),也有獲利無限的可能性的機會。
我在原本的選項,「離職」及「持續原本的工作」外,新增了「一個保有原本的工作餵養我的現實生活,但我額外需要利用下班時間建立屬於我的事業,這份事業增加了我的生活樂趣,圓滿了我對自己的期許。」
這份事業就是自媒體,我也看到很多我想要的方向啊,像是閱讀前哨站瓦基及薑餅資等優秀的創作者,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是從兼職開始做,薑餅資現在是住院醫生,所以我開始了,但不久我又碰壁了。
二、反目標設立身心健康的界線
我曾經嘗試在工作8小時候後,拖著疲累的身軀堅持自己要創作或閱讀,原本很喜歡看的書,逐漸不想要看了,「跟家人出去玩都很浪費時間」、「不容許自己休息」,「需要趕快跟上其他創作者」。為什麼其他人都可以很自律?唯獨我不行呢?我覺得我變得怪怪的,我踏進了諮商室,心理師問說:「為什麼你那麼著急?」、「創作的心流是很累得?」、「或許你需要休息時間。」、「你需要檢視自己『需要』多久了休息時間。」
看到阿滴之前憂鬱症的影片,我提醒我自己,我需要設定一個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對耶,這麼簡單的道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我從于為暢的電子報看到「反目標」原則這個概念,在追求目標的同時,設定界線去避免你不樂見的結果,就如同查理芒格所說,你知道你會死在那裡,你就不要去那個地方,例如:
我的目標:我想要追求財務自由及獨立
我達到目標的同時,我不樂見的結果:A失去身心健康、B破壞信賴的家人及朋友關係。
依據這樣的原則,我是以不失去身心健康及破壞信賴的家人及朋友關係下,從事我的事業。
A失去身心健康,反面需要做的是
a1 一週健身3次
a2 多喝水
a3 練習3次的腹式呼吸或冥想
a4 睡滿8小時
a5 吃原型食物
B破壞信賴的家人及朋友關係
b1週末安排行程時先安排家庭活動,再安排自己的事務
當中我重新建構,我身心健康的護城河,我創作才更有動力、有效率,並且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讓我有更多精力創作,而且這些看似自律的創作者背後都找到一個方法,讓他們更容易做到他們想要的寫作及閱讀,這是我下一篇要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