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閱讀紀錄: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李松蔚)

2023/06/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光看到書名,就覺得這本書超適合我,因為我就是那種猶豫不決,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的人。
再翻到目錄頁,發現它涵蓋的面向也很廣,從自我的存在,探討到原生家庭,還談到工作與理想,以及與伴侶的親密關係,甚至是最大宗的人際關係,這本書都兼顧到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李松蔚,中國知名的心理學家。在從事心理諮商這段時間,很多人請教他一些問題,但是他深知,要改變一個人的慣性,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當他給予這些當事人建議後,都會希望他們「做一點改變」,然後一週後回覆,無論結果如何,總比單純思考來得好。
整本書共5個章節,就是剛剛提到的「自我存在」、「原生家庭」、「工作與理想」、「親密關係」,以及「人際關係」,總共有44則案例,每一則搭配作者的分析和建議行動方式,再配合案例當事人的回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當事人是否因為自己的些微改變,讓他困擾的事情減緩。有一些案例,老師還會進行「複盤」,針對自己給予的建議進行檢討。
另外,我覺得最棒的是每一個章節後的「改變的工具箱」。每一個章節的案例分析完後,老師會把他使用的諮商手法進行統整,也就是他建議當事人進行的「改變方式」,再做一次詳細的解說,並且告訴讀者,他為何使用這個方式的原因,以及使用後可能產生的一些後續效應。
在這本書中,有一些我們熟知的方式,像是建立儀式感、從最小行動開始等,書中也有幾個「出乎我意料」的手法。
像是在第1章的⟨06我老是焦慮不安,該怎麼辦?⟩,當事人對於發生機率相當低的事情,總是無比擔憂,甚至佔據了她很多注意力。甚至也會為她以前的錯誤和缺失感到焦慮,時常反覆檢討,甚至對自己下評判,這樣的狀況讓她身心俱疲。
身邊如果有人這樣,一般人的安慰詞應該是:「別擔心,事情可能不會像你想的那麼糟。」但是,作者反其道而行,索性讓他設定擔心的是確實會發生,發生之後再問他:「然後呢?」通常當事人就會在震驚之餘,接著冒出各種應付的點子,用積極的狀況去回應,也許就能稍減焦慮的狀況。
所以焦慮的時候,不如多想想「最壞的結果」,越具體越實際,反而更有助於擺脫焦慮。因為作者認為,當身邊的人說:「別想了,不會有事的。」等同於強化「它很糟糕,確實不能讓它發生!」如果雙方進入爭辯,就無法對「想像中的災難」做實際處理。
這就讓我想到我日更文章的狀態,其實原本設定是先寫100篇長文,寫完之後再看情況決定每天書寫的方式。因為每天千字文也是要消耗一些時間,如果當天沒靈感,或是事情很多,不僅影響到我的作息,以及我閱讀的時間,我也擔心影響文章內容的品質。
看完這本書後,我問自己:「今天沒有寫千字文,會怎樣嗎?」
事實上,也不會怎樣!沒有千字文,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篇書中小段落分享文,或是兩三句的圖卡金句分享,甚至是幾百個字的段落感想文,這些都可以讓我達到「每日」更新,也符合「閱讀和寫作」的粉專目的。
以上的方式,就是工具箱提供的「黑色想像」策略。當然,一個案例也是可以多種方式並行。像是我的狀況,還可以搭配「雙單日作業」,讓我長文和短文交錯,讓發文章有彈性。也可以善用「實驗者心態」,去試試看不同的發文方式,比較能吸引讀者目光。
當然,我們都知道「採取行動」很重要,但是在給予建議之前,作者還是給予提醒。首先,不要太快同意對方有問題,必須要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畢竟旁觀者清。再來,保持對他人的尊重,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諮商之時給予更多尊重與欣賞,對方更容易接受建議。最後,變化一定要小之又小,近乎不變。
我們不需要一次性地解決問題,只要一點點變化,作者相信,新的經驗會帶來長遠的改變。因此,試一下以前沒試過的行動,獲得一點不同的體驗。開始行動比正確的行動更重要。雖然5%非常的微不足道,但是如果當事人能夠從行動中得到一點改變,也許就能更激勵他繼續前進!就像滾雪球,只要開始了,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所以,很多人會困擾,往往不是因為他不懂,而是因為他不動!我們聽了很多道理,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但是日子卻往往不如自己預期理想,其實可能也只是欠缺行動罷了!
感謝幸福文化推薦好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徐曉梅
徐曉梅
現職國中國文老師。期許自己用寫作記錄生活,用寫作反省生活,用寫作創造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